中国传统文化管理论文

论文题目:先秦诸子文化价值理念的当代选择——道

家与儒家的比较

内容摘要:儒家道家既有共同的追求,也有思想的差

异,通过对比道家与儒家的经典著作及主

要思想内容,阐述了先秦诸子文化在当代

关 键 词:道家 儒家 思想

产生于春秋战国这个文化自觉时代的儒家与道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儒家崇尚礼乐,道家师法自然;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以维护现实既定的宗法秩序,道家则更多的强调人与“自然”的一致,以追求理想中的“无我”境界;儒家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追逐功利的,道家的思想主张则是倾向于出世的、超然物外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所有的根本点上,儒家和道家都是以对方为反对派出现的。 尽管儒、道两派的对立最为明显,互相攻击最为激烈,然而这两大学派却由于在对方的基本点上,特别是在“社会”与“自然”这个最基本的方面各自把握了一端,这便使得他们能够在对立中实现广泛的交融和互补,从而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道家将终极的自然(正道)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然(正道)极大的赞美,如果他只研究自然,而不给世人看,那大可不必写《道德经》,实际上《道德经》就是指人要走正道才可以配合自然(正道),人的正道发挥的越极致越能配合自然之道,这的价值。

样的社会和国家更加长久,这是人类社会最终的发展目标之一,这就可以达到太极,天人合一,这一是什么?就是这正道。另一个目标老子不愿意讲,我相信他也看到了,那就是人不走正道,违反自然(正道),最后走向无极,就是毁灭。老子从对自然的观察和易经的研习,自然是向善的,所以他尽力用《道德经》激发人的善,压抑人的恶,来倡导人正道的发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老子以“天”这个称谓来比喻人类的领导者,那些君主,人类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少数人的他们手中,所以道家实际上是为一个社会或国家,或者多个社会或国家的高层领导人看的,引导他们多多向善,多走正道,多多无为而治,以符合自然(正道),配合自然,人类才会有未来。

儒家从自然(正道)引申下来的,将人作为其研究对象,特别是将人分为两大类君子和小人,并认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兴衰皆为君子和小人之道的消长的互动过程,并提倡人人成为君子,社会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相当于把道家思想更加具体化了。君子之道就是人的正道,也同样符合自然(正道)。而小人就是代表偏道,反自然和反人性的。儒家没有谈到太极和无极的深度,但是我相信孔子是完全领悟了这两种平台的意义,只是和世人说太极和无极,太过深奥和不解,因此,他退而求其次,将君子和小人作为太极和无极的代言者。因此,提出仁的学说,仁就是太极,就是自然,就是正道的代名词,如果你走正道,你就能做到仁、得到仁,因此仁者无敌。就是给那些得到仁的人以信心,排除万难,建立仁的世界。

一、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点

(一)儒家道家思想的价值体现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在进行礼乐文化的重建过程中,为铸造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对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标,儒家和道家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

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二、儒家道家思想的不同点

(一)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儒家讲究礼仪 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

(二)儒家道家思想的政治效应

中国汉代以后的统治者所选择的是儒家,而不是老子的学说。汉武帝从汉初崇尚黄老之术转向独尊儒术,一定有其迫不得已的考虑。对他这种被现实政治的具体问题纠缠着的统治者来说,道家的理论与现实距离太大,而儒家理论与现实社会政治过程的差距较小,可操作性比较强。道德经的深刻博大反而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只有在消灭私有制的时机成熟之后,等到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出现之后,它才能一展身手。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只能被束之高阁。在大道与现实差距很大而人们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不彻底的学说反而更加适用,它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政治经济过程的情况下,追求人的精神解放,包括佛教也是如此,置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于不顾,一厢情愿地追求开悟。正是由于儒学与佛教在理论上没有深入到人性与社会政治经济过程的有机联系,因而能够与私有制兼容,所以便能够被统治者接纳,被奉为国教,实际地发挥着引导人心的作用,维系着道统的延续。

(三)儒家道家的“有”“无”思想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指出,绝对的逻辑起点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有”,即不加任何规定性的纯有,然而当这个“有”纯而又纯,以至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时候,它便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另一个逻辑环节——“无”。如果我们用这对范畴来理解中国文化,那么儒家的建构目标便是“有”,道家的解构目的则是“无”。同黑格尔观点相同的是,儒家的“有”在前,道家的“无”在后,二者的逻辑关系是不可易位的,否则,道家的解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同黑格尔观点不同的是,儒家的“有”并不是由于缺乏规定性而自觉地转化为“无”的,相反的,它恰恰是由于过多的规定性而需要用“无”来加以消解,以实现一种历史性的回归。

儒家与道家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必须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去认识,才可能从中获取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有些时候,我们还不得不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加完善的效果。自然是天,人类是地,只有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和他和谐相处,自己的种族、文化才能长久不息。这是道家和儒家共同的思想,也是《易经》的核心思想。“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客观的、辨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儒家与道家,才是我们研究文化的正确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董根洪.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6,(12).

[3]龙士云.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先进文化特性[J].湖北大学学报,2005,(4).

[4]龚群.道德思想的现代意义[J].现代哲学,1998,(1).

[5]杨中有.道德经[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论文题目:先秦诸子文化价值理念的当代选择——道

家与儒家的比较

内容摘要:儒家道家既有共同的追求,也有思想的差

异,通过对比道家与儒家的经典著作及主

要思想内容,阐述了先秦诸子文化在当代

关 键 词:道家 儒家 思想

产生于春秋战国这个文化自觉时代的儒家与道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儒家崇尚礼乐,道家师法自然;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以维护现实既定的宗法秩序,道家则更多的强调人与“自然”的一致,以追求理想中的“无我”境界;儒家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追逐功利的,道家的思想主张则是倾向于出世的、超然物外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所有的根本点上,儒家和道家都是以对方为反对派出现的。 尽管儒、道两派的对立最为明显,互相攻击最为激烈,然而这两大学派却由于在对方的基本点上,特别是在“社会”与“自然”这个最基本的方面各自把握了一端,这便使得他们能够在对立中实现广泛的交融和互补,从而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道家将终极的自然(正道)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然(正道)极大的赞美,如果他只研究自然,而不给世人看,那大可不必写《道德经》,实际上《道德经》就是指人要走正道才可以配合自然(正道),人的正道发挥的越极致越能配合自然之道,这的价值。

样的社会和国家更加长久,这是人类社会最终的发展目标之一,这就可以达到太极,天人合一,这一是什么?就是这正道。另一个目标老子不愿意讲,我相信他也看到了,那就是人不走正道,违反自然(正道),最后走向无极,就是毁灭。老子从对自然的观察和易经的研习,自然是向善的,所以他尽力用《道德经》激发人的善,压抑人的恶,来倡导人正道的发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老子以“天”这个称谓来比喻人类的领导者,那些君主,人类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少数人的他们手中,所以道家实际上是为一个社会或国家,或者多个社会或国家的高层领导人看的,引导他们多多向善,多走正道,多多无为而治,以符合自然(正道),配合自然,人类才会有未来。

儒家从自然(正道)引申下来的,将人作为其研究对象,特别是将人分为两大类君子和小人,并认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兴衰皆为君子和小人之道的消长的互动过程,并提倡人人成为君子,社会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相当于把道家思想更加具体化了。君子之道就是人的正道,也同样符合自然(正道)。而小人就是代表偏道,反自然和反人性的。儒家没有谈到太极和无极的深度,但是我相信孔子是完全领悟了这两种平台的意义,只是和世人说太极和无极,太过深奥和不解,因此,他退而求其次,将君子和小人作为太极和无极的代言者。因此,提出仁的学说,仁就是太极,就是自然,就是正道的代名词,如果你走正道,你就能做到仁、得到仁,因此仁者无敌。就是给那些得到仁的人以信心,排除万难,建立仁的世界。

一、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点

(一)儒家道家思想的价值体现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在进行礼乐文化的重建过程中,为铸造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对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标,儒家和道家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

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二、儒家道家思想的不同点

(一)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儒家讲究礼仪 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

(二)儒家道家思想的政治效应

中国汉代以后的统治者所选择的是儒家,而不是老子的学说。汉武帝从汉初崇尚黄老之术转向独尊儒术,一定有其迫不得已的考虑。对他这种被现实政治的具体问题纠缠着的统治者来说,道家的理论与现实距离太大,而儒家理论与现实社会政治过程的差距较小,可操作性比较强。道德经的深刻博大反而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只有在消灭私有制的时机成熟之后,等到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出现之后,它才能一展身手。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只能被束之高阁。在大道与现实差距很大而人们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不彻底的学说反而更加适用,它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政治经济过程的情况下,追求人的精神解放,包括佛教也是如此,置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于不顾,一厢情愿地追求开悟。正是由于儒学与佛教在理论上没有深入到人性与社会政治经济过程的有机联系,因而能够与私有制兼容,所以便能够被统治者接纳,被奉为国教,实际地发挥着引导人心的作用,维系着道统的延续。

(三)儒家道家的“有”“无”思想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指出,绝对的逻辑起点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有”,即不加任何规定性的纯有,然而当这个“有”纯而又纯,以至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时候,它便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另一个逻辑环节——“无”。如果我们用这对范畴来理解中国文化,那么儒家的建构目标便是“有”,道家的解构目的则是“无”。同黑格尔观点相同的是,儒家的“有”在前,道家的“无”在后,二者的逻辑关系是不可易位的,否则,道家的解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同黑格尔观点不同的是,儒家的“有”并不是由于缺乏规定性而自觉地转化为“无”的,相反的,它恰恰是由于过多的规定性而需要用“无”来加以消解,以实现一种历史性的回归。

儒家与道家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必须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去认识,才可能从中获取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有些时候,我们还不得不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加完善的效果。自然是天,人类是地,只有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和他和谐相处,自己的种族、文化才能长久不息。这是道家和儒家共同的思想,也是《易经》的核心思想。“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客观的、辨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儒家与道家,才是我们研究文化的正确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董根洪.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6,(12).

[3]龙士云.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先进文化特性[J].湖北大学学报,2005,(4).

[4]龚群.道德思想的现代意义[J].现代哲学,1998,(1).

[5]杨中有.道德经[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 思想政治论文(8)
  •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平凉分公司 2012 年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示范工程建设 平凉移动分公司 [摘要] 随着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面对新时期的机 遇和挑战,中国移动紧密围绕新跨越战略,不断创新企业文 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文化示范工 ...查看


  • 成都职称改革职称论文发表-考古档案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成都职称改革职称论文发表-考古|档案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成都职称改革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考古|档案管 ...查看


  • 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研究
  • 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赵伟军株洲工学院,湖南,株洲,412008生产力研究PRODUCTIVITY RESEARCH2004,""(7)26次 参考文献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工作要求1
  •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毕业论文及格后,授予5学分.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网上抄袭的内容不能超过50%,否则直接判为不及格! (二)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 1.毕业论文的组成 毕业论文由封面.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组成. ...查看


  • 中国学科专业分类介绍和学术论文分类
  • 中国学科专业分类介绍和学术论文分类 中国学科专业分类介绍和学术论文分类介绍 [科学教育类]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创新教育.新课程教学. [计算机应用] 软件工程.硬件.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数字水印.计算 ...查看


  • [社区管理]论文方案
  • <社区管理>课程论文式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说明 比重:共计100分,占总成绩的80%. 形式:论文形式,所以不再进行期末考试. 二.具体方案 (一)选题要求 (1)选题应符合社区管理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为 ...查看


  • 博物馆管理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博物馆管理论文题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 ...查看


  • 旅游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 旅游管理(硕士) (120203) 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查看


  • 近年来我国档案学专业硕士论文题目选录
  • 文章来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 1 迪莉娅 著 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透视 [硕士论文] / 迪莉娅著 2004 2 徐拥军 著 "知识人"假设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硕士论文] / 徐拥军著 2004 3 陆文军 著 我国档 ...查看


  • 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 医患关系Yihuanguanx <中国医院管理>第29卷第3期(总第332期)2009年3月 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李正关①冷明祥① 接要 :l: 国内关于医患关系成因.表现形式和对策的研究己涉及社会学.医疗技术.医疗信息.医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