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5个原因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5个原因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在50年代和1962~1972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使得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进入80年代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每5~7年即可增长1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将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1982年十二大,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身为80后的小编,出生时正赶上计划生育时期。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正所谓“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全面放开二孩,为几何?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知识贴

◆“人口红利” 简单通俗地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将是人均GDP下降。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邻国——日本:长期低生育率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

2“银发危机”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3“刘易斯拐点”隐忧

知识贴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

4“失独”社会之殇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

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2015年7月19日,

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时也不禁深思: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成为一类社会创伤。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

5男女比例失衡

下图为《中国历年男女出生比例》表。按照该图,我们可以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

注:1950-1989年数据来自张翼:《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社会科学研究,1997(6);1990-2000年数据来自庄亚尔、张丽萍:《1990年以来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2001年和之后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政府自2002年开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明文严格禁止使用B超等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和农村生育观念的改变,对男孩的偏好也可能进一步淡化。与之对应,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达到峰值的121.1之后,整体上开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

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二孩生下来,经济搞上去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问题。短期来看,生育率的提高会对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的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并带来相关投资机会。

从方正证券(7.18 -2.31%,咨询)测算的数据来看,在放开二胎后未来4年内将最多新增加5212万左右个新生婴儿。

而自第5年开始,每年新增新生婴儿数量为480万左右。以4000~5200万左右的保守数字作为假设,按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元粗略估算,二孩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亿元~1600亿元。

◆短期内,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SUV和MPV)、教育行业等的发展。

◆中长期来看,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需求。

◆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孩,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胎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受益。

◆当然,长期来看,随着放开二孩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受益。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5个原因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在50年代和1962~1972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使得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进入80年代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每5~7年即可增长1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将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1982年十二大,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身为80后的小编,出生时正赶上计划生育时期。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正所谓“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全面放开二孩,为几何?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知识贴

◆“人口红利” 简单通俗地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将是人均GDP下降。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邻国——日本:长期低生育率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

2“银发危机”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3“刘易斯拐点”隐忧

知识贴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

4“失独”社会之殇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

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2015年7月19日,

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时也不禁深思: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成为一类社会创伤。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

5男女比例失衡

下图为《中国历年男女出生比例》表。按照该图,我们可以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

注:1950-1989年数据来自张翼:《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社会科学研究,1997(6);1990-2000年数据来自庄亚尔、张丽萍:《1990年以来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2001年和之后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政府自2002年开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明文严格禁止使用B超等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和农村生育观念的改变,对男孩的偏好也可能进一步淡化。与之对应,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达到峰值的121.1之后,整体上开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

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二孩生下来,经济搞上去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问题。短期来看,生育率的提高会对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的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并带来相关投资机会。

从方正证券(7.18 -2.31%,咨询)测算的数据来看,在放开二胎后未来4年内将最多新增加5212万左右个新生婴儿。

而自第5年开始,每年新增新生婴儿数量为480万左右。以4000~5200万左右的保守数字作为假设,按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元粗略估算,二孩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亿元~1600亿元。

◆短期内,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SUV和MPV)、教育行业等的发展。

◆中长期来看,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需求。

◆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孩,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胎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受益。

◆当然,长期来看,随着放开二孩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受益。


相关文章

  • 形式与政策--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 摘要: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标志着,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quo ...查看


  •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要出台太晚|时事话题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05.15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要出台太晚 作者:张东阳 27人参与 3评论 人口问题的特点是周期性很长,如果没有科学的超前意识,那么,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迟了.这一点,显然应该吸取教训了. "单独二 ...查看


  • 有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问题
  • 有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问题 现在关于二孩政策该不该全面放开的争论很热,对此,我们认真分析一下,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基层仍有很多超生,人口压力大,不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二是认为现在面临生育率低的现状和趋势,再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导致劳 ...查看


  • 是否放开"二胎"?专家网民对"二胎"政策各抒己见
  • 是否放开"二胎"?专家网民对"二胎"政策各抒己见 作者:严文杰 来源:<四川省情>2013年第11期 编者按:2010年以来,关于放开"二胎"政策,全国各地部分民众呼声 ...查看


  • 二胎政策有关知识
  • 关于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资料整理 一.基本含义: 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二.未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实施的生育政策不同: 汉族 ...查看


  • 福建统计官员:全面放开二孩无需试点 没时间了|二胎|单独二孩
  • 姚美雄资料图 福建统计官员姚美雄:应全面放开二孩,没时间试点了 7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主题是"紧急状况中的弱势群体".1990年,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 ...查看


  • "全面二孩"放开:生育权开始回归家庭
  • --专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丰 "我们判断人口政策的好坏,其实并不主要在于它对人口总数的影响,因为人口变动有很多不可逆因素.我们判断的是政策对一个家庭基本福利的影响.放开二孩之后,我们 ...查看


  • 政治开放二胎政策
  • 开放二胎政策 2013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决议>提出,坚持计划神域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qu ...查看


  • 全面放开二孩
  • 摘 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实施了近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由高生育率转变为低生育率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新的人口矛盾,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劳动人口负增长.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和"失独家庭"的出现等等.在经历过&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