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

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我将

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等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

联系。《函数应用》独立成章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独特做法,因此数学应用思想的培养也是本

节的重点。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

2、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函数的图像性质。但

是对于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对应函数零点的寻求会有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

为:

教学难点:1方程近似解所在初始区间的确定。

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算到何时结束?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

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逼近思想,体会数学逼近

过程,感受精度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3. 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三、课堂结构设计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们应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便学

生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

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或者分组进行讨论,捕捉其中有用信息,然后联

系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对新知识的内化过程.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设计活动—激趣导入

探究任务延伸——抽象概括二分法解题步骤 小结与布置作

四、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借助投影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使学生再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

(3)设计科学合理的板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 你会求哪些类型方程的解?

问题2 一元三次方程是否存在求根公式?

问题3 如何求高次及超越方程等的近似解?

设计意图:介绍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问题,从高次代数方程解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认

识引入二分法的意义,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

问题2:如何求方程的近似解?

由学生自己给出一个方程,并讨论如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教师引导总结。

x 3-2x 2+7=0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我设计了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3:如何确定方程近似解所在初始区间?

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可以试值也可以画出图像观察。

问题4:如何有效缩小根所在的区间?

学生:可以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

问题5:何时停止二分区间?|a -b |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过的两个知识点: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方程f (x )=0

函数y=f(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y=f(x )有零点。(2)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 )在区间[a , b ]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 ⋅f (b )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 b )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a ) ⋅f (b )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类比生活中实例,如猜测商品价格,CCTV2“幸运52”

有奖竞猜等,引导学生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范围。也可以取三等分或四等分

点(但是取中点的方法更为简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求区间中点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引导学生把上述方法推广到一般的函数,经历归纳方法的一般性过程之后得出二分法

以及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步骤。

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 ,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 (a ) ⋅f (b )

断地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

到零点近似解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注意引导学生分化二分法的定义:注意二分法的适用范围,即函数y=f(x )在区间[a , b ]

上连续不断。因此在这里设计了一道练习。

练习1:下列函数的图象与x 轴均有交点, 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其零点的是( )

(A )

(B )

(C )

(D )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并非所以函数零点都可以用二分法求解。要注意其适用范围。 步骤:

1. 确定区间[a , b ],验证f (a )·f (b )

2. 求区间(a , b ) 的中点c ;

3. 计算f(c);

(1)若f (c )=0,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

(2)若f (a )· f (c )

(3)若f (c )· f (b )

4.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 -b |

在总结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时,学生可能对步骤3与步骤4的理解有困难,在步骤3的(2)与(3)中,由于学生还没有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为什么要令b=c或令a=c,是不易明白的,这只能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去体会。在步骤4中,“为什么由|a -b |

设函数的零点为x 0,则 a

即a 或b 作为函数的零点x 0的近似值都可以达到给定的精确度ε

(四)应用所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求出函数的零点”

1列举生活中采用二分法思想解决问题的例子

如:翻字典查英语单词(类似二分法) ;输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如:一条电缆上有15个接点,现某一接点发生故障,如何可以尽快找到故障接点?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二分法的思想,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ln x +2x -6=0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1) 例2用二分法求方程

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去思考、讨论

(1)如何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区间?f (a )·f (b )

(2)何时停止二分区间?|a -b |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掌握运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解的整个过程。感受二分法的数学思维。

(五)总结反思——内化提高

引导学生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或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试着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口头叙述。

1二分法的定义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

3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无限逼近、精度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知道理解二分法定义是关键,掌握二分法解题的步骤是前提,实际应用是深化。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其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P102习题3.1(A 组)第3、5题

本题是课本习题,通过它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六 教学评价设计

1、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在利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对数学逼近思想、极限思想的领悟。

3、在练习中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

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我将

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等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

联系。《函数应用》独立成章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独特做法,因此数学应用思想的培养也是本

节的重点。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

2、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函数的图像性质。但

是对于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对应函数零点的寻求会有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

为:

教学难点:1方程近似解所在初始区间的确定。

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算到何时结束?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

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逼近思想,体会数学逼近

过程,感受精度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3. 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三、课堂结构设计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们应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便学

生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

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或者分组进行讨论,捕捉其中有用信息,然后联

系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对新知识的内化过程.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设计活动—激趣导入

探究任务延伸——抽象概括二分法解题步骤 小结与布置作

四、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借助投影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使学生再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

(3)设计科学合理的板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 你会求哪些类型方程的解?

问题2 一元三次方程是否存在求根公式?

问题3 如何求高次及超越方程等的近似解?

设计意图:介绍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问题,从高次代数方程解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认

识引入二分法的意义,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

问题2:如何求方程的近似解?

由学生自己给出一个方程,并讨论如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教师引导总结。

x 3-2x 2+7=0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我设计了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3:如何确定方程近似解所在初始区间?

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可以试值也可以画出图像观察。

问题4:如何有效缩小根所在的区间?

学生:可以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

问题5:何时停止二分区间?|a -b |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过的两个知识点: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方程f (x )=0

函数y=f(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y=f(x )有零点。(2)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 )在区间[a , b ]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 ⋅f (b )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 b )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a ) ⋅f (b )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类比生活中实例,如猜测商品价格,CCTV2“幸运52”

有奖竞猜等,引导学生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范围。也可以取三等分或四等分

点(但是取中点的方法更为简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求区间中点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引导学生把上述方法推广到一般的函数,经历归纳方法的一般性过程之后得出二分法

以及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步骤。

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 ,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 (a ) ⋅f (b )

断地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

到零点近似解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注意引导学生分化二分法的定义:注意二分法的适用范围,即函数y=f(x )在区间[a , b ]

上连续不断。因此在这里设计了一道练习。

练习1:下列函数的图象与x 轴均有交点, 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其零点的是( )

(A )

(B )

(C )

(D )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并非所以函数零点都可以用二分法求解。要注意其适用范围。 步骤:

1. 确定区间[a , b ],验证f (a )·f (b )

2. 求区间(a , b ) 的中点c ;

3. 计算f(c);

(1)若f (c )=0,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

(2)若f (a )· f (c )

(3)若f (c )· f (b )

4. 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 -b |

在总结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时,学生可能对步骤3与步骤4的理解有困难,在步骤3的(2)与(3)中,由于学生还没有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为什么要令b=c或令a=c,是不易明白的,这只能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去体会。在步骤4中,“为什么由|a -b |

设函数的零点为x 0,则 a

即a 或b 作为函数的零点x 0的近似值都可以达到给定的精确度ε

(四)应用所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求出函数的零点”

1列举生活中采用二分法思想解决问题的例子

如:翻字典查英语单词(类似二分法) ;输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如:一条电缆上有15个接点,现某一接点发生故障,如何可以尽快找到故障接点?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二分法的思想,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ln x +2x -6=0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1) 例2用二分法求方程

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去思考、讨论

(1)如何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区间?f (a )·f (b )

(2)何时停止二分区间?|a -b |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掌握运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解的整个过程。感受二分法的数学思维。

(五)总结反思——内化提高

引导学生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或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试着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口头叙述。

1二分法的定义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

3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无限逼近、精度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知道理解二分法定义是关键,掌握二分法解题的步骤是前提,实际应用是深化。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其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P102习题3.1(A 组)第3、5题

本题是课本习题,通过它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六 教学评价设计

1、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在利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对数学逼近思想、极限思想的领悟。

3、在练习中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


相关文章

  •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值
  • 1.3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大荔县朝邑中学 杨 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应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原理与步骤,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过程与方法 体会通过取区间中点,应用零点存在性定理,逐步缩小零点所属区间的范围, ...查看


  •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案
  •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课的教学设计教案 求方程的解是常见的数学问题,这之前我们都是在等式状态下研究方程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诸如求根公式等方程的解.但有些方程求精确解较难,本课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求方程的近似解.说求方程的近似 ...查看


  •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学案)2
  •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根据具体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2. 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 ...查看


  • [二分法]教学设计
  • <二分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本(A 版)>的第三章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二.设计思想 1.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查看


  •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 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查看


  • 09-10方程求根
  • 第十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 知识点:根的隔离, 根的精化, 二分法,一般迭代法,牛顿迭代法,收敛性. 1. 根的性态 (1)根的概念 方程f(x)=0的解叫做方程的根或f(x)的零点,当f(x)较复杂时,很难求解析解,但可以求近似根.求实根问题 ...查看


  • 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比较及应用
  • 二分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比较及应用 摘要:本文基于计算机matlab和c语言编程去分析两者的计算复杂性,并深入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通过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解决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取得了显著地效果.同时,这也再次证明了方法 ...查看


  • 超越方程解法
  • 超越方程解法 超越方程解法 当一元方程ƒ(z )=0的左端函数ƒ(z ) 不是z 的多项式时,称之为超越方程.这类方程除极少数情形(如简单的三角方程)外,只能近似地数值求解,此种数值解法的研究至今仍是计算数学的主要课题.超越方程的数值解法也 ...查看


  • 数值计算方法
  • 数值计算方法的特点 1. 面向计算机,要根据计算特点提供实际可行的有效算法,即算法只能包括加.减.乘.除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 2. 有可能的理论分析,能任意逼近并达到精度要求,对近似算法要保证收敛性和数值稳定性,还要对误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