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微课与地理常识课、地理技能课、地理复习课、地理活动课等整合,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外,还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微课解释重点难点,还能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 [关键词]微课 初中地理 地理常识 地理技能 地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22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并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形象地展示复杂或者微观、宏观的现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因而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外,还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缩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微课与地理常识课整合 初中地理教材中大量常识性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学会。另外,地理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没有被高效利用。对于大部分常识课,地理教师可将其制成知识点清晰、针对性强的微课,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学习、自行消化,从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七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课就可以制成微课,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内容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观看世界地图,并提问:“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的有哪些大洲。”“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南的有哪些大洲?”这两个问题中都提到一条重要的纬线――“赤道”,要求学生找出赤道,然后说出赤道南北各有哪些大洲。其次,提问:“大陆主体部分在西半球的有哪些大洲?”“大陆主体部分在东半球的有哪些大洲?”在地图中找出东西半球,指出分别有哪几个大洲。最后,提问一些重要的纬线贯穿了哪些大洲,如“赤道主要穿过哪些大洲?”“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哪些大洲?”等。随着问题的一一解答,学生自然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地理知识。 二、微课与地理技能课整合 地图是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因此,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在教学中,部分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对地图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解答问题,以致影响到学习成绩。这些学生就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使用微课自主学习,弥补知识的不足。 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节微课中,地理教师首先解释了海拔的定义,重点讲述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然后用动画形式演示等高线;接下来分别介绍山顶、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含义。有图、有画、有讲解,听不懂还可从头再来,这种方式,还有什么学不会呢? 三、微课与地理复习课整合 由于课时所限,地理复习课往往全面而不具体,甚至一带而过,知识得不到细化;听课的学生也往往是被牵着鼻子走,走马观花,复习效果不明显。微课可以做到详细讲述每个知识点,并可将同一知识点分层录制成基础篇、提升篇、超越篇等。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相应的视频资料。有了针对性,学习效率就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地理教师可以做三个不同层次的复习视频。第一个:了解陆地水体的含义,能叙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了解水循环的意义。第二个:了解水循环的构成,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水循环的过程,阐述水循环的意义。第三个:会分析“水循环构成图”,会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掌握三种水循环的联系和区别,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样的微课适应了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学生可以由易到难递进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四、微课与地理活动课整合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有关地理活动的微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简易地球仪的制作》《长江与黄河(相声)》《政区猜谜与拼图竞赛》等微课,既充实了课余时间,又使课堂学习得到重要的补充。 五、通过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 教师对相对抽象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生涩知识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把生动形象的微课加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由于该章节的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觉得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微课录制Flash动画来演示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到“二分二至日”公转轨道的位置时,教师将获得的光热、极昼极夜发生地点、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改变、太阳自射点位置等方面的知识详细地告知学生。这样既有地球运动的动态演示,又有教师的详细讲解。在课堂上通过嵌入地理微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机、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学习,对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记忆力有所帮助,也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责任编辑 袁 妮)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微课与地理常识课、地理技能课、地理复习课、地理活动课等整合,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外,还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微课解释重点难点,还能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 [关键词]微课 初中地理 地理常识 地理技能 地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22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并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形象地展示复杂或者微观、宏观的现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因而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外,还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缩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微课与地理常识课整合 初中地理教材中大量常识性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学会。另外,地理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没有被高效利用。对于大部分常识课,地理教师可将其制成知识点清晰、针对性强的微课,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学习、自行消化,从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七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课就可以制成微课,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内容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观看世界地图,并提问:“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的有哪些大洲。”“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南的有哪些大洲?”这两个问题中都提到一条重要的纬线――“赤道”,要求学生找出赤道,然后说出赤道南北各有哪些大洲。其次,提问:“大陆主体部分在西半球的有哪些大洲?”“大陆主体部分在东半球的有哪些大洲?”在地图中找出东西半球,指出分别有哪几个大洲。最后,提问一些重要的纬线贯穿了哪些大洲,如“赤道主要穿过哪些大洲?”“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哪些大洲?”等。随着问题的一一解答,学生自然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地理知识。 二、微课与地理技能课整合 地图是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因此,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在教学中,部分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对地图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解答问题,以致影响到学习成绩。这些学生就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使用微课自主学习,弥补知识的不足。 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节微课中,地理教师首先解释了海拔的定义,重点讲述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然后用动画形式演示等高线;接下来分别介绍山顶、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含义。有图、有画、有讲解,听不懂还可从头再来,这种方式,还有什么学不会呢? 三、微课与地理复习课整合 由于课时所限,地理复习课往往全面而不具体,甚至一带而过,知识得不到细化;听课的学生也往往是被牵着鼻子走,走马观花,复习效果不明显。微课可以做到详细讲述每个知识点,并可将同一知识点分层录制成基础篇、提升篇、超越篇等。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相应的视频资料。有了针对性,学习效率就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地理教师可以做三个不同层次的复习视频。第一个:了解陆地水体的含义,能叙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了解水循环的意义。第二个:了解水循环的构成,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水循环的过程,阐述水循环的意义。第三个:会分析“水循环构成图”,会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掌握三种水循环的联系和区别,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样的微课适应了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学生可以由易到难递进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四、微课与地理活动课整合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有关地理活动的微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简易地球仪的制作》《长江与黄河(相声)》《政区猜谜与拼图竞赛》等微课,既充实了课余时间,又使课堂学习得到重要的补充。 五、通过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 教师对相对抽象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生涩知识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把生动形象的微课加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由于该章节的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觉得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微课录制Flash动画来演示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到“二分二至日”公转轨道的位置时,教师将获得的光热、极昼极夜发生地点、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改变、太阳自射点位置等方面的知识详细地告知学生。这样既有地球运动的动态演示,又有教师的详细讲解。在课堂上通过嵌入地理微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机、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学习,对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记忆力有所帮助,也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