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
然而,父亲伟不伟大呢?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吗?
今天,我们来感受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字词难点
读音
差使(ch āi ) 交卸(xi â ) 奔丧(s āng ) 游逛(gu àng ) 踌躇(ch óu ch ú) 栅栏(zh à ) 蹒跚 (p án sh ān ) 琐屑(suǒ xi â)
阅读与思考
1、由生活导入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个人的话语多些呢?父亲一般沉稳少言。朱自清的父亲也一样。大家找找看,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用直线划出来。(以快速阅读抓文章重要信息为突破口,分组讨论。)
2、提问:父亲说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 :祖母死了 ;
b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
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重点词:“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
提问: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均压在父亲身上,但他对儿子说的话是忧伤的吗?
(读“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句,体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宽厚豁达。)
3、父亲的第二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他们”是单指茶房那一类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达父亲情感的细腻的一面。)
提问:儿子远行,父亲开始决定送还是不送?
(先不送后又送。)
提问:父亲为什么送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哪一侧面的爱呢?
(“忙、不送、嘱茶房甚仔细、不放心、颇躇踌”。抓住“躇踌”一词,反复悟解,联系前文背景介绍,体会父爱的深沉而细腻。)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三句话,并体会所含的意思。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细读课文,抓住“背影”深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和方式。
1、同学们找找文章中几处写到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课文哪两个地方实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着重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一处?把“背影”的内容划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提问: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肖像和行动描写,重点写衣着和动作。)
5、父亲过铁道时的行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词句,并加以体会。
(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缩、微倾;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行动的困难、艰难。)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各抒已见,互相补充。)
7、第一处和第四处写“背影”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点题,第四处照应,前后一体。)
8、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精读课文,捕捉作者的情感特点
1: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找出文中几次写“流泪”的句子。
a: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2、文中哪两处地方用了“聪明”一词?文中“聪明过分”“太聪明”两个短语的含义是什么?
(一处:在父亲与脚夫讨价还价时,我觉得掉面子,说“聪明过分”是深深的自责,是嘲弄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二处:对父亲嘱咐茶房后,自责“太聪明”了,较前句内疚更甚。)
3、本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褒义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表明“我”自作聪明,这不聪明,主要是突出“我”对父亲所做的事情不理解。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为后边写“背影”作铺垫。)
4、紧抓文末一句感叹,把握全文情感线索,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
念之情
聊一聊!
将全班同学分为“颂父组”与“颂母组”,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父亲或母亲令人可敬的生活事例,以“我说父亲(母亲)好”为主题开展辩论会。
课后练习
回忆以前你和父亲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看看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一篇关于父亲的小短文。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
然而,父亲伟不伟大呢?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吗?
今天,我们来感受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字词难点
读音
差使(ch āi ) 交卸(xi â ) 奔丧(s āng ) 游逛(gu àng ) 踌躇(ch óu ch ú) 栅栏(zh à ) 蹒跚 (p án sh ān ) 琐屑(suǒ xi â)
阅读与思考
1、由生活导入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个人的话语多些呢?父亲一般沉稳少言。朱自清的父亲也一样。大家找找看,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用直线划出来。(以快速阅读抓文章重要信息为突破口,分组讨论。)
2、提问:父亲说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 :祖母死了 ;
b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
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重点词:“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
提问: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均压在父亲身上,但他对儿子说的话是忧伤的吗?
(读“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句,体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宽厚豁达。)
3、父亲的第二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他们”是单指茶房那一类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达父亲情感的细腻的一面。)
提问:儿子远行,父亲开始决定送还是不送?
(先不送后又送。)
提问:父亲为什么送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哪一侧面的爱呢?
(“忙、不送、嘱茶房甚仔细、不放心、颇躇踌”。抓住“躇踌”一词,反复悟解,联系前文背景介绍,体会父爱的深沉而细腻。)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三句话,并体会所含的意思。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细读课文,抓住“背影”深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和方式。
1、同学们找找文章中几处写到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课文哪两个地方实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着重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一处?把“背影”的内容划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提问: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肖像和行动描写,重点写衣着和动作。)
5、父亲过铁道时的行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词句,并加以体会。
(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缩、微倾;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行动的困难、艰难。)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各抒已见,互相补充。)
7、第一处和第四处写“背影”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点题,第四处照应,前后一体。)
8、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精读课文,捕捉作者的情感特点
1: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找出文中几次写“流泪”的句子。
a: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2、文中哪两处地方用了“聪明”一词?文中“聪明过分”“太聪明”两个短语的含义是什么?
(一处:在父亲与脚夫讨价还价时,我觉得掉面子,说“聪明过分”是深深的自责,是嘲弄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二处:对父亲嘱咐茶房后,自责“太聪明”了,较前句内疚更甚。)
3、本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褒义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表明“我”自作聪明,这不聪明,主要是突出“我”对父亲所做的事情不理解。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为后边写“背影”作铺垫。)
4、紧抓文末一句感叹,把握全文情感线索,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
念之情
聊一聊!
将全班同学分为“颂父组”与“颂母组”,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父亲或母亲令人可敬的生活事例,以“我说父亲(母亲)好”为主题开展辩论会。
课后练习
回忆以前你和父亲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看看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一篇关于父亲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