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我主要从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建议、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建议 七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并演唱歌曲《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运用旋律、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对“学堂乐歌”当时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而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番探究,提升对作品、对人物的分析能力。
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准确把握好演唱情绪。
三、教学内容安排
1、聆听《体操—兵歌》、《黄河》和《祖国歌》,演唱《送别》,引领学生了解20世纪初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状况。认识什么叫“新音乐”,什么叫“学堂乐歌”,并使之尝试理解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拓深学生的知识面。
2、在鉴赏中,将重点放在《体操—兵操》上。此曲系我国最早的学校歌曲之一,地位显著;歌曲浅显易懂,旋律发展自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要会哼唱全曲,在对作品印象较为深刻的前提下,才会易于教师开展提问和帮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的风格。
四、教学资源建议
1、课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有关沈心工、李叔同及学堂乐歌的知识进行阅读,了解这些知识。
2、学生资源: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应当将课堂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 《打倒军阀》之间的联系等。)
3、网络资源:
学生参考:艺雅音乐在线网 中国音乐简史(十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
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 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4、参考书籍
(1)《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武雍谊 重点参考1840—1949这一时期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汪毓和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
1、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在欣赏作品《体操——兵操》时,可同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如艺术性较强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等,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以及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学堂乐歌”的局限性。
2、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可行性、逻辑性和具有思考价值,要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促进作用,用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与问题的连接与联系,要注意首尾呼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
3、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了音乐作
品反映出的时代性。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以及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下探究。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确呈现。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内容。
5、建议教师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时,尽可能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资源,自弹自唱,给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引导,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6、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给每个学生都有被受到关注的感受。
7、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这项内容可以安排为课外作业)。
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
2、有意识地提出自己独立的音乐感受与见解。
3.师生共同研讨尝试着比较分析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在风格、特点与创作上的异同。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曲,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学堂乐歌的特点。
播放《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音频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1、两个唱段风格上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初步重点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
2、更喜欢哪首歌曲?为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新授
(一)了解学堂乐歌
(二)赏析歌曲《体操——兵操》
(三)赏析歌曲《黄河》
(四)赏析歌曲《祖国歌》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P179有关学堂乐歌的有关内容,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引导、提示最后总结)
1、名词解释: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其内容上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3、结合历史知识,请同学思考且回答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体操——兵操》,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
1、结合谱例(展示教材配套课件谱例),思考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素入手如旋律、节奏、音域等)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
引导学生欣赏且思考下列问题:
对比欣赏《体操——兵操》和《黄河》 两首歌曲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何异同?这种不同有何艺
术效果?
教师介绍学堂乐歌另外一种常见形式即“现曲填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这首曲子有何特点?这首曲子选自中国还是外国曲子?
2、结合谱例欣赏《祖国歌1》和《祖国歌2》,(展示课件谱例),对比这两首曲子记谱上有何不同?音乐效果上有何差别?(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2/4拍同4/4拍之异同)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过去对学堂乐歌和那时期历史的了解,思考且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鉴赏,可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聆听、思考并回答
三、 拓展与探究
(一)、本节课欣赏的三首学堂乐歌有何共同风格及特点?有何社会价值?
(二)、进一步欣赏并试着演唱“现曲填词”类歌曲《送别》
(三)配套课件拓展与探究中2、4题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歌曲创作上、思想性上去分析。
鼓励学生课后试一试为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下节课唱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思考且最后总结归纳(可展示课件中参考答案)
思考并回答
完成课下作业
思考并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建议
可以采用“网”状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来开展。网络评价方式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有评价出现,不固定于一个单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评价教学、评价课本知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等。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最后的统一性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总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体会等。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我主要从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建议、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建议 七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并演唱歌曲《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运用旋律、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对“学堂乐歌”当时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而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番探究,提升对作品、对人物的分析能力。
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准确把握好演唱情绪。
三、教学内容安排
1、聆听《体操—兵歌》、《黄河》和《祖国歌》,演唱《送别》,引领学生了解20世纪初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状况。认识什么叫“新音乐”,什么叫“学堂乐歌”,并使之尝试理解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拓深学生的知识面。
2、在鉴赏中,将重点放在《体操—兵操》上。此曲系我国最早的学校歌曲之一,地位显著;歌曲浅显易懂,旋律发展自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要会哼唱全曲,在对作品印象较为深刻的前提下,才会易于教师开展提问和帮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的风格。
四、教学资源建议
1、课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有关沈心工、李叔同及学堂乐歌的知识进行阅读,了解这些知识。
2、学生资源: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应当将课堂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 《打倒军阀》之间的联系等。)
3、网络资源:
学生参考:艺雅音乐在线网 中国音乐简史(十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
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 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4、参考书籍
(1)《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武雍谊 重点参考1840—1949这一时期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汪毓和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
1、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在欣赏作品《体操——兵操》时,可同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如艺术性较强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等,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以及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学堂乐歌”的局限性。
2、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可行性、逻辑性和具有思考价值,要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促进作用,用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与问题的连接与联系,要注意首尾呼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
3、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了音乐作
品反映出的时代性。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以及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下探究。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确呈现。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内容。
5、建议教师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时,尽可能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资源,自弹自唱,给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引导,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6、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给每个学生都有被受到关注的感受。
7、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这项内容可以安排为课外作业)。
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
2、有意识地提出自己独立的音乐感受与见解。
3.师生共同研讨尝试着比较分析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在风格、特点与创作上的异同。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曲,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学堂乐歌的特点。
播放《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音频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1、两个唱段风格上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初步重点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
2、更喜欢哪首歌曲?为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新授
(一)了解学堂乐歌
(二)赏析歌曲《体操——兵操》
(三)赏析歌曲《黄河》
(四)赏析歌曲《祖国歌》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P179有关学堂乐歌的有关内容,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引导、提示最后总结)
1、名词解释: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其内容上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3、结合历史知识,请同学思考且回答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体操——兵操》,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
1、结合谱例(展示教材配套课件谱例),思考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素入手如旋律、节奏、音域等)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
引导学生欣赏且思考下列问题:
对比欣赏《体操——兵操》和《黄河》 两首歌曲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何异同?这种不同有何艺
术效果?
教师介绍学堂乐歌另外一种常见形式即“现曲填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这首曲子有何特点?这首曲子选自中国还是外国曲子?
2、结合谱例欣赏《祖国歌1》和《祖国歌2》,(展示课件谱例),对比这两首曲子记谱上有何不同?音乐效果上有何差别?(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2/4拍同4/4拍之异同)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过去对学堂乐歌和那时期历史的了解,思考且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鉴赏,可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聆听、思考并回答
三、 拓展与探究
(一)、本节课欣赏的三首学堂乐歌有何共同风格及特点?有何社会价值?
(二)、进一步欣赏并试着演唱“现曲填词”类歌曲《送别》
(三)配套课件拓展与探究中2、4题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歌曲创作上、思想性上去分析。
鼓励学生课后试一试为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下节课唱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思考且最后总结归纳(可展示课件中参考答案)
思考并回答
完成课下作业
思考并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建议
可以采用“网”状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来开展。网络评价方式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有评价出现,不固定于一个单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评价教学、评价课本知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等。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最后的统一性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总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