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公务员.经济学博士的自述: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标题:80后公务员、经济学博士的自述: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涵娜莉尔 于 2010-04-06 12:52:06.0 发表

我是80后公务员、经济学博士,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故事:

本人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苏州,现在市政府某个所谓的强势部门任中层干部,老婆随调在市里医院做医生,小孩上幼儿园。家庭收入和支出就不说了,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种小日子还是过得很惬意的。当初本人的确就是冲着这种小日子离开北京来到苏州的。那时的理想是如此的单纯,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权,只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自己能够不像驴那么辛劳,不像狗那么没有尊严。年初我还想着今年用车贷买个小polo接送小孩,每个礼拜陪老婆去做个健身,礼拜天开车带着一家人去苏州园林转转…可就这么简单的理想,上天也不愿轻易施惠。现实让我再一次清醒地意识到,即便身处富庶的苏州,依然还是生活在中国。

我是所谓的新苏州人,父母在湖北农村。他们做了一辈子为祖国奉献的主人翁,去年实施的“新农合”总算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也许是迫不及待要享受“新农合”的温暖,我母亲去年从楼梯上摔下来。在当地人民医院耽误了五天,病情日益严重,终至人事不省、呼吸衰竭,主治医生也从“拍胸脯”变为“拍屁股”,急着赶我母亲转去武汉的大医院。从去年1月到5月,在武汉的几家大医院三进三出,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ICU和呼吸机上度过,收到N张病危通知单。住着最普通的病房,采用最正常的治疗方案,就连几个月的护理都是我的老父亲在吃着降压药亲历亲为。可实在没想到医药费竟然如此的高。我常常在想,要是连我都因此而负债累累,其他那些同样缺乏保障的人生病了怎么办。

因同时担心母亲的病情和父亲的身体,5月份我回老家接他们来苏州。亲戚们都说,要不是你舍得花钱治,恐怕你妈的坟头早就长满野草了。呜呼,默然。感谢我的祖国,感谢人民政府,今年及时将“新农合”的年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虽然转去武汉大医院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较低,我却只用前两次的住院发票就轻易封顶,而且是当地被有关领导誉为“巨款”的第一例封顶。可我纳闷,乡亲们比我母亲病情严重的多去了,怎么我们就能勇夺第一呢。

现在我母亲在苏州住院,已确诊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正进行激素冲击治疗。许多朋友也许了解这个病,它被称为“第二癌症”,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长期靠激素维持。这段时间,我一直奔波于家、医院、幼儿园、单位之间,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要担心病情,还要想办法不断筹钱,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看着病床上的母亲,再看看随时可能被心脑血管疾病关照的父亲,我真的感到身心疲惫,未来一片茫然。谌容有篇小说《人到中年》,我老婆就是现实中的水闻画讲师陆文婷,可《人到中年》写的还只是城市人的人到中年,像我这种“新城市人”的境遇只能冷暖自知了。前几天大雨,我骑车送儿子上幼儿园,狂风暴雨中艰难行进,眼睛无法睁开,浑身被浇透,心中顿时涌上一股悲愤:想我堂堂男儿,好歹也是个经济学博士,政府官员,怎么就弄得跟骆驼祥子一样,连家都养不好呢!

分析:

故事虽然很长,道理却很简单。这个社会里到底什么人日子过得很艰难呢?不是穷人,更不是富人,而是缺乏应有保障的人,或者是你自身缺乏保障,或者是你的家人缺乏保障。哪些算是应有的保障呢,按重要性来排序,城市里需要的是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和就业保障,农村里最需要的只不过是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如此的艰难,而且很多人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在为应由政府提供的保障在疲于奔命,几座大山压顶呀。十年前开始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三项市场化改革,刀刀要命。当时寄希望于这几项改革来拉动内需,饮鸩止渴呀,消费率自那以后一路走低,经济发展路径的畸形化也就在所难免了。公共财政恰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被时任财长项怀诚浓妆粉墨推出,整整十年过去了,财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用不着多专业的分析,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在民生保障上,过去十年我们走错了路,现在走的也未必对。现在大家在为过去买单,将来我们可能还要为现在买单。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各种经济社会现象看起来纷纭复杂,根子也就是那么回事。借用郎咸平的一句话:中国你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为老百姓提供可以住的房子。房子应该如此,其他的保障更复何言。

结论:

目前在我国最缺乏保障的是农民和已经变成“新城市人”的农民的儿女。像我这种从泥土里爬出来的“新城市人”跟浮萍一样,在农村已找不到根,在城市难以扎下根。跟城市“土著”相比,我们不仅要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还要担负远在家乡的父母。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

第一条出路:全民出路,实行真正的公共财政,让各项民生保障落到实在。这是一条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万民欢呼的光明大道,而且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难度。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自信不亚于国内任何一个业内名家,但我不抱什么希望,有些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第二条出路:个人出路,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还是改变自己。我正在试图谋求一份收入至少可以翻番的工作,凭着在经济、金融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以及深厚的人脉,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应该不难。可是更多的人呢?他们能那么容易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吗?他们该怎么办?

标题:80后公务员、经济学博士的自述: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涵娜莉尔 于 2010-04-06 12:52:06.0 发表

我是80后公务员、经济学博士,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故事:

本人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苏州,现在市政府某个所谓的强势部门任中层干部,老婆随调在市里医院做医生,小孩上幼儿园。家庭收入和支出就不说了,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种小日子还是过得很惬意的。当初本人的确就是冲着这种小日子离开北京来到苏州的。那时的理想是如此的单纯,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权,只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自己能够不像驴那么辛劳,不像狗那么没有尊严。年初我还想着今年用车贷买个小polo接送小孩,每个礼拜陪老婆去做个健身,礼拜天开车带着一家人去苏州园林转转…可就这么简单的理想,上天也不愿轻易施惠。现实让我再一次清醒地意识到,即便身处富庶的苏州,依然还是生活在中国。

我是所谓的新苏州人,父母在湖北农村。他们做了一辈子为祖国奉献的主人翁,去年实施的“新农合”总算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也许是迫不及待要享受“新农合”的温暖,我母亲去年从楼梯上摔下来。在当地人民医院耽误了五天,病情日益严重,终至人事不省、呼吸衰竭,主治医生也从“拍胸脯”变为“拍屁股”,急着赶我母亲转去武汉的大医院。从去年1月到5月,在武汉的几家大医院三进三出,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ICU和呼吸机上度过,收到N张病危通知单。住着最普通的病房,采用最正常的治疗方案,就连几个月的护理都是我的老父亲在吃着降压药亲历亲为。可实在没想到医药费竟然如此的高。我常常在想,要是连我都因此而负债累累,其他那些同样缺乏保障的人生病了怎么办。

因同时担心母亲的病情和父亲的身体,5月份我回老家接他们来苏州。亲戚们都说,要不是你舍得花钱治,恐怕你妈的坟头早就长满野草了。呜呼,默然。感谢我的祖国,感谢人民政府,今年及时将“新农合”的年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虽然转去武汉大医院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较低,我却只用前两次的住院发票就轻易封顶,而且是当地被有关领导誉为“巨款”的第一例封顶。可我纳闷,乡亲们比我母亲病情严重的多去了,怎么我们就能勇夺第一呢。

现在我母亲在苏州住院,已确诊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正进行激素冲击治疗。许多朋友也许了解这个病,它被称为“第二癌症”,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长期靠激素维持。这段时间,我一直奔波于家、医院、幼儿园、单位之间,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要担心病情,还要想办法不断筹钱,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看着病床上的母亲,再看看随时可能被心脑血管疾病关照的父亲,我真的感到身心疲惫,未来一片茫然。谌容有篇小说《人到中年》,我老婆就是现实中的水闻画讲师陆文婷,可《人到中年》写的还只是城市人的人到中年,像我这种“新城市人”的境遇只能冷暖自知了。前几天大雨,我骑车送儿子上幼儿园,狂风暴雨中艰难行进,眼睛无法睁开,浑身被浇透,心中顿时涌上一股悲愤:想我堂堂男儿,好歹也是个经济学博士,政府官员,怎么就弄得跟骆驼祥子一样,连家都养不好呢!

分析:

故事虽然很长,道理却很简单。这个社会里到底什么人日子过得很艰难呢?不是穷人,更不是富人,而是缺乏应有保障的人,或者是你自身缺乏保障,或者是你的家人缺乏保障。哪些算是应有的保障呢,按重要性来排序,城市里需要的是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和就业保障,农村里最需要的只不过是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如此的艰难,而且很多人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在为应由政府提供的保障在疲于奔命,几座大山压顶呀。十年前开始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三项市场化改革,刀刀要命。当时寄希望于这几项改革来拉动内需,饮鸩止渴呀,消费率自那以后一路走低,经济发展路径的畸形化也就在所难免了。公共财政恰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被时任财长项怀诚浓妆粉墨推出,整整十年过去了,财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用不着多专业的分析,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在民生保障上,过去十年我们走错了路,现在走的也未必对。现在大家在为过去买单,将来我们可能还要为现在买单。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各种经济社会现象看起来纷纭复杂,根子也就是那么回事。借用郎咸平的一句话:中国你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为老百姓提供可以住的房子。房子应该如此,其他的保障更复何言。

结论:

目前在我国最缺乏保障的是农民和已经变成“新城市人”的农民的儿女。像我这种从泥土里爬出来的“新城市人”跟浮萍一样,在农村已找不到根,在城市难以扎下根。跟城市“土著”相比,我们不仅要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还要担负远在家乡的父母。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

第一条出路:全民出路,实行真正的公共财政,让各项民生保障落到实在。这是一条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万民欢呼的光明大道,而且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难度。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自信不亚于国内任何一个业内名家,但我不抱什么希望,有些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第二条出路:个人出路,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还是改变自己。我正在试图谋求一份收入至少可以翻番的工作,凭着在经济、金融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以及深厚的人脉,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应该不难。可是更多的人呢?他们能那么容易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吗?他们该怎么办?


相关文章

  • [剩女时代]解析性别歧视等现象背后的"剩女"成因|性别歧视|剩女
  • 2014年初某婚恋网站的一条电视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广告的内容是一位单身女孩学业有成,工作优秀,但外婆每次看到她只关心否结婚的事情,女孩非常苦恼,为了外婆而一直寻找结婚的对象,最后在外婆病床前举行了婚礼. 这则广告在网络上遭到了批判,被 ...查看


  •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基层公务员:为何明知收入低还不辞职?
  •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基层公务员:为何明知收入低还不辞职? 本文选自<玩转校园>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注:昨日,宁波近9000名考生冒雨参加国考,28岁的小陈今年是第6次参加,她自嘲是来充当分母的.小陈说:"我都奔三了 ...查看


  •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 ...查看


  • 陕西省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 陕西省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西安晚报>新闻评论简析 姓 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写作时间 联系方式 目录: 一.简述<西安晚报>„„„„„„„„„„„„„„„„„„„1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及作用„„„„ ...查看


  • 新闻评论30篇
  • 标题: 全球步入去杠杆化艰难期(直接表达论点) 刊发媒体:经济参考报 论点:在未来的几年内,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家庭部门将进入全 面去杠杆化,信用紧缩.财政紧缩和消费紧缩三个层面的叠加效应,使全球去 杠杆化过程更加痛苦和漫长. 逻 ...查看


  • 想象作文中的求真务实
  • 想象作文中的求真务实 古交十三小 周小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在人们认识观世界.理解他人体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们探索新领域的敏锐触角,是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 ...查看


  • 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
  • 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7年收入没涨 能力是听话写报告 近日<上海观察>连续刊发了<公务员: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等系列文章,反响强烈.一位曾在本市市级机关工作的80后公务员,看完 ...查看


  • 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组图)
  • 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组图) 2007-01-19 01:06:29 大中小 本博已成功晋级正式进驻"新浪'百万博客'俱乐部" [旁白]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 [旁白]我们一年要 ...查看


  • 老骥:国难中的四川水利为何如此辉煌
  • 作者按:这是应某"专委会"特邀提供的-篇史料性综合论文,拟在今年9月参会宣讲.此文系笔者根据本人曾经編撰的史料和接触过的当事人,着重记述并论证了抗战期间四川水利的卓著成效丶奠基作用丶历史地位及其深远的多元影响,以及一九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