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论吃的历史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提出“民以食为天”,在多方探讨食品原料的同时,也在关注食品的滋味及其营养价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同时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但将自己的名特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从而为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 交流; 饮食;

前言:

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生意也都分外红火。“吃在中国”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中国饮食的发展史却鲜为人知,这篇文章正是探讨中国饮食历史,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从先秦到写到民国,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将您带入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学院及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正文:

(一)、先秦

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仅从炎、黄二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近三千年之久。其中主要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

当时的社会已有相当多的人口,为了维持生计,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创制了耒、耜、犁、镰等农具,还教会了部民们因地制宜种植植物。炎帝也因此被称为“神农氏”。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皇帝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教其部落成员驯养家禽、家畜种植五谷等等。

在炎黄时期,人们的主要肉类食品是猪、羊、鱼,粮食是粟、稻,蔬菜是白菜、芥菜和油菜,水果是桃、李、梨,而饮料,除了白开水便是茶。具体吃法,不外乎烤、煮、蒸三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油和盐。人们不仅懂得了“烹”,还知道了“调”,使饮食摆脱了蒙昧而走向光明,人们进入了烹调时代。

2、尧舜禹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国家已经形成。舜在位期间发生了一次特大水患,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水灾,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并引导炎黄子孙一改过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走上了以农为本的道路。

在饮食方面,尧舜禹时期和炎黄时期相比,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在烹饪时完全摈弃了以往的烧石烤法,而普遍采用了煮蒸方式。因为此时制陶业已十分发达,陶制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② 碎石工具已经出现。如:杵臼、石棒、石盘。它们可以将粮食脱皮,尔后再捣碎或

砸碎,吃起来更方便些。

③ 出现了素食。但此时素食只是供奴隶食用的粗劣食品。

④ 诞生了“五味调羹”。“羹”即菜汤,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大羹”。而“五味调

羹”,则是彭祖发明的。

⑤ 出现了酒。在大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期间,酒作为饮料问世了。

当然,在此期间人们还培育出来一些新的粮食作物,还驯养了一些家畜、家禽。但牛、羊仍被视为最好的肉食来源。

3、夏商周时期

禹死后,其儿子启一改传统的“禅让制”,强行接了大禹的“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在此期间,统治者对食品口感的追求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的结构变化,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并不断丰富着饮食文化。

① 食品原料大大增加。如:新出现的梁、菰米等。肉类最多,仅在殷墟挖掘出来的动

物骨骸中:哺乳类就有二十九种,蔬菜二十几种,水果三十几种。此外还出现了酱、醋、糖等调味品和饮料。

② 出现了菜园和果园。商时代出现了菜园,周时代出现果园。

③ 人们开始使用冰。此时上层社会在酷夏时开始吃冰消暑。

④ 餐具相当讲究。此时的餐具有:簋、鼎、豆等。这些餐具都很注重形状和质地,还

尽可能的在上面精雕细刻,绘上各种图案,使之美观大方,看着也舒坦。

⑤ 始兴宴席。

⑥ 吃与政治相联系。如:鼎由餐具变成礼器等。

⑦ 出现了一日两餐制。

4、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各路诸侯为争夺天下霸权,他们高度重视制铁业,致使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牛耕技术,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他们还竞相变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的发展,在饮食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① 肉食品相对紧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牧场逐渐减少,导致

牛羊等牲畜大幅度减少。

② 水产品备受青睐。主要是:鱼、鼋、鳖等。

③ 出现南北食系。由于当时各路诸侯相互征战,导致南北两地得不到交流,再加上两

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从而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食系——中原食系和荆楚食系。

④ 注重饮食礼仪。

⑤ 讲究饮食卫生。

⑥ 饮食学论著问世。如:《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等。

先秦时期的传世食料食品:

油、盐、酱、醋、茶、酒、糖、粥、羹、太史饼、馓子、粽子、千酥饼、苏州年糕、兰陵美酒、绍兴酒、素食。

(二)、秦汉

秦汉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中国饮食上的大变革时期。在此期间还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旅店,使餐饮业更趋发达。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外交流日趋广泛,烹饪原料、调味品种迅速增多,烹饪技术也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在饮食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① 面食代替粒食。秦汉时期石磨已遍及各地,人们使用石墨粉碎小麦,从而出现了面

食。随着“面”的出现,各种“饼”也应运而生。

② 两餐变为三餐。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餐制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③ 三大菜系渐趋形成。一个菜系的形成除了其独特的烹饪技术外,还有这个地区的自

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秦汉时期形成了鲁、川、粤三大菜系。

④ 注重食养食疗。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药食同源”之说。在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药

补不如食补。

⑤ 筷子已经普及。

⑥ 羊肉备受青睐。秦汉时期人们不得乱杀马和牛。因此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羊、猪、

狗和鸡、鸭、鹅,而羊肉又被视为上品。

⑦ 肉食吃法多样。如:炙、煮、煎、蒸、腊、膗、脍、脯等。

⑧ 宴饮礼仪繁杂。

⑨ 饮食差异巨大。皇帝和诸王及中级以上官员吃的是山珍海味,各种美食佳肴。而当

时的平民由于灾荒、战乱而挨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秦汉时期出现的外来食品:

石榴、大蒜、葡萄、葡萄酒等等。

秦汉时期出现的新生食品:

豆腐、腊八粥、元宵、烧饼、擂茶、蒙顶差、香肠鱼、洋县黑米。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使中原移民大量南迁,与此同时,长期居住在西、北边境上的匈奴、羯、羌、鲜卑、氐等五个少数民族也在大规模的迁往内地。迁移使他们的文化得到交融融合。这种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大融合,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大融合,都给饮食领域带来了许多富有生机的新东西。

① 食物原料增多。如稻,不但分旱稻、水稻,还分青芋稻、累子稻、白漠稻、蝉鸣稻

等等。再如粟,西晋时以培育出赤粟、白茎粟等十二个品种,而到北魏时已增为八十六个品种。

② 李子誉冠群果。当时社会已有数十种水果,但李子因其适应性强、品种多且一年四

季都能成熟而誉冠群果。

③ 炒菜迅速兴起。炒菜加工时间短,菜的营养成分很少流失。因此,这种技法一诞生

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④ 苏菜开始形成。苏菜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及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⑤ 富人饮食奢华。在这一时期门阀士族已经形成且享有各种特权,他们利用各种手段

侵吞大量钱财。再加上当时频繁的朝代更替及天灾人祸,使人们认为有今天没明天,导致了他们在饮食方面追求奢华。

⑥ 饮酒之风盛行。

⑦ 食德令人注目。此时道德观念几乎全都反映到了饮食生活的各个方面。

⑧ 名家研用保健食品。如:曹操研制的保健品:九酿春等,

⑨ 僧尼开始戒荤食素。据史书记载这完全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因为梁武

帝信佛并以大教主自居,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断酒肉文》来号召全国僧尼不吃肉。

⑩ 饮食专著众多。如:曹操的《四时食制》、虞悰的《食珍录》、崔浩的《食经》孙思

邈的《齐民要术》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世食品:

馒头、面条、饺子、混沌、甘露酥、靖县密饯、古井贡酒、泸州老窖、刘伶醉、蒲聂茶、庐山云雾茶、龙井茶、琴鱼茶、曹操鸡、乐山墨鱼。

(四)、隋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防、外交全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饮食领域百花盛开、五彩纷呈。其主要表现为:

① 食物品种空前丰富。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多使这一时期的食物品种空前丰

富。值得一提的是温室蔬菜和人造冷饮也起源于这个时期。

② 鎚饼分外走销。这个时期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帝贵族都对鎚饼情有独钟。

③ 酒文化异彩纷呈。这个时期有很多以酒为题的诗句,关于酒的各种饮法、酒具等等

异常繁多。

④ 豪饮之风弥漫全国。隋唐时期嗜酒如命的人屡见不鲜,如:李白、法常、杜甫、酒

八仙人等等。

⑤ 上层人士饮食怪诞。比如:唐朝末年一位王爷强迫斗殴者吃肥肉等。

⑥ 出现和食制。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家具的变革导致了餐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桌、

椅的出现使实行了三千多年的分食制被和食制取而代之。

⑦ 盛行“工作餐”。自唐代宗李豫之后,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衙役公款吃喝即“工

作餐”愈演愈烈。

⑧ 食疗专著问世。如:《千金食治》、《千金翼方》、《食疗本草》、《食医心鉴》等。 ⑨ 茶学专著诞生。如:陆羽的《茶经》。

⑩ 食品交流广泛。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多外开放的政策再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各民族

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愈来愈广泛。

隋唐时期的传世名食:

月饼、八宝白藕饭、北京烤鸭、汾酒、太白酒、西凤酒、顾渚紫笋茶、兰花茶、西瓜。

(五)、宋朝

宋朝重视教育,发展商业,关注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在餐饮业,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宋朝统治者鼓吹享乐主义,因此宋朝凡有条件的人都舍得在饮食上下功夫。在这种浓厚的重“吃”氛围下,浙、徽两大菜系渐趋形成。宋朝的饮食新现象如下:

① 上层人物带头吃喝。宋朝皇帝对群臣非常优厚,并劝高级将领“厚自娱乐”和“天

天饮酒作乐”。各级官吏鉴于此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一张嘴。

② 酒馆饭店星罗棋布。宋朝事业发达,人们注重饮食,为适应这一消费现象,各类酒

馆星罗棋布。并且宋朝统治者也鼓励百姓开设酒馆。

③ 餐饮色情紧密结合。宋朝无论民营酒馆还是官营酒馆,大都通过色情活动来助销。 ④ 野味非常丰富。这一时期人们喜爱吃野味,其中野兔肉被时人视为上等的名贵食品。 ⑤ 名士重视食蔬。

⑥ 食肴讲究美观。在宋代,食品不但注重造型和色泽,还注重食品的香气和味道。 ⑦ 饮酒已成时尚。宋朝人饮酒的动机五花八门,寿酒、喜酒、饯行酒、接风酒、交杯

酒等等。

⑧ 文人喜欢自炊。宋代人不但喜欢吃,还都喜欢资自己亲手做着吃。

⑨ 重视饮食养生。如:蒲虔贯专门著有《保生要录·论饮食门》,陈直著有《养老奉

亲书·饮食调制第一》等。

宋朝时期的诸多传世名食:

大救驾、三鲜莲花酥、春卷、点心、焦盖烧饼、油条、东坡肉、东坡羹、金华火腿、宋嫂鱼羹、无锡肉骨头、洞庭酒、冰糖葫芦。

(六)、元朝

忽必烈统一天后不久便颁行“以农桑为急务”的大政方针,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重视商贸,欢迎外国商人来华做生意,促进货物流通等等。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食业的发展。

① 四方饮食相互交融。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四方饮食也是“精英荟萃”,相互交融。 ② 宴会成为家国大事。元朝统治者将宴会视同战争、狩猎,是属于国家的头等大事。 ③ 葡萄酒风靡全国。

④ 果料茶身价倍增。蒙古贵族的倡导使“果茶”身价倍增,并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主流,

直至明朝后期。

⑤ 注重烹饪用水。元代名医十分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而水又是人的必需之物,所

以他们都非常注重水的来源。

⑥ 时兴老年食品。元朝有尊老爱幼的国情,基于这一国情,元代名医都注重老年人的

保健问题,并研制出了一些老年食品。

⑦ 牛马肉成为禁食。忽必烈即位后认为牛、马乃耕地、战争之本,因此他颁布一条命

令:禁止宰杀牛、马。

⑧ 冰淇淋传往欧洲。冰淇淋的制作方法是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往欧洲的。 ⑨ 面食空前齐全。

元朝时期诸多传世名食:

涮羊肉、马奶酒、面筋、醍醐与酥酪。

(七)、明朝

明朝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由于朱元璋小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所以他深知民间艰苦,并把这一思想灌输给他的子女们。明政府为了发展生产,曾大规模地组织移民垦荒;为了加强对外交往,也曾出现“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随着经济的发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人们的食物原料大大增加,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① 饮食结构有所变化。如:北方开始食米,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食;南方也推广了小

麦等等。

② 八大菜系渐趋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渐趋形成。 ③ 官场始现“四菜一汤”。是朱元璋为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氛围,使全国上下所有官

吏都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而提出来的。

④ 政府严禁走私盐茶。明自建国之初就将盐茶定位国家专卖物资,禁止任何人走私盐

茶,否则处死。

⑤ 饮食风尚重“鹅”。鹅在明朝属于珍贵之物,人们不但将其视为盛宴上的大餐,也

视为礼物中的重品。

⑥ 食养论著众多。如:高濂著有《遵生八笺》、龚延贤著有《寿世保元》、张景岳著有

《景岳全书》、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等等。

⑦ “救荒”食书出现。由于明朝频繁的灾荒,使救灾成为当时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

一些志士仁人乃至清官廉吏在多方救助灾民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新的食物来源,从而出现了“救荒”食书。

⑧ 首次明令“戒烟”。

明朝时期的诸多传世名食:

牛肉抠饺、藏花饼、威宁荞酥、光饼、锦泰燎花、汉川荷月、肴肉、叫花鸡、笔架鱼肚、封缸酒、洋河大曲、如皋董糖、阳高杏脯、千层豆腐皮。

(八)、清朝

在清朝,人们不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且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讲究饮食方法,并且出现了满汉全席。到了清朝末年,社会日趋动荡,但统治者们并没忘记吃喝,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在客观上使得饮食文化的发展并未受到阻碍。西方入侵中国之后,为了适应饮食习惯,也将西方的饮食带进了中国。因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 注重食品名称。自康熙皇帝以后,清朝统治者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

② 讲究饮食方法。

③ 满汉全席。乾隆皇帝留下江南时,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凭借江南得天独厚的

优势,集宫廷满席与汉席之精华于一体,摆下了规模庞大的的满汉全席。

④ 京菜泸菜扬名。

⑤ 食品西去东来。在清代,随着海外华侨的增多和华工的跨国流动,中国的饮食文化

盛传各国,同时外国的饮食也传入了中国。

⑥ 茶馆五花八门。

清朝时期的外来食品:

啤酒、罐头、饼干、汽水、咖啡、口香糖、土豆等。

清朝时期的大量传世名食:

黄金肉、道口烧鸡、锦州什锦小菜、臭豆腐、沁州黄、拨御面、东台鱼汤面、过桥米线、李连贵熏肉大饼、佛跳墙、改刀肉、太仓肉松、马保子清汤牛肉面、醉鸡、浙江酱瓜、鲜鲜汤、宫保菜、烧三丁、龙牌酱油、杨村糕干、白米酥、波波糖、墨子酥、八珍御酒、罗汉饼、绍兴香糕、茅台酒等等等等。

(九)、民国

民国时期,食品的的花色品种又多了不少。一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有皇家独霸的各种御膳走出宫廷,成立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在一个就是一些风味小吃也由“贡品”变为“商品”,走向市场,收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由于大量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回国,使得中国外来食品进一步增多。总的来说民国的饮食特点如下:

① 伪膳食品问世。伪膳食品是仿制清宫御膳房的精肴细点而取名的。

② 外来食品剧增。如:三明治、味精、可口可乐、鸡尾酒、巧克力、汉堡包等等。这

些对中国的饮食影响非常大。

③ 饮食趣味盛传。

④ 名人饮食各有高招。

⑤ 大批的名店诞生。如:东来顺饭庄、南来顺饭庄、桂发祥麻花店、起士林餐厅等等。 民国时期的诸多传世食品:

全素斋素菜、麻团、炒疙瘩、云南回饼、太阳饼、董酒、五粮液、剑南春等。

结束语:

中国向来就是一个崇尚饮食文化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美食像中国那样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从先秦到现在中国饮食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还担任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色。中国饮食的发展史也反映出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史。中餐作为我国的“国粹”也是我们的骄傲。

参考文献

李春光:《吃的历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庞杰:《食品文化概述》 化学工业出版社

胡子山等:《中国饮食文化》 时事出版社

王玲:《中国茶文化》 九州出版社

耿洪森:《养生秘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

杜福祥:《中国名食百科》 山西人民出版社

论吃的历史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提出“民以食为天”,在多方探讨食品原料的同时,也在关注食品的滋味及其营养价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同时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但将自己的名特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从而为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 交流; 饮食;

前言:

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生意也都分外红火。“吃在中国”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中国饮食的发展史却鲜为人知,这篇文章正是探讨中国饮食历史,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从先秦到写到民国,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将您带入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学院及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正文:

(一)、先秦

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仅从炎、黄二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近三千年之久。其中主要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

当时的社会已有相当多的人口,为了维持生计,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创制了耒、耜、犁、镰等农具,还教会了部民们因地制宜种植植物。炎帝也因此被称为“神农氏”。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皇帝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教其部落成员驯养家禽、家畜种植五谷等等。

在炎黄时期,人们的主要肉类食品是猪、羊、鱼,粮食是粟、稻,蔬菜是白菜、芥菜和油菜,水果是桃、李、梨,而饮料,除了白开水便是茶。具体吃法,不外乎烤、煮、蒸三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油和盐。人们不仅懂得了“烹”,还知道了“调”,使饮食摆脱了蒙昧而走向光明,人们进入了烹调时代。

2、尧舜禹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国家已经形成。舜在位期间发生了一次特大水患,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水灾,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并引导炎黄子孙一改过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走上了以农为本的道路。

在饮食方面,尧舜禹时期和炎黄时期相比,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在烹饪时完全摈弃了以往的烧石烤法,而普遍采用了煮蒸方式。因为此时制陶业已十分发达,陶制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② 碎石工具已经出现。如:杵臼、石棒、石盘。它们可以将粮食脱皮,尔后再捣碎或

砸碎,吃起来更方便些。

③ 出现了素食。但此时素食只是供奴隶食用的粗劣食品。

④ 诞生了“五味调羹”。“羹”即菜汤,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大羹”。而“五味调

羹”,则是彭祖发明的。

⑤ 出现了酒。在大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期间,酒作为饮料问世了。

当然,在此期间人们还培育出来一些新的粮食作物,还驯养了一些家畜、家禽。但牛、羊仍被视为最好的肉食来源。

3、夏商周时期

禹死后,其儿子启一改传统的“禅让制”,强行接了大禹的“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在此期间,统治者对食品口感的追求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的结构变化,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并不断丰富着饮食文化。

① 食品原料大大增加。如:新出现的梁、菰米等。肉类最多,仅在殷墟挖掘出来的动

物骨骸中:哺乳类就有二十九种,蔬菜二十几种,水果三十几种。此外还出现了酱、醋、糖等调味品和饮料。

② 出现了菜园和果园。商时代出现了菜园,周时代出现果园。

③ 人们开始使用冰。此时上层社会在酷夏时开始吃冰消暑。

④ 餐具相当讲究。此时的餐具有:簋、鼎、豆等。这些餐具都很注重形状和质地,还

尽可能的在上面精雕细刻,绘上各种图案,使之美观大方,看着也舒坦。

⑤ 始兴宴席。

⑥ 吃与政治相联系。如:鼎由餐具变成礼器等。

⑦ 出现了一日两餐制。

4、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各路诸侯为争夺天下霸权,他们高度重视制铁业,致使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牛耕技术,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他们还竞相变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的发展,在饮食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① 肉食品相对紧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牧场逐渐减少,导致

牛羊等牲畜大幅度减少。

② 水产品备受青睐。主要是:鱼、鼋、鳖等。

③ 出现南北食系。由于当时各路诸侯相互征战,导致南北两地得不到交流,再加上两

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从而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食系——中原食系和荆楚食系。

④ 注重饮食礼仪。

⑤ 讲究饮食卫生。

⑥ 饮食学论著问世。如:《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等。

先秦时期的传世食料食品:

油、盐、酱、醋、茶、酒、糖、粥、羹、太史饼、馓子、粽子、千酥饼、苏州年糕、兰陵美酒、绍兴酒、素食。

(二)、秦汉

秦汉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中国饮食上的大变革时期。在此期间还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旅店,使餐饮业更趋发达。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外交流日趋广泛,烹饪原料、调味品种迅速增多,烹饪技术也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在饮食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① 面食代替粒食。秦汉时期石磨已遍及各地,人们使用石墨粉碎小麦,从而出现了面

食。随着“面”的出现,各种“饼”也应运而生。

② 两餐变为三餐。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餐制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③ 三大菜系渐趋形成。一个菜系的形成除了其独特的烹饪技术外,还有这个地区的自

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秦汉时期形成了鲁、川、粤三大菜系。

④ 注重食养食疗。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药食同源”之说。在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药

补不如食补。

⑤ 筷子已经普及。

⑥ 羊肉备受青睐。秦汉时期人们不得乱杀马和牛。因此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羊、猪、

狗和鸡、鸭、鹅,而羊肉又被视为上品。

⑦ 肉食吃法多样。如:炙、煮、煎、蒸、腊、膗、脍、脯等。

⑧ 宴饮礼仪繁杂。

⑨ 饮食差异巨大。皇帝和诸王及中级以上官员吃的是山珍海味,各种美食佳肴。而当

时的平民由于灾荒、战乱而挨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秦汉时期出现的外来食品:

石榴、大蒜、葡萄、葡萄酒等等。

秦汉时期出现的新生食品:

豆腐、腊八粥、元宵、烧饼、擂茶、蒙顶差、香肠鱼、洋县黑米。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使中原移民大量南迁,与此同时,长期居住在西、北边境上的匈奴、羯、羌、鲜卑、氐等五个少数民族也在大规模的迁往内地。迁移使他们的文化得到交融融合。这种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大融合,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大融合,都给饮食领域带来了许多富有生机的新东西。

① 食物原料增多。如稻,不但分旱稻、水稻,还分青芋稻、累子稻、白漠稻、蝉鸣稻

等等。再如粟,西晋时以培育出赤粟、白茎粟等十二个品种,而到北魏时已增为八十六个品种。

② 李子誉冠群果。当时社会已有数十种水果,但李子因其适应性强、品种多且一年四

季都能成熟而誉冠群果。

③ 炒菜迅速兴起。炒菜加工时间短,菜的营养成分很少流失。因此,这种技法一诞生

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④ 苏菜开始形成。苏菜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及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⑤ 富人饮食奢华。在这一时期门阀士族已经形成且享有各种特权,他们利用各种手段

侵吞大量钱财。再加上当时频繁的朝代更替及天灾人祸,使人们认为有今天没明天,导致了他们在饮食方面追求奢华。

⑥ 饮酒之风盛行。

⑦ 食德令人注目。此时道德观念几乎全都反映到了饮食生活的各个方面。

⑧ 名家研用保健食品。如:曹操研制的保健品:九酿春等,

⑨ 僧尼开始戒荤食素。据史书记载这完全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因为梁武

帝信佛并以大教主自居,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断酒肉文》来号召全国僧尼不吃肉。

⑩ 饮食专著众多。如:曹操的《四时食制》、虞悰的《食珍录》、崔浩的《食经》孙思

邈的《齐民要术》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世食品:

馒头、面条、饺子、混沌、甘露酥、靖县密饯、古井贡酒、泸州老窖、刘伶醉、蒲聂茶、庐山云雾茶、龙井茶、琴鱼茶、曹操鸡、乐山墨鱼。

(四)、隋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防、外交全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饮食领域百花盛开、五彩纷呈。其主要表现为:

① 食物品种空前丰富。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多使这一时期的食物品种空前丰

富。值得一提的是温室蔬菜和人造冷饮也起源于这个时期。

② 鎚饼分外走销。这个时期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帝贵族都对鎚饼情有独钟。

③ 酒文化异彩纷呈。这个时期有很多以酒为题的诗句,关于酒的各种饮法、酒具等等

异常繁多。

④ 豪饮之风弥漫全国。隋唐时期嗜酒如命的人屡见不鲜,如:李白、法常、杜甫、酒

八仙人等等。

⑤ 上层人士饮食怪诞。比如:唐朝末年一位王爷强迫斗殴者吃肥肉等。

⑥ 出现和食制。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家具的变革导致了餐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桌、

椅的出现使实行了三千多年的分食制被和食制取而代之。

⑦ 盛行“工作餐”。自唐代宗李豫之后,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衙役公款吃喝即“工

作餐”愈演愈烈。

⑧ 食疗专著问世。如:《千金食治》、《千金翼方》、《食疗本草》、《食医心鉴》等。 ⑨ 茶学专著诞生。如:陆羽的《茶经》。

⑩ 食品交流广泛。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多外开放的政策再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各民族

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愈来愈广泛。

隋唐时期的传世名食:

月饼、八宝白藕饭、北京烤鸭、汾酒、太白酒、西凤酒、顾渚紫笋茶、兰花茶、西瓜。

(五)、宋朝

宋朝重视教育,发展商业,关注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在餐饮业,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宋朝统治者鼓吹享乐主义,因此宋朝凡有条件的人都舍得在饮食上下功夫。在这种浓厚的重“吃”氛围下,浙、徽两大菜系渐趋形成。宋朝的饮食新现象如下:

① 上层人物带头吃喝。宋朝皇帝对群臣非常优厚,并劝高级将领“厚自娱乐”和“天

天饮酒作乐”。各级官吏鉴于此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一张嘴。

② 酒馆饭店星罗棋布。宋朝事业发达,人们注重饮食,为适应这一消费现象,各类酒

馆星罗棋布。并且宋朝统治者也鼓励百姓开设酒馆。

③ 餐饮色情紧密结合。宋朝无论民营酒馆还是官营酒馆,大都通过色情活动来助销。 ④ 野味非常丰富。这一时期人们喜爱吃野味,其中野兔肉被时人视为上等的名贵食品。 ⑤ 名士重视食蔬。

⑥ 食肴讲究美观。在宋代,食品不但注重造型和色泽,还注重食品的香气和味道。 ⑦ 饮酒已成时尚。宋朝人饮酒的动机五花八门,寿酒、喜酒、饯行酒、接风酒、交杯

酒等等。

⑧ 文人喜欢自炊。宋代人不但喜欢吃,还都喜欢资自己亲手做着吃。

⑨ 重视饮食养生。如:蒲虔贯专门著有《保生要录·论饮食门》,陈直著有《养老奉

亲书·饮食调制第一》等。

宋朝时期的诸多传世名食:

大救驾、三鲜莲花酥、春卷、点心、焦盖烧饼、油条、东坡肉、东坡羹、金华火腿、宋嫂鱼羹、无锡肉骨头、洞庭酒、冰糖葫芦。

(六)、元朝

忽必烈统一天后不久便颁行“以农桑为急务”的大政方针,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重视商贸,欢迎外国商人来华做生意,促进货物流通等等。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食业的发展。

① 四方饮食相互交融。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四方饮食也是“精英荟萃”,相互交融。 ② 宴会成为家国大事。元朝统治者将宴会视同战争、狩猎,是属于国家的头等大事。 ③ 葡萄酒风靡全国。

④ 果料茶身价倍增。蒙古贵族的倡导使“果茶”身价倍增,并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主流,

直至明朝后期。

⑤ 注重烹饪用水。元代名医十分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而水又是人的必需之物,所

以他们都非常注重水的来源。

⑥ 时兴老年食品。元朝有尊老爱幼的国情,基于这一国情,元代名医都注重老年人的

保健问题,并研制出了一些老年食品。

⑦ 牛马肉成为禁食。忽必烈即位后认为牛、马乃耕地、战争之本,因此他颁布一条命

令:禁止宰杀牛、马。

⑧ 冰淇淋传往欧洲。冰淇淋的制作方法是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往欧洲的。 ⑨ 面食空前齐全。

元朝时期诸多传世名食:

涮羊肉、马奶酒、面筋、醍醐与酥酪。

(七)、明朝

明朝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由于朱元璋小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所以他深知民间艰苦,并把这一思想灌输给他的子女们。明政府为了发展生产,曾大规模地组织移民垦荒;为了加强对外交往,也曾出现“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随着经济的发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人们的食物原料大大增加,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① 饮食结构有所变化。如:北方开始食米,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食;南方也推广了小

麦等等。

② 八大菜系渐趋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渐趋形成。 ③ 官场始现“四菜一汤”。是朱元璋为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氛围,使全国上下所有官

吏都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而提出来的。

④ 政府严禁走私盐茶。明自建国之初就将盐茶定位国家专卖物资,禁止任何人走私盐

茶,否则处死。

⑤ 饮食风尚重“鹅”。鹅在明朝属于珍贵之物,人们不但将其视为盛宴上的大餐,也

视为礼物中的重品。

⑥ 食养论著众多。如:高濂著有《遵生八笺》、龚延贤著有《寿世保元》、张景岳著有

《景岳全书》、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等等。

⑦ “救荒”食书出现。由于明朝频繁的灾荒,使救灾成为当时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

一些志士仁人乃至清官廉吏在多方救助灾民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新的食物来源,从而出现了“救荒”食书。

⑧ 首次明令“戒烟”。

明朝时期的诸多传世名食:

牛肉抠饺、藏花饼、威宁荞酥、光饼、锦泰燎花、汉川荷月、肴肉、叫花鸡、笔架鱼肚、封缸酒、洋河大曲、如皋董糖、阳高杏脯、千层豆腐皮。

(八)、清朝

在清朝,人们不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且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讲究饮食方法,并且出现了满汉全席。到了清朝末年,社会日趋动荡,但统治者们并没忘记吃喝,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在客观上使得饮食文化的发展并未受到阻碍。西方入侵中国之后,为了适应饮食习惯,也将西方的饮食带进了中国。因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 注重食品名称。自康熙皇帝以后,清朝统治者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

② 讲究饮食方法。

③ 满汉全席。乾隆皇帝留下江南时,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凭借江南得天独厚的

优势,集宫廷满席与汉席之精华于一体,摆下了规模庞大的的满汉全席。

④ 京菜泸菜扬名。

⑤ 食品西去东来。在清代,随着海外华侨的增多和华工的跨国流动,中国的饮食文化

盛传各国,同时外国的饮食也传入了中国。

⑥ 茶馆五花八门。

清朝时期的外来食品:

啤酒、罐头、饼干、汽水、咖啡、口香糖、土豆等。

清朝时期的大量传世名食:

黄金肉、道口烧鸡、锦州什锦小菜、臭豆腐、沁州黄、拨御面、东台鱼汤面、过桥米线、李连贵熏肉大饼、佛跳墙、改刀肉、太仓肉松、马保子清汤牛肉面、醉鸡、浙江酱瓜、鲜鲜汤、宫保菜、烧三丁、龙牌酱油、杨村糕干、白米酥、波波糖、墨子酥、八珍御酒、罗汉饼、绍兴香糕、茅台酒等等等等。

(九)、民国

民国时期,食品的的花色品种又多了不少。一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有皇家独霸的各种御膳走出宫廷,成立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在一个就是一些风味小吃也由“贡品”变为“商品”,走向市场,收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由于大量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回国,使得中国外来食品进一步增多。总的来说民国的饮食特点如下:

① 伪膳食品问世。伪膳食品是仿制清宫御膳房的精肴细点而取名的。

② 外来食品剧增。如:三明治、味精、可口可乐、鸡尾酒、巧克力、汉堡包等等。这

些对中国的饮食影响非常大。

③ 饮食趣味盛传。

④ 名人饮食各有高招。

⑤ 大批的名店诞生。如:东来顺饭庄、南来顺饭庄、桂发祥麻花店、起士林餐厅等等。 民国时期的诸多传世食品:

全素斋素菜、麻团、炒疙瘩、云南回饼、太阳饼、董酒、五粮液、剑南春等。

结束语:

中国向来就是一个崇尚饮食文化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美食像中国那样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从先秦到现在中国饮食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还担任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色。中国饮食的发展史也反映出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史。中餐作为我国的“国粹”也是我们的骄傲。

参考文献

李春光:《吃的历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庞杰:《食品文化概述》 化学工业出版社

胡子山等:《中国饮食文化》 时事出版社

王玲:《中国茶文化》 九州出版社

耿洪森:《养生秘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

杜福祥:《中国名食百科》 山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

  • 1984-2012年中国现代文学博士论文选题分析
  • 研究述评 1984-2012年中国现代文学博士论文选题分析 洪 亮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文学专业从1984年至今,已经产生1763篇博士论文(据不完全统计).本文首先按照1984-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2年三个时段 ...查看


  • 华中科技大学选课必备
  • 艺术 体育类 课程 点名否 结业方式 备注 声乐入门 不点名 唱歌 简单 无论唱歌好听与否 绝对能过 中外名乐欣赏 不点名 交论文 好过 有意思很享受 桥牌入门 点名 考试(开卷) 平常要抄笔记 篮球裁判 点名 开卷考试 边抄边过 还有科比 ...查看


  • (全英文论文)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的作用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 ...查看


  • 论文封面格式
  • ****************************************************************** 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的研究 系别 政治经济系[微软用户1 ...查看


  • 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 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0-04-11 10:03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 点击:180次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黄旭东 [专题名称]文化研究 [专 题 号]G ...查看


  • 3(议论文阅读)
  • 三 (议论文阅读) [基本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这 ...查看


  • (全英文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附件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 号: 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学 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 ...查看


  • 国学文化:儒家理想,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 浅论曾国藩的伦理思想[5933字,免费论文] 浅析先秦儒家天人观的生态伦理思想探微[5183字,免费论文] 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 [2715字,免费论文] 中国道文化:道可道,非常道[1619字,免费论文] 论诵读与古诗词学习[42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