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落手清制度
一.施工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分类堆放,对有散落物材料,装卸后应及时清扫装卸现场,保持现场清洁卫生。
二.钢结构和构件制作施工现场,对半成品构件应加标识分类堆放,在制作和电焊施工后,对工场应及时清理余料,清理垃圾。现场施工时,对施工附料、余料应及时收集、清理。以给下道工序施工提供整洁作业条件。
三.模板和支撑施工,现场材料应分类堆放,多余材料应及时回库,在拆除支撑和模板施工后,应对模板加固件及时清理泥浆、砼渣。对清除物及时清扫,支撑架料拆除后,堆放整齐,以备下道工序使用,木工工场的碎沫、刨花应工完料清,并清理干净木工机械。
四.砌体、抹灰、装饰、砼施工,应按作业顺序,每完成本工序都应清理,砌体施工应清理好砌块和砂浆,清扫施工垃圾。抹灰、装饰施工应清理多余装饰材料,砼施工应清理施工机械,清洗施工用具,并使污水经污水池沉淀。
五.基础土方施工的施工机械、进出工地车辆,必须保持整洁,运土方车辆不得在运输途中有抛、洒、漏,车体带泥应及时冲洗,不得使车体将泥浆带出工地,工地设置冲洗设备,并及时清理冲洗沉积物。
六.各工种应相互协调,互相监督,确保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场地清洁。
爱 民 制 度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防止施工噪声污染。
项目部每天由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进行上下午二次全面自检,凡违反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的及时提出并整改,由安全员在当天的施工日记上做出自检记录。
分公司每月中旬由主管处(分管生产经理)带领有关管理人员对所属的施工工地进行定期自检,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检查、考评标准进行检查评分,填写评分记录表,作为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评的依据,在检查中,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采取“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予以整改,落实后及时做好复检工作。
施工现场不扰民措施
一、建筑施工现场防止水污染的各项措施
(一)搅拌机的废水排放控制
凡在施工场地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二)生活用水的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临时宿舍、职工生活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厕所污水在合理位置设置化粪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三)乙炔发生罐污水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乙炔发生罐生产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四)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五)油漆油料库的防渗漏控制
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六)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二、建筑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
(一)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二)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小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区、县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三)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1、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做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做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2、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三、建筑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
(一)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1、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铺垫焦渣、细,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4、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5、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适当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6、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规定的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
(二)搅拌站的降尘措施
1、在城区内施工,要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搅拌扬尘。
2、在城区外施工,搅拌站要搭设封闭的搅拌棚,搅拌机上设置喷淋装置(如JW-1型搅拌机雾化器)方可进行施工。
(三)锅炉、茶炉、大灶、沥青锅的消烟除尘措施
1、锅炉要设置消烟除尘型的或烧型煤。
2、茶炉要用消烟除尘型的或烧型煤。
3、食堂大灶的烟囱要有消烟除尘设备,加二次燃烧或烧型煤。
4、在规划市区、郊区城镇和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和北京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内,严禁使用敞口锅熬制沥青,凡进行沥青防水作业的,要使用密闭和带有烟尘处理装置的加热设备。
5、市区和郊区城镇区域内的施工现场,应自行对茶炉、大灶、锅炉的烟尘黑度按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进行观测,并在组织检查时抽查。
安全技术资料台帐之十二
分项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目 录
一、脚手架
二、基坑支护
三、模板工程
四、“三宝”、“四口”
五、施工用电
六、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
七、外用电梯(人货两用梯)
八、塔吊
九、起重吊装
十、施工机具
说明:1、“验收结果”栏内尽量量化。
2、验收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先验证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若无方案或针对性不强的,不予验收。
脚手架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一、脚手架
1、脚手架验收挂牌制度
2、脚手架、卸料平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
3、落地式外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4、悬挑式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前检查表
7、吊篮脚手架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说明:1、验收前应验证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及有关特殊脚手架的生产、使用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准用证及操作人员上岗证,符合要求后再验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每次提升前应进行检查;每次提升后,使用前也应按验收表进行检查。
脚手架验收挂牌制度
脚手架搭设后由分公司进行分段验收(落地架一般不超过三步,悬挑架每段验收一次),脚手架验收内容包括卸料平台。
脚手架验收应先检查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批是否符合要求,脚手架实际搭设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设计要求,所用材料是否合格,脚手架搭设前有无安全技术交底等内容。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上报分公司质安科,分公司质安科在24小时内组织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表,注明验收的具体部位和数量,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挂牌后投入使用。
验收不合格的脚手架,分公司质安科应开具整改通知书,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通知分公司质安科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吊物卸料平台必须设置限载牌。
脚手架、卸料平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包括卸料平台),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安全设施之一,也是每次检查的必查项目之一。为了保证施工脚手架、卸料平台的安全性能,本项目部制订以下制度:
1、脚手架、卸料平台由分公司质安科验收合格后每隔十天,由项目部安全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重新进行验收。
2、如遇特殊情况(如台风暴雨后,放长假、春节过后等)应进行不定期检查,特别对吊物卸料平台和脚手架拉结等进行仔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定人、定时、定措施完成。整改完毕后组织人员进行重新验收。
3、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应填写检查表,填写具体检查内容和数量部位,并履行签字手续。
落地式外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悬挑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
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悬挑式钢平台验收单
2、悬挑式钢平台不宜过大,应控制其面积。
施工现场落手清制度
一.施工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分类堆放,对有散落物材料,装卸后应及时清扫装卸现场,保持现场清洁卫生。
二.钢结构和构件制作施工现场,对半成品构件应加标识分类堆放,在制作和电焊施工后,对工场应及时清理余料,清理垃圾。现场施工时,对施工附料、余料应及时收集、清理。以给下道工序施工提供整洁作业条件。
三.模板和支撑施工,现场材料应分类堆放,多余材料应及时回库,在拆除支撑和模板施工后,应对模板加固件及时清理泥浆、砼渣。对清除物及时清扫,支撑架料拆除后,堆放整齐,以备下道工序使用,木工工场的碎沫、刨花应工完料清,并清理干净木工机械。
四.砌体、抹灰、装饰、砼施工,应按作业顺序,每完成本工序都应清理,砌体施工应清理好砌块和砂浆,清扫施工垃圾。抹灰、装饰施工应清理多余装饰材料,砼施工应清理施工机械,清洗施工用具,并使污水经污水池沉淀。
五.基础土方施工的施工机械、进出工地车辆,必须保持整洁,运土方车辆不得在运输途中有抛、洒、漏,车体带泥应及时冲洗,不得使车体将泥浆带出工地,工地设置冲洗设备,并及时清理冲洗沉积物。
六.各工种应相互协调,互相监督,确保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场地清洁。
爱 民 制 度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防止施工噪声污染。
项目部每天由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进行上下午二次全面自检,凡违反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的及时提出并整改,由安全员在当天的施工日记上做出自检记录。
分公司每月中旬由主管处(分管生产经理)带领有关管理人员对所属的施工工地进行定期自检,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检查、考评标准进行检查评分,填写评分记录表,作为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评的依据,在检查中,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采取“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予以整改,落实后及时做好复检工作。
施工现场不扰民措施
一、建筑施工现场防止水污染的各项措施
(一)搅拌机的废水排放控制
凡在施工场地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二)生活用水的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临时宿舍、职工生活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厕所污水在合理位置设置化粪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三)乙炔发生罐污水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乙炔发生罐生产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四)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五)油漆油料库的防渗漏控制
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六)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二、建筑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
(一)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二)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小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区、县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三)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1、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做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做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2、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三、建筑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
(一)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1、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铺垫焦渣、细,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4、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5、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适当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6、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规定的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
(二)搅拌站的降尘措施
1、在城区内施工,要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搅拌扬尘。
2、在城区外施工,搅拌站要搭设封闭的搅拌棚,搅拌机上设置喷淋装置(如JW-1型搅拌机雾化器)方可进行施工。
(三)锅炉、茶炉、大灶、沥青锅的消烟除尘措施
1、锅炉要设置消烟除尘型的或烧型煤。
2、茶炉要用消烟除尘型的或烧型煤。
3、食堂大灶的烟囱要有消烟除尘设备,加二次燃烧或烧型煤。
4、在规划市区、郊区城镇和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和北京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内,严禁使用敞口锅熬制沥青,凡进行沥青防水作业的,要使用密闭和带有烟尘处理装置的加热设备。
5、市区和郊区城镇区域内的施工现场,应自行对茶炉、大灶、锅炉的烟尘黑度按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进行观测,并在组织检查时抽查。
安全技术资料台帐之十二
分项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目 录
一、脚手架
二、基坑支护
三、模板工程
四、“三宝”、“四口”
五、施工用电
六、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
七、外用电梯(人货两用梯)
八、塔吊
九、起重吊装
十、施工机具
说明:1、“验收结果”栏内尽量量化。
2、验收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先验证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若无方案或针对性不强的,不予验收。
脚手架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一、脚手架
1、脚手架验收挂牌制度
2、脚手架、卸料平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
3、落地式外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4、悬挑式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前检查表
7、吊篮脚手架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说明:1、验收前应验证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及有关特殊脚手架的生产、使用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准用证及操作人员上岗证,符合要求后再验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每次提升前应进行检查;每次提升后,使用前也应按验收表进行检查。
脚手架验收挂牌制度
脚手架搭设后由分公司进行分段验收(落地架一般不超过三步,悬挑架每段验收一次),脚手架验收内容包括卸料平台。
脚手架验收应先检查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批是否符合要求,脚手架实际搭设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设计要求,所用材料是否合格,脚手架搭设前有无安全技术交底等内容。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上报分公司质安科,分公司质安科在24小时内组织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表,注明验收的具体部位和数量,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挂牌后投入使用。
验收不合格的脚手架,分公司质安科应开具整改通知书,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通知分公司质安科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吊物卸料平台必须设置限载牌。
脚手架、卸料平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包括卸料平台),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安全设施之一,也是每次检查的必查项目之一。为了保证施工脚手架、卸料平台的安全性能,本项目部制订以下制度:
1、脚手架、卸料平台由分公司质安科验收合格后每隔十天,由项目部安全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重新进行验收。
2、如遇特殊情况(如台风暴雨后,放长假、春节过后等)应进行不定期检查,特别对吊物卸料平台和脚手架拉结等进行仔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定人、定时、定措施完成。整改完毕后组织人员进行重新验收。
3、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应填写检查表,填写具体检查内容和数量部位,并履行签字手续。
落地式外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悬挑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
搭设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悬挑式钢平台验收单
2、悬挑式钢平台不宜过大,应控制其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