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答案 高考语文2013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新课标版一)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各种对立和不和谐的因素”,此处将“各种”换成了“有些”。)

2.C (递进关系颠倒)

3.B (“其根本原因是此诗含蓄表达爱情”片面理解文章。原因是《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 (修:修撰,编写)

5.C (①说的是杨士奇任官之前以教授学生维持生活。③是说杨士奇在皇帝面前的举止状态。注意④⑤⑥是杨士奇辅佐太子时说的话,是他奉职内应该说的话。排除含有①③是选项即可得正确答案。)

6.B (根据原文内容,杨士奇是“典机务”,即“主管”机要事物,而不是“协助别人处理机要事物”。)

7.(1)(永乐)九年,皇上返回南京,召见杨士奇询问太子代理国事的情况,杨士奇回答说太子很孝义恭敬。

(2)随皇上出征的各大臣交互上奏弹劾杨士奇不应当被单独宽恕,于是杨士奇被关进锦衣卫的监狱,不久被释放。

【参考译文】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於世,泰和人。很早就失去父亲,家中十分贫困。他努力学习,教授学生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江夏设立书塾最久。建文初年,朝廷召集各地儒士修纂《太祖实录》,杨士奇已因推举召为教授正要出发,王叔英又以有治史之才推荐,於是被召进翰林院,充任编纂官。不久,朝廷命吏部考核评定史馆的各位儒士。尚书张紞得到杨士奇的策论,说:“这不是经生所能说的话。”上奏为第

一。授官吴王府审理副,仍旧在史馆供职,成祖登位,改任编修。不久,被挑选进入内阁,主管机要事务,几个月后晋升为侍讲。永乐二年,挑选太子属官,任命杨士奇为左中允。永乐五年,晋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任职十分谨慎,在私人居室从不谈公事,即使是最亲密交厚的人也从来听不到。在皇上面前,举止恭敬谨慎,善於应答,论事总是合乎皇上意旨。别人有小过失,曾经为之掩盖。广东布政使徐奇装载着岭南的土特产馈赠给朝廷的大臣,有人得到他准备送人的捆目名册进呈皇上。皇上看上面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就召见询问他。杨士奇回答说:“徐奇去广东时,各位大臣作诗歌文章送行,臣正值生病没有参加,所以只有我没上名单。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礼物轻微,应当没有其他的意思。”皇上急忙下令烧毁了名册。永乐六年,皇上出巡北方,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留下辅助太子。太子喜爱文章词采,赞善王汝玉以作诗之法进呈。杨士奇说:“殿下应当留心《六经》,有空闲可看两汉的诏令。诗歌是雕虫小技,不值得去做。”太子称好。当初,皇上起兵的时候,汉王多次奋力作战有

功,皇上许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后来没有得到册立,就怨恨失望。皇上又怜惜赵王年纪轻,十分宠爱他。於是两位亲王就联合起来离间太子和皇上的关系,皇上很是心动。永乐九年,皇上返回南京,召见杨士奇询问太子代理国事的情况,杨士奇回答说很孝敬,并且说:“殿下的天资高,即使有了过失一定会知道,知道了一定会改正,一心爱人,决不会辜负陛下的托付。”皇上很高兴。永乐十一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不要免去朝贺。侍郎仪智坚持说不行。杨士奇也引用宋仁宗的事竭力论说。於是免去了朝贺。第二年,皇上出征北方。杨士奇仍然辅助太子驻守京师。汉王暗中攻击太子更加急迫。皇上返京,因太子接驾慢了一步,将太子属官黄淮等人全部关进监狱,杨士奇后到,原谅了他。召见他询问太子的事。杨士奇叩头说:“太子还和原来一样孝敬。拖延接驾的事,都是臣等人的罪过。”皇上怒意缓解了。随皇上出征的各大臣纷纷上奏章弹劾杨士奇不应当被单独宽宥,於是被关进锦衣卫的监狱,不久释放。永乐十四年,皇上返回京师,稍微听说了一些汉王争夺嫡位的阴谋以及各种越轨的行为,以此事询问蹇义,蹇义不回答,於是问杨士奇。回答说:“臣与蹇义都侍奉太子,外面人没有敢对我们两人说汉王事情的。但是汉王两次被派去藩地,他都不肯动身。现在知道陛下将要迁都,就马上请求留守南京。希望陛下深入地观察汉王的意图。”皇上沉默,起座还宫。过了几天,皇上全面了解了汉王的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9.(6分)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25分)

(1)选E 得3分,选D 得2分。( A.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老头儿离家出走的目的不是(或者不全是)教训老婆儿。B. “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的原因解说不恰当,由原文可知,老婆儿觉得荒唐可笑是因为她认为他们俩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了,为小事不值得吵。C. 老婆儿担心老头儿遇到不幸,不是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2)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使用了插叙。这样安排可以让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有助于揭示主题。(2分)小说主要写老婆儿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2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来伴”的重要性。(2分)

(3)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①老婆儿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离婚!马上离婚!”的话语。②老婆儿重情重义。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③老婆儿还善于反省,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每点2分)

(4)示例一:老头儿会回来。①老头儿与老婆儿结婚几十年,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以前吵架,老头儿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虽说这回间隔有两个小时,但老头儿亦会像以前那样

悄悄回来。②老头儿也会像老婆儿那样,冷静下来时会对自己在吵架时候的荒唐言行反省检讨,深深认识到“老来伴”的重要性。③老头儿是一个正派人,吵架外出,只是为了消消气而已。气消了,自然还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④老头儿外出时,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不久,他亦会回到家中。

示例二:老头儿不会回来。①老头儿以往与老婆儿吵架,跑出去后,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这次不回来,可能是不想像以前那样太快向老婆儿示弱。②老头儿外出的时候,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照常理说,他应该快点回家避寒,而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没回来,他或许是去了别人家里借宿,或许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言之有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答E 得3分,答D 得2分。(A. “目的在于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错,B. “可见苦难是作家成功的必由之路”错,C. “但题材极少有人涉猎是主要原因”错)

(2)① 突出“高密东北乡”的历史文化、传说风俗对莫言文学生命的孕育。②点出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大量的阅读是莫言日后成为作家的重要原因,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③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便于全面展示传主的特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条2分。)

(3)①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代表什么,兴奋五分钟就可以了,不把它当作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②不断学习和创新。逐渐结束了高密东北乡家族系列创作,转而对小说进行着各种精心的探索和创新。③热爱阅读,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永不满足。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依然热爱阅读,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养分,从未放弃。(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扎根乡土,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在《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而《红高粱》蜚声海内外,让莫言和异彩斑斓的“高密东北乡”进入了西方的视野。在《红高粱》诞生后的20多年里,他一直忠实的延续着“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正是因为扎根乡土,反映作家熟悉的生活,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才成就了莫言。如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生活的作家,他扎根乡土,所写的商州系列小说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其他作家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沈从文的《边城》等。)

示例二: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莫言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乡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为原型。《红高粱家族》写了“我爷爷我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丰乳肥臀》写了“我爹我娘”;2006年的《生死疲劳》写了“我”这代人。正是因为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熟悉和挚爱,才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A ( A.“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B.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C. 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 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D. 口不二价: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14. C.( A.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 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D. 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 。)

15.A (“坡地上随势而生”对应⑥“浓淡、层次感”,①“没骨”对应③“飘逸”,⑤“信手点染”对应④“大小间杂,聚散相生”,②表明了顺序。)

16.岛屿组成,位置面积,历史沿革,经济价值,战略价值。

17.理想是人生的希望种子,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长成枝繁叶茂的树。

奋斗是人生的成功砖石,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砌出雄伟壮阔的楼。

六、作文(60分)

18.参照2012年全国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哪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1. 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 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

3. 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4. 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5. 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新课标版一)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各种对立和不和谐的因素”,此处将“各种”换成了“有些”。)

2.C (递进关系颠倒)

3.B (“其根本原因是此诗含蓄表达爱情”片面理解文章。原因是《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 (修:修撰,编写)

5.C (①说的是杨士奇任官之前以教授学生维持生活。③是说杨士奇在皇帝面前的举止状态。注意④⑤⑥是杨士奇辅佐太子时说的话,是他奉职内应该说的话。排除含有①③是选项即可得正确答案。)

6.B (根据原文内容,杨士奇是“典机务”,即“主管”机要事物,而不是“协助别人处理机要事物”。)

7.(1)(永乐)九年,皇上返回南京,召见杨士奇询问太子代理国事的情况,杨士奇回答说太子很孝义恭敬。

(2)随皇上出征的各大臣交互上奏弹劾杨士奇不应当被单独宽恕,于是杨士奇被关进锦衣卫的监狱,不久被释放。

【参考译文】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於世,泰和人。很早就失去父亲,家中十分贫困。他努力学习,教授学生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江夏设立书塾最久。建文初年,朝廷召集各地儒士修纂《太祖实录》,杨士奇已因推举召为教授正要出发,王叔英又以有治史之才推荐,於是被召进翰林院,充任编纂官。不久,朝廷命吏部考核评定史馆的各位儒士。尚书张紞得到杨士奇的策论,说:“这不是经生所能说的话。”上奏为第

一。授官吴王府审理副,仍旧在史馆供职,成祖登位,改任编修。不久,被挑选进入内阁,主管机要事务,几个月后晋升为侍讲。永乐二年,挑选太子属官,任命杨士奇为左中允。永乐五年,晋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任职十分谨慎,在私人居室从不谈公事,即使是最亲密交厚的人也从来听不到。在皇上面前,举止恭敬谨慎,善於应答,论事总是合乎皇上意旨。别人有小过失,曾经为之掩盖。广东布政使徐奇装载着岭南的土特产馈赠给朝廷的大臣,有人得到他准备送人的捆目名册进呈皇上。皇上看上面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就召见询问他。杨士奇回答说:“徐奇去广东时,各位大臣作诗歌文章送行,臣正值生病没有参加,所以只有我没上名单。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礼物轻微,应当没有其他的意思。”皇上急忙下令烧毁了名册。永乐六年,皇上出巡北方,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留下辅助太子。太子喜爱文章词采,赞善王汝玉以作诗之法进呈。杨士奇说:“殿下应当留心《六经》,有空闲可看两汉的诏令。诗歌是雕虫小技,不值得去做。”太子称好。当初,皇上起兵的时候,汉王多次奋力作战有

功,皇上许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后来没有得到册立,就怨恨失望。皇上又怜惜赵王年纪轻,十分宠爱他。於是两位亲王就联合起来离间太子和皇上的关系,皇上很是心动。永乐九年,皇上返回南京,召见杨士奇询问太子代理国事的情况,杨士奇回答说很孝敬,并且说:“殿下的天资高,即使有了过失一定会知道,知道了一定会改正,一心爱人,决不会辜负陛下的托付。”皇上很高兴。永乐十一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不要免去朝贺。侍郎仪智坚持说不行。杨士奇也引用宋仁宗的事竭力论说。於是免去了朝贺。第二年,皇上出征北方。杨士奇仍然辅助太子驻守京师。汉王暗中攻击太子更加急迫。皇上返京,因太子接驾慢了一步,将太子属官黄淮等人全部关进监狱,杨士奇后到,原谅了他。召见他询问太子的事。杨士奇叩头说:“太子还和原来一样孝敬。拖延接驾的事,都是臣等人的罪过。”皇上怒意缓解了。随皇上出征的各大臣纷纷上奏章弹劾杨士奇不应当被单独宽宥,於是被关进锦衣卫的监狱,不久释放。永乐十四年,皇上返回京师,稍微听说了一些汉王争夺嫡位的阴谋以及各种越轨的行为,以此事询问蹇义,蹇义不回答,於是问杨士奇。回答说:“臣与蹇义都侍奉太子,外面人没有敢对我们两人说汉王事情的。但是汉王两次被派去藩地,他都不肯动身。现在知道陛下将要迁都,就马上请求留守南京。希望陛下深入地观察汉王的意图。”皇上沉默,起座还宫。过了几天,皇上全面了解了汉王的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9.(6分)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25分)

(1)选E 得3分,选D 得2分。( A.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老头儿离家出走的目的不是(或者不全是)教训老婆儿。B. “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的原因解说不恰当,由原文可知,老婆儿觉得荒唐可笑是因为她认为他们俩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了,为小事不值得吵。C. 老婆儿担心老头儿遇到不幸,不是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2)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使用了插叙。这样安排可以让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有助于揭示主题。(2分)小说主要写老婆儿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2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来伴”的重要性。(2分)

(3)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①老婆儿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离婚!马上离婚!”的话语。②老婆儿重情重义。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③老婆儿还善于反省,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每点2分)

(4)示例一:老头儿会回来。①老头儿与老婆儿结婚几十年,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以前吵架,老头儿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虽说这回间隔有两个小时,但老头儿亦会像以前那样

悄悄回来。②老头儿也会像老婆儿那样,冷静下来时会对自己在吵架时候的荒唐言行反省检讨,深深认识到“老来伴”的重要性。③老头儿是一个正派人,吵架外出,只是为了消消气而已。气消了,自然还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④老头儿外出时,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不久,他亦会回到家中。

示例二:老头儿不会回来。①老头儿以往与老婆儿吵架,跑出去后,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这次不回来,可能是不想像以前那样太快向老婆儿示弱。②老头儿外出的时候,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照常理说,他应该快点回家避寒,而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没回来,他或许是去了别人家里借宿,或许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言之有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答E 得3分,答D 得2分。(A. “目的在于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错,B. “可见苦难是作家成功的必由之路”错,C. “但题材极少有人涉猎是主要原因”错)

(2)① 突出“高密东北乡”的历史文化、传说风俗对莫言文学生命的孕育。②点出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大量的阅读是莫言日后成为作家的重要原因,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③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便于全面展示传主的特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条2分。)

(3)①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代表什么,兴奋五分钟就可以了,不把它当作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②不断学习和创新。逐渐结束了高密东北乡家族系列创作,转而对小说进行着各种精心的探索和创新。③热爱阅读,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永不满足。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依然热爱阅读,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养分,从未放弃。(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扎根乡土,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在《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而《红高粱》蜚声海内外,让莫言和异彩斑斓的“高密东北乡”进入了西方的视野。在《红高粱》诞生后的20多年里,他一直忠实的延续着“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正是因为扎根乡土,反映作家熟悉的生活,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才成就了莫言。如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生活的作家,他扎根乡土,所写的商州系列小说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其他作家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沈从文的《边城》等。)

示例二: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莫言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乡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为原型。《红高粱家族》写了“我爷爷我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丰乳肥臀》写了“我爹我娘”;2006年的《生死疲劳》写了“我”这代人。正是因为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熟悉和挚爱,才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A ( A.“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B.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C. 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 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D. 口不二价: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14. C.( A.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 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D. 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 。)

15.A (“坡地上随势而生”对应⑥“浓淡、层次感”,①“没骨”对应③“飘逸”,⑤“信手点染”对应④“大小间杂,聚散相生”,②表明了顺序。)

16.岛屿组成,位置面积,历史沿革,经济价值,战略价值。

17.理想是人生的希望种子,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长成枝繁叶茂的树。

奋斗是人生的成功砖石,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砌出雄伟壮阔的楼。

六、作文(60分)

18.参照2012年全国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哪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1. 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 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

3. 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4. 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5. 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相关文章

  •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
  • 语文材料作文已一统天下 数学题海战术不再适用 新课标1全国卷语文 文数 英语 文综 理综 北京卷语文 文数 理数 理综 广东A卷语文 英语 2013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芙蓉姐姐点评 王旭明称作文题忧郁极了 海岩称同学关系选题很尖锐 明星送祝福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2013吉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查看


  • 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答案考前预测
  • 2013年成人高考将在10月26日-27日举行,在距离考试的最后一个月里,育路教育网成人高考频道推出<2013 年成人高考试题答案考前预测>系列,希望这些冲刺练习能帮助您取得优异的成绩.祝广大考生成考顺利!同时请您及时关注201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 2013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 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 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 点:1 ...查看


  • 2013河北高考得分情况及试卷分析
  • 2013河北高考阅卷情况及试卷分析 语文:作文跑题的不多,想得高分书写一定要工整 每年语文试卷最受关注的就是作文题了.今年河北省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据语文组判卷老师介绍,从目前判卷情况来看,今年我省考生在高考作文上很少出现跑题的情况,大部分 ...查看


  • 松溪一中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即时测古今异义词答案
  • 松溪一中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即时测古今异义词答案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查看


  • 2013山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 ...查看


  •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13Word版含答案]
  •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13 (二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5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 ...查看


  • 拓宽视野注重表达
  • 摘要:对母语的学习,学生一直都兴致不高.在语文课上,经常会看到学生睡觉.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等现象.特别是高三语文复习,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件无聊至极的事情.所以,语文教师就需要深入思考,组织积极高效的复习,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