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命若琴弦》有感
注:(1)《命若琴弦》选自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系列 ,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2)史铁生,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延安 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2010年因脑溢血死亡。
我开始愈来愈敬仰史铁生,我甚至不敢想象假若有那么一天,我会不会有勇气面对生命。我怕我会悄悄的离开这个世界,我怕我战胜不了苦难.... 还是没有勇气战胜懒觉,总喜欢睡到七点半再去上课,还是没有意志战胜手机,总喜欢上课登QQ 。 《命若琴弦》以一个人的一生教会我对生命的渴望,对事业的执着,对目标的坚定,永不低头。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其实就是阅读史铁生本人,我从没有见过像他一样将自己的生命这样淋漓尽致的融入到字里行间。阅读他的作品就像一次精神的沐浴,阅读他本人就像过山车,体味着从生命的低谷爬到生命的高峰。
对于身体残疾的史铁生,一次次的想过自杀,那样轻薄对待生命,而今又有那么多的人敬仰他的作品,是因为他找到了生存方式,无论是来自他的母亲,还是来自他的思想,总之他读懂了生命。他将生命的坚强、理想与信念写在琴弦里,他看透了生命的轮回,于是在地坛大声的吼了出来,在《秋天的怀念》里他将母亲那细腻的爱、那聪颖的智慧,宛若那盛开的菊花。好一个
史铁生,好一个身残志坚!
那一老,那一少,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可是无论到了哪里,心中让眼睛康复的愿望始终未变,六十年啦!那老瞎子带着心中的目标,弹断了一千根琴弦, 也弹出了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渴望,对光明的渴望。不屈服漆黑的世界,迷茫的道路,坎坷的生活。哪怕生活是风餐露宿,哪怕身体被病害侵袭,哪怕命运是颠沛流离。
读史铁生《命若琴弦》我更加的知道该怎么对待生活“老瞎子弹断了最后的两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爬到野羊岭,老瞎子这才相信,一切都是值得,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样都是值得”想想也是等到我们老去,有多少件事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做,不辞辛苦。一个瞎子尚且如此,可是自己一个健全的大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业却是马马虎虎....
《生命若弦》一个残疾的作者,两个瞎子,海子走得太早,他没能够看到史铁生事迹,同样悲惨的命运,却是不同的生命结局。我们不能去做那样的假设,假如海子没有卧轨,他是否真的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只能用史铁生的事迹感化后人,当“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读《命若琴弦》有感
注:(1)《命若琴弦》选自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系列 ,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2)史铁生,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延安 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2010年因脑溢血死亡。
我开始愈来愈敬仰史铁生,我甚至不敢想象假若有那么一天,我会不会有勇气面对生命。我怕我会悄悄的离开这个世界,我怕我战胜不了苦难.... 还是没有勇气战胜懒觉,总喜欢睡到七点半再去上课,还是没有意志战胜手机,总喜欢上课登QQ 。 《命若琴弦》以一个人的一生教会我对生命的渴望,对事业的执着,对目标的坚定,永不低头。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其实就是阅读史铁生本人,我从没有见过像他一样将自己的生命这样淋漓尽致的融入到字里行间。阅读他的作品就像一次精神的沐浴,阅读他本人就像过山车,体味着从生命的低谷爬到生命的高峰。
对于身体残疾的史铁生,一次次的想过自杀,那样轻薄对待生命,而今又有那么多的人敬仰他的作品,是因为他找到了生存方式,无论是来自他的母亲,还是来自他的思想,总之他读懂了生命。他将生命的坚强、理想与信念写在琴弦里,他看透了生命的轮回,于是在地坛大声的吼了出来,在《秋天的怀念》里他将母亲那细腻的爱、那聪颖的智慧,宛若那盛开的菊花。好一个
史铁生,好一个身残志坚!
那一老,那一少,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可是无论到了哪里,心中让眼睛康复的愿望始终未变,六十年啦!那老瞎子带着心中的目标,弹断了一千根琴弦, 也弹出了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渴望,对光明的渴望。不屈服漆黑的世界,迷茫的道路,坎坷的生活。哪怕生活是风餐露宿,哪怕身体被病害侵袭,哪怕命运是颠沛流离。
读史铁生《命若琴弦》我更加的知道该怎么对待生活“老瞎子弹断了最后的两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爬到野羊岭,老瞎子这才相信,一切都是值得,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样都是值得”想想也是等到我们老去,有多少件事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做,不辞辛苦。一个瞎子尚且如此,可是自己一个健全的大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业却是马马虎虎....
《生命若弦》一个残疾的作者,两个瞎子,海子走得太早,他没能够看到史铁生事迹,同样悲惨的命运,却是不同的生命结局。我们不能去做那样的假设,假如海子没有卧轨,他是否真的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只能用史铁生的事迹感化后人,当“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