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循环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资本循环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摘要】资本循环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增值的实质,而且 其内在的经济内容及规律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也有着 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在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的内涵的基 础上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循环现代企业经营启示

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只有经过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增值。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最简单、 最基本的形式。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值,必须依次经历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 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值。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 币购买商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 式表示为:G-W=A+Pm,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 生产资料。

从形式上来看,买者把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而卖者则把他们的商品转化 为货币,货币执行的是一般商品流通职能。实质上这里的货币同时具有资本的 职能。因为资本所有者购买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生产资本——劳动力是生 产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所以,在G-W中,G 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当这一阶段完成后,资本运动就进入第二阶段,货币 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生产组织者身份,把购买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用公式表示为 W=A+Pm... P... W’,其中,P代表生产,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 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在这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 资本的作用。通过生产过程,资本由生产资本的要素形式变成商品资本形式。 这些商品与原有的商品相比,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发生变化,而且在价值量上也 发生了变化,包含了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这一阶段是产业资 本全部运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即资本所有者又以商品出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 新商品销售出去,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用公式表示为 W’-G’。经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更重要 的是使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个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 本的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能否完成W’-G’过程,对资本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

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完成W’-G’过程,资本家收回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才能 继续。因此,商品资本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将它的商品形式全部转化为货 币资本形式。也正因如此,马克思把这一过程称为“惊险的跳跃”。

由以上可以看到,资本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

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不断地循环运动,才能使价 值增值,这就是资本循环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是G-W=A+Pm...P...W’ - G’(G+g)。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生产阶段属于生产领域。 可见,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运动中,预付资本 的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它的量也增加了。

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 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 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进行循环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要保持 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必须使产业资本满足两个条件。

(1) 空间上并存性。指资本所有者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把资本分成三个部分, 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都 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 品资本形态上,生产过程就会屮断。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 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而运动一停止,也就停止了价值的增值。

(2) 时间上继起性。指资本必须相继地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货币资本 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 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 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形 式上来。如果其中有一个阶段屮断,资本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样三种 资本形态都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依次相继转化,就能保证购买、生产和售卖每 一个阶段上,随时都有相应的资本在执行职能,从而使资本循环不至于中断。

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假设预付资本9

万元,平均分配在三种职能形式上,那么这三种循环“连续、并列”的统一性, 可用如下的“风扇”图来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循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再生产就可能 中断,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遭到破坏,剩余价值就难以产生和实现。所以,要 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就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必须在时 间上继起。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 流通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的统一。”

二、资本循环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要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本的目标首先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这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所在。而资本只有不停地运动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产业资 本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这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共同 规律,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资本只 有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阶段,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在第一阶段 发生困难,购买不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资本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 挥资本职能;如果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剩余价值无法生产出 来;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完不成“惊险的跳跃”,受伤的不是商品,肯定是商 品生产者,他不能获得利润。所以在资本循环中每一环节都是重要的,任一环 节的屮断都会导致循环的中止而不能带来利润。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购、产、销的思路组织

生产,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遵循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的原则, 让资本并存于三个阶段,不停顿地由一种形式向下一种形式转换,从而为企业 带来利润。

2、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

马克思在分析生产资本循环时指出,资本家运用生产资本就是根据资本家 的意愿,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和两者的质量进行结合,这是 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现代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也不例外,在生产 活动中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购置的生产资料和招收的工人在量上要有恰当的 比例,与技术构成相适应。因为如果劳动力多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 人浮丁•事,冗员增加;如果劳动力少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开工不足, 设备闲置。所以,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配置上应该符合技术构成,优化配置 资源。同时要做到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合二为一,建立良好的激 励机制。人是主动资产,在生产中充分调动生产者劳动积极性,能充分发挥资 源最大的潜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要重视流通环节,加强成本核算

在资本循环中,购买原材料和销售商品处于流通领域,尽管剩余价值不是 在这两个过程生产,但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同样 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要加速资本的循环,就要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 费用,搞好合同生产。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 业之首的海尔集团就十分重视流通环节。海尔集团在1998年推出“业务流程再 造工程”,从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入手,将原有的各自采购统一为集团统一采 购。仅此一项,在1999年降低了 5亿元的采购成本,2001年又在1999年基础 上降低了 10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般买易卖难,海尔抓住这一特点,减少 库存面积和库存量,在海尔开发区物流中心,其零配件仓库库存面积减少了 32 万平方面积,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在24小时内发往各配送中心。 所以,海尔呆滞物质降低了 90%,减少了资金积压。一般企业从接到订单到组 织采购、制造到配送全过程需要36天,海尔集团向速度要效益,只需10天时 间,实现与商家之间现款现货。目前海尔国内应收账款几乎为零。

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另一个循环的起点。也就是

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现代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而只有商品适销对路才能 赢利。所以,现代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选好投资方向,使产品适应市场的需 要,这样才能使商品资本顺利地转化为货币。所以,现代企业要重视流通环节,

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以产业资本为例,分析了 资本要增值,必须不断运动的特征,同时提出要使资本不断地运动,就必须满 足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的条件。这一理论对于现代企业资本运营有着重要 的启示作用,这就是: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重视运动的每一环节,加强成 本核算,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好购、产、销三环节的关系,使资本处丁•不断的 运动中,从而不断地吸收活劳动,以实现价值的增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

[2] 冯继康: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山东经济, 2003 (1) o

[3] 任桂珍等: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山东省青 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 6,(3)。

资本循环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摘要】资本循环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增值的实质,而且 其内在的经济内容及规律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也有着 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在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的内涵的基 础上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循环现代企业经营启示

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只有经过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增值。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最简单、 最基本的形式。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值,必须依次经历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 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值。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 币购买商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 式表示为:G-W=A+Pm,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 生产资料。

从形式上来看,买者把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而卖者则把他们的商品转化 为货币,货币执行的是一般商品流通职能。实质上这里的货币同时具有资本的 职能。因为资本所有者购买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生产资本——劳动力是生 产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所以,在G-W中,G 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当这一阶段完成后,资本运动就进入第二阶段,货币 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生产组织者身份,把购买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用公式表示为 W=A+Pm... P... W’,其中,P代表生产,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 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在这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 资本的作用。通过生产过程,资本由生产资本的要素形式变成商品资本形式。 这些商品与原有的商品相比,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发生变化,而且在价值量上也 发生了变化,包含了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这一阶段是产业资 本全部运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即资本所有者又以商品出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 新商品销售出去,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用公式表示为 W’-G’。经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更重要 的是使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个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 本的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能否完成W’-G’过程,对资本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

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完成W’-G’过程,资本家收回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才能 继续。因此,商品资本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将它的商品形式全部转化为货 币资本形式。也正因如此,马克思把这一过程称为“惊险的跳跃”。

由以上可以看到,资本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

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不断地循环运动,才能使价 值增值,这就是资本循环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是G-W=A+Pm...P...W’ - G’(G+g)。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生产阶段属于生产领域。 可见,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运动中,预付资本 的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它的量也增加了。

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 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 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进行循环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要保持 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必须使产业资本满足两个条件。

(1) 空间上并存性。指资本所有者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把资本分成三个部分, 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都 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 品资本形态上,生产过程就会屮断。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 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而运动一停止,也就停止了价值的增值。

(2) 时间上继起性。指资本必须相继地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货币资本 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 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 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形 式上来。如果其中有一个阶段屮断,资本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样三种 资本形态都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依次相继转化,就能保证购买、生产和售卖每 一个阶段上,随时都有相应的资本在执行职能,从而使资本循环不至于中断。

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假设预付资本9

万元,平均分配在三种职能形式上,那么这三种循环“连续、并列”的统一性, 可用如下的“风扇”图来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循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再生产就可能 中断,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遭到破坏,剩余价值就难以产生和实现。所以,要 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就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必须在时 间上继起。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 流通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的统一。”

二、资本循环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要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本的目标首先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这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所在。而资本只有不停地运动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产业资 本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这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共同 规律,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资本只 有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阶段,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在第一阶段 发生困难,购买不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资本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 挥资本职能;如果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剩余价值无法生产出 来;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完不成“惊险的跳跃”,受伤的不是商品,肯定是商 品生产者,他不能获得利润。所以在资本循环中每一环节都是重要的,任一环 节的屮断都会导致循环的中止而不能带来利润。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购、产、销的思路组织

生产,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遵循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的原则, 让资本并存于三个阶段,不停顿地由一种形式向下一种形式转换,从而为企业 带来利润。

2、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

马克思在分析生产资本循环时指出,资本家运用生产资本就是根据资本家 的意愿,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和两者的质量进行结合,这是 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现代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也不例外,在生产 活动中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购置的生产资料和招收的工人在量上要有恰当的 比例,与技术构成相适应。因为如果劳动力多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 人浮丁•事,冗员增加;如果劳动力少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开工不足, 设备闲置。所以,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配置上应该符合技术构成,优化配置 资源。同时要做到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合二为一,建立良好的激 励机制。人是主动资产,在生产中充分调动生产者劳动积极性,能充分发挥资 源最大的潜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要重视流通环节,加强成本核算

在资本循环中,购买原材料和销售商品处于流通领域,尽管剩余价值不是 在这两个过程生产,但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同样 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要加速资本的循环,就要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 费用,搞好合同生产。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 业之首的海尔集团就十分重视流通环节。海尔集团在1998年推出“业务流程再 造工程”,从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入手,将原有的各自采购统一为集团统一采 购。仅此一项,在1999年降低了 5亿元的采购成本,2001年又在1999年基础 上降低了 10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般买易卖难,海尔抓住这一特点,减少 库存面积和库存量,在海尔开发区物流中心,其零配件仓库库存面积减少了 32 万平方面积,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在24小时内发往各配送中心。 所以,海尔呆滞物质降低了 90%,减少了资金积压。一般企业从接到订单到组 织采购、制造到配送全过程需要36天,海尔集团向速度要效益,只需10天时 间,实现与商家之间现款现货。目前海尔国内应收账款几乎为零。

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另一个循环的起点。也就是

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现代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而只有商品适销对路才能 赢利。所以,现代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选好投资方向,使产品适应市场的需 要,这样才能使商品资本顺利地转化为货币。所以,现代企业要重视流通环节,

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以产业资本为例,分析了 资本要增值,必须不断运动的特征,同时提出要使资本不断地运动,就必须满 足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的条件。这一理论对于现代企业资本运营有着重要 的启示作用,这就是: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重视运动的每一环节,加强成 本核算,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好购、产、销三环节的关系,使资本处丁•不断的 运动中,从而不断地吸收活劳动,以实现价值的增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

[2] 冯继康: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山东经济, 2003 (1) o

[3] 任桂珍等: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山东省青 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 6,(3)。


相关文章

  • 负债经营与资本结构
  • 摘[要]负债经营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 利益.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本文通过 对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阐述了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影响,明确了企业只有合理把握 债比率,优化资本结构,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从而实现自债经营的良性循环 现代企业 ...查看


  •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案例1:"不幸的皮尔"--对资本属性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地理论>中,为了说明资本的属 性和资本积累的规律,转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是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 英国经济学家在 ...查看


  • 中国农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知识点及题型猜测(备注:下划线部分为原文语句,红色字体为题型猜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第8页) (一)简述:意识的起源是什么? 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第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生产劳 ...查看


  • 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 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网络经济问题研究 ★我 ...查看


  • 案例3-11新加坡国有企业改革启示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第8卷第5期 新加坡国有企业改革启示 晓君,李曼丽 (东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辽宁沈阳 11000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与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 ...查看


  • 国外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模式及启示_吴雅冰
  • 运营指南 国外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模式及启示 吴雅冰 的研究提供发展方向和借鉴.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和认识家族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因此,本文将家族企业确定为:家族企业是指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占支配地 ...查看


  • 自考工商本科论文题目
  • 湖北省高考教育自学考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考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说 明 : 1.上面所列选题为参考选题,考生可根据自己专业方向选择. 2.考生可自拟论文题目,但所拟题目必须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查看


  • 法国重农学派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历史启示
  • 法国重农学派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历史启示 2013年05月13日 11:20 来源:<黑龙江史志>2012年10期 作者:古丽娜·阿扎提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摘要]"农业"问题是中国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