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摘要 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 (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短时记忆 Sternberg (斯滕伯格) 记忆项目 反应方式 1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 (斯滕伯格),他的研究被看作是经典性的。

Sternberg 在试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 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⑴平行扫描 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⑵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⑶完全系列扫描 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是”反映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 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 经典实验的模拟,考察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以记忆项目数量为自变量(1-6个),所有被试的在每个记忆项目数上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短时记忆提取的回归方程,比较Sternberg 的方差RT=38N+397,解释我们数据与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方法 2.1被试

南京XX 大学和南京XX 大学XX 学院66名学生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程序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记忆项目(6个水平,分别为1、2、3、4、5、6)反应方式(两个水平,“是”反映和“否”反应)因变量为被试反应时间 2.4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保存数据。 3结果

3.1对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2因素(记忆项目、反应方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

主效应反应方式(F=5.062,p=.028﹤0.05)差异不显著,表明 “是”反应和“否”反应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主效应记忆项目(F=43,224,p=.000﹤0.05)显著,表明不同的记忆项目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F=6.397,p=.014﹤0.05)不显著,表明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 3.2

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请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

Sternberg 的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对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具有交互性(交互效应显著),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不具有可加性,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同一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对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具有可加性,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阶段。

在本实验中,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即是具有交互性的,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不具有可加性,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影响的是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同一阶段。而斯滕伯格用加因素法进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他把短时记忆提取的反应过程分为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测试项目

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和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本实验的回归方程是:RT=42.957N+594.020

区别:本实验的反应时间数据比斯滕伯格(Sternberg) 的反应时间要大,斜率差不多,但截距却大很多。

4讨论

a 实验室存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带来干扰作用;

b 在两位同学共用一台电脑时,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进行实验而得到了练习; c 也可能是由于选用心理学专业的被试,其参加过类似的实验,从而获得了练习 5结论

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本实验不符合Sternberg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本实验的回归方程是:RT=42.957N+594.020 与 Sternberg 的方差RT=38N+397的区别是:本实验的反应时间数据比斯滕伯格(Sternberg) 的反应时间要大,斜率差不多,但截距却大很多。 参考文献

1《SPSS 统计分析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应用实验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摘要 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 (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短时记忆 Sternberg (斯滕伯格) 记忆项目 反应方式 1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 (斯滕伯格),他的研究被看作是经典性的。

Sternberg 在试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是或否的反应。Sternberg 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⑴平行扫描 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进行提取。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⑵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⑶完全系列扫描 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是”反映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 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 经典实验的模拟,考察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以记忆项目数量为自变量(1-6个),所有被试的在每个记忆项目数上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短时记忆提取的回归方程,比较Sternberg 的方差RT=38N+397,解释我们数据与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方法 2.1被试

南京XX 大学和南京XX 大学XX 学院66名学生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程序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记忆项目(6个水平,分别为1、2、3、4、5、6)反应方式(两个水平,“是”反映和“否”反应)因变量为被试反应时间 2.4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保存数据。 3结果

3.1对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2因素(记忆项目、反应方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

主效应反应方式(F=5.062,p=.028﹤0.05)差异不显著,表明 “是”反应和“否”反应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主效应记忆项目(F=43,224,p=.000﹤0.05)显著,表明不同的记忆项目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F=6.397,p=.014﹤0.05)不显著,表明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 3.2

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请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

Sternberg 的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对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具有交互性(交互效应显著),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不具有可加性,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同一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对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具有可加性,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阶段。

在本实验中,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即是具有交互性的,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不具有可加性,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影响的是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同一阶段。而斯滕伯格用加因素法进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他把短时记忆提取的反应过程分为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测试项目

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和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本实验的回归方程是:RT=42.957N+594.020

区别:本实验的反应时间数据比斯滕伯格(Sternberg) 的反应时间要大,斜率差不多,但截距却大很多。

4讨论

a 实验室存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带来干扰作用;

b 在两位同学共用一台电脑时,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进行实验而得到了练习; c 也可能是由于选用心理学专业的被试,其参加过类似的实验,从而获得了练习 5结论

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本实验不符合Sternberg 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本实验的回归方程是:RT=42.957N+594.020 与 Sternberg 的方差RT=38N+397的区别是:本实验的反应时间数据比斯滕伯格(Sternberg) 的反应时间要大,斜率差不多,但截距却大很多。 参考文献

1《SPSS 统计分析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应用实验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 短时记忆的提取实验报告
  • 心 理 实 验 报 告 1.题目 短时记忆的提取 2.引言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项目再次出现时能够再认,都属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内容.Sternberg在研究人在短时记忆的提取时是用何种方式时做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实验的得 ...查看


  •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 大类通识课程读书报告 课 程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 姓 名 西木小卒 学 号 -------- 教师 日 期 2016年10月22日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姓名 西木小卒 学号-------- 阅读书目:<心理学导读系列--认知心理学&g ...查看


  • 认知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集(2015)
  • 认知心理学 1:[多选题]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比较几片形状不一样的拼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自上而下加工 B:自下而上加工 C:概念驱动过程 D:数据驱动过程 E:整体加工 参考答案:BD 2:[论述题] ...查看


  • 当代认知心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学术观点和学科基础,特别对于人类认知心理的系统特征和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描述. (二)考核知识点 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 3. 信息 ...查看


  • 认知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导言 一.广义的"认知" :认识和知识,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 狭义的"认知" :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 ...查看


  •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答案:D 答案:A 1(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查看


  •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 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 ...查看


  •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doc
  • 短时记忆 (杨一鸣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1102班 041000) 摘要: 本实验以抽象图片和具体图片为实验材料,以山西师大心理系11级36名学生进行短时记忆测试,用再认法研究短时记忆的保持量.实验目的在于学习短时记忆的研究方法,并 ...查看


  • 超级记忆力训练课程
  • 超级记忆力训练课程 学习记忆的15个要点: 1.平心静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保持一种让自己平心静气的心态.更多的时候是让自己的大脑安静. 2.调整自己大脑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 3.树立起自己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