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就要做到(信实)

说到就要做到(信实)

读一读:

宋庆龄讲信用

宋庆龄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教同学小珍折纸。小珍临走时,宋庆龄折了一只花篮送给她。小珍高兴地说:“真漂亮!明天上午我到你家里来,你教我折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第二天一早,爸爸对全家人说:“今天上午我们到李伯伯家去做客。”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忽然,她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爸爸说:“李伯伯挺想你的,还是去吧!以后再教小珍折花篮也一样。你再见到她的时候,向她解释一下就行了。”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宋庆龄一个人留在家里,一直等到十点多,始终不见小珍来。她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是仍旧耐心地等下去。

十二点过后,忽然传来敲门声,宋庆龄以为是小珍来了,就高兴地迎了出去。可是,进来的却是爸爸和妈妈。爸爸问:“你的朋友来了吗?”宋庆龄低声说:“没来。”爸爸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同到李伯伯家去多好哇!”妈妈却吻着她的小脸说:“好孩子,你做得对!”

下午,小珍的妈妈急匆匆地赶来了,她说:“小珍昨天夜里突然病了,住进了医院。她惦记着学折纸这件事,催我来告诉庆龄,说是不能来了,实在对不起!”宋庆龄望了望爸爸、妈妈,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想一想:

1.宋庆龄等不到小珍子有些失望,但她为什么还坚持等下去?

2.当大家听了小珍子不能来的原因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

论古道今:

曾子杀猪给儿子吃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孩子就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番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简,

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说一说:

1.别人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没做到,你是怎么想的?

2.你答应别人的事都做到了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做一做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教育目标:

1.知道讲信用是美德,做人应讲信用。

2.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3.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

4.因某种原因没能履行诺言,能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教育过程:

一、体验:

小明不想做作业,他就叫好朋友张林也不要完成作业,张林果然不完成作业,小明说:“张林真讲信用!”

老师请小朋友闭目静思:张林算讲信用吗?

二、讲述故事:

《宋庆龄讲信用》

三、静思:

1. 宋庆龄等不到小珍子有些失望,但她为什么还坚持等下去?

2. 当大家听了小珍子不能来的原因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曾子杀猪给儿子吃》

2.别人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没做到,你是怎么想的?

3.你答应别人的事都做到了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小结: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数,失信于朋友和集体,结果只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失去威信和名誉。相反,像宋庆龄奶奶那样讲信用的人,就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说:讲信用,说到做到,是一个人应具有的良好品德。

五、实践: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不拿别人的东西(守纪)

读一读:

芭蕉花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听说芭蕉花可以治头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服里同路回去。

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想一想:

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

论古道今:

公仪休拒收礼

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天,他的学生子明来看他。公仪休从餐厅出来。子明连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您饭吃了吧?”公仪休说:“恩,刚吃过。刚刚一顿饭菜,就数鲤鱼的味道最好,实在是鲜美啊!”子明说:“老师,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鱼了!”公仪休说:“是啊!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是的,鱼的确好吃。”“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时,仆人带着孙管家进来了。孙管家对公仪休说:“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摇摇手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大人,这鱼可是刚刚从鱼塘里钓上来的,绝对新鲜。”公仪休说:“谢了,心意我领了。”“大人,您若嫌少,我家大人说了,只要你喜欢,我们天天都打鱼来孝敬您。”公仪休摇摇头说:“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管家不解地说:“大人,小的该死,那我回去禀报我家大人。另外给您准备礼物去。”“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不必了。”公仪休让子明送客。子明送完客回到客厅,他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啊,子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此话怎讲?”“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子明若有所思:“噢,老师,我有点明白了。”公仪休又说:“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老师不收人家的鱼。”公仪休点点头:“对啊,现在我想吃

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佩服,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说一说:

1.在别人的好东西面前,我该怎么做?

2.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做一做: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喜欢,再需要也不能拿。

教育目的:

1.懂得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只有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最长久的。

教育过程:

一、体验:

有个同学很喜欢打游戏机,可是爸爸、妈妈不让他去打。有一天,班级同学带来了一个手掌游戏机,他想,如果那个游戏机是我的那该多好,我就可以天天打游戏机了。于是,他乘人不备,拿走了同学的手掌游戏机。

老师请小朋友闭目静思:

这个同学的想法、做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拿了别人的东西,那会犯法的。不劳而获是不长久的。

二、讲述故事:

《芭蕉花》

三、静思:

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公仪休拒收礼》

2.在别人的好东西面前,我该怎么做?

3.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小结:公仪休拒收鱼是因为他想永久地吃鱼,只有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最长久的。希望同学们遵守法纪,不拿别人的东西。

五、实践: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喜欢,再需要也不能拿。

懂得知足不攀比(节俭)

读一读:

妈妈的烦恼

有一天,张凯哭着闹着不肯上学。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不上学呀?”他说:“我们班陈丽小朋友的书包很漂亮,而我的书包却是哥哥用过的旧书包多难看啊,我不想上学了。”妈妈为哄他上学只好答应给他买新书包。几天后,张凯又不愿上学了,原来班上的黄平小朋友有一部高档的机器人玩具而他却没有,疼爱子女的妈妈无耐只好顺从他,给他买了。妈妈不知道张凯还会提出什么要求。她真烦恼啊!

想一想:

1.妈妈的烦恼是什么?张凯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论古道今:

季文字的故事

季文字是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前后执政三十多年,政绩卓著。

季文字出生于鲁国贵族家庭,长期担任高官,却很注意俭朴律己,十分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家的住房极其简陋,衣着非常朴素平时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有人讥讽他这样做有失宰相的体面,他很坦然,他说,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就会很快形成一种以俭为荣的风气,国家也就会越来越强大。一天,季文字家中来了一位客人,看到他案头的文具过于陈旧,就特地送上了一套非常考究的文具。季文字拒绝说:“我一向用惯了旧物件,真要是用上您这么好的东西,恐怕文思会大减的。再说,我居室中也没有一样东西能配得上它,您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季文字硬是让客人把礼品带了回去。

后来,季文字因病去世。鲁国国君及众大臣前往他家中吊唁,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案头、橱中破旧的东西,没一样是值钱的,感到很奇怪,季文字的管家含着泪说:“我家主人一生节俭,从不多占国家一文钱,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这样他实际上没有积蓄。大王如若不信,这里有帐可查。”

鲁国君臣接过帐簿,边看边感动地点头,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季文字的品德高尚。

说一说:

1.如果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比你自己的好,你该怎么做?

2.如果你家很有钱,你会怎么用?

做一做:

1.爱惜你的学习用品。

2.合理安排好你的零用钱。

教育目的:

1.让每一位队员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2.正确认识勤俭节约,在物质条件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拥有节俭的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朴素生活。

3.要以节约为荣,不和别人比吃穿,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教育过程:

一、体验:

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算一算,这个月你让大人买过什么?又问大人拿了多少钱,都是怎么花的?

你们买的东西都是必须买的吗?花的钱都是应该花的吗?

小结:我们要懂得节俭,不该买的东西买了,不该话的钱花了就是浪费。

二、讲述故事:

《妈妈的烦恼》

三、静思:

1.妈妈的烦恼是什么?张凯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张凯,你会怎么做?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季文字的故事》

2.如果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比你自己的好,你该怎么做?

3.如果你家很有钱,你会怎么用?

小结:我们都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以节约为荣,不和别人比吃穿,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让我们牢记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吧——“勤劳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五、实践:

1.爱惜你的学习用品。

2.合理安排好你的零用钱。

做个手心向下的人(服务)

读一读:

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小杰在学校是公认的好孩子,他做每一件事情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小杰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小杰不快乐。为什么呢?小杰每天都吵着爸爸要买一辆四驱赛车,但是爸爸都没有答应,最后爸爸被他吵得生气了,小杰心里也很难受,为什么爸爸老不答应呢。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告诉小杰四驱赛车不是你必备的东西,可以拥有,没有也没啥关系。小杰很不开心。

学校里,小杰的同学都在传看《冒险小虎队》,小杰也很想看,可是借不到。他回到家向妈妈提出要买一本,妈妈说:“那种书已经不适合你读了,而且没有什么意义,还是给你买其他的书吧。”小杰又不高兴了。

小杰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每次向爸爸妈妈提出来的要求他们都不能答应呢?于是他又对奶奶说,没想到奶奶告诉他:“求人是手心向上,助人是手心向下,求人痛苦,助人快乐,你愿意做哪种人呢?”

想一想:

1.小杰会选择做哪种人?

2.为什么求人会痛苦?手心向上或向下由谁来决定?

3.要怎么做才能不求人,才能成为有能力助人的人。

论古道今:

意外的收获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

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说一说:

1.平时你是经常把手心向下助人的还是手心向上求人的?

2.在你的同学中哪些同学经常乐助人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3.你的长辈有没有乐助人的行为吗?

做一做:

1.有行善的机会,就把握机会,跑到前头去服务。

2.每天用心做一件使家里整洁的家务。

教育目标:

1.会每天帮忙做家务。

2.懂得关怀爱护家人和同学。

3.能体会助人的快乐,并乐于助人。

教育过程:

一、体验:

1.你曾经向谁借过玩具,或要过糖吃,人家不理会理你的请求,那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向父母要求物品,得不到父母答应时,心里有什么感觉?

3.请小朋友伸出手,并且把手心朝上。这个动作让你联想到什么了?手心向上往往有等待求助的意思,那你是愿意把手心朝上呢还是把手心向下?

二、讲述故事:

《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三、静思:

1.小杰会选择做哪种人?

2.为什么求人会痛苦?手心向上或向下由谁来决定?

3.要怎么做才能不求人,才能成为有能力助人的人。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意外的收获》

2.我是不是常常向父母要求不必要的东西?

3.当要求不能达到时,双方的感受如何?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呢?

4.帮助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5.在家里,在学校,要怎样才能做个「手心向下」的人?

小结:不该要的东西,不要随便向人家要,因为“求人”的时候,会很不愉快,如果得不到的话会更有不满,。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同学,都要随时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由手心向下,转为手心向下,由被帮助转变为帮助的人,这样会觉得越来越快乐的。

五、实践:

1.有行善的机会,就把握机会,跑到前头去服务。

2.每天用心做一件使家里整洁的家务。

遇到不正当的事勇于指出(公正)

读一读:

当别人有错的时候

数学测验时,王刚被最后一道题难住了,想了半天也做不出。这可是关键一题,错了要扣10分呢!怎么办?他看了看同桌的好朋友赵斌,灵机一动便写了张“求援”的纸条塞给他。他俩的举动都被坐在后排的孙虹看见了。

下课后,孙虹指出王刚这样做是不对的,并劝他主动向数学老师承认错误。可王刚转身就走,还说孙虹多管闲事。孙虹见王刚没有认错的表现,便向数学老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第二天,数学老师在班级里批评了王刚,全班几十双眼睛都盯住了他,多难为情啊!王刚决定以后再也不理睬孙虹了。

放学后,孙虹约林玲一起去找王刚谈心。林玲责怪孙虹不该多管闲事,闹得小队同学之间不团结,还说:“现在全班都知道我们小队的丑事,文明小队就评不上了,你何必那么认真。”

孙虹耐心地说:“我们看见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应该立即指出,否则会害了他们„„” 林玲被孙虹这种真诚帮助同学的行为所感动,很高兴地和孙虹一起去找王刚谈心。

想一想:

1.孙虹为什么要告诉老师王刚的事?

2.如果你是孙虹,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论古道今:

不做假见证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1936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面对当时国民党黑暗腐败的统治,他以一颗正直之心,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1947年10月26日,浙江大学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于子三失踪了!于子三是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他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国民党特务对他怀恨在心,早就蓄谋加害。正在病中的竺可桢听到于子三失踪的消息,立即前往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等处询问,设法营救。

10月29日,保安司令部通知竺可桢:于子三已“畏罪自杀”,要他立即去现场查看并作证明。竺可桢赶到现场,只见于子三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喉咙正中有一个小孔,两眼犹睁,仿佛还在控诉国民党特务的暴虐。竺可桢一看就知道他是被害死的,顿时悲愤之极,几乎晕倒。然而一回到保安司令部,国民党的检察官就要竺可桢签字,证明于子三是“以玻璃自杀身亡”。竺可桢当即拒绝,说:“我只看到于子三已死,决不能证明他是自杀!”说罢,愤然离去。

国民党不甘心,又在报上大肆造谣,推卸罪责。竺可桢便向记者发表谈话,明确指出:“于子三是个好学生,他的死,当局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应立即追查事实真相,惩办凶手!”

竺可桢的谈话在报上登载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国民党政府大为恼火,派人责令竺可桢更正谈话。竺可桢断然回答:“报载是实,不可更正!”

浙江大学师生知道后,都敬佩地说:“竺可桢校长宁可冒被迫害的风险,也决不做假见证,真是个有骨气的人。”

说一说:

1.竺可桢为什么拒绝在证明书上签字?

2.在遇到不正当的事时,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会怎么做?

做一做:

当遇到不正当的事时勇于指出。

教育目标:

1.对别人的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不讲情面。

2.指出别人不正当的行为要真诚,以理服人。

教育过程:

一、体验:

小辉没了解情况,就批评小锋欺负小同学,结果两人争吵起来。

小辉这样做算不算敢于批评?

小结:小辉这样做不算敢于批评。因为他没有弄清楚情况,不知道谁对谁错,这样对人提出批评,不公正,不利于别人接受。

二、讲述故事:

《当别人有错的时候》

三、静思:

1.孙虹为什么要告诉老师王刚的事?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不做假见证》

2.在遇到不正当的事时,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会怎么做?

小结:对别人的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不讲情面,但指出别人不正当的行为时态度要真诚,要以理服人,这样才有利于别人接受。

五、实践:

当遇到不正当的事时勇于指出。

说到就要做到(信实)

读一读:

宋庆龄讲信用

宋庆龄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教同学小珍折纸。小珍临走时,宋庆龄折了一只花篮送给她。小珍高兴地说:“真漂亮!明天上午我到你家里来,你教我折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第二天一早,爸爸对全家人说:“今天上午我们到李伯伯家去做客。”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忽然,她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爸爸说:“李伯伯挺想你的,还是去吧!以后再教小珍折花篮也一样。你再见到她的时候,向她解释一下就行了。”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宋庆龄一个人留在家里,一直等到十点多,始终不见小珍来。她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是仍旧耐心地等下去。

十二点过后,忽然传来敲门声,宋庆龄以为是小珍来了,就高兴地迎了出去。可是,进来的却是爸爸和妈妈。爸爸问:“你的朋友来了吗?”宋庆龄低声说:“没来。”爸爸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同到李伯伯家去多好哇!”妈妈却吻着她的小脸说:“好孩子,你做得对!”

下午,小珍的妈妈急匆匆地赶来了,她说:“小珍昨天夜里突然病了,住进了医院。她惦记着学折纸这件事,催我来告诉庆龄,说是不能来了,实在对不起!”宋庆龄望了望爸爸、妈妈,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想一想:

1.宋庆龄等不到小珍子有些失望,但她为什么还坚持等下去?

2.当大家听了小珍子不能来的原因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

论古道今:

曾子杀猪给儿子吃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孩子就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番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简,

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说一说:

1.别人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没做到,你是怎么想的?

2.你答应别人的事都做到了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做一做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教育目标:

1.知道讲信用是美德,做人应讲信用。

2.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3.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

4.因某种原因没能履行诺言,能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教育过程:

一、体验:

小明不想做作业,他就叫好朋友张林也不要完成作业,张林果然不完成作业,小明说:“张林真讲信用!”

老师请小朋友闭目静思:张林算讲信用吗?

二、讲述故事:

《宋庆龄讲信用》

三、静思:

1. 宋庆龄等不到小珍子有些失望,但她为什么还坚持等下去?

2. 当大家听了小珍子不能来的原因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曾子杀猪给儿子吃》

2.别人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没做到,你是怎么想的?

3.你答应别人的事都做到了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小结: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数,失信于朋友和集体,结果只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失去威信和名誉。相反,像宋庆龄奶奶那样讲信用的人,就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说:讲信用,说到做到,是一个人应具有的良好品德。

五、实践: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不拿别人的东西(守纪)

读一读:

芭蕉花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听说芭蕉花可以治头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服里同路回去。

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想一想:

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

论古道今:

公仪休拒收礼

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天,他的学生子明来看他。公仪休从餐厅出来。子明连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您饭吃了吧?”公仪休说:“恩,刚吃过。刚刚一顿饭菜,就数鲤鱼的味道最好,实在是鲜美啊!”子明说:“老师,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鱼了!”公仪休说:“是啊!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是的,鱼的确好吃。”“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时,仆人带着孙管家进来了。孙管家对公仪休说:“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摇摇手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大人,这鱼可是刚刚从鱼塘里钓上来的,绝对新鲜。”公仪休说:“谢了,心意我领了。”“大人,您若嫌少,我家大人说了,只要你喜欢,我们天天都打鱼来孝敬您。”公仪休摇摇头说:“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管家不解地说:“大人,小的该死,那我回去禀报我家大人。另外给您准备礼物去。”“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不必了。”公仪休让子明送客。子明送完客回到客厅,他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啊,子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此话怎讲?”“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子明若有所思:“噢,老师,我有点明白了。”公仪休又说:“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老师不收人家的鱼。”公仪休点点头:“对啊,现在我想吃

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佩服,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说一说:

1.在别人的好东西面前,我该怎么做?

2.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做一做: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喜欢,再需要也不能拿。

教育目的:

1.懂得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只有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最长久的。

教育过程:

一、体验:

有个同学很喜欢打游戏机,可是爸爸、妈妈不让他去打。有一天,班级同学带来了一个手掌游戏机,他想,如果那个游戏机是我的那该多好,我就可以天天打游戏机了。于是,他乘人不备,拿走了同学的手掌游戏机。

老师请小朋友闭目静思:

这个同学的想法、做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拿了别人的东西,那会犯法的。不劳而获是不长久的。

二、讲述故事:

《芭蕉花》

三、静思:

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公仪休拒收礼》

2.在别人的好东西面前,我该怎么做?

3.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小结:公仪休拒收鱼是因为他想永久地吃鱼,只有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最长久的。希望同学们遵守法纪,不拿别人的东西。

五、实践: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喜欢,再需要也不能拿。

懂得知足不攀比(节俭)

读一读:

妈妈的烦恼

有一天,张凯哭着闹着不肯上学。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不上学呀?”他说:“我们班陈丽小朋友的书包很漂亮,而我的书包却是哥哥用过的旧书包多难看啊,我不想上学了。”妈妈为哄他上学只好答应给他买新书包。几天后,张凯又不愿上学了,原来班上的黄平小朋友有一部高档的机器人玩具而他却没有,疼爱子女的妈妈无耐只好顺从他,给他买了。妈妈不知道张凯还会提出什么要求。她真烦恼啊!

想一想:

1.妈妈的烦恼是什么?张凯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论古道今:

季文字的故事

季文字是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前后执政三十多年,政绩卓著。

季文字出生于鲁国贵族家庭,长期担任高官,却很注意俭朴律己,十分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家的住房极其简陋,衣着非常朴素平时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有人讥讽他这样做有失宰相的体面,他很坦然,他说,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就会很快形成一种以俭为荣的风气,国家也就会越来越强大。一天,季文字家中来了一位客人,看到他案头的文具过于陈旧,就特地送上了一套非常考究的文具。季文字拒绝说:“我一向用惯了旧物件,真要是用上您这么好的东西,恐怕文思会大减的。再说,我居室中也没有一样东西能配得上它,您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季文字硬是让客人把礼品带了回去。

后来,季文字因病去世。鲁国国君及众大臣前往他家中吊唁,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案头、橱中破旧的东西,没一样是值钱的,感到很奇怪,季文字的管家含着泪说:“我家主人一生节俭,从不多占国家一文钱,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这样他实际上没有积蓄。大王如若不信,这里有帐可查。”

鲁国君臣接过帐簿,边看边感动地点头,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季文字的品德高尚。

说一说:

1.如果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比你自己的好,你该怎么做?

2.如果你家很有钱,你会怎么用?

做一做:

1.爱惜你的学习用品。

2.合理安排好你的零用钱。

教育目的:

1.让每一位队员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2.正确认识勤俭节约,在物质条件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拥有节俭的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朴素生活。

3.要以节约为荣,不和别人比吃穿,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教育过程:

一、体验:

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算一算,这个月你让大人买过什么?又问大人拿了多少钱,都是怎么花的?

你们买的东西都是必须买的吗?花的钱都是应该花的吗?

小结:我们要懂得节俭,不该买的东西买了,不该话的钱花了就是浪费。

二、讲述故事:

《妈妈的烦恼》

三、静思:

1.妈妈的烦恼是什么?张凯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张凯,你会怎么做?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季文字的故事》

2.如果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比你自己的好,你该怎么做?

3.如果你家很有钱,你会怎么用?

小结:我们都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以节约为荣,不和别人比吃穿,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让我们牢记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吧——“勤劳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五、实践:

1.爱惜你的学习用品。

2.合理安排好你的零用钱。

做个手心向下的人(服务)

读一读:

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小杰在学校是公认的好孩子,他做每一件事情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小杰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小杰不快乐。为什么呢?小杰每天都吵着爸爸要买一辆四驱赛车,但是爸爸都没有答应,最后爸爸被他吵得生气了,小杰心里也很难受,为什么爸爸老不答应呢。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告诉小杰四驱赛车不是你必备的东西,可以拥有,没有也没啥关系。小杰很不开心。

学校里,小杰的同学都在传看《冒险小虎队》,小杰也很想看,可是借不到。他回到家向妈妈提出要买一本,妈妈说:“那种书已经不适合你读了,而且没有什么意义,还是给你买其他的书吧。”小杰又不高兴了。

小杰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每次向爸爸妈妈提出来的要求他们都不能答应呢?于是他又对奶奶说,没想到奶奶告诉他:“求人是手心向上,助人是手心向下,求人痛苦,助人快乐,你愿意做哪种人呢?”

想一想:

1.小杰会选择做哪种人?

2.为什么求人会痛苦?手心向上或向下由谁来决定?

3.要怎么做才能不求人,才能成为有能力助人的人。

论古道今:

意外的收获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

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说一说:

1.平时你是经常把手心向下助人的还是手心向上求人的?

2.在你的同学中哪些同学经常乐助人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3.你的长辈有没有乐助人的行为吗?

做一做:

1.有行善的机会,就把握机会,跑到前头去服务。

2.每天用心做一件使家里整洁的家务。

教育目标:

1.会每天帮忙做家务。

2.懂得关怀爱护家人和同学。

3.能体会助人的快乐,并乐于助人。

教育过程:

一、体验:

1.你曾经向谁借过玩具,或要过糖吃,人家不理会理你的请求,那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向父母要求物品,得不到父母答应时,心里有什么感觉?

3.请小朋友伸出手,并且把手心朝上。这个动作让你联想到什么了?手心向上往往有等待求助的意思,那你是愿意把手心朝上呢还是把手心向下?

二、讲述故事:

《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三、静思:

1.小杰会选择做哪种人?

2.为什么求人会痛苦?手心向上或向下由谁来决定?

3.要怎么做才能不求人,才能成为有能力助人的人。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意外的收获》

2.我是不是常常向父母要求不必要的东西?

3.当要求不能达到时,双方的感受如何?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呢?

4.帮助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5.在家里,在学校,要怎样才能做个「手心向下」的人?

小结:不该要的东西,不要随便向人家要,因为“求人”的时候,会很不愉快,如果得不到的话会更有不满,。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同学,都要随时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由手心向下,转为手心向下,由被帮助转变为帮助的人,这样会觉得越来越快乐的。

五、实践:

1.有行善的机会,就把握机会,跑到前头去服务。

2.每天用心做一件使家里整洁的家务。

遇到不正当的事勇于指出(公正)

读一读:

当别人有错的时候

数学测验时,王刚被最后一道题难住了,想了半天也做不出。这可是关键一题,错了要扣10分呢!怎么办?他看了看同桌的好朋友赵斌,灵机一动便写了张“求援”的纸条塞给他。他俩的举动都被坐在后排的孙虹看见了。

下课后,孙虹指出王刚这样做是不对的,并劝他主动向数学老师承认错误。可王刚转身就走,还说孙虹多管闲事。孙虹见王刚没有认错的表现,便向数学老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第二天,数学老师在班级里批评了王刚,全班几十双眼睛都盯住了他,多难为情啊!王刚决定以后再也不理睬孙虹了。

放学后,孙虹约林玲一起去找王刚谈心。林玲责怪孙虹不该多管闲事,闹得小队同学之间不团结,还说:“现在全班都知道我们小队的丑事,文明小队就评不上了,你何必那么认真。”

孙虹耐心地说:“我们看见别人有缺点错误,就应该立即指出,否则会害了他们„„” 林玲被孙虹这种真诚帮助同学的行为所感动,很高兴地和孙虹一起去找王刚谈心。

想一想:

1.孙虹为什么要告诉老师王刚的事?

2.如果你是孙虹,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论古道今:

不做假见证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1936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面对当时国民党黑暗腐败的统治,他以一颗正直之心,明辨是非,维护正义。

1947年10月26日,浙江大学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于子三失踪了!于子三是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他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国民党特务对他怀恨在心,早就蓄谋加害。正在病中的竺可桢听到于子三失踪的消息,立即前往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等处询问,设法营救。

10月29日,保安司令部通知竺可桢:于子三已“畏罪自杀”,要他立即去现场查看并作证明。竺可桢赶到现场,只见于子三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喉咙正中有一个小孔,两眼犹睁,仿佛还在控诉国民党特务的暴虐。竺可桢一看就知道他是被害死的,顿时悲愤之极,几乎晕倒。然而一回到保安司令部,国民党的检察官就要竺可桢签字,证明于子三是“以玻璃自杀身亡”。竺可桢当即拒绝,说:“我只看到于子三已死,决不能证明他是自杀!”说罢,愤然离去。

国民党不甘心,又在报上大肆造谣,推卸罪责。竺可桢便向记者发表谈话,明确指出:“于子三是个好学生,他的死,当局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应立即追查事实真相,惩办凶手!”

竺可桢的谈话在报上登载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国民党政府大为恼火,派人责令竺可桢更正谈话。竺可桢断然回答:“报载是实,不可更正!”

浙江大学师生知道后,都敬佩地说:“竺可桢校长宁可冒被迫害的风险,也决不做假见证,真是个有骨气的人。”

说一说:

1.竺可桢为什么拒绝在证明书上签字?

2.在遇到不正当的事时,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会怎么做?

做一做:

当遇到不正当的事时勇于指出。

教育目标:

1.对别人的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不讲情面。

2.指出别人不正当的行为要真诚,以理服人。

教育过程:

一、体验:

小辉没了解情况,就批评小锋欺负小同学,结果两人争吵起来。

小辉这样做算不算敢于批评?

小结:小辉这样做不算敢于批评。因为他没有弄清楚情况,不知道谁对谁错,这样对人提出批评,不公正,不利于别人接受。

二、讲述故事:

《当别人有错的时候》

三、静思:

1.孙虹为什么要告诉老师王刚的事?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四、省思:

1.论古道今:

《不做假见证》

2.在遇到不正当的事时,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会怎么做?

小结:对别人的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不讲情面,但指出别人不正当的行为时态度要真诚,要以理服人,这样才有利于别人接受。

五、实践:

当遇到不正当的事时勇于指出。


相关文章

  • 65节需要背诵的[圣经]经文
  • 65节需要背诵的圣经经文 林后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加 2:20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查看


  • 专题知识:[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 ...查看


  • 关于校史编写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 关于<上集中学校史>编写工作的基本想法和初步建议 2014-06-12 盛世修史,懿年纂志.上集中学自1958年建校至今,风风雨雨,分分合合,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再过4年就正好满一个甲子了.一个"甲子&quo ...查看


  • 早课资料2014
  • 请大家心清静,身端正,向古圣先贤行三鞠躬礼: 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起! 孔子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念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念官)寡孤独废 ...查看


  • 第10章 耐心的女人
  • 第十章 耐心的女人 恐惧是等候的最大阻碍. 但,相信神有最佳安排, 却能专心等候, 享受神当下的带领. 珍妮丝和琳达是相识多年的朋友兼室友.在玄关的壁柜里,挂 着两种尺寸.各种颜色的伴娘礼服.她们往往笑着说:"噢, 我们已经当过许 ...查看


  • 出埃及第一讲 前言 摩西五经的关系
  • 非常感谢主给我们再有一次的机会,我们能够一年至少两次一同坐在主的脚前,比较深一点的来研读主的话.在罗马书15章4节,保罗告诉我们说,"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了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所 ...查看


  • [祷告词大全]感恩祷告词
  • [祷告词大全]感恩祷告词 1.慈爱的主啊永在的神:我们感谢赞美你,感谢你创造了天地,又在万民中拣选了我们,感谢你用长阔高深的爱爱了我们,爱了我们这些不配的人,感谢你将真理的大光照进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知道,当怎样行才能讨你的喜悦,才能行在你的 ...查看


  • 有效教材法 第二十课 建立了主日学,我们怎样教第一课呢?
  • 第二十课 如果我们建立了主日学,我们怎样教第一课呢? 先分享课程题目,经文,主要真理,经句,诗歌,特别的祷告事项,神的属性. 我们就从第一课开始吧. 如果你是刚刚建立的主日学,你已经找到同工了,你已经预备好了,也有小孩子来参加了,并且不要忘 ...查看


  • 错误的教义比错误的生活更可怕
  • 荣耀恩雨8 我们一起祷告:阿爸父,我来领受你的爱,在你的爱里面我回转,不是看我自己的罪,而是看你的爱,在你的爱里我没有什么不甘心的,所有别人得罪我的,我统统都放得下,我没有觉得过不去了,因为你的爱是何等伟大,你的心意就是要给与,你的心意就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