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机电系统与装备研究所 谢攀 2120140383

摘要:历年来知识界就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然而在当今社会腐败的魔抓也伸向了这片曾经的净土。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加强科学研究规范,重视学术诚信,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研究规范;学术诚信;学术腐败;学术泡沫;论文抄袭剽窃 Talk about the research norms and

academic integrity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it was regarded as the intellectual conscience of society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cademic hall, but in today's society corruption also extended to catch the magic that once the Pure Land.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 enjoy a good social reputation , social behavior , social atmosphere with strong guidance and exemplary rol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s, attention to academic integrity , governance, academic misconduct universities from the source , to maintain a good atmosphere for academic integr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search norms; academic integrity ; academic corruption ; academic foam ; paper plagiarism

一、引言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活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活动和研究亦成为千百万人陌生的手段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在,科研成为一种职业。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种种不道德的不断和不当的科研行为也就随之产生。作为高校师生,我们都在跟“学术”打交道。学术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生命在于诚信——因此,学术诚信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同

学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人们口诛笔伐,仍然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说,大学校园从纯净的“象牙塔”变成了最肮脏的地方。我们作为高校的一份子,作何感想?很多同学可能一笑而过,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为学术失信、学术不端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买卖论文?有没有一稿多投?有没有抄袭别人的作业?有没有大段大段地引用又没有注明出处?有没有为了结果好看而更改实验数据?总之,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只要你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想投机取巧,就必然“犯规”,违背学术诚信!学术诚信的对立面是学术失信,是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粗制滥造等种种学术不端的丑陋现象,它们往轻了说,会污染学术环境、败坏学术声誉、迟滞学术进步,往重了说,还将影响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们知道,诚信是道德范畴,遏制学术不端当然需要制度上出重拳,需要全社会“零容忍”,但对我们而言,更需要的是自律。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准和学术规范意识,克服投机取巧、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应该是我们对自身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事件引发的思考

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学术腐败的大事件,有很多都是关于高校学术研究引发的问题。

1、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近日,多篇发表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因涉嫌造假,被这些期刊撤销。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

题组主要成员。

2008年5月,德国《NSA 药理学》杂志刊登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 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吴理茂、李连达,其中,吴理茂是李连达主持的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对于中医学界而言,这篇文章所揭示的药学理论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使得饱受非议的中医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地位。

没想到,这篇文章却因为另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出现了“穿帮”的镜头——波兰《药理学通报》杂志2008年第60卷刊登一篇文章,作者依次为: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6人。其实验过程和目的与上述文章所反映的情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针对的是慢性心肌梗塞,后者针对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实验数据竟然高度一致。“两个不同的实验,对小鼠用药的剂量不同,时间不同,获得的数据却相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祝国光分析说,”要么是只做了一个实验,一篇论文原封不动地拷贝了另一篇论文的数据;要么两个都是假的。至少其中一个是假的。

进一步调查发现,2008年3月,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发表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7人联合署名的文章《丹酚酸B 对于大鼠大面积心肌梗塞的心脏保护作用》也是假的,其数据完全是从上述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SA 药理学》和《药理学通报》上的两篇论文中克隆的。

此外,2008年3月,由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7人共同署名的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研究》的文章,所用的数据也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于上述三篇文章中有的数据。《本草疗法研究》发现这篇论文的造假事实后将其撤销。

对于学校老师中出现的论文造假行为,浙大校长杨卫表示,抵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浙大的责任。学校把这一事件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研究生、博士后和教师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在严惩学术不端行

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他表示,对涉及学术不端的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2哈佛大学“学术明星”造假事件

豪塞教授于2011年7月7日致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斯密士(M. Smith),表示将于8月1日起离开教职。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组织和进化生物学及生物人类学系以研究猿猴和动物认知能力著称的知名学者马尔克·豪塞(Marc Hauser)教授被证实学术造假,自2011年8月1日起“辞去”该校教职一年。笔者正为了撰写定于今年秋天举行的一个主题为“语言进化与遗传进化”的学术会议的论文而阅读他的文章,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惊。下面拟对这一事件的背景情况略作介绍,供读者参考。

豪塞出生于1959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戴维斯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做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哈佛大学任教,1998年获终身教职。事发时,还兼任认知进化实验室主任等职务。豪塞二十余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立足于灵长类动物的心智探索。他的论著数量多、质量高,且本人经常发表学术讲演,出席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成为众人瞩目的“学术明星”。近年来,他从事关于人类道德观念起源的研究,出版了专著,备受各界关注。在2007年,有学生和研究助理举报,他在学术研究中有不端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取证核实,豪塞与另外两位作者于2002年发表在《认知》(Recognition )上的关于棉冠狨猴学习行为的一篇论文因数据造假而被撤回。另外两篇在2007年分别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志·生物学专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和《科学》(Science )上的论文也遭到质疑。对发表在《皇家学会会志》上的论文,他于2010年在同一刊物上作了一些更正。这几篇论文的问题,都在于实验数据实际上并不支持其结论,2002年《认知》上那篇尤为严重。

豪塞教授之所以被称为“学术明星”,在于其研究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而且涉及认知科学的广泛领域。以下仅以语言科学为例,2002年,豪塞作为第一作者,和大名鼎鼎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者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以及另一位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学者费奇(W. Tecumseh Fitch, 1963- ,当时在哈佛任教,后去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教授)联名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语言机能——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如何进化》(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and how does it evolve? Science 298: 169-179)。这篇文章影响极大,引用率极高,堪称近年来语言科学及相关学科为数不多的经典论文。豪塞不是语言学家,但他的工作对语言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也发表过许多与此直接相关的论文。

演化语言学(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主要研究人类语言如何产生、发展和消亡,近十余年有很大进展。“人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这就是所谓“柏拉图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进行探究。豪塞和乔姆斯基等从所谓“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 )”的角度进行考察,涉及理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动物交际、婴幼儿的语言知觉、失语症、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在他们看来,外界刺激和经验积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比起数百万年以至更长时期的进化和神经组织原则,毕竟只是第二位的。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简称FL )由遗传决定,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生长和发育成熟。“语言机制之于语言环境,就如植物之于土壤、空气和水分一样,没有适宜的环境,植物固然不能存活,但决定植物本质属性的却是植物由遗传所决定的那部分生物特性,而不是土壤、空气和水分。”(引自司富珍著《语言论题——乔姆斯基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语言研究》)人的语言机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交际机制的根本特点又是什么?豪塞和乔姆斯基等认为在于人的

语言具有递归性(recursion )。“递归”在语言研究中早就引起注意,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成为生物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按递归论的观点,人类语言机能可以分为广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broad,简称FLB )和狭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narrow ,简称FLN )。人与其他动物可以分享广义的语言机能,而狭义语言机能则为人类所独有,其核心就是“递归”。递归论将狭义的语言机能理解为一个抽象的语言运算系统。

豪塞等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论战。论战一方为文章的三位作者,另一方则是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 Pinker,1954- )和著名语言学家贾肯多夫(R. Jackendoff,1945- )。论战持续至今,双方辩论过程中的三篇重要论文都发表在《认知》(Cognition ,与前文提及者非同一刊物)杂志上。平克和贾肯多夫等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社会交际而不是心智表达和用语言进行思维;语言演化的动力是社会交际压力而非个体的基因突变;演化过程是渐变而非“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这场辩论涉及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现在仍无定论。(参阅宁春岩《在MP理论平台上的人类语言研究》,《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3期,232页)我国学术界对递归论和生物语言学等已作过一些介绍和评述,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实证研究还非常少,关心这些前沿领域进展的人也寥寥可数。

豪塞教授的一系列论文该如何评价(对此国外学者也多持谨慎态度),并不仅仅是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问题,还涉及这一派学者整个理论框架的可信度问题,因为他的论文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理论提供了生物学证据。在全球化时代,任何科学和学术研究都是超越国界的,我国学者也应对语言机能的递归论重新进行认真审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杨烈祥先生曾发现关于递归论的一些生物比较实验存在设计缺陷,其结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递归论。他在2010年第三期《现代外语》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唯递归论及其生物行为比较证据》的

论文,文章的“结语”可谓极有预见性:“(唯递归论) 的理论魅力不但吸引了语言学家,而且吸引了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极大地加强了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但是,美丽的诱惑后面往往期待着一个罪恶的陷阱,我们目前还无法预测递归论的诱惑后面到底还有多少陷阱,它的发展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甚至可能很快被证伪,但它使语言学最终成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的前途一定是激动人心的。”

三、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若论其目,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明明德。“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一般指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言行与思想一致。在英语中,诚信(integrity )除了“正直、诚实,不搞欺骗、权术、虚伪和各种肤浅的手法”等含义外,还有“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或其他价值准则办事”的意思。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科学的生命。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CAI)将学术诚信定义为即使在逆境中仍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这五项根本的价值观。

1科学研究诚信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

一般说来,科研诚信涉及四个不同层面的问题:(1)防治科研不端行为(伪造、篡改和剽窃)(FFP ),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QRP );(2)制订和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3)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利益冲突,同时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力对科研的影响;(4)既强调与科研人员道德品质和伦理责任相关的个人自律,也关注科研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

革问题。在这种意义上,“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两个概念几乎可以等价使用。

2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未来的祖国建设中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我们的专业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当前研究生群体中出现了许多诚信缺失问题,尽管这还不是一个普遍问题,但其危害是深远的,并已引起社会的忧虑。所有这些在少数研究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和“信用危机”甚至无视法律的行为,严重损害着研究生的形象。造成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的影响;法律规范和契约的不完善、不合理性;教育体制及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高校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以及研究生主观修养不够等等,均是导致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如何处理和解决学术腐败问题

对科研造假的严惩,有利于科研人员养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在实事求是的研究中获得有用知识。比如,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日前对媒体表示,他们试图将人类DNA 注入牛或兔等动物卵细胞的人兽混合克隆胚胎实验失败了,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仍坦然表示,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这种克隆在原则上是可行的。

正如《自然》杂志所言,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诚信状况,不仅要看发现了多少学术丑闻,还要看对这些丑闻的调查和处理程度。对那些存心造假的科学骗子,一开始也许难以发现,但只要调查和处理及时深入,仍然可以有效地维护科学界的声誉。但是,在科学不端行为受到严肃和谨慎处理的同时,我们应反思其原因。

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所言,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科研人员基本训练不够。表面上看,科研人员在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就业机会、岗位升

迁、工资待遇、同事竞争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似乎这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和“不规矩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其根本原因是,许多科研人员甚至是广泛领域内的学者,对于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研究者故意触犯学术道德或科研行为不端,而是缺乏基本训练和常识。据了解,学术界的一些人认为,在论文中不规范的引述别人观点或是别人的数据不成为问题。由于基本训练的不够,使得科研人员在有意无意中违反了科研道德,做出了科学不端行为,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给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给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数据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在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等等。

四、总结和呼吁

科学研究是求真的事业,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应是科研人员本质的关键的一面,也应是其倾心竭力所试图达到的。在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之后,除了丰富人类知识宝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及和平事业外,对科研人员本身来说,也提供了职业晋升、个人获益和自我满足的机会——这些只要是取之有道,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科学诚信是基本的职业道德,需要通过自律和他律来保持,不但个人要自律,单位也要自律。科研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努力的过程,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总之,大学尤其是在研究生中要营造促进诚信的科学研究环境,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又有章可循,使坚持科学诚信的人得到尊重和关心,违反科学道德的人受到批评和惩处。

参考文献:

[1] 苏娜. 高校科研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 29(4)

[2] 吴善超.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7(6)

[3] 唐纳德·肯尼迪. 学术责任. 阎凤桥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杨玉圣,《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 曹建文《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4日。 [6] 侯兆晓. 当学术不端已成为习惯[J]民主与法制.2010年14期

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机电系统与装备研究所 谢攀 2120140383

摘要:历年来知识界就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然而在当今社会腐败的魔抓也伸向了这片曾经的净土。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加强科学研究规范,重视学术诚信,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研究规范;学术诚信;学术腐败;学术泡沫;论文抄袭剽窃 Talk about the research norms and

academic integrity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it was regarded as the intellectual conscience of society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cademic hall, but in today's society corruption also extended to catch the magic that once the Pure Land.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 enjoy a good social reputation , social behavior , social atmosphere with strong guidance and exemplary rol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s, attention to academic integrity , governance, academic misconduct universities from the source , to maintain a good atmosphere for academic integr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search norms; academic integrity ; academic corruption ; academic foam ; paper plagiarism

一、引言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活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活动和研究亦成为千百万人陌生的手段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在,科研成为一种职业。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种种不道德的不断和不当的科研行为也就随之产生。作为高校师生,我们都在跟“学术”打交道。学术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生命在于诚信——因此,学术诚信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同

学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人们口诛笔伐,仍然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说,大学校园从纯净的“象牙塔”变成了最肮脏的地方。我们作为高校的一份子,作何感想?很多同学可能一笑而过,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为学术失信、学术不端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买卖论文?有没有一稿多投?有没有抄袭别人的作业?有没有大段大段地引用又没有注明出处?有没有为了结果好看而更改实验数据?总之,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只要你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想投机取巧,就必然“犯规”,违背学术诚信!学术诚信的对立面是学术失信,是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粗制滥造等种种学术不端的丑陋现象,它们往轻了说,会污染学术环境、败坏学术声誉、迟滞学术进步,往重了说,还将影响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们知道,诚信是道德范畴,遏制学术不端当然需要制度上出重拳,需要全社会“零容忍”,但对我们而言,更需要的是自律。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准和学术规范意识,克服投机取巧、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应该是我们对自身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事件引发的思考

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学术腐败的大事件,有很多都是关于高校学术研究引发的问题。

1、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近日,多篇发表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因涉嫌造假,被这些期刊撤销。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

题组主要成员。

2008年5月,德国《NSA 药理学》杂志刊登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 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吴理茂、李连达,其中,吴理茂是李连达主持的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对于中医学界而言,这篇文章所揭示的药学理论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使得饱受非议的中医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地位。

没想到,这篇文章却因为另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出现了“穿帮”的镜头——波兰《药理学通报》杂志2008年第60卷刊登一篇文章,作者依次为: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6人。其实验过程和目的与上述文章所反映的情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针对的是慢性心肌梗塞,后者针对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实验数据竟然高度一致。“两个不同的实验,对小鼠用药的剂量不同,时间不同,获得的数据却相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祝国光分析说,”要么是只做了一个实验,一篇论文原封不动地拷贝了另一篇论文的数据;要么两个都是假的。至少其中一个是假的。

进一步调查发现,2008年3月,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发表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7人联合署名的文章《丹酚酸B 对于大鼠大面积心肌梗塞的心脏保护作用》也是假的,其数据完全是从上述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SA 药理学》和《药理学通报》上的两篇论文中克隆的。

此外,2008年3月,由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7人共同署名的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研究》的文章,所用的数据也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于上述三篇文章中有的数据。《本草疗法研究》发现这篇论文的造假事实后将其撤销。

对于学校老师中出现的论文造假行为,浙大校长杨卫表示,抵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浙大的责任。学校把这一事件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研究生、博士后和教师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在严惩学术不端行

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他表示,对涉及学术不端的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2哈佛大学“学术明星”造假事件

豪塞教授于2011年7月7日致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斯密士(M. Smith),表示将于8月1日起离开教职。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组织和进化生物学及生物人类学系以研究猿猴和动物认知能力著称的知名学者马尔克·豪塞(Marc Hauser)教授被证实学术造假,自2011年8月1日起“辞去”该校教职一年。笔者正为了撰写定于今年秋天举行的一个主题为“语言进化与遗传进化”的学术会议的论文而阅读他的文章,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惊。下面拟对这一事件的背景情况略作介绍,供读者参考。

豪塞出生于1959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戴维斯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做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哈佛大学任教,1998年获终身教职。事发时,还兼任认知进化实验室主任等职务。豪塞二十余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立足于灵长类动物的心智探索。他的论著数量多、质量高,且本人经常发表学术讲演,出席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成为众人瞩目的“学术明星”。近年来,他从事关于人类道德观念起源的研究,出版了专著,备受各界关注。在2007年,有学生和研究助理举报,他在学术研究中有不端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取证核实,豪塞与另外两位作者于2002年发表在《认知》(Recognition )上的关于棉冠狨猴学习行为的一篇论文因数据造假而被撤回。另外两篇在2007年分别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志·生物学专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和《科学》(Science )上的论文也遭到质疑。对发表在《皇家学会会志》上的论文,他于2010年在同一刊物上作了一些更正。这几篇论文的问题,都在于实验数据实际上并不支持其结论,2002年《认知》上那篇尤为严重。

豪塞教授之所以被称为“学术明星”,在于其研究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而且涉及认知科学的广泛领域。以下仅以语言科学为例,2002年,豪塞作为第一作者,和大名鼎鼎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者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以及另一位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学者费奇(W. Tecumseh Fitch, 1963- ,当时在哈佛任教,后去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教授)联名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语言机能——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如何进化》(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and how does it evolve? Science 298: 169-179)。这篇文章影响极大,引用率极高,堪称近年来语言科学及相关学科为数不多的经典论文。豪塞不是语言学家,但他的工作对语言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也发表过许多与此直接相关的论文。

演化语言学(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主要研究人类语言如何产生、发展和消亡,近十余年有很大进展。“人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这就是所谓“柏拉图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进行探究。豪塞和乔姆斯基等从所谓“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 )”的角度进行考察,涉及理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动物交际、婴幼儿的语言知觉、失语症、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在他们看来,外界刺激和经验积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比起数百万年以至更长时期的进化和神经组织原则,毕竟只是第二位的。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简称FL )由遗传决定,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生长和发育成熟。“语言机制之于语言环境,就如植物之于土壤、空气和水分一样,没有适宜的环境,植物固然不能存活,但决定植物本质属性的却是植物由遗传所决定的那部分生物特性,而不是土壤、空气和水分。”(引自司富珍著《语言论题——乔姆斯基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语言研究》)人的语言机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交际机制的根本特点又是什么?豪塞和乔姆斯基等认为在于人的

语言具有递归性(recursion )。“递归”在语言研究中早就引起注意,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成为生物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按递归论的观点,人类语言机能可以分为广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broad,简称FLB )和狭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narrow ,简称FLN )。人与其他动物可以分享广义的语言机能,而狭义语言机能则为人类所独有,其核心就是“递归”。递归论将狭义的语言机能理解为一个抽象的语言运算系统。

豪塞等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论战。论战一方为文章的三位作者,另一方则是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 Pinker,1954- )和著名语言学家贾肯多夫(R. Jackendoff,1945- )。论战持续至今,双方辩论过程中的三篇重要论文都发表在《认知》(Cognition ,与前文提及者非同一刊物)杂志上。平克和贾肯多夫等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社会交际而不是心智表达和用语言进行思维;语言演化的动力是社会交际压力而非个体的基因突变;演化过程是渐变而非“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这场辩论涉及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现在仍无定论。(参阅宁春岩《在MP理论平台上的人类语言研究》,《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3期,232页)我国学术界对递归论和生物语言学等已作过一些介绍和评述,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实证研究还非常少,关心这些前沿领域进展的人也寥寥可数。

豪塞教授的一系列论文该如何评价(对此国外学者也多持谨慎态度),并不仅仅是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问题,还涉及这一派学者整个理论框架的可信度问题,因为他的论文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理论提供了生物学证据。在全球化时代,任何科学和学术研究都是超越国界的,我国学者也应对语言机能的递归论重新进行认真审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杨烈祥先生曾发现关于递归论的一些生物比较实验存在设计缺陷,其结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递归论。他在2010年第三期《现代外语》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唯递归论及其生物行为比较证据》的

论文,文章的“结语”可谓极有预见性:“(唯递归论) 的理论魅力不但吸引了语言学家,而且吸引了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极大地加强了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但是,美丽的诱惑后面往往期待着一个罪恶的陷阱,我们目前还无法预测递归论的诱惑后面到底还有多少陷阱,它的发展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甚至可能很快被证伪,但它使语言学最终成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的前途一定是激动人心的。”

三、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若论其目,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明明德。“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一般指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言行与思想一致。在英语中,诚信(integrity )除了“正直、诚实,不搞欺骗、权术、虚伪和各种肤浅的手法”等含义外,还有“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或其他价值准则办事”的意思。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科学的生命。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CAI)将学术诚信定义为即使在逆境中仍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这五项根本的价值观。

1科学研究诚信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

一般说来,科研诚信涉及四个不同层面的问题:(1)防治科研不端行为(伪造、篡改和剽窃)(FFP ),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QRP );(2)制订和落实一般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3)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利益冲突,同时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力对科研的影响;(4)既强调与科研人员道德品质和伦理责任相关的个人自律,也关注科研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

革问题。在这种意义上,“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两个概念几乎可以等价使用。

2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未来的祖国建设中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我们的专业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当前研究生群体中出现了许多诚信缺失问题,尽管这还不是一个普遍问题,但其危害是深远的,并已引起社会的忧虑。所有这些在少数研究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和“信用危机”甚至无视法律的行为,严重损害着研究生的形象。造成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的影响;法律规范和契约的不完善、不合理性;教育体制及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高校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以及研究生主观修养不够等等,均是导致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如何处理和解决学术腐败问题

对科研造假的严惩,有利于科研人员养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在实事求是的研究中获得有用知识。比如,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日前对媒体表示,他们试图将人类DNA 注入牛或兔等动物卵细胞的人兽混合克隆胚胎实验失败了,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仍坦然表示,他们的工作显示了这种克隆在原则上是可行的。

正如《自然》杂志所言,评价一个国家的科学诚信状况,不仅要看发现了多少学术丑闻,还要看对这些丑闻的调查和处理程度。对那些存心造假的科学骗子,一开始也许难以发现,但只要调查和处理及时深入,仍然可以有效地维护科学界的声誉。但是,在科学不端行为受到严肃和谨慎处理的同时,我们应反思其原因。

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所言,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科研人员基本训练不够。表面上看,科研人员在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就业机会、岗位升

迁、工资待遇、同事竞争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似乎这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和“不规矩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其根本原因是,许多科研人员甚至是广泛领域内的学者,对于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研究者故意触犯学术道德或科研行为不端,而是缺乏基本训练和常识。据了解,学术界的一些人认为,在论文中不规范的引述别人观点或是别人的数据不成为问题。由于基本训练的不够,使得科研人员在有意无意中违反了科研道德,做出了科学不端行为,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给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给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数据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在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等等。

四、总结和呼吁

科学研究是求真的事业,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应是科研人员本质的关键的一面,也应是其倾心竭力所试图达到的。在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之后,除了丰富人类知识宝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及和平事业外,对科研人员本身来说,也提供了职业晋升、个人获益和自我满足的机会——这些只要是取之有道,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科学诚信是基本的职业道德,需要通过自律和他律来保持,不但个人要自律,单位也要自律。科研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努力的过程,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总之,大学尤其是在研究生中要营造促进诚信的科学研究环境,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又有章可循,使坚持科学诚信的人得到尊重和关心,违反科学道德的人受到批评和惩处。

参考文献:

[1] 苏娜. 高校科研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 29(4)

[2] 吴善超.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7(6)

[3] 唐纳德·肯尼迪. 学术责任. 阎凤桥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杨玉圣,《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 曹建文《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 《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4日。 [6] 侯兆晓. 当学术不端已成为习惯[J]民主与法制.2010年14期


相关文章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杜鹏 杨燕萍 关晓斌 [摘要]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评价为研究视角, 基于对全国42所高校3805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学 ...查看


  • 学术道德与规范心得
  • 近年越来越多的学术抄袭.造假.腐败等问题被报道出来,学术道德俨然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很多科研从业者只关注眼前的课题,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最后导致学术道德的缺失,限制了思维,并在往后的工作或学习中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查看


  • 美国学术团体促进科研诚信规范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世界科学界 IMPACTOFSCIENCEONSOCIETY 美国学术团体促进科研诚信规范 ■王艳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学术重要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微生物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化学学会.美国研究型大学联盟在促 ...查看


  • 学习[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认识与感想
  • 学习<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习<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过程中,让我对科研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和认识,对学术规范也有了更详尽的了解. 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社 ...查看


  • 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 摘要: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科研诚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 ...查看


  • 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 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张晓红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夏秋 [摘要]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科学研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指出培养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查看


  • 研究生手册心得体会
  • 研究生手册心得体会 研究生手册心得体会一:研究生手册学习心得 我校<研究生手册>总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总则:二招生.入学与就业:三学籍.管理与奖励:四培养工作:五学位授予. 总则介绍了相关行政法规,也是我校制度相关规定的依据,因为 ...查看


  • 1-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 ...查看


  •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王雯姝1 杜晶波2 (1.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2. 沈阳建筑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调查表明,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