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二异丁腈分解速率的测定

六、偶氮二异丁腈分解速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偶氮二异丁腈分解速率的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有关引发剂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

引发剂是一种能在热、光、辐射等作用下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物质,它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关系极大。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单体来说,其聚合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因此研究和测定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对聚合反应的控制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引发剂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但按其化学组成来分,大致可分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物两大类。如按自由基的产生方式来分,又可分为热引发(包括光、热辐射)体系和氧化还原体系,在偶氮化合物中,偶氮二异丁腈是最常见的引发剂之一。

偶氮二异丁腈分解均匀,只形成一种自由基,不发生诱导分解之类的副反应,比较稳定,可以纯粹状态安全储存等优点。因此动力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广泛采用,缺点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分解效率低,属于低活性引发剂。

引发剂在加热下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由于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间的键能大小是有差别的,故均裂反应往往发生在键能最小的地方,偶氮二异丁腈各原子间的键能(千卡/克分子)如下:

H

HCHCH

3

NCCNNCCN

CH3CH3

在各类键中,C-N键的键能最小,均裂就在此处发生,产生了异丁腈自由基,并放出氮气。

H

CH3HCHCH3

+ 2CNNCCNNCCN N2 CH3CH3CH3

大多数引发剂的分解反应一般属于一级反应,上式也是如此,其分解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

1

d[I]Kd[I] dt

式中:Kd-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单位可以是秒-1·分-1·小时-1

[I]-引发剂浓度

t-时间 将上式积分得:In

[I]eKdt [I]0[I]Kdt [I]0或

式中:[I]0和[I]分别表示引发剂的起始(t=0)浓度和时间t的浓度,单位为克分子/升。

由方程式1可以看出,1摩尔偶氮二异丁腈分解,可以放出1摩尔氮气,而氮气的体积在温度恒定时与引发剂浓度之间有着正比关系。假定分解反应在80oC分解完全,全部产生的氮气体积V∞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起始浓度[I]0成正比,那么(V∞- Vt)则与t时的浓度[I]成正比(Vt为t时刻已放出的氮气的体积),代入(2)式:

InVKdt VVt

KdVt VVt2.303

V对t作图,直线的斜率是Kt/2.303,本实验VVt或lg这是一个直线方程,以lg

就是在80oC的恒温下,在甲苯中偶氮二异丁腈分解,不断测定t时刻系统中放出的氮气体积Vt,通过作图而求出分解速率常数Kd。知道了分解速率常数Kd,还可以求出引发剂的半衰期,即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由[I]=1/2代入式(2),可得半衰期与分解速率常数Kd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t1

2In20.693 KdKd

由上式可知,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引发剂的活性可用分解速率常数Kd或半衰期t1/2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分解速率常数越大,或半衰期越短,则引发剂的活性越高。在科学研究上,多用分解速率常数Kd表示,在工程技术上,则多用半衰期t1/2表示,单位取小时。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碳酸钠 甲苯 偶氮二异丁腈(重结晶) 水准瓶

带支管的圆底磨口瓶 恒温水浴 三通

2

四、实验操作

将50ml带有一支管的园底磨口瓶在80oC的恒温水浴中固定,用三段耐压管分别按顺序将烧瓶的支管,一根弯有约130度的玻璃管,三通活塞和量气管的顶部联结起来。量气管垂直固定,中间外壁缚一支温度计,用以指示管内温度,量气管底部通过一根橡皮管与水准瓶连接,水准瓶内装入碳酸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使其显红色,放置在铁圈上,整套装置如图所仪器装好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系统是否漏气。其方法是,将烧瓶用塞塞好,活塞旋向与大气相通的位置,抬高水准瓶,使量气管内的液面升到最高处,然后将活塞旋向与大气断开,使烧瓶与量气管相通,降低水准瓶的位置并固定,此时量气管的液面稍有下降,停一段时间后,如液面一直保持在同一高度,说明系统不漏气,如果液面继续下降,说明系统密闭不好,应检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往烧瓶中加入45ml蒸馏过的甲苯。将烧瓶用装有氮气进口瓶的橡皮管的橡皮塞塞紧,进气管应达到烧瓶的底部,调整活塞,将水准瓶提高到使液面充满量气管的高度,使系统中的空气派出,缓慢通入氨气流,使甲苯发泡20分钟,排气操作的目的,是派出系统中的氧。

样品容器是用一根玻璃管的一端在喷灯上烧熔,在石棉板上压平,然后喷制而成的,见图中的g,将其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100-200mg偶氮二异丁腈(重结晶),记下当时的大气压,并假定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取下氮气进口瓶,将烧瓶与大气断开,系统在几分钟内达到平衡后,打开塞子,用镊子垂直放进样品容器,塞上塞子,记录时间(作为零时)和量气管内液面的高度(作为起始刻度)。

由于在氮气产生前会有一诱导期,所以不必搅拌混合物来加快偶氮二异丁腈的溶解速率,注意观察量气管内液面的高度,如果液面下降,说明已有氮气放出,记录此时的时间和氮气放出体积。注意,在读数时,应将水准瓶和量气管的液面挑至水平,以后每隔五分钟,记录一次体积,直至氮气放出速率显著减慢为止,记下量气管壁的温度。

五、数据处理

1.实验条件下样品完全分解放出氢气的体积V由下式求得:

VnRTnRT PN2PPH2OP甲苯

式中:PN2-系统中氮气的蒸汽压

P-当时的大气压

P-量气管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P甲苯-量气管温度下甲苯的蒸汽压

lgP甲苯=A

A=6.95464

B=1344.8

3 B OCt(C)

C=219.482

P单位:mmHg(毫米汞柱)

2.实验数据按下表格式填入:

最后以lgV对t作图,由直线的斜率求出偶氮二异丁腈的分解速率Kd。 VVt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安装好后,要仔细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如密封不好,不能开始实验。

2.放入样品容器,最好竖直向上,如倒扣里面,则影响样品溶解。

3.读量气管刻度时,一定以水准瓶和量气管内的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为准,否则数据不准确。

4.不要忘记记下当时的大气压和量气管的温度,否则无法处理实验数据。

七、思考题

1.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能用来测定过氧化苯甲酰放出来的CO2吗?为什么?

2.根据你所测得分解速率Kd,求AIBN的半衰期t1/2、

3.如果AIBN在600C时的分解速率是6.4×10-4分-1,此过程的活化能是多少?

4.如何正确读取量气管中液面的高度?

参考资料

《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制备》,E. L. 麦卡弗里著,科学出版社

4

六、偶氮二异丁腈分解速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偶氮二异丁腈分解速率的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有关引发剂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

引发剂是一种能在热、光、辐射等作用下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物质,它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关系极大。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单体来说,其聚合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因此研究和测定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对聚合反应的控制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引发剂的品种繁多,性质各异,但按其化学组成来分,大致可分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物两大类。如按自由基的产生方式来分,又可分为热引发(包括光、热辐射)体系和氧化还原体系,在偶氮化合物中,偶氮二异丁腈是最常见的引发剂之一。

偶氮二异丁腈分解均匀,只形成一种自由基,不发生诱导分解之类的副反应,比较稳定,可以纯粹状态安全储存等优点。因此动力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广泛采用,缺点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分解效率低,属于低活性引发剂。

引发剂在加热下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由于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间的键能大小是有差别的,故均裂反应往往发生在键能最小的地方,偶氮二异丁腈各原子间的键能(千卡/克分子)如下:

H

HCHCH

3

NCCNNCCN

CH3CH3

在各类键中,C-N键的键能最小,均裂就在此处发生,产生了异丁腈自由基,并放出氮气。

H

CH3HCHCH3

+ 2CNNCCNNCCN N2 CH3CH3CH3

大多数引发剂的分解反应一般属于一级反应,上式也是如此,其分解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

1

d[I]Kd[I] dt

式中:Kd-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单位可以是秒-1·分-1·小时-1

[I]-引发剂浓度

t-时间 将上式积分得:In

[I]eKdt [I]0[I]Kdt [I]0或

式中:[I]0和[I]分别表示引发剂的起始(t=0)浓度和时间t的浓度,单位为克分子/升。

由方程式1可以看出,1摩尔偶氮二异丁腈分解,可以放出1摩尔氮气,而氮气的体积在温度恒定时与引发剂浓度之间有着正比关系。假定分解反应在80oC分解完全,全部产生的氮气体积V∞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起始浓度[I]0成正比,那么(V∞- Vt)则与t时的浓度[I]成正比(Vt为t时刻已放出的氮气的体积),代入(2)式:

InVKdt VVt

KdVt VVt2.303

V对t作图,直线的斜率是Kt/2.303,本实验VVt或lg这是一个直线方程,以lg

就是在80oC的恒温下,在甲苯中偶氮二异丁腈分解,不断测定t时刻系统中放出的氮气体积Vt,通过作图而求出分解速率常数Kd。知道了分解速率常数Kd,还可以求出引发剂的半衰期,即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由[I]=1/2代入式(2),可得半衰期与分解速率常数Kd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t1

2In20.693 KdKd

由上式可知,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引发剂的活性可用分解速率常数Kd或半衰期t1/2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分解速率常数越大,或半衰期越短,则引发剂的活性越高。在科学研究上,多用分解速率常数Kd表示,在工程技术上,则多用半衰期t1/2表示,单位取小时。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碳酸钠 甲苯 偶氮二异丁腈(重结晶) 水准瓶

带支管的圆底磨口瓶 恒温水浴 三通

2

四、实验操作

将50ml带有一支管的园底磨口瓶在80oC的恒温水浴中固定,用三段耐压管分别按顺序将烧瓶的支管,一根弯有约130度的玻璃管,三通活塞和量气管的顶部联结起来。量气管垂直固定,中间外壁缚一支温度计,用以指示管内温度,量气管底部通过一根橡皮管与水准瓶连接,水准瓶内装入碳酸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使其显红色,放置在铁圈上,整套装置如图所仪器装好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系统是否漏气。其方法是,将烧瓶用塞塞好,活塞旋向与大气相通的位置,抬高水准瓶,使量气管内的液面升到最高处,然后将活塞旋向与大气断开,使烧瓶与量气管相通,降低水准瓶的位置并固定,此时量气管的液面稍有下降,停一段时间后,如液面一直保持在同一高度,说明系统不漏气,如果液面继续下降,说明系统密闭不好,应检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往烧瓶中加入45ml蒸馏过的甲苯。将烧瓶用装有氮气进口瓶的橡皮管的橡皮塞塞紧,进气管应达到烧瓶的底部,调整活塞,将水准瓶提高到使液面充满量气管的高度,使系统中的空气派出,缓慢通入氨气流,使甲苯发泡20分钟,排气操作的目的,是派出系统中的氧。

样品容器是用一根玻璃管的一端在喷灯上烧熔,在石棉板上压平,然后喷制而成的,见图中的g,将其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100-200mg偶氮二异丁腈(重结晶),记下当时的大气压,并假定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取下氮气进口瓶,将烧瓶与大气断开,系统在几分钟内达到平衡后,打开塞子,用镊子垂直放进样品容器,塞上塞子,记录时间(作为零时)和量气管内液面的高度(作为起始刻度)。

由于在氮气产生前会有一诱导期,所以不必搅拌混合物来加快偶氮二异丁腈的溶解速率,注意观察量气管内液面的高度,如果液面下降,说明已有氮气放出,记录此时的时间和氮气放出体积。注意,在读数时,应将水准瓶和量气管的液面挑至水平,以后每隔五分钟,记录一次体积,直至氮气放出速率显著减慢为止,记下量气管壁的温度。

五、数据处理

1.实验条件下样品完全分解放出氢气的体积V由下式求得:

VnRTnRT PN2PPH2OP甲苯

式中:PN2-系统中氮气的蒸汽压

P-当时的大气压

P-量气管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P甲苯-量气管温度下甲苯的蒸汽压

lgP甲苯=A

A=6.95464

B=1344.8

3 B OCt(C)

C=219.482

P单位:mmHg(毫米汞柱)

2.实验数据按下表格式填入:

最后以lgV对t作图,由直线的斜率求出偶氮二异丁腈的分解速率Kd。 VVt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安装好后,要仔细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如密封不好,不能开始实验。

2.放入样品容器,最好竖直向上,如倒扣里面,则影响样品溶解。

3.读量气管刻度时,一定以水准瓶和量气管内的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为准,否则数据不准确。

4.不要忘记记下当时的大气压和量气管的温度,否则无法处理实验数据。

七、思考题

1.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能用来测定过氧化苯甲酰放出来的CO2吗?为什么?

2.根据你所测得分解速率Kd,求AIBN的半衰期t1/2、

3.如果AIBN在600C时的分解速率是6.4×10-4分-1,此过程的活化能是多少?

4.如何正确读取量气管中液面的高度?

参考资料

《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制备》,E. L. 麦卡弗里著,科学出版社

4


相关文章

  • N_1_萘基_马来酰亚胺_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 王国祥等:N-(1-萘基) 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N-(1-萘基) 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王国祥, 陈 钱, 何斌鸿 414000)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系, 湖南岳阳 摘要:以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 N_(1_萘基) 马 ...查看


  •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钠的反相乳液聚合反应_顾学芳
  • 第12期化 学 世 界 ·715·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钠的反相乳液聚合反应 顾学芳, 田 澍, 张跃华, 李玉环, 王南平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 摘 要: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V50和NaHSO3组成的复 ...查看


  • 高分子化学实验讲义
  • 高分子化学实验讲义 生命科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精品课程小组编写 二〇〇八年八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实验指导„„„„„„„„„„„„„„„„„„„„„„„„„„„ 1 第二部分 必做实验„„„„„„„„„„„„„„„„„„„„„„„„„„„ 4 ...查看


  • 化学实验题库及答案
  • <有机化学实验>客观题 1. 常压蒸馏乙醇时应当选用 2. 制备甲基橙,对氨基苯磺酸钠和亚硝酸钠在低温强酸介质生成重氮盐盐酸呈,和 N,N-二甲基苯胺偶合产物呈色,加入过量NaOH 后溶液开始变粘稠,并且颜色变为橙红色,此时制得 ...查看


  • 火腿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本科科研训练项目实验报告 火腿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指导老师: 实验成员: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 2. 了解亚硝酸盐的用途和危害. 3.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看


  • 高聚物合成工艺
  • 高聚物合成工艺习题 一.单选题: 1.用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制造的有机材料,统称为合成材料,这种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可称作 (B.合成的高聚物) 2.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它的基本成分是(C.合成树脂) 3.合成纤维是一种合成材料,它的基 ...查看


  •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案 前 言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合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该讲义的实验内容包含了两类内容.一类是基础性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 ...查看


  •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及检测标准简介
  •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简介 1 禁用偶氮染料简介 1. 1 偶氮染料的发展历史 早在1834年, Mitscherlich 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 ...查看


  •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 2007年第6期 纺织科技进展 ・7・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阿 阳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 上海200336) 摘 要:介绍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致癌性.检测标准.部分主要标准的要求, 详述了用气2质联用仪(GC 2M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