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
一、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
寻找呼吸系统症状的病因
--慢性劳力性呼吸困难
--慢性咳嗽
支气管哮喘
肺疾病患者生理功能受损害程度
术前肺功能的临床评价
二、 肺功能发展简史
肺功能发展已有300余年历史,从水封式——楔型式——
滚筒式肺计量——电子计算机配合
1679年——BORELLI首先进行肺容量测定
1846年——HUTCHINSON提出肺活量概念
1919年——NIANSTROHL提出用力肺活量[FVC]
1967年——DOLLFUSS提出小气道疾病概念和小气道功能
特点
1979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肺功能操作规范,1987年修
订
三、常用肺功能检查
• 肺容积检查
• 通气功能
• 换气功能 非常重要和常
• 小气道功能检查
三、 肺容积(lung volumes)检查
---肺容量的基本组成,安静状态下,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呼吸气量变化,
不受时间限定 :潮气容积VT① ,补吸气容积IRV②
补呼气容ERV积③ ,残气容积RV④
肺容量(lung capacities)
— 肺容积的进一步组合
深吸气量IC(①+②)
肺活量VC(①+②+③)
功能残气量FRC(③+④)
肺总量TLC(①+②+③+④)
肺活量
正常范围:男 4217± 690ml 女3105 ± 452ml
实测值/预计值 > 80%
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 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
注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长、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
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
正常人群为 100±20%,<80%为减少
卧位较立位肺活量减少300ml左右
残气量(RV)
正常范围:男1.38±0.63L;
女1.30±0.47L
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
明显增加: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包括支气管
哮喘)、肺心病等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
正常范围:男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
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可达0.50
四、通气功能检查
1、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2分钟肺泡通气量( minute alveolar ventilation,VA)
3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4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vital capacity,FVC,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MMF)
6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VR%)
1、 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静息状态下 = VT × f
正常值:男性(6663±200)ml
女性(4217±160)ml
异 常: 过度通气: VE > 10 L/min
通气不足: VE
VE与患者状态密切相关,运动、高热、紧张时增加 ;呼吸
中枢抑制时, VE下降,导致CO2潴留,呼酸发生.
2、最大自主通气量
正常范围:男(10.4±2.31)L 、女(8.25±2.17)L
•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受检查者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秒(要求呼吸频率达10—15次/分),呼吸所得气
量再乘以5测得。
• 临床意义:1)MVV降低,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肌功能障碍、胸廓、胸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和大面积肺实质病变等。
2)作为通气储备能力考核指标:常以通气储备百分比表示。
3、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VR%)
肺功能检查
一、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
寻找呼吸系统症状的病因
--慢性劳力性呼吸困难
--慢性咳嗽
支气管哮喘
肺疾病患者生理功能受损害程度
术前肺功能的临床评价
二、 肺功能发展简史
肺功能发展已有300余年历史,从水封式——楔型式——
滚筒式肺计量——电子计算机配合
1679年——BORELLI首先进行肺容量测定
1846年——HUTCHINSON提出肺活量概念
1919年——NIANSTROHL提出用力肺活量[FVC]
1967年——DOLLFUSS提出小气道疾病概念和小气道功能
特点
1979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肺功能操作规范,1987年修
订
三、常用肺功能检查
• 肺容积检查
• 通气功能
• 换气功能 非常重要和常
• 小气道功能检查
三、 肺容积(lung volumes)检查
---肺容量的基本组成,安静状态下,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呼吸气量变化,
不受时间限定 :潮气容积VT① ,补吸气容积IRV②
补呼气容ERV积③ ,残气容积RV④
肺容量(lung capacities)
— 肺容积的进一步组合
深吸气量IC(①+②)
肺活量VC(①+②+③)
功能残气量FRC(③+④)
肺总量TLC(①+②+③+④)
肺活量
正常范围:男 4217± 690ml 女3105 ± 452ml
实测值/预计值 > 80%
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 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
注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长、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
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
正常人群为 100±20%,<80%为减少
卧位较立位肺活量减少300ml左右
残气量(RV)
正常范围:男1.38±0.63L;
女1.30±0.47L
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
明显增加: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包括支气管
哮喘)、肺心病等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
正常范围:男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
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可达0.50
四、通气功能检查
1、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2分钟肺泡通气量( minute alveolar ventilation,VA)
3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4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vital capacity,FVC,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MMF)
6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VR%)
1、 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静息状态下 = VT × f
正常值:男性(6663±200)ml
女性(4217±160)ml
异 常: 过度通气: VE > 10 L/min
通气不足: VE
VE与患者状态密切相关,运动、高热、紧张时增加 ;呼吸
中枢抑制时, VE下降,导致CO2潴留,呼酸发生.
2、最大自主通气量
正常范围:男(10.4±2.31)L 、女(8.25±2.17)L
•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受检查者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秒(要求呼吸频率达10—15次/分),呼吸所得气
量再乘以5测得。
• 临床意义:1)MVV降低,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肌功能障碍、胸廓、胸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和大面积肺实质病变等。
2)作为通气储备能力考核指标:常以通气储备百分比表示。
3、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