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士兵突击]

1、故事:文本和角色认同方式

都看到了许三多,这个典型地借用了傻根-阿甘的类型化或符号化的人物作为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出现,基本上以他的“在场”作为主线结构故事。围绕着他的是身旁一群“高亢而华丽的男人”,这便是编剧深谙的投观众所好之道。大抵说来,提供代入感的主角和华丽的配角,以及略显YY的情节,基本上构成了武侠、奇幻等通俗文学畅销的核心要素,放在同为叙事性文本的影视里也不例外,归结在一处便是“成人童话”,此“成人”并非“少儿不宜”,而是言其复杂。男人们在片子里看到朋友兄弟,女人们看到一群华丽的男人,由此,营销点把握的相当精准。一说本片没有女人是“大胆尝试”,未必,把女人、三角恋等等视为畅销影视剧(容我不用卖座或热播之类的词语,下同)必不可少之要素的想法,恐怕是与春晚必唱和谐一般同出于“被害妄想”。

然而编剧确实是用足了功力的。这部电视剧的剧本之强大是前所未见的。编剧有意地掺进了现代主义的命题,并且本分地做了许多细节上的对应。而明显的一点是其中的话剧成分——场景集中/单一,充分利用封闭空间和演员表演上的戏剧张力。仅看三连五班驻地这一场景,共承担关键性情节三次,若按篇幅计算则更多。

那么分析这部电视剧的文本,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成才和许三多,属于“一体两面”,且不提片中多次对两人关系的反复书写,袁朗这位“智者”明白地指出“你(成才)和许三多根本就是一类人。”观察两人关系的变化,以及地位-权力的消长,我们可以明白看出,这两个“老乡”事实上是同一个人的两种心理:许三多代表了人心中内向、保守、坚持的一面,成才则是人表面的圆熟、争强好胜和个人中心主义,这一方面解释了为何这两个人物看起来不太正常(某一方面性格的极端化放大),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何大量观众对许三多“认同”上的转换。把握这个切入点,不难看出编剧的意思事实上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猥琐的自己”,认同许三多便意味着承认自己的猥琐——我不知道这个词换成窝囊是不是好一些——显然是无法接受的;然而在此后,观众对许三多的认同,并非来自认同猥琐的自己,而是来自这个猥琐的自己忽然变得很强悍,这个转变太快了,作为话剧是可以的,作为电视剧则有偷工减料之嫌,导致的效果便是整片显得十分YY。不可想象,一个极度弱质和废柴的孬兵,可以迅速地成长为集团军里都数一数二的强人,乃至后来进特种部队——他的坚持和耐性我们看得到,然而这个过程的“不可呈现性”(姑且用这个词)导致YY的表达效果出现。再看成才这一面,许三多那一面是自卑的视觉呈现的话,那成才这里则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有的幻想的呈现:英俊挺拔,人际圆熟,业务拔尖,该有的都有了,然而成才的“失败”或者失落可以被读在有明显价值判断基础上的自嘲。这种对抗构成了这个文本的表层叙事动作。

而这个文本的内核则是在寻找身份的同时对意义的焦虑。许三多反复重复的话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循环论证式的车轱辘话,你可以认为这是如同废话般的“大道”,然而我读出来的是彻底地对意义的迷失和焦虑。许三多一直在寻找意义,从开始在五班的时候寻找具象的意义——打发时间的方式,到寻找成为尖子的意义——为了史今能够留下来,到寻找留守的意义——钢七连精神的守卫和传承,再到寻找留在老A的意义——思考军人的意义,以及自己生命的意义。重叠在这些意义焦虑之中的是许三多的身份转变,以及与成才在身份上的交互,从开始的土包子到后来会讲普通话,会据理力争,从开始的废柴到后来的牛人,并且一度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仅对成才,包括对高城、袁朗、561、以及吴哲,甚至在他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然对那个状如炊事班的三连五班造成了巨大改变。这两者统一在许三多为主线成才为辅线的成长叙述之中。如此,故事线便理清了。

2、人物:父子关系的改写和兄弟关系的重置

从人物所处的权力地位看,父子关系是《士兵突击》中最核心的人物关系模式。主要的关系有:许百顺vs许三多,老马vs许三多,史今vs许三多,高城vs许三多,袁朗vs许三多。类似的,兄弟关系则有成才vs许三多,许家老大老二vs许三多,五班三兵痞vs许三多,561vs许三多,七连小兄弟们vs许三多,齐桓\吴哲vs许三多。父子之间是爱和恨的变化,以及精神上的“弑父自立”,而兄弟之间则更多的是争宠与友爱的交织。下面择要分析:

第一集征兵那一场戏,可以看作是一个“过继”的仪式,许三多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到了部队这个此后被他认同做家的地方,同样是专制的父权(母亲严重的缺位),许百顺这个爹的行为方式与部队系统有些类似(尤其与高城),然而史今和老马这两位“爹”却完全不同。老马给许三多当爹的时候,他不打不骂,护着他,对许三多此时的兄弟(老魏、薛林和李梦)打压——这个爹溺爱或者放纵孩子,后来也放纵了自己,许三多的到来让他重新思考。我喜欢老马的教育方式。许三多在这里开发出了第一个能力便是坚持,或者“轴”,修路这个事情让他获得了一个机会。团长,或者“爷爷/族长”,给他换了一个地方。这次史今这位“爹”,与许三多有相似的经历,于是真是又当爹有当妈,百般宠爱——这位爹还要受“兄长”的辖制(高城),还要防着其他的儿子妒忌(561),史今真好啊,隐忍,刚强,在他这里,许三多获得了实现突破的方式,他牛大发了……然后史今走了,“拔去了你(许三多)心里最后的一丛草”,间接是被许挤走的,第一次的“弑父”和自立。随后许三多的爹是高城,这个爹一开始讨厌他,后来自己很受伤,却从许三多病态的坚持中找到了慰藉,并且渡过了心理危机——逆向权力关系的教育标明了父子关系的改写。而在许三多最脆弱的时候,正是高城伟岸的父亲形象和被他视作“家”的五班驻地以及视为“家人”的七连小兄弟们治好了他的心病。再后来是袁朗,许三多的人格完整到此处时,逆反心理强盛——事实上弑父早先已经发生过,在许三多刚进入老A,“套近乎”未果之后,两人的关系始终处在极度的对立上,并因为成才的去留达到顶点,以至最后以袁朗的妥协(当然成才的变化是重要原因)和象征性的“自杀”为信号,许三多终于达成了自身的“成长”。袁朗的教育方法颇有意味,而对于许三多,袁朗是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恰当的人。许三多从猥琐懦弱到形成独立人格,袁朗的意义甚至大于之前许三多每一个“父亲”。

细读许百顺和许三多的关系,许三多的懦弱来自许百顺的暴力,而许三多的第一次反抗则是在他决定留在部队升士官的时候,且不论那一次561带着的小崽子们作为兄弟的一团和气,许三多终于大声讲话了,终于在一贯不讲理的父亲面前做了自己的决定。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已经彻底成长的许三多的坚定反而改变了父亲的决定,并且完全改变了亲兄弟之间的关系。许百顺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许三多的逻辑支持,包括他的逻辑底线,以及最深刻的恐惧的来源。当许三多真正成长的时候,许百顺的应声而倒也在意料之中。

接着写的话,我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许三多?因为他老实,因为他坚定,因为他守卫自己的原则如同“坚定的锡兵”,许三多的思维其实很简单,虽然他只有一条逻辑——关于好好活和有意义——并且这条逻辑也来自许百顺,但是他在入伍之后终于在对意义的焦虑中不断地阐释这句话,终于逐渐明白。然而他始终是自己的逻辑,就像这句在形式逻辑上正确而事实无法解读的循环论证的表达一样,所有受到许三多启发或者感召的人,都是从自己的对许三多无法理解的行为的解读中领悟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便是编剧多次重复这句话的用意所在。许百顺喜欢他,因为他是儿子;老马喜欢他,因为在他身

上看到了昔日自己失去的东西;史今喜欢他,因为他们有相同的遭遇,并且自己有对他的承诺;高城喜欢他,因为他用坚定让自己明白了许多事情;成才,开始因为亲近,后来因为习惯,最后则是因为尊敬;561,因为妒忌而恨过他,也因为敬佩而终于喜欢上了他;袁朗,他的高调唱的明明白白,这里不再重复。其他的人,或者是出于佩服而爱戴,或者是出于欣赏而珍惜。然而许三多永远不是那种第一面就让人喜欢的人,有篇颇狠的评论写做“善者因其善行而亡”(http://www.douban.com/review/1154549/),然而编剧下的套和预设的心理认同路径使观众无法不喜欢他——或者敬佩他。回应前面的观点,许三多是每一个人隐藏的自指对象,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自卑和敏感的外化,当许三多的成功符合了观众自卑心理对自尊感的渴求的时候,这个根本不招人喜欢的小伙子便由此深入人心。在这一点上,《士兵突击》比《阿甘正传》做的更好。

3、环境:身份认同和身份想像

本片中环境的设置,基本可以用“家”来概括。正如我们可以用父子-兄弟关系(家人关系)来概括人物关系一样,许三多在对意义焦虑的同时,不停地寻找归属感。他自称“不愿意换环境”,换了环境对他来说是连根拔起,明白地,这是不愿离开家的缘故。从征兵开始,他离开的唯一理由是要躲开许百顺的虐待。他试图寻找认同,可明白地,在新兵连他被作为典型的“他者”对待,高城和561对他的恶劣印象便来源于此。他唯一的家人是成才,所以在五班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唯一的一次离开便是去寻找成才。当他有机会离开五班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要来到成才的身旁。此后俘虏袁朗也是出于为成才报仇的想法,在老A与袁朗的冲突更是如此。

在五班,许三多经历的从被指认为他者,到最后获得认同,可以认为是影片此后的故事模式的预演。事实上,即使在入伍之前,许三多在家里始终也被指认为“他者”,只是到了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才真正获得认同。就这个模式来分析,许三多对意义的焦虑或许并非来自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而是现实地源于身份困境。他习惯了被作为他者指认,那么他在多次试图努力均告失败之后,他选择了最聪明,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坚持自己的逻辑底线。许三多对自己身份的想像永远是一个窝囊的老小,所以他如此“勇于或急于”承认“错误”。从“命名”中呈现的权力关系来看,许三多从小被叫做“龟儿子”,史今决定招他入伍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不许许百顺再叫他“龟儿子”,这事实上是典型的改名和“过继”。在老A,许三多又一次被命名为“完毕”,这次命名表明,他已经彻底认同了老A,故而完全不存在他离开的可能。

几处“家”的视觉呈现,老家的房子是许三多要逃离和要坚守的,为此他不惜在父亲兄长都已放弃的时候背上沉重的债务;七连的家是拼命挣来的,为此他留守到最后;老A的家是他离不开的,因为他的价值和意义判断;五班的家才是他心灵的家园,那片荒芜的草原和孤单的岗哨才是他内心的归宿。出于他对自己作为“他者”的身份想像,他只有孤独——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所以我在前面说,编剧引入了现代主义叙事。五班驻地这一极富表现性的环境便是许三多孤独的内心的外化。在整部影片的叙事中,许三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一个离开,并且很多从此再不相见。这种痛苦——许三多认为守护他喜欢的人是意义所在——如此深沉。在五班他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七连他经历了家的破碎,在老A他终于被接纳,在自己老家终于找到了地位——强烈的互文性让文本的力量变得无比强

4、人物的诠释:个体和群像,军事题材的超越

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笑称这是一部《圣斗士》一般的戏,费了大劲刻画主角,真正深入人心的怕是那青铜五小强之外的十二黄金。在《士兵突击》里,由于主角猥琐,主角的另一面惹人讨厌(我说成才),树立起来的形象,也就是那群华丽而高亢的男人,不幸全是配角。说起来那些人多么的剽悍啊,比如吴哲,高智商到这个程度(李晨从《十七岁不哭》就开始演好学生,笑),更不提其他人了。然而把这部戏拿来跟《兄弟连》做比较,说塑造了一群中国军人的形象云云,肯定是不对的。这部戏采用的是最传统的第一人称叙事,所谓单视角焦点透视,而非《兄弟连》那样典型的“散点透视”,由此去写“群像”是完全没戏的。然而配角都被写的如此出彩,观众认同机制导致许三多成为了一个RPG游戏的主角,他不停地去找各种NPC,哈哈,再加上那些NPC们的形象本来就不错,许三多带着观众看人也只往好处看,你说这能不让人盛赞么。若是问怎么写群像,去翻翻当年的“三突出”原则指导下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就好了。

《兄弟连》在写战争中的人,它的野心在于历史叙述而非情节,这种不可及的高度并非《士兵突击》想去达到的。然而说《士兵突击》好,是好在它超越了一般的军事题材,很多内容都可推及人生的一些极深刻或隐秘的层面。这已经超越了军事题材电视剧所习惯的内容和表达了。赞一句说《士兵突击》代表了国产电视剧的希望也不为过。我以为,联想到《兄弟连》是正常的,这两部戏同没有女人,同样不唱高调(或者唱的很隐晦),同样把视角放在普通人身上;然而只看《士兵突击》,高调已经换作一种类似家族罗曼斯的东西,即钢七连的精神传承,所谓的普通一兵,最后也成了众人仰慕的尖子。我相信许三多能做到,因为“阿甘”这个人物类型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他会取得巨大的、令人无法相信的成功,这是YY,然而是符合观众心理的YY。YY小说在起点有巨大的市场,在电视剧里怕也是同样。我们可以用日常经验评判许三多在加入老A之前的叙述合理性,然而对于特种兵,这是平常人无法经验到的东西,然而够酷,够华丽。说到这里,特种兵题材实际上类似于一种幻想/神话题材,然而在神话题材之外的那些日常叙述使我们忽略了它的这一特性。说回来,《士兵突击》高于《狼牙》等一系列YY小说的地方就在于此。

5、视听呈现:表达方式的类型化

作为一部国产电视剧,我们似乎不应该要求太多。看惯了电影,我个人对电视剧的要求其实没有高,仅仅是“不水”和“不弱智”,这个要求其实颇高。《士兵突击》高出这个水平线一大截,自然看得各种开心。然而正如本文开头所述,问题还是一抓一把。16:9的画幅我很喜欢,比较符合人眼的视野习惯。镜头调度上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十分规矩的电视剧路数。只捡我中意的说吧:全片最赞的一处调度是许三多得知家里出事,回家的时候,许二和(这个名字够二,名如其人……)带他推开家里门的那个升降调度镜头。完好的门和院墙,推开之后是残垣断壁,此时摄像机升起变成俯角。不仅指称了这个家庭只保有形式上的完整,也表明许家的四位老爷们儿都在硬扛——外表坚强,内心,嗯嗯,就像那一摊废墟一般。这一处对视角的选择相当成功。

特殊的机位和摄法也不多。偶尔有些小环移和广角的大全景别俯角镜头。前者用于调剂乏味的正反打镜头,后者则通常用于展示空旷和孤独——尤其是训练场。全片的跟移镜头看来都没有上斯坦尼康,好在

在场景设置上,室内戏较多,布光还是强调明度,不太注重表现性。场景作为人物内心的外化表现则运用的相当精妙,五班的荒原,一个人的钢七连驻地,都是极富力量的场景。利用汽车灯做夜景外景的光源则是颇经济且富有表现力的做法。

回归到类型化的论述上,若是从戏剧的场面调度来看,部分场景甚至可以区分出上场门和下场门。演员的表演则大多脱不开话剧的套路。王宝强除外,其余演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话剧演员。典型如张译,第一集与许百顺的对手戏很富表现力,然而话剧感过强是不得不抓的毛病。包括最为人称道的最后一场戏,与许三多的告别,不论别的,单论台词方式,就能明白看出此君强悍的话剧功底。其他如张国强和范雷,那更是话剧腔。仔细区分一下演员的发音方式,这些人典型的胸腔共鸣是藏不住的,然而不细听,是区分不出来那种军人强调和话剧腔的区别的。不过好在他们能够把话剧腔融合在军人式语言的日常表述中,这一点上,张国强做的最好,那种话剧腔在他那里完全变成了厚实和豪气。

如果说的再难听一些,其他一些演员还未达到话剧水平,停留在小品和情景喜剧水平。典型如左腾云和刘天佐,前者分明是借用小品类型人物,后者则明白地是个炊事班的故事里的“二”兵。李梦这个角色本身更靠近情景喜剧,曹海涛饰演的张参谋画画那一场戏简直是令人发指。细细数来,全片具有情景喜剧性质的段落并不少,典型如许三多初到五班的几集,将固定的封闭空间和人物作为日常环境出现,不走向话剧怕是也只能走向情景喜剧。这必然与编剧自身的话剧经历有关,此外,对观众接受心理的迎合也是重要因素。类型化的东西,观众接受成本低,容易畅销。

6、营销手段:又一部《疯狂的石头》?

答应了249要写营销分析,哈哈哈哈,看到贴吧有朋友说我是“未充分经历中国娱乐业”,嗯,说的对,还在上学,我这个用词和语调太明显了吧……

《士兵突击》的畅销可以与《疯狂的石头》做个类比。这是一类由互联网的热议进而引发的传统渠道畅销。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2.0时代被充分放大了的“饮水机效应”(可以理解为口头传播效应,强烈推荐《长尾理论》做补充阅读。图书可以考虑收一本,新浪ms有该书连载)是在丰饶经济学背景下营销的重要方略。尽管我们已经无法考证那些“疯狂的石头细节100处”之类的帖子究竟是出于网友的自发总结还是制片方的营销行为,然而在唯结果论的评判标准下,使得《疯狂的石头》这一“翻拍”作品取得了如此大的轰动效应。若就一般的市场分析方法,一件产品的流行至少要具备传播源、传播渠道和易感人群(愿意买单的人),《疯狂的石头》瞄准了愿意进电影院的白领——至少他们热衷于互联网和笑话,并且具有充分的购买力。印象中这部片子以300万投资拿下5000万票房(还是500万拿下3000万?忘了……),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其他国产电影,包括我们骂了许久的“中国式大片”。说回来,《疯狂的石头》另一个卖点在于它对“中国式大片”的反动。人们都已经看腻味了“章子怡+叶锦添+谭盾+张艺谋”及类似的豪华大片的时候,《疯狂的石头》选在恰当的时候上院线,并且利用网络口水战扩大影响。其实平心而论,《疯狂的石头》比张艺谋的三部片,乃至“烂到家的”《无极》都差得那是相当远,然而在网络暴力泛滥,尤其是“仇富心理“泛滥的时候,众口一词的过誉是在所难免。看来我说的又多了……回到《士兵突击》,在电视台未上映的时候先在网络热炒,网民通过“非法下载”看美剧或电视剧的习惯形成了易感人群,传播渠道也非常畅通,又有《DA

师》之类不靠谱的军事片、泛滥的武侠片和言情片做参照,“饮水机效应”放大了《士兵突击》的优点。并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士兵突击》是一部典型的利用web2.0时代扩大影响力的片子。百度的贴吧有诸多剧组人员的参与,演员的博客也纷纷提供内幕资料。这种多对多的信息发布方式造成的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显而易见(总之我是被感动了),并且值得保持和推广的。

转头去看中国电视剧的产业链。基本收入还是来自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的播出权费用和音像制品销售。前者还算稳定,至少网络的反馈会提高电视台的播出兴趣;而后者则深受盗版的影响,所以《士兵突击》抢先推出正版的思路是对的,不过效果难说,盗版商和互联网非法下载是大腿,正版音像制品充其量算根指头,一时半会儿斗不过的。因为《士兵突击》的粉丝再狂热,也比不过超女的粉丝或者郭敬明的粉丝——我们都是有理性的嘛,买正版DVD,要么是深爱这部戏,要么是买增值服务,或者是追求超越网络版本的画质。不知别人如何,我是出于最后一个理由,那套rmvb是在是不清晰啊……其实这也是未来电视剧推广的一个方向,甚至制片方可以亲自出面提供一套画质稍差的网络下载版本,随后培养网络人气,并且反攻传统渠道。然而在中国,付费下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还是寄希望核心受众,寄希望于畅销之后的长销,数量的积累会带来惊人的效应(再次推荐《长尾理论》)。在这之外,近些年影视相关图书也进入了产业链。《士兵突击》不知道,《亮剑》可是卖的相当地好。不过这个领域也只限于原著小说,通常图文集和内部资料性质的图书轻易没人做。算一算还是成本控制的问题。虽说看目前的架势,卖掉3万本不是什么难事,然而风险几乎是一半一半的,尤其是图文集通常还是高价书,所以……我们想想就好了。

最后在说说影片的受众分析。看到很多报道说这是一部“风险很大的男人戏”,真是有趣。谁说非要加条爱情线了。男人戏怎么了,男人戏一样有生离死别哭作一团,也有“三角恋”(许三多-史今-561)。重要的是两点,第一,士兵突击处理的是两个非常深刻的、具有普遍性的命题: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来就是的孤独,和一个人如何面对生命中重要的人一个一个的走开。当我们看到许三多默默面对荒芜的内心和试图去守护他珍惜的人和事的时候,那种情感上的共鸣是相当强烈的。并且,这部戏有梦想(不得不说还是有点YY),能打(好多酷似CS的镜头啊),并且有爱。作为一部规矩的影视剧,有这些就够了。受众其实不用再分析了,自不必说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普通的受众就是每一个吃完饭之后坐在家里的中年男人,他们会回忆起一些过去的日子,并且思考一些有关人生的事情;也是陪着他们看电视的中年女人,她们会试图去理解男人;还有便是解不开军队情结的人们——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可能生活,并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更深刻的东西。《兄弟连》在写历史,《亮剑》在写一个真性情的土匪团长,而《士兵突击》写的是每个人内心的自卑、每个人生来的孤独、每个人生命中的珍惜和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说到这里我又激动了,交给老师的受众分析其实不该这样写的,不过我情愿把它写成这样。因为那些揭开内心隐秘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无法言说的共鸣和感动。

(TBC)

1、故事:文本和角色认同方式

都看到了许三多,这个典型地借用了傻根-阿甘的类型化或符号化的人物作为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出现,基本上以他的“在场”作为主线结构故事。围绕着他的是身旁一群“高亢而华丽的男人”,这便是编剧深谙的投观众所好之道。大抵说来,提供代入感的主角和华丽的配角,以及略显YY的情节,基本上构成了武侠、奇幻等通俗文学畅销的核心要素,放在同为叙事性文本的影视里也不例外,归结在一处便是“成人童话”,此“成人”并非“少儿不宜”,而是言其复杂。男人们在片子里看到朋友兄弟,女人们看到一群华丽的男人,由此,营销点把握的相当精准。一说本片没有女人是“大胆尝试”,未必,把女人、三角恋等等视为畅销影视剧(容我不用卖座或热播之类的词语,下同)必不可少之要素的想法,恐怕是与春晚必唱和谐一般同出于“被害妄想”。

然而编剧确实是用足了功力的。这部电视剧的剧本之强大是前所未见的。编剧有意地掺进了现代主义的命题,并且本分地做了许多细节上的对应。而明显的一点是其中的话剧成分——场景集中/单一,充分利用封闭空间和演员表演上的戏剧张力。仅看三连五班驻地这一场景,共承担关键性情节三次,若按篇幅计算则更多。

那么分析这部电视剧的文本,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成才和许三多,属于“一体两面”,且不提片中多次对两人关系的反复书写,袁朗这位“智者”明白地指出“你(成才)和许三多根本就是一类人。”观察两人关系的变化,以及地位-权力的消长,我们可以明白看出,这两个“老乡”事实上是同一个人的两种心理:许三多代表了人心中内向、保守、坚持的一面,成才则是人表面的圆熟、争强好胜和个人中心主义,这一方面解释了为何这两个人物看起来不太正常(某一方面性格的极端化放大),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何大量观众对许三多“认同”上的转换。把握这个切入点,不难看出编剧的意思事实上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猥琐的自己”,认同许三多便意味着承认自己的猥琐——我不知道这个词换成窝囊是不是好一些——显然是无法接受的;然而在此后,观众对许三多的认同,并非来自认同猥琐的自己,而是来自这个猥琐的自己忽然变得很强悍,这个转变太快了,作为话剧是可以的,作为电视剧则有偷工减料之嫌,导致的效果便是整片显得十分YY。不可想象,一个极度弱质和废柴的孬兵,可以迅速地成长为集团军里都数一数二的强人,乃至后来进特种部队——他的坚持和耐性我们看得到,然而这个过程的“不可呈现性”(姑且用这个词)导致YY的表达效果出现。再看成才这一面,许三多那一面是自卑的视觉呈现的话,那成才这里则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有的幻想的呈现:英俊挺拔,人际圆熟,业务拔尖,该有的都有了,然而成才的“失败”或者失落可以被读在有明显价值判断基础上的自嘲。这种对抗构成了这个文本的表层叙事动作。

而这个文本的内核则是在寻找身份的同时对意义的焦虑。许三多反复重复的话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循环论证式的车轱辘话,你可以认为这是如同废话般的“大道”,然而我读出来的是彻底地对意义的迷失和焦虑。许三多一直在寻找意义,从开始在五班的时候寻找具象的意义——打发时间的方式,到寻找成为尖子的意义——为了史今能够留下来,到寻找留守的意义——钢七连精神的守卫和传承,再到寻找留在老A的意义——思考军人的意义,以及自己生命的意义。重叠在这些意义焦虑之中的是许三多的身份转变,以及与成才在身份上的交互,从开始的土包子到后来会讲普通话,会据理力争,从开始的废柴到后来的牛人,并且一度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仅对成才,包括对高城、袁朗、561、以及吴哲,甚至在他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然对那个状如炊事班的三连五班造成了巨大改变。这两者统一在许三多为主线成才为辅线的成长叙述之中。如此,故事线便理清了。

2、人物:父子关系的改写和兄弟关系的重置

从人物所处的权力地位看,父子关系是《士兵突击》中最核心的人物关系模式。主要的关系有:许百顺vs许三多,老马vs许三多,史今vs许三多,高城vs许三多,袁朗vs许三多。类似的,兄弟关系则有成才vs许三多,许家老大老二vs许三多,五班三兵痞vs许三多,561vs许三多,七连小兄弟们vs许三多,齐桓\吴哲vs许三多。父子之间是爱和恨的变化,以及精神上的“弑父自立”,而兄弟之间则更多的是争宠与友爱的交织。下面择要分析:

第一集征兵那一场戏,可以看作是一个“过继”的仪式,许三多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到了部队这个此后被他认同做家的地方,同样是专制的父权(母亲严重的缺位),许百顺这个爹的行为方式与部队系统有些类似(尤其与高城),然而史今和老马这两位“爹”却完全不同。老马给许三多当爹的时候,他不打不骂,护着他,对许三多此时的兄弟(老魏、薛林和李梦)打压——这个爹溺爱或者放纵孩子,后来也放纵了自己,许三多的到来让他重新思考。我喜欢老马的教育方式。许三多在这里开发出了第一个能力便是坚持,或者“轴”,修路这个事情让他获得了一个机会。团长,或者“爷爷/族长”,给他换了一个地方。这次史今这位“爹”,与许三多有相似的经历,于是真是又当爹有当妈,百般宠爱——这位爹还要受“兄长”的辖制(高城),还要防着其他的儿子妒忌(561),史今真好啊,隐忍,刚强,在他这里,许三多获得了实现突破的方式,他牛大发了……然后史今走了,“拔去了你(许三多)心里最后的一丛草”,间接是被许挤走的,第一次的“弑父”和自立。随后许三多的爹是高城,这个爹一开始讨厌他,后来自己很受伤,却从许三多病态的坚持中找到了慰藉,并且渡过了心理危机——逆向权力关系的教育标明了父子关系的改写。而在许三多最脆弱的时候,正是高城伟岸的父亲形象和被他视作“家”的五班驻地以及视为“家人”的七连小兄弟们治好了他的心病。再后来是袁朗,许三多的人格完整到此处时,逆反心理强盛——事实上弑父早先已经发生过,在许三多刚进入老A,“套近乎”未果之后,两人的关系始终处在极度的对立上,并因为成才的去留达到顶点,以至最后以袁朗的妥协(当然成才的变化是重要原因)和象征性的“自杀”为信号,许三多终于达成了自身的“成长”。袁朗的教育方法颇有意味,而对于许三多,袁朗是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恰当的人。许三多从猥琐懦弱到形成独立人格,袁朗的意义甚至大于之前许三多每一个“父亲”。

细读许百顺和许三多的关系,许三多的懦弱来自许百顺的暴力,而许三多的第一次反抗则是在他决定留在部队升士官的时候,且不论那一次561带着的小崽子们作为兄弟的一团和气,许三多终于大声讲话了,终于在一贯不讲理的父亲面前做了自己的决定。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已经彻底成长的许三多的坚定反而改变了父亲的决定,并且完全改变了亲兄弟之间的关系。许百顺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许三多的逻辑支持,包括他的逻辑底线,以及最深刻的恐惧的来源。当许三多真正成长的时候,许百顺的应声而倒也在意料之中。

接着写的话,我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许三多?因为他老实,因为他坚定,因为他守卫自己的原则如同“坚定的锡兵”,许三多的思维其实很简单,虽然他只有一条逻辑——关于好好活和有意义——并且这条逻辑也来自许百顺,但是他在入伍之后终于在对意义的焦虑中不断地阐释这句话,终于逐渐明白。然而他始终是自己的逻辑,就像这句在形式逻辑上正确而事实无法解读的循环论证的表达一样,所有受到许三多启发或者感召的人,都是从自己的对许三多无法理解的行为的解读中领悟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便是编剧多次重复这句话的用意所在。许百顺喜欢他,因为他是儿子;老马喜欢他,因为在他身

上看到了昔日自己失去的东西;史今喜欢他,因为他们有相同的遭遇,并且自己有对他的承诺;高城喜欢他,因为他用坚定让自己明白了许多事情;成才,开始因为亲近,后来因为习惯,最后则是因为尊敬;561,因为妒忌而恨过他,也因为敬佩而终于喜欢上了他;袁朗,他的高调唱的明明白白,这里不再重复。其他的人,或者是出于佩服而爱戴,或者是出于欣赏而珍惜。然而许三多永远不是那种第一面就让人喜欢的人,有篇颇狠的评论写做“善者因其善行而亡”(http://www.douban.com/review/1154549/),然而编剧下的套和预设的心理认同路径使观众无法不喜欢他——或者敬佩他。回应前面的观点,许三多是每一个人隐藏的自指对象,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自卑和敏感的外化,当许三多的成功符合了观众自卑心理对自尊感的渴求的时候,这个根本不招人喜欢的小伙子便由此深入人心。在这一点上,《士兵突击》比《阿甘正传》做的更好。

3、环境:身份认同和身份想像

本片中环境的设置,基本可以用“家”来概括。正如我们可以用父子-兄弟关系(家人关系)来概括人物关系一样,许三多在对意义焦虑的同时,不停地寻找归属感。他自称“不愿意换环境”,换了环境对他来说是连根拔起,明白地,这是不愿离开家的缘故。从征兵开始,他离开的唯一理由是要躲开许百顺的虐待。他试图寻找认同,可明白地,在新兵连他被作为典型的“他者”对待,高城和561对他的恶劣印象便来源于此。他唯一的家人是成才,所以在五班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唯一的一次离开便是去寻找成才。当他有机会离开五班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要来到成才的身旁。此后俘虏袁朗也是出于为成才报仇的想法,在老A与袁朗的冲突更是如此。

在五班,许三多经历的从被指认为他者,到最后获得认同,可以认为是影片此后的故事模式的预演。事实上,即使在入伍之前,许三多在家里始终也被指认为“他者”,只是到了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才真正获得认同。就这个模式来分析,许三多对意义的焦虑或许并非来自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而是现实地源于身份困境。他习惯了被作为他者指认,那么他在多次试图努力均告失败之后,他选择了最聪明,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坚持自己的逻辑底线。许三多对自己身份的想像永远是一个窝囊的老小,所以他如此“勇于或急于”承认“错误”。从“命名”中呈现的权力关系来看,许三多从小被叫做“龟儿子”,史今决定招他入伍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不许许百顺再叫他“龟儿子”,这事实上是典型的改名和“过继”。在老A,许三多又一次被命名为“完毕”,这次命名表明,他已经彻底认同了老A,故而完全不存在他离开的可能。

几处“家”的视觉呈现,老家的房子是许三多要逃离和要坚守的,为此他不惜在父亲兄长都已放弃的时候背上沉重的债务;七连的家是拼命挣来的,为此他留守到最后;老A的家是他离不开的,因为他的价值和意义判断;五班的家才是他心灵的家园,那片荒芜的草原和孤单的岗哨才是他内心的归宿。出于他对自己作为“他者”的身份想像,他只有孤独——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所以我在前面说,编剧引入了现代主义叙事。五班驻地这一极富表现性的环境便是许三多孤独的内心的外化。在整部影片的叙事中,许三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一个离开,并且很多从此再不相见。这种痛苦——许三多认为守护他喜欢的人是意义所在——如此深沉。在五班他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七连他经历了家的破碎,在老A他终于被接纳,在自己老家终于找到了地位——强烈的互文性让文本的力量变得无比强

4、人物的诠释:个体和群像,军事题材的超越

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笑称这是一部《圣斗士》一般的戏,费了大劲刻画主角,真正深入人心的怕是那青铜五小强之外的十二黄金。在《士兵突击》里,由于主角猥琐,主角的另一面惹人讨厌(我说成才),树立起来的形象,也就是那群华丽而高亢的男人,不幸全是配角。说起来那些人多么的剽悍啊,比如吴哲,高智商到这个程度(李晨从《十七岁不哭》就开始演好学生,笑),更不提其他人了。然而把这部戏拿来跟《兄弟连》做比较,说塑造了一群中国军人的形象云云,肯定是不对的。这部戏采用的是最传统的第一人称叙事,所谓单视角焦点透视,而非《兄弟连》那样典型的“散点透视”,由此去写“群像”是完全没戏的。然而配角都被写的如此出彩,观众认同机制导致许三多成为了一个RPG游戏的主角,他不停地去找各种NPC,哈哈,再加上那些NPC们的形象本来就不错,许三多带着观众看人也只往好处看,你说这能不让人盛赞么。若是问怎么写群像,去翻翻当年的“三突出”原则指导下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就好了。

《兄弟连》在写战争中的人,它的野心在于历史叙述而非情节,这种不可及的高度并非《士兵突击》想去达到的。然而说《士兵突击》好,是好在它超越了一般的军事题材,很多内容都可推及人生的一些极深刻或隐秘的层面。这已经超越了军事题材电视剧所习惯的内容和表达了。赞一句说《士兵突击》代表了国产电视剧的希望也不为过。我以为,联想到《兄弟连》是正常的,这两部戏同没有女人,同样不唱高调(或者唱的很隐晦),同样把视角放在普通人身上;然而只看《士兵突击》,高调已经换作一种类似家族罗曼斯的东西,即钢七连的精神传承,所谓的普通一兵,最后也成了众人仰慕的尖子。我相信许三多能做到,因为“阿甘”这个人物类型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他会取得巨大的、令人无法相信的成功,这是YY,然而是符合观众心理的YY。YY小说在起点有巨大的市场,在电视剧里怕也是同样。我们可以用日常经验评判许三多在加入老A之前的叙述合理性,然而对于特种兵,这是平常人无法经验到的东西,然而够酷,够华丽。说到这里,特种兵题材实际上类似于一种幻想/神话题材,然而在神话题材之外的那些日常叙述使我们忽略了它的这一特性。说回来,《士兵突击》高于《狼牙》等一系列YY小说的地方就在于此。

5、视听呈现:表达方式的类型化

作为一部国产电视剧,我们似乎不应该要求太多。看惯了电影,我个人对电视剧的要求其实没有高,仅仅是“不水”和“不弱智”,这个要求其实颇高。《士兵突击》高出这个水平线一大截,自然看得各种开心。然而正如本文开头所述,问题还是一抓一把。16:9的画幅我很喜欢,比较符合人眼的视野习惯。镜头调度上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十分规矩的电视剧路数。只捡我中意的说吧:全片最赞的一处调度是许三多得知家里出事,回家的时候,许二和(这个名字够二,名如其人……)带他推开家里门的那个升降调度镜头。完好的门和院墙,推开之后是残垣断壁,此时摄像机升起变成俯角。不仅指称了这个家庭只保有形式上的完整,也表明许家的四位老爷们儿都在硬扛——外表坚强,内心,嗯嗯,就像那一摊废墟一般。这一处对视角的选择相当成功。

特殊的机位和摄法也不多。偶尔有些小环移和广角的大全景别俯角镜头。前者用于调剂乏味的正反打镜头,后者则通常用于展示空旷和孤独——尤其是训练场。全片的跟移镜头看来都没有上斯坦尼康,好在

在场景设置上,室内戏较多,布光还是强调明度,不太注重表现性。场景作为人物内心的外化表现则运用的相当精妙,五班的荒原,一个人的钢七连驻地,都是极富力量的场景。利用汽车灯做夜景外景的光源则是颇经济且富有表现力的做法。

回归到类型化的论述上,若是从戏剧的场面调度来看,部分场景甚至可以区分出上场门和下场门。演员的表演则大多脱不开话剧的套路。王宝强除外,其余演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话剧演员。典型如张译,第一集与许百顺的对手戏很富表现力,然而话剧感过强是不得不抓的毛病。包括最为人称道的最后一场戏,与许三多的告别,不论别的,单论台词方式,就能明白看出此君强悍的话剧功底。其他如张国强和范雷,那更是话剧腔。仔细区分一下演员的发音方式,这些人典型的胸腔共鸣是藏不住的,然而不细听,是区分不出来那种军人强调和话剧腔的区别的。不过好在他们能够把话剧腔融合在军人式语言的日常表述中,这一点上,张国强做的最好,那种话剧腔在他那里完全变成了厚实和豪气。

如果说的再难听一些,其他一些演员还未达到话剧水平,停留在小品和情景喜剧水平。典型如左腾云和刘天佐,前者分明是借用小品类型人物,后者则明白地是个炊事班的故事里的“二”兵。李梦这个角色本身更靠近情景喜剧,曹海涛饰演的张参谋画画那一场戏简直是令人发指。细细数来,全片具有情景喜剧性质的段落并不少,典型如许三多初到五班的几集,将固定的封闭空间和人物作为日常环境出现,不走向话剧怕是也只能走向情景喜剧。这必然与编剧自身的话剧经历有关,此外,对观众接受心理的迎合也是重要因素。类型化的东西,观众接受成本低,容易畅销。

6、营销手段:又一部《疯狂的石头》?

答应了249要写营销分析,哈哈哈哈,看到贴吧有朋友说我是“未充分经历中国娱乐业”,嗯,说的对,还在上学,我这个用词和语调太明显了吧……

《士兵突击》的畅销可以与《疯狂的石头》做个类比。这是一类由互联网的热议进而引发的传统渠道畅销。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2.0时代被充分放大了的“饮水机效应”(可以理解为口头传播效应,强烈推荐《长尾理论》做补充阅读。图书可以考虑收一本,新浪ms有该书连载)是在丰饶经济学背景下营销的重要方略。尽管我们已经无法考证那些“疯狂的石头细节100处”之类的帖子究竟是出于网友的自发总结还是制片方的营销行为,然而在唯结果论的评判标准下,使得《疯狂的石头》这一“翻拍”作品取得了如此大的轰动效应。若就一般的市场分析方法,一件产品的流行至少要具备传播源、传播渠道和易感人群(愿意买单的人),《疯狂的石头》瞄准了愿意进电影院的白领——至少他们热衷于互联网和笑话,并且具有充分的购买力。印象中这部片子以300万投资拿下5000万票房(还是500万拿下3000万?忘了……),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其他国产电影,包括我们骂了许久的“中国式大片”。说回来,《疯狂的石头》另一个卖点在于它对“中国式大片”的反动。人们都已经看腻味了“章子怡+叶锦添+谭盾+张艺谋”及类似的豪华大片的时候,《疯狂的石头》选在恰当的时候上院线,并且利用网络口水战扩大影响。其实平心而论,《疯狂的石头》比张艺谋的三部片,乃至“烂到家的”《无极》都差得那是相当远,然而在网络暴力泛滥,尤其是“仇富心理“泛滥的时候,众口一词的过誉是在所难免。看来我说的又多了……回到《士兵突击》,在电视台未上映的时候先在网络热炒,网民通过“非法下载”看美剧或电视剧的习惯形成了易感人群,传播渠道也非常畅通,又有《DA

师》之类不靠谱的军事片、泛滥的武侠片和言情片做参照,“饮水机效应”放大了《士兵突击》的优点。并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士兵突击》是一部典型的利用web2.0时代扩大影响力的片子。百度的贴吧有诸多剧组人员的参与,演员的博客也纷纷提供内幕资料。这种多对多的信息发布方式造成的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显而易见(总之我是被感动了),并且值得保持和推广的。

转头去看中国电视剧的产业链。基本收入还是来自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的播出权费用和音像制品销售。前者还算稳定,至少网络的反馈会提高电视台的播出兴趣;而后者则深受盗版的影响,所以《士兵突击》抢先推出正版的思路是对的,不过效果难说,盗版商和互联网非法下载是大腿,正版音像制品充其量算根指头,一时半会儿斗不过的。因为《士兵突击》的粉丝再狂热,也比不过超女的粉丝或者郭敬明的粉丝——我们都是有理性的嘛,买正版DVD,要么是深爱这部戏,要么是买增值服务,或者是追求超越网络版本的画质。不知别人如何,我是出于最后一个理由,那套rmvb是在是不清晰啊……其实这也是未来电视剧推广的一个方向,甚至制片方可以亲自出面提供一套画质稍差的网络下载版本,随后培养网络人气,并且反攻传统渠道。然而在中国,付费下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还是寄希望核心受众,寄希望于畅销之后的长销,数量的积累会带来惊人的效应(再次推荐《长尾理论》)。在这之外,近些年影视相关图书也进入了产业链。《士兵突击》不知道,《亮剑》可是卖的相当地好。不过这个领域也只限于原著小说,通常图文集和内部资料性质的图书轻易没人做。算一算还是成本控制的问题。虽说看目前的架势,卖掉3万本不是什么难事,然而风险几乎是一半一半的,尤其是图文集通常还是高价书,所以……我们想想就好了。

最后在说说影片的受众分析。看到很多报道说这是一部“风险很大的男人戏”,真是有趣。谁说非要加条爱情线了。男人戏怎么了,男人戏一样有生离死别哭作一团,也有“三角恋”(许三多-史今-561)。重要的是两点,第一,士兵突击处理的是两个非常深刻的、具有普遍性的命题: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来就是的孤独,和一个人如何面对生命中重要的人一个一个的走开。当我们看到许三多默默面对荒芜的内心和试图去守护他珍惜的人和事的时候,那种情感上的共鸣是相当强烈的。并且,这部戏有梦想(不得不说还是有点YY),能打(好多酷似CS的镜头啊),并且有爱。作为一部规矩的影视剧,有这些就够了。受众其实不用再分析了,自不必说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普通的受众就是每一个吃完饭之后坐在家里的中年男人,他们会回忆起一些过去的日子,并且思考一些有关人生的事情;也是陪着他们看电视的中年女人,她们会试图去理解男人;还有便是解不开军队情结的人们——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可能生活,并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更深刻的东西。《兄弟连》在写历史,《亮剑》在写一个真性情的土匪团长,而《士兵突击》写的是每个人内心的自卑、每个人生来的孤独、每个人生命中的珍惜和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说到这里我又激动了,交给老师的受众分析其实不该这样写的,不过我情愿把它写成这样。因为那些揭开内心隐秘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无法言说的共鸣和感动。

(TBC)


相关文章

  • 大型MMO游戏项目计划书
  • <士兵突击>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商业计划书 一.项目介绍 我们将定义一种崭新的网络游戏模式! 我们将为最专业的玩家制作最专业的网络游戏! 我们将成为第一款在外国服务器上上线运营的中国网游! 我们设计的<士兵突击>是国 ...查看


  • 读士兵突击有感
  • 读<士兵突击>有感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杀生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世故唱凯旋. --钢七连连歌 读士兵突击这本书是在看完王宝强主演的电视剧之后.但是读完这本 ...查看


  • 观[士兵突击]有感
  • 观<士兵突击>有感 <士兵突击>是一步一军旅生活为题材的,看后让人可以让有一种积 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通过观看<士兵突击>让我认识了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在刚到不的时候什么都不去甚至连走齐步都是顺拐,始终 ...查看


  • [士兵突击]许三多经典语录
  • <士兵突击>许三多经典语录 士兵突击没有儿女情长,没有缠缠绵绵,有的只是铁骨铮铮,兄弟情深.其中很多很多经典语言,相当值得深思.大多数语言简短,却内容幽深. 许三多有两句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 ...查看


  • [士兵突击]-最爱高城
  • <士兵突击>里最喜欢的角色是连长高城,士兵突击迷们从他的出身.气质.学历.脾气等等方面着手进行. 喜欢连长,因为他的眼睛,连长的眼睛虽大却很聚光,眼珠眼白的比例恰到好处,而且眼神多变,充满灵性,爱恨怒憎皆在一双大眼里.看孬兵许三 ...查看


  • 许三多精神
  • 不抛弃 不放弃 --读<许三多精神>有感 大家下午好! 前一段时间,众多电视台都在热播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它记载了一个普通士兵成长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它展现的是现代军队中真实而又纯粹的阳刚军 ...查看


  • 军事拓展训练项目--士兵突击
  • 军事拓展训练项目--士兵突击 --明阳天下军事拓展 项目情景 我军的侦察队在前方十公里的地方突然发现大股的敌军,并携带有军需物资,侦察队迅速派出情报人员汇报给我军政委,经政委和我军李团长研究决定,要给敌军一个突然袭击,并抢下敌军的这批军需物 ...查看


  • 彪悍的德KSK特战队
  • 雨齐 KSK特种突击队是二战后德国建立的第一支军方特种部队.1990年,联邦德国建立了一支使命任务类似于国外特种部队的特战队伍,名为"Kommandokompanien",但是其作战能力并不出色.1994年4月,&quo ...查看


  • 女主重生文集锦
  • 1 重生之缘来如此简单 2 重生之众里寻他 3 重生之珠光宝妻 4 重生之赵小寒向前冲 5 重生之离婚前夕 6 重生之简单的幸福 7 重生之轻狂 8 重生之心慈手辣 9 重生之拥抱晨曦 10 重生之御姐变萝莉 11 重生之大牌作家 12 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