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民幸福感
神州上了天,航母下了海,iphone 有了第五代,这个大时代的背后还有一个小小的“我”,我是苦逼小白领,我是进城打工仔,我是“亚历山大”90后,我是打鸡血个体户…...我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小日子,我在苦和乐中寻找幸福,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关于幸福的调查已经进行过很多次。9月4日,广州公布了“2006年度市民生活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官员生活满意度最高”。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瞭望周刊社、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家庭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转变中体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多样性。
还有一些调查数字或许更令人感慨:我国抑郁症患者达2600万、9成大学生陷入就业迷茫、7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8成家庭付不起子女学费、7亿多人受到职业伤害、47%母亲无力养育孩子、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种种数据表明,现状很尴尬,钱多了,幸福少了
现在,我想就3个方面浅谈我国国民幸福感。
一.贫富差距
试想一下,若一个人和另一个收入是他10倍的人生活在一起,如何才能幸福?这个社会怎么和谐?贫富差距存在有其必然性,但超过一定限度必将严重伤害国民幸福感。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政策上,由于、“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税收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种种不平等竞争的存在,有市场竞争的因素,也有行政垄断的因素;既有历史积累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定因素;既有正常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因素。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和慢慢扩大。
对此,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具体措施就是要实现机会平等,即保证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起点公平和进行税收调节,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农民收入,距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逐步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二.医疗改革
2004年,一份名为《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占44.8,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达79.1%。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矛盾日益突出。因此,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明确了今后十几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思路反映了我国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但是当前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现状并非是立法缺失导致的。此前偏重于“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改革忽视了“疾病”的基本特性,但法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更加明确了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经营时的义务,“三级十等”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确立了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行为规则及管理标准与目标等等。然而,这些法律与政策的先后出台并没有防止和控制医疗行为失范、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等等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情形的产生和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可以说与淡化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价值取向有关。医疗改革不到位,国民幸福感从何而来?
三.生态环境
我国环境现状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气,土等污染日益严重,固废,汽车尾气,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174万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的天然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
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若不及时治理,我国环境的未来堪忧。
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环境状况直接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左右老百姓的幸福程度。眼下,环境污染与资源不断衰竭已成为妨碍公众幸福感以及未来可持续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有1/4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许多人把能够“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和呼吸一口没有污染的空气视为一种奢侈”。环境污染正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杀手,它增加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成本。恢复被破坏了的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无论国家、个人,努力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我们国家还有许多穷山恶水没有整治,还有许多自然灾害没有降服。为此,面对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遏止和减轻恶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使之为人类造福。况且,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创造自然、完善自我、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感。
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医疗改革仍旧不到位,生态环境依旧恶化,国民幸福感从何谈起?这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唯其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和谐中国。
浅谈国民幸福感
神州上了天,航母下了海,iphone 有了第五代,这个大时代的背后还有一个小小的“我”,我是苦逼小白领,我是进城打工仔,我是“亚历山大”90后,我是打鸡血个体户…...我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小日子,我在苦和乐中寻找幸福,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关于幸福的调查已经进行过很多次。9月4日,广州公布了“2006年度市民生活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官员生活满意度最高”。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瞭望周刊社、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家庭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转变中体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多样性。
还有一些调查数字或许更令人感慨:我国抑郁症患者达2600万、9成大学生陷入就业迷茫、7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8成家庭付不起子女学费、7亿多人受到职业伤害、47%母亲无力养育孩子、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种种数据表明,现状很尴尬,钱多了,幸福少了
现在,我想就3个方面浅谈我国国民幸福感。
一.贫富差距
试想一下,若一个人和另一个收入是他10倍的人生活在一起,如何才能幸福?这个社会怎么和谐?贫富差距存在有其必然性,但超过一定限度必将严重伤害国民幸福感。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政策上,由于、“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税收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种种不平等竞争的存在,有市场竞争的因素,也有行政垄断的因素;既有历史积累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定因素;既有正常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因素。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和慢慢扩大。
对此,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具体措施就是要实现机会平等,即保证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起点公平和进行税收调节,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农民收入,距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逐步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二.医疗改革
2004年,一份名为《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占44.8,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达79.1%。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矛盾日益突出。因此,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明确了今后十几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思路反映了我国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但是当前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现状并非是立法缺失导致的。此前偏重于“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改革忽视了“疾病”的基本特性,但法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更加明确了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经营时的义务,“三级十等”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确立了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行为规则及管理标准与目标等等。然而,这些法律与政策的先后出台并没有防止和控制医疗行为失范、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等等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情形的产生和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可以说与淡化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价值取向有关。医疗改革不到位,国民幸福感从何而来?
三.生态环境
我国环境现状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气,土等污染日益严重,固废,汽车尾气,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174万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的天然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
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若不及时治理,我国环境的未来堪忧。
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环境状况直接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左右老百姓的幸福程度。眼下,环境污染与资源不断衰竭已成为妨碍公众幸福感以及未来可持续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有1/4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许多人把能够“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和呼吸一口没有污染的空气视为一种奢侈”。环境污染正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杀手,它增加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成本。恢复被破坏了的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无论国家、个人,努力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我们国家还有许多穷山恶水没有整治,还有许多自然灾害没有降服。为此,面对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遏止和减轻恶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使之为人类造福。况且,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创造自然、完善自我、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感。
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医疗改革仍旧不到位,生态环境依旧恶化,国民幸福感从何谈起?这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唯其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和谐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