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资料(一)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参考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附】

一、成语精选

1、《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2、《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

1、人生态度:

⑴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⑹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⑺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做人格言:

⑴ 不学礼,无以立。

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⑶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参考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附】

一、成语精选

1、《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2、《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

1、人生态度:

⑴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⑹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⑺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做人格言:

⑴ 不学礼,无以立。

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⑶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孔孟]原创教案
  • 高中第五册<孔孟>教学设计 邓宇香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孔孟两人差异性的学习.研究,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观点思考问题. 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证方法和层层深入的论证逻辑,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意.揣摩语言 ...查看


  • 先秦诸子思想
  • 先秦诸子思想 先秦诸子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包括对后世的影响. 就现在而言,第一,孔孟的思想主张和平,对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第二,孔孟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第三,孔孟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 ...查看


  • 周敦颐先祖源流
  • 第26卷 第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6 No.1 2005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05 周敦颐先祖源流 谷明光 (湖南科技学 ...查看


  • 孔孟之道与现代生活
  •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评阅表 孔孟之道与现代生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古到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种场合上体现出不同"礼仪"特点.从出行坐卧之间,传统文 ...查看


  • 中国哲学史论文
  • 论儒家文化的变迁 姓名:杨再顺 班级:2013级非师一班 学号:[**************] 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哲学理论和独到的价值观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并在当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依然产生了不可估量 ...查看


  • 论孔孟儒学的仕隐观
  • 摘 要: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新兴士阶层崛起,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面对无道的社会现状,立志弘道的士阶层产生了仕与隐的矛盾,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最为典型.本文以<论语>和<孟子>中有关"士&qu ...查看


  • 论语全文及翻译|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 发布:励志 | 分类:资料大全 | 发表评论 论语全文及翻译|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 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八佾篇第三 论语里仁篇第四 论语公冶长第五 论语雍也篇第六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泰伯篇第八 论语子罕篇第九 论语乡党篇第十 ...查看


  •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 题目:大一统的汉朝 年级: 单位: 作者: 七 年 级 唐山十六中 胡 燕 春 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 一.课标解读: 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 ...查看


  • 专制与等差是孔孟之道的核心(第1页)
  • ●许多人只知道儒家有"仁者爱人"的说教,不知道儒家还有"仁者杀人"的理论. ●在儒家看来,"阳有专制之功","阴无专制之义","天人合一"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