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

B.涧肃(jiàn) 夕日欲颓(tuí) 一舸(gě)

C.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D.素湍(t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乘◎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贬官黄州时所写,该文仅以很小的篇幅,描写深秋月夜的景色,抒发被贬后的复杂心情。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不写自己对故乡的难分难舍,却反过来说故乡水难舍诗人,为诗人送行,真是独辟蹊径。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们并称“李杜”。

D、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9.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

(2)或:或以钱币乞之( ) 或王命急宣( )

(3)绝: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4)白:上下一白 (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一:惟长堤一痕( ) 上下一白( )

(6)与:选贤与能( ) 与其奇者( )

10.记诵重现:(18分)

①白头吊古风霜里, 。

② ,江入大荒流。

③ ,归雁入胡天。

④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⑥雾凇沆砀, , 。湖上影子,

惟 、 、与 、 而已。

⑦《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

⑧《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 。

⑨《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 。

⑩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自

非亭午夜分, 。

二、阅读理解

(一)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sù(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 )其间,清荣jùn( )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 )裳。”

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襄: ②虽: ③奔:

④疾: ⑤湍: ⑥良:

1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1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 (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答:特点: ;感受: 。

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语句作答)?

答:所写景物有:;其特点:。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8.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19.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绵延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20.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21.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2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2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译:

26.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事),这是事之雅

者; (景),这是景之美者;

(情),这是情之深者。

27.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分)

答:

28.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9.《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 ____家,____ ___家。和父亲____ ___、弟

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列练习题。

30.《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3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33.《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34.《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

1.C2.D 3.A 4.B 5.B 6.C 7.C 8.C

13.第①突出水势,突出水急水快;第②突出水色,水清水绿

14.特点:凄 感受:寂静凄寒,充满哀愁

15.山、水、树 清荣峻茂

16.按照时间顺序

17.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2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1.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2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26.月夜散步 月色如水 发闲人之叹

27.指作者与张怀民;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28.表达了作者既欣喜愉悦,又落寞孤寂的心情。

31.C

3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3.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34. 《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

B.涧肃(jiàn) 夕日欲颓(tuí) 一舸(gě)

C.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D.素湍(t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乘◎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贬官黄州时所写,该文仅以很小的篇幅,描写深秋月夜的景色,抒发被贬后的复杂心情。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不写自己对故乡的难分难舍,却反过来说故乡水难舍诗人,为诗人送行,真是独辟蹊径。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们并称“李杜”。

D、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9.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

(2)或:或以钱币乞之( ) 或王命急宣( )

(3)绝: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4)白:上下一白 (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一:惟长堤一痕( ) 上下一白( )

(6)与:选贤与能( ) 与其奇者( )

10.记诵重现:(18分)

①白头吊古风霜里, 。

② ,江入大荒流。

③ ,归雁入胡天。

④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⑥雾凇沆砀, , 。湖上影子,

惟 、 、与 、 而已。

⑦《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

⑧《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 。

⑨《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 。

⑩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自

非亭午夜分, 。

二、阅读理解

(一)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sù(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 )其间,清荣jùn( )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 )裳。”

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襄: ②虽: ③奔:

④疾: ⑤湍: ⑥良:

1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1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 (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答:特点: ;感受: 。

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语句作答)?

答:所写景物有:;其特点:。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8.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19.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绵延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20.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21.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2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2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译:

26.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事),这是事之雅

者; (景),这是景之美者;

(情),这是情之深者。

27.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分)

答:

28.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9.《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 ____家,____ ___家。和父亲____ ___、弟

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列练习题。

30.《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3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33.《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34.《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

1.C2.D 3.A 4.B 5.B 6.C 7.C 8.C

13.第①突出水势,突出水急水快;第②突出水色,水清水绿

14.特点:凄 感受:寂静凄寒,充满哀愁

15.山、水、树 清荣峻茂

16.按照时间顺序

17.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2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1.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2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26.月夜散步 月色如水 发闲人之叹

27.指作者与张怀民;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28.表达了作者既欣喜愉悦,又落寞孤寂的心情。

31.C

3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3.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34. 《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中,有四篇是童话故事.其中,<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故事.<语文园地六>为学生积累词语.巩固识字设计了多个题型. 本单元课文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67 更新时间:2008-11-13 16:20:03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 这本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一些篇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选 ...查看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安排:我开学了 3课时 识字 30课时 汉语拼音 40课时 课文 37课时 语文 ...查看


  • 新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 2016年秋新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新编语文教材的使用,一次一次的听说,又一次一次的被取消.直到2015年11月,在安徽合肥参加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试教试用培训会议上,才真正拿到了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 ...查看


  • 五年级语文试题库[6]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WORD版 http://www.docin.com/p-534894762.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期末试题(试卷) http://www.docin.com/p-534894689.html 苏教版 ...查看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微课-----慕课网
  • 版本: 全部 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下册 人教新课标上册 人教新课标下册 苏教版小学上册 苏教版小学下册 北师大版上册 北师大版下册 冀教版上册 鲁教版下 其他版本 目录 第一单元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 ...查看


  •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查看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李红玲 一. 教材的框架体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它共分四个部分: 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