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GUANJINGJIGUANLI
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严于龙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巨大转变
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
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人均GDP成倍增加。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
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
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
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
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到
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
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
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
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
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
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
30年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世界
少有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2007年,
2007年一年就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
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年~
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
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GDP为
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
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但明
显高于1953年~1978年平均增长
2007年年均增长14.1%。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
6.1%的速度,而且还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的速
2008年第12期
35
改革开放30年
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
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6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7%,比1995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由城乡分割逐步走向城乡共同发展。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
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比2006年提升6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
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出现转变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1979年~
HONGGUANJINGJIGUANLI
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2007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中,工薪收入占
0.17美元。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
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
68.6%,比1990年下降7.2个百分
点;经营净收入占6.3%,财产性收入占2.3%,转移性收入占22.7%,分别比1990年提高4.8、1.3和1个百分点。2007年,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
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
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0.9个百分点。1978年~2007年,
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
38.6%,比1985年提高20.5个百
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3.0%,下降21.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已占到3.1%。
三、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
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
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
比1978年增长64.6%;棉花产量
77.6%,集体工业占22.4%,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
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集体企业占2.5%。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
762万吨,增长2.52倍;油料产量2569万吨,增长3.92倍;糖料产量12188万吨,增长4.12倍;水果
产量18136万吨,增长26.6倍;水产品产量4748万吨,增长9.2倍。肉类产量6866万吨,比1979年增长5.5倍。
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
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
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与
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16.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
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23倍,年均增
长11.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7年生产原煤25.3亿吨、粗钢4.9亿吨、水泥13.6亿吨、汽车889万辆,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14.4倍、19.9倍和
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
中,非公企业达30.3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从创造的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
58.6倍。
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1995年~2000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
68%。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
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
分配结构出现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
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0年~2006年年均增长11.2%,
2008年第12
期
36
HONG
GUANJINGJIGUANLI
改革开放30年
产量25.26亿吨,比1978年增长
加快。2002年以来,进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
比工业化国家快9.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2个百分点。按照
3.1倍。2007年末,发电装机容量7.18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11.6倍,年均增加9.1%。2007年发电量达到32816亿千瓦小时,比1978
年增长11.8倍,年均增长9.2%。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效果明显,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07年的8.2%。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累计新增2.6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
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按
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
第三产业迅速成长。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0.8%。在第三产业中,各类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增长。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45632万吨)、肉类(6866万吨)、棉花(762万吨)、花生(1302万吨)、油菜籽(1057万吨)、茶叶(117万吨)、水果(18136万吨)等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甘蔗(11295万吨)、大豆(1720万吨)分别居第二、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56561万吨)、煤(25.26亿吨)、水泥(13.6亿吨)、化肥(5825万吨)、棉布(675亿米)居第一位;发电量(32816亿千瓦小时)、糖(1271万吨)、原油产量(18632万吨)分别居第二、三、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明显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
20%以上的增长,在2004年超过1万亿美元后,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万亿到2万亿的突破。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
增长17.4%,其中,出口增长
18.1%,进口增长16.7%。外贸对
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由
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进出
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上升到7.7%。
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
358万公里,增长3倍,累计增加2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
到有,2007年末达到5.4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管道输油(气)里程由0.83万公里增加到
2007年的94.9%,提高45.2个百
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由1980年的7.8%上升到5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则上升至28.6%。以食品、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
2007年的5.45万公里,增长5.6
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
1985年的3.1亿吨增至38.8亿吨,增长11.5倍,连续5年居世界
第一。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到
2007年末,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
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五、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3位。改革开放头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由
50.3%下降到2007年的5.1%。与
此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4990亿美元,比
1994年增长7.7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2870亿美元,比2000
年增长4.5倍,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2.2%和30.0%。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2007年为25.4%,比1980年的34.8%下降了9.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
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
90%。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
2008年第12期
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1988年的1028亿美元,此后速度不断
1979年~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
37
改革开放30年
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反映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由67.7%下降到43.1%。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2007年末,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37万人,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020万人、11645万人、
HONGGUANJINGJIGUANLI
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3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
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而1983年为9.2亿美元,年均增长20.1%。截至2007
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
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03年~2007年各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
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
费支出达到3710亿元,比1995年增长9.6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2007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8万个,比
1978年增长75.8%。卫生技术人员479万人,比1978年增长94.3%。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43.8万张,比1978年增长86.1%。2007年每千人
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分别为1.5人和2.6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
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可以覆盖全国特别是城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99个,是1978年的2.3倍;博物馆1722个,是
176亿美元和187亿美元。2007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8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9亿美元,
分别比1989年增长37.6倍和
12173万人和7775万人,比1994年分别增加17620万人、3677万
人、10351万人和6859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医疗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截至2006年底,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
27.4倍。
六、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
5374万人。2007年,2448个县
(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6.2%。
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
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978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
口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
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
增长7.1%。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
25%。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
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足全部人口的2%。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转变
教育事业成效卓著。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85万人,比1978年增加1799万人。30年累计毕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
1978年的4.9倍。2007年末,共有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
有线电视用户1532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68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
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1978年~200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17.3万亿元,比1978年底的211亿元增加818.3倍,人均由21.9元增加到13058元,年均增加449.5元。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
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上升到2007年的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加到2007年的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7.2倍,年均实际增长
3009万人,研究生176万人。教育
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38
2008年第12
期
HONG
GUANJINGJIGUANLI
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严于龙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巨大转变
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
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人均GDP成倍增加。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
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
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
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
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到
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
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
8.6%。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实现同
步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
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
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
30年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世界
少有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2007年,
2007年一年就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
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年~
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
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GDP为
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
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但明
显高于1953年~1978年平均增长
2007年年均增长14.1%。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我国外汇
6.1%的速度,而且还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的速
2008年第12期
35
改革开放30年
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
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6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7%,比1995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由城乡分割逐步走向城乡共同发展。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
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根据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比2006年提升6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
二、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出现转变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以工农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1979年~
HONGGUANJINGJIGUANLI
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2007年,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中,工薪收入占
0.17美元。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
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
68.6%,比1990年下降7.2个百分
点;经营净收入占6.3%,财产性收入占2.3%,转移性收入占22.7%,分别比1990年提高4.8、1.3和1个百分点。2007年,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
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
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0.9个百分点。1978年~2007年,
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
38.6%,比1985年提高20.5个百
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53.0%,下降21.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已占到3.1%。
三、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
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
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
比1978年增长64.6%;棉花产量
77.6%,集体工业占22.4%,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
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集体企业占2.5%。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
762万吨,增长2.52倍;油料产量2569万吨,增长3.92倍;糖料产量12188万吨,增长4.12倍;水果
产量18136万吨,增长26.6倍;水产品产量4748万吨,增长9.2倍。肉类产量6866万吨,比1979年增长5.5倍。
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
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
别增长4.6%、11.4%和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为2007年的11.3∶48.6∶40.1。与
1978年相比,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16.2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30年来,冶金、能源、纺织、机械、航运等传统工业在改造中实现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
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23倍,年均增
长11.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7年生产原煤25.3亿吨、粗钢4.9亿吨、水泥13.6亿吨、汽车889万辆,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14.4倍、19.9倍和
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
中,非公企业达30.3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从创造的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
58.6倍。
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1995年~2000年,我国制造业年均增长
68%。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
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
分配结构出现明显调整,基本实现了以劳动报酬为主、资本
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0年~2006年年均增长11.2%,
2008年第12
期
36
HONG
GUANJINGJIGUANLI
改革开放30年
产量25.26亿吨,比1978年增长
加快。2002年以来,进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
比工业化国家快9.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2个百分点。按照
3.1倍。2007年末,发电装机容量7.18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11.6倍,年均增加9.1%。2007年发电量达到32816亿千瓦小时,比1978
年增长11.8倍,年均增长9.2%。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效果明显,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07年的8.2%。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50.9%,累计新增2.6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
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按
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除机动车、拖车、半拖车一个大类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均名列世界前六位。
第三产业迅速成长。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0.8%。在第三产业中,各类服务业均实现快速增长。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或位次前移。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45632万吨)、肉类(6866万吨)、棉花(762万吨)、花生(1302万吨)、油菜籽(1057万吨)、茶叶(117万吨)、水果(18136万吨)等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甘蔗(11295万吨)、大豆(1720万吨)分别居第二、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56561万吨)、煤(25.26亿吨)、水泥(13.6亿吨)、化肥(5825万吨)、棉布(675亿米)居第一位;发电量(32816亿千瓦小时)、糖(1271万吨)、原油产量(18632万吨)分别居第二、三、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明显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
20%以上的增长,在2004年超过1万亿美元后,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万亿到2万亿的突破。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
增长17.4%,其中,出口增长
18.1%,进口增长16.7%。外贸对
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由
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进出
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上升到7.7%。
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
358万公里,增长3倍,累计增加2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
到有,2007年末达到5.4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由14.9万公里扩大到234.3万公里。管道输油(气)里程由0.83万公里增加到
2007年的94.9%,提高45.2个百
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由1980年的7.8%上升到5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则上升至28.6%。以食品、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
2007年的5.45万公里,增长5.6
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
1985年的3.1亿吨增至38.8亿吨,增长11.5倍,连续5年居世界
第一。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到
2007年末,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
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五、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3位。改革开放头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由
50.3%下降到2007年的5.1%。与
此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4990亿美元,比
1994年增长7.7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2870亿美元,比2000
年增长4.5倍,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2.2%和30.0%。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2007年为25.4%,比1980年的34.8%下降了9.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
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已经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
90%。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
2008年第12期
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1988年的1028亿美元,此后速度不断
1979年~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
37
改革开放30年
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反映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由67.7%下降到43.1%。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2007年末,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37万人,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020万人、11645万人、
HONGGUANJINGJIGUANLI
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3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
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而1983年为9.2亿美元,年均增长20.1%。截至2007
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
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03年~2007年各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
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
费支出达到3710亿元,比1995年增长9.6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2007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8万个,比
1978年增长75.8%。卫生技术人员479万人,比1978年增长94.3%。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43.8万张,比1978年增长86.1%。2007年每千人
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分别为1.5人和2.6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
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可以覆盖全国特别是城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99个,是1978年的2.3倍;博物馆1722个,是
176亿美元和187亿美元。2007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8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9亿美元,
分别比1989年增长37.6倍和
12173万人和7775万人,比1994年分别增加17620万人、3677万
人、10351万人和6859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医疗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截至2006年底,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
27.4倍。
六、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
5374万人。2007年,2448个县
(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6.2%。
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
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978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
口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
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
增长7.1%。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
25%。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
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足全部人口的2%。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转变
教育事业成效卓著。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85万人,比1978年增加1799万人。30年累计毕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
1978年的4.9倍。2007年末,共有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
有线电视用户1532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68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
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1978年~200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17.3万亿元,比1978年底的211亿元增加818.3倍,人均由21.9元增加到13058元,年均增加449.5元。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
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上升到2007年的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加到2007年的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7.2倍,年均实际增长
3009万人,研究生176万人。教育
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38
2008年第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