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山阳中学 李娜
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所占分值低于语数外,和理化生是持平的,但是受固有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往往从选定文科才开始,这个时候,学好文综合中的历史就成为一大难题。许多人因为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纠结与焦虑。鉴于此,我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教改实践,借鉴有关课改的理念,就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谈几点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树立自己是学习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长,为己所用。 老师的博学及思维条理性只是学生学的过程中较为有利的背景而已。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应做到预习时间有计划,预习过程
有方法,预习之后有收获。大计划之内包含小计划,预习未必天天进行,但必须保证在新科进行之前。小计划更灵活,也更易于落实。预习过程中应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预习的结果,至少应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 ,并明确本课重点难点。
上课习惯,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性知识点需要记笔记。老师对重难点知识点的讲解,要先确保理解,再确保笔记。不能因笔记而忽略老师对重难点的讲解或者不参与课堂思考、讨论。没有理解或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复习习惯,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这里也强调大计划与小计划相结合。当堂学过的知识点可以放在小计划里,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利用,复习越及时,花费的时间越短,效率也越高。单元章节复习、阶段复习可以放在大计划中,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内在联系
对许多同学而言,教材内容看来都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克服这种错误认知,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首先,
熟悉课文基本结构,弄清标题与子目、子目与子目的关系;其次,要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最后,以“导图”的形式列出或画出基本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可以在预习时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可以做某一课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在单元学习完结后做单元知识结构。掌握建构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在知识结构构建的同时,要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历史必修一前半部分为例。第一单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既是两种不同的文明文化代表,也可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从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又可以围绕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这一主题学习,其中包含阅读章节《“黑暗”的欧洲中世纪》。第三单元同时又是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一,对比之下,同一时期我们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最终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国社会步入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阶段。重视并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化繁为简,更好的做到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条理化。
四、采用多种方法,理解并记忆知识点。
历史学习过程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历史的基础知识主要靠记忆。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推荐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而轻松地记住它。
重难点知识尤为适用。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比如《南京条约中》五个通商口岸,可记为广、夏、福、宁、上(谐音:光下不能上)。
(4)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5)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比如俄国十月 革命的内容,就可以这样记: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
(6)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记忆:割辽台湾两亿两,重沙苏杭开工厂。
(7)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8)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9) )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10)逐层淘汰法:学过的知识点,有记住的,马马虎虎的,难以记住的,对马马虎虎的,难以记住的要分别标注,作为下次复习的主攻方向。每次复习,攻下一部分,直至最终全部拿下。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任何方法,都有重复的过程在内,记忆本是重复的过程。
以兴趣为导航,以目标为动力,以执着来践行,相信时间会将你的付出化作累累硕果。同学们,相信自己,相信努力!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山阳中学 李娜
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所占分值低于语数外,和理化生是持平的,但是受固有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往往从选定文科才开始,这个时候,学好文综合中的历史就成为一大难题。许多人因为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纠结与焦虑。鉴于此,我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教改实践,借鉴有关课改的理念,就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谈几点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树立自己是学习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长,为己所用。 老师的博学及思维条理性只是学生学的过程中较为有利的背景而已。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应做到预习时间有计划,预习过程
有方法,预习之后有收获。大计划之内包含小计划,预习未必天天进行,但必须保证在新科进行之前。小计划更灵活,也更易于落实。预习过程中应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预习的结果,至少应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 ,并明确本课重点难点。
上课习惯,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性知识点需要记笔记。老师对重难点知识点的讲解,要先确保理解,再确保笔记。不能因笔记而忽略老师对重难点的讲解或者不参与课堂思考、讨论。没有理解或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复习习惯,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这里也强调大计划与小计划相结合。当堂学过的知识点可以放在小计划里,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利用,复习越及时,花费的时间越短,效率也越高。单元章节复习、阶段复习可以放在大计划中,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内在联系
对许多同学而言,教材内容看来都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克服这种错误认知,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首先,
熟悉课文基本结构,弄清标题与子目、子目与子目的关系;其次,要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最后,以“导图”的形式列出或画出基本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可以在预习时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可以做某一课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在单元学习完结后做单元知识结构。掌握建构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在知识结构构建的同时,要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历史必修一前半部分为例。第一单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既是两种不同的文明文化代表,也可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从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又可以围绕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这一主题学习,其中包含阅读章节《“黑暗”的欧洲中世纪》。第三单元同时又是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一,对比之下,同一时期我们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最终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国社会步入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阶段。重视并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化繁为简,更好的做到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条理化。
四、采用多种方法,理解并记忆知识点。
历史学习过程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历史的基础知识主要靠记忆。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推荐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而轻松地记住它。
重难点知识尤为适用。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比如《南京条约中》五个通商口岸,可记为广、夏、福、宁、上(谐音:光下不能上)。
(4)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5)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比如俄国十月 革命的内容,就可以这样记: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
(6)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记忆:割辽台湾两亿两,重沙苏杭开工厂。
(7)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8)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9) )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10)逐层淘汰法:学过的知识点,有记住的,马马虎虎的,难以记住的,对马马虎虎的,难以记住的要分别标注,作为下次复习的主攻方向。每次复习,攻下一部分,直至最终全部拿下。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任何方法,都有重复的过程在内,记忆本是重复的过程。
以兴趣为导航,以目标为动力,以执着来践行,相信时间会将你的付出化作累累硕果。同学们,相信自己,相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