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马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简介-马氏新闻

马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马侣(?-1911),广东省番禺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早年侨居越南海防,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参加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廉上思起义,奋勇杀敌。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时,随黄兴攻入两广督署。冲出后,转攻督练公所,在小石街奋勇战死。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马骧(中国国民党元老,革命烈士)

马骧(1876.8.16-1922.8.28),字幼伯,云南省大理县下关镇(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街道)人。清·光绪年间廪生。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前身),是云南省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与杨振鸿、黄毓英合称为“云南革命三杰”。国民政府护国军军法处处长,云南民军总司令。

1907年任下关两级小学校长,由杨振鸿、王九龄介绍在昆明入同盟会。是年下半年,在下关成立同盟会小组。1908年因参加黄兴领导的河口起义失败被通缉,逃到缅甸仰光参与创办《光华日报》,继续反清。随后和黄子和、杜韩甫、杨振鸿先后回云南,在昆明、下关、保山等地开展反清活动,并策划保山起义、昆明起义,均未成功。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云南腾冲、昆明、大理先后起义光复,被派回滇西做大理和腾越的团结工作。1912年从缅甸赴日本学习法政。1913年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并在昆明创办《滇声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传革命思想。1915年冬参加“护国运动”,任护国军军法处长,深入敌后增强护国军力量。护国运动后,孙中山称其为“爱国弃家,实为民党中不可多得之名士”。1917年9月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议官,并被委任为“云南民军总司令”。1918年任第7军参谋长,出征四川。1921年2月顾品珍倒唐主持云南工作,委任为参议不就。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1922年4月唐继尧重新统治云南,提倡“联省自治”,搞独裁统治。继续在国民党云南省支部工作,受孙中山指示,秘密组织“云南自治讨贼军”,后被叛徒滇军营长林启志和团长杨有堂出卖。8月27日以请客吃饭为名与鄢仕周等6人被逮捕。

1922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六,被捕的次日)被唐继尧迫不及待地下令杀害,牺牲时年46岁。著有《致李印泉书》、《大元帅府参议官兼宁远各属慰问使马幼伯谨上书》等。其子马德荣著有《马幼伯烈士事略》、《先父马骧二三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7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马元利(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国民党暹罗总支部监察委员)

马元利(1875-1935.8.22),广东省潮阳县峡山都(今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田中央村人。出身贫寒,少有大志。1905年12月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暹罗曼谷支部干事,中国国民党暹罗总支部监察委员。

晚清时期,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16岁时只身赴暹罗(今泰国)谋生。初时当店伙,勤谨劳役,得东家信任而职位渐高。稍有积蓄便自创生意。数年后扩展营业,承办暹罗各项饷捐,因运营有方,遂成大商家。当时往返于暹罗——汕头的轮船都为外国人所垄断,任意抬高票价,国人深受其苦。便积极协助华侨殷商,组建华暹轮船公司与之抗衡,后被推为公司总理。此后在商场上大显身手,遂成暹罗华侨巨贾。

民主革命时期,1905年12月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协同萧佛成在暹罗组建中国同盟会。带动华侨社会,不再害怕、观望,相率入会者数千人。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历任中国国民党暹罗曼谷支部干事、暹罗总支部监察委员,广东省东区缓靖公署咨议,侨务委员会名誉顾问等职。秉性忠直,急公好义,待人以仁爱为怀,为暹罗侨界所推重。组织华侨联合书报社,认股赞助暹罗各埠党人创办报纸,宣传民主革命,资助过往同志的旅差和宣传活动费用。毕生提倡教育,竭力资助本埠华侨办学,对国内各地学校因经费短缺到暹罗募捐者也予以赞助。全力支持修桥、筑路等社会公益事业。热心帮助侨胞调解商务纠纷,为经济拮据者排忧解难。1921年任两广兵灾救济会的暹罗劝捐员,慷慨捐献巨款,并在暹罗广为劝捐,拯救因兵燹而流离的同胞。

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出席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加速了革命步伐,国民政府成立,誓师北伐,复提倡捐机救国。1926年与陈耀衢被暹罗华侨推为代表,携带筹集的巨款回国,购买飞机支持广州国民政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搞“清党”,遂与萧佛成积极同反动者周旋。华侨界十分敬重其为人表率,先后获得的奖状、奖章难以枚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1932年“一·二八”事变继起,驻上海的第19路军遭日本军袭击。大为愤慨,日夜操劳,筹集捐款支援抗日军饷,被东山绥靖公署咨议侨务委员会聘为名誉顾问。由于为国家民族和华侨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

1935年回家乡治病,同年8月22日在田中央村逝世,终年60岁。

马云卿(辛亥革命将领,民主革命英烈)

马云卿(1877-1913),字克印,河南省新野县城郊乡上青羊村人。其曾祖父名驹是举人,祖父一山是拔贡。到云卿时已贫无立锥之地,常以碾房为居室。参加反清组织文学杜。辛亥革命将领,民主革命英烈。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因扒富户红薯受打骂,羞愤难忍。时两湖总督张之洞在襄阳招募学兵,前往应募。初在湖北提督第八镇统制张彪部下当兵。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晚7时在进攻总督府战斗中,左臂负伤。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慰问负伤将土时向云卿致意:“兄弟受苦了!”他回答:“大丈夫死不惧,何惧区区小伤!”黎讶其慷慨。反问黎:“长官和兄弟们可好!战局在握否?”黎感其不畏战,不患伤,唯虑军伍,是个人才,即问其志。他又回答:“革命军人以革命为重,岂由个人所为!”黎元洪极赞云卿英豪,任其为湖北军政府稽查长,后调安(陆)襄(阳)郧(阳)荆(州)招讨师季雨霖部任职。不久湖北军政府委他为军务部长,令其筹集武装入豫。受命后树立河南旅鄂奋勇军”大旗,招军2000余人,为统领。1912年元月下旬,由襄阳北上,军至豫境新甸铺时,民众壶浆相迎。新野志士鲁礼玉等数十人携枪加入奋勇军。驻新野的清兵南阳镇第8营统领张家臣和新野知县汪云荪仓皇逃走,率奋勇军直抵新野。2月14日与季雨霖部在新野会师,军威大振。清南阳镇总兵谢宝胜派人以办交涉为名前来刺探军情,在青羊万花楼银匠铺里训斥来使:“汝回告谢老道(谢宝胜绰号),叫他速将南阳腾了,若有迟误,我这开山大炮10台有余,花跟机关一营,架炮独山,区区南阳,只需3炮,恐鸡笼难存!”在奋勇军的盛威震慑下,南阳知府徐承煜、知县文策2月18日逃跑。谢宝胜到诸葛庐问卜不利、狼狈潜逃。自杀于方城骡马店内,南阳城不战而克。奋勇军进南阳后,开仓放粮,招募新兵,扩编3个营。4月10日袁世凯窃国,北洋军阀统治开始,奋勇军被改编,为西路巡防,统带两个营。调驻浙川,后移驻新野、邓县一带,继续开展除暴、剿匪、禁赌、剪辫、放足等革命活动。邓县土豪“黄八女”拥有土地千顷,命他每天给革命军送小麦一车,后以抗粮不交的罪名,将其子扣压南阳。京官孙举人之子,仗势抗命,拒不剪辩,亦被所杀。为当地封建豪绅所忌恨。孙举人与襄阳豪绅李某相勾结,收买邓县刀笔讼师袁嵩写状,向袁世凯的大理院诬告云卿,遂被革职。解职后在新野县城鼓楼门里住闲。因壮志末酬,郁积愤懑,遂携其祖父遗书两箱,赶北京谋职。

1913年秋,袁世凯的党徒张镇芳欲将其加害,便罗织罪名,以“诬良为匪,勒索6万两(白银)”为由,在北京将其逮捕下狱。遇害前怒不可遏厉声斥责:“我北伐将领何罪之有?尔等背叛革命,就开枪向我打来!”坐在大椅上英勇就义,终年36岁。后马云卿之侍卫将其遗体移葬于北京英属义地。

马文车(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秘书处处长)

马文车(1890-1961)号心竹,浙江省东阳县(今市)马宅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杭州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日本法政大学毕业。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秘书处处长。

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光复后,在省军政府做文书工作。浙江省临时议会创办《新浙江潮报》,应聘任主笔。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以倒袁世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辞职赴上海参加,失败后流亡日本,进法政大学学习。1915年6月从日本回国,先后任黑龙江省巡按使署参议,广东省立中学校长,广东省长公署视学。

大革命时期,1925年2月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任黄埔军校行营参议,继任广州卫戍总司令部秘书长。同年8月,第二次任东征指挥部秘书处长兼军法处处长。东征胜利后由蒋介石荐,12月任潮州海关监督兼汕头交涉员,革除陋规,并毅然收回潮州海关50里内被帝国主义者霸持的常关。未几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厅厅长。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奉命审讯海军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设法为其开脱,向蒋介石上呈“李案迭经会审,仍无充分罪证,原报告是否属实,有待调查,拟先准保释。”维护了国共联合。其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第一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竭力营救被浙江省主席张静江以共产党嫌疑逮捕的褚辅成、沈钧儒。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8月到日本、美国考察。1928年回国,奉命视察西北。1931年出任甘肃省代理主席兼教育厅长,操纵《甘肃民国日报》。1933年在杭州开办南华农场。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聘其任省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1939年应李济深电邀赴重庆,历任国民党中央党政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秘书处处长、机要组组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沈钧儒等筹组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受沈钧儒之托负责起草《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章程》,并与宋庆龄、冯玉祥、邵力子一起被推举为筹备委员。1947年回东阳竞选国大代表。1948年3月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为主席团成员,率先大闹国民大会,要求彻底实现民主。12月主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杭州市救济分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浙江省委常委、民革杭州市委副主委,当选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

1961年在杭州逝世,终年71岁。

马传经(福建省尤溪县县长)

马传经(1872-1933),字敬铭,福建省尤溪县城关镇水南村人。清宣统己酉科(1909年)拔贡,能文善诗,尤长书法。1923-1927年协修《尤溪县志》。长期在开山书院任教,谆谆善诱,桃李满门,享有声望。南京国民政府福建省尤溪县县长。

大革命时期,1926年11月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2师师长卢兴邦委任马传经为尤溪县县长。为政清廉,生活俭朴。任内协助筹办尤溪县公立图书馆,购置古籍、新书万余册。并亲自撰书门联:“旧著新编资博览,奇书异籍广储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1师1旅旅长卢兴明埋藏在湆头村的几瓮银元被人掘去。其家属认定是乡人阿芳、阿丕所为,就向驻军在建瓯的卢兴明报告。卢兴明电令其迅即逮捕枪决。因以案情未明,又无赃证,不能草菅人命,拒未遵办。卢兴明大怒,即回尤溪自行捕杀阿芳、阿丕;并将其捆缚吊打,罚赔银元2000元。后为卢兴明的淫威所慑,只好认赔。但家贫无力偿付,后由祖籍闽南同乡商家捐资凑足赔付。从此退职闲居,清苦自守。

1933年因病在尤溪县逝世于家,终年61岁。

马邻翼(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总长)

马邻翼(1865-1938),回族,字振五,湖南省邵阳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伊斯兰教世家(为湖南省邵阳马氏始祖马成的后裔),自幼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熏陶,民族民主意识强烈。1902年中举人,同年参加邵阳贺金声组织的“汉佑民灭洋军”斗争,立志反帝救国。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开始接受西方民主思想。1905年学成归国。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代理总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伊斯兰教学者。

民主革命时期,1905年任湖南省视学兼全省师范传习所监督,创办妙高峰简易师范及邵阳驻省中学。1906年冬奉调清学部任总务司主稿兼侧例馆帮办。在邵阳西郊清真寺创办借进小学,同时创办清真女学院、穆民工厂、马氏励学社、宝庆励学社。推崇及关心伊斯兰教,为兴办回民教育及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自捐田产2/3作为教育办学基金。还担任了宪政筹备处筹备委员,参与宪政活动。1908年任补学部普通教育司主事,搜选公牍刊为《学部奏咨辑要》一书,又编制《全国教育统计图表》,为中国教育有统计之始。在北京与王浩然阿訇等在牛街清真寺创办清真小学。时与侍郎严修、咨议危静生被教育界号称“学部三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委任为教育部首席参事,后历任甘肃提学使、教育司司长、实业司司长、甘凉道尹、教育厅厅长等职。创办师范、法政学校和中小学277所,选送出国留学生100余人,为开发西北培养了一批人才。1918年调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因未到职,即调任直隶省任教育厅厅长兼北京国民政府国务院咨议,负责厘订学校规程,设立贫民免费学校100余所,其中回民清真学校100余所,为西北回族教育奠定了基础。1921年5月调任教育部次长、教育部代理总长,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国民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职。

大革命时期,历任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北平蒙藏学校校长、北平中国大学董事长、北平民国大学常务董事、国医学院董事长,以及西北公学、成建师范、湖湘学校,南厂恤无告堂华新纺织公司正、副董事长。一度兼任华洋义赈会理事、公民大学校长、华北学院院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数年奔走呼号,于1930年由国民政府指拨华新纺织公司官股30万元作为回民教育基金。1932年将邵阳偕进小学改为中学,扩建校舍,添置图书仪器,回、汉学生兼收。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天津等地沦陷。晚年旅居北京,日军登门敦请就任维持会重要职位,并加以威胁利诱,始终宁死不屈,忧国忧民,闭门谢客,待病不出就医。还撰书了一副励志联用以自勉:“苟全性命于乱世,坚持志节以终身。”一生经历复杂,任职更迭频繁,始终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创办和参与创办的师范和中小学数百所,在北京创办南厂恤无告堂,救济贫困孤寡,在西北捐助私立回民学校。在湖南创办清真女学堂、穆民工厂、偕进学校、邵阳中学、妙高峰师范、宝庆励学社等等。为近代教育改良和回族教育的革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名回族人士,对回民教育尤为关心,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教育家。终因积劳忧愤成疾。

1938年9月27日因病在北平逝世,终年73岁。著有《新教育学》、《伊斯兰教概论》、《明窗杂记》、《学部奏咨辑要》、《谈史观感录》等。

马君武(中国国民党元老)

马君武(1881-1940),原名马道凝,又名马和,字贵公、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省蒲圻县人,出生于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早年就学于广西体用学堂。后分别赴日本、德国留学。1905年8月在日本第1批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留德学生获德国工学博士的第一人。南社成员。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学者、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也是达尔文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参议,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民主革命时期,1901年冬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化学。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秘书长)兼广西主盟人。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906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1907年赴德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回国,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出任国会参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1916年回国。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兼广州石井兵工厂部工程师。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任总统府秘书长。6月随粤军入桂讨伐陆荣廷。7月任广西省省长,为孙中山委任的第一任国民党广西省省长。因军阀横行,有志不能抒。1922年被迫弃职返粤,途中被广西军阀部下将其警卫连缴械,交火中其爱妾于船上不幸被流弹击毙。

大革命时期,1924年任上海大厦大学校长,和冯自由、章太炎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后看透军阀面貌,愤而脱离政界,改走教育救国之路。旋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出任北平工业大学校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其学识渊博,熟谙德、日、英、法4国语言,办学有成,翻译了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等书,并第一个翻译出版了C·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教育界与蔡元培同享声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出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再度复任广西大学校长。积极主张抗战,在致力教育工作的同时,与欧阳予倩等人积极从事桂剧改革,提倡科学研究,为抗战文化和桂剧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因病在梧州逝世于广西大学校长任上,终年59岁。著有《马君武诗稿》等行世。译著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马英九(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马英九(1950.7.13-——),祖籍湖南省湘潭县天马乡寺门前村人,出生于香港。其父马鹤凌曾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高级官员,从小就向马英九灌输中国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观念,因而马英九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和一个中国的观念。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分别获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8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后,历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华尔街柯尔迪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返回台湾后,被中国国民党延揽为“总统府第一副局长”兼蒋经国的英文秘书。不仅形象清新、学历高、口才好,而且为人谦恭、温和理性,不结党营私,深得蒋经国的喜欢。1984年6月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34岁)任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以改变国民党予人老化的形象。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后,被调离“总统府”,由党务系统转往行政部门,先是出任“研考会主委”,后又降级专任“陆委会副主委”,且不得不经常在媒体上照本宣科地念一些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陆委会”声明。1993年转任“法务部长”,由于司法只是政治的一项工具,“法务部长”并没有多大实权,故不少人揣测是因为不属于以李登辉为首的国民党的主流派而遭“发配”命运,但却因在任内大力肃贪、查贿、扫黑赢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并攀上了政治生涯的另一个高峰,且炒热了“法务部”这个冷衙门。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国民党内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并引起李登辉极度不满。1996年被迫离开“法务部”,在“内阁”中出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1997年5月8日著名的“白晓燕被绑撕票命案”发生后,深感改革阻力重重,发表了酝酿已久的辞官声明。1998年底台北市长选举前,各种民调都显示,在宋楚瑜“拒选”的情况下,是国民党内唯一有希望战胜连任气势旺盛的陈水扁的人选。为了打败陈水扁、收复台北市,国民党内不少大老,尤其是国民党的基层支持群众纷纷力劝其出马,1998年5月30日终于在基层支持者的苦劝下同意参选,并最终将陈水扁“斩于马下”。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市长。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后,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处处对台北市进行打击、掣肘。尽管如此,马英九却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台北市民服务,而获得台北市选民的高度认同。2002年12月连任为台北市市长。2005年7月以72.36%(375056票)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8月19日正式接任,连战卸任)。

是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99年8月、2001年7月分别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2003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夫人:周美青,育有两女。长女马唯中,次女马元中。

马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马侣(?-1911),广东省番禺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早年侨居越南海防,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参加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廉上思起义,奋勇杀敌。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时,随黄兴攻入两广督署。冲出后,转攻督练公所,在小石街奋勇战死。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马骧(中国国民党元老,革命烈士)

马骧(1876.8.16-1922.8.28),字幼伯,云南省大理县下关镇(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街道)人。清·光绪年间廪生。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前身),是云南省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与杨振鸿、黄毓英合称为“云南革命三杰”。国民政府护国军军法处处长,云南民军总司令。

1907年任下关两级小学校长,由杨振鸿、王九龄介绍在昆明入同盟会。是年下半年,在下关成立同盟会小组。1908年因参加黄兴领导的河口起义失败被通缉,逃到缅甸仰光参与创办《光华日报》,继续反清。随后和黄子和、杜韩甫、杨振鸿先后回云南,在昆明、下关、保山等地开展反清活动,并策划保山起义、昆明起义,均未成功。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云南腾冲、昆明、大理先后起义光复,被派回滇西做大理和腾越的团结工作。1912年从缅甸赴日本学习法政。1913年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并在昆明创办《滇声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传革命思想。1915年冬参加“护国运动”,任护国军军法处长,深入敌后增强护国军力量。护国运动后,孙中山称其为“爱国弃家,实为民党中不可多得之名士”。1917年9月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议官,并被委任为“云南民军总司令”。1918年任第7军参谋长,出征四川。1921年2月顾品珍倒唐主持云南工作,委任为参议不就。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1922年4月唐继尧重新统治云南,提倡“联省自治”,搞独裁统治。继续在国民党云南省支部工作,受孙中山指示,秘密组织“云南自治讨贼军”,后被叛徒滇军营长林启志和团长杨有堂出卖。8月27日以请客吃饭为名与鄢仕周等6人被逮捕。

1922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六,被捕的次日)被唐继尧迫不及待地下令杀害,牺牲时年46岁。著有《致李印泉书》、《大元帅府参议官兼宁远各属慰问使马幼伯谨上书》等。其子马德荣著有《马幼伯烈士事略》、《先父马骧二三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7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马元利(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国民党暹罗总支部监察委员)

马元利(1875-1935.8.22),广东省潮阳县峡山都(今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田中央村人。出身贫寒,少有大志。1905年12月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暹罗曼谷支部干事,中国国民党暹罗总支部监察委员。

晚清时期,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16岁时只身赴暹罗(今泰国)谋生。初时当店伙,勤谨劳役,得东家信任而职位渐高。稍有积蓄便自创生意。数年后扩展营业,承办暹罗各项饷捐,因运营有方,遂成大商家。当时往返于暹罗——汕头的轮船都为外国人所垄断,任意抬高票价,国人深受其苦。便积极协助华侨殷商,组建华暹轮船公司与之抗衡,后被推为公司总理。此后在商场上大显身手,遂成暹罗华侨巨贾。

民主革命时期,1905年12月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协同萧佛成在暹罗组建中国同盟会。带动华侨社会,不再害怕、观望,相率入会者数千人。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历任中国国民党暹罗曼谷支部干事、暹罗总支部监察委员,广东省东区缓靖公署咨议,侨务委员会名誉顾问等职。秉性忠直,急公好义,待人以仁爱为怀,为暹罗侨界所推重。组织华侨联合书报社,认股赞助暹罗各埠党人创办报纸,宣传民主革命,资助过往同志的旅差和宣传活动费用。毕生提倡教育,竭力资助本埠华侨办学,对国内各地学校因经费短缺到暹罗募捐者也予以赞助。全力支持修桥、筑路等社会公益事业。热心帮助侨胞调解商务纠纷,为经济拮据者排忧解难。1921年任两广兵灾救济会的暹罗劝捐员,慷慨捐献巨款,并在暹罗广为劝捐,拯救因兵燹而流离的同胞。

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出席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加速了革命步伐,国民政府成立,誓师北伐,复提倡捐机救国。1926年与陈耀衢被暹罗华侨推为代表,携带筹集的巨款回国,购买飞机支持广州国民政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搞“清党”,遂与萧佛成积极同反动者周旋。华侨界十分敬重其为人表率,先后获得的奖状、奖章难以枚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1932年“一·二八”事变继起,驻上海的第19路军遭日本军袭击。大为愤慨,日夜操劳,筹集捐款支援抗日军饷,被东山绥靖公署咨议侨务委员会聘为名誉顾问。由于为国家民族和华侨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

1935年回家乡治病,同年8月22日在田中央村逝世,终年60岁。

马云卿(辛亥革命将领,民主革命英烈)

马云卿(1877-1913),字克印,河南省新野县城郊乡上青羊村人。其曾祖父名驹是举人,祖父一山是拔贡。到云卿时已贫无立锥之地,常以碾房为居室。参加反清组织文学杜。辛亥革命将领,民主革命英烈。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因扒富户红薯受打骂,羞愤难忍。时两湖总督张之洞在襄阳招募学兵,前往应募。初在湖北提督第八镇统制张彪部下当兵。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晚7时在进攻总督府战斗中,左臂负伤。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慰问负伤将土时向云卿致意:“兄弟受苦了!”他回答:“大丈夫死不惧,何惧区区小伤!”黎讶其慷慨。反问黎:“长官和兄弟们可好!战局在握否?”黎感其不畏战,不患伤,唯虑军伍,是个人才,即问其志。他又回答:“革命军人以革命为重,岂由个人所为!”黎元洪极赞云卿英豪,任其为湖北军政府稽查长,后调安(陆)襄(阳)郧(阳)荆(州)招讨师季雨霖部任职。不久湖北军政府委他为军务部长,令其筹集武装入豫。受命后树立河南旅鄂奋勇军”大旗,招军2000余人,为统领。1912年元月下旬,由襄阳北上,军至豫境新甸铺时,民众壶浆相迎。新野志士鲁礼玉等数十人携枪加入奋勇军。驻新野的清兵南阳镇第8营统领张家臣和新野知县汪云荪仓皇逃走,率奋勇军直抵新野。2月14日与季雨霖部在新野会师,军威大振。清南阳镇总兵谢宝胜派人以办交涉为名前来刺探军情,在青羊万花楼银匠铺里训斥来使:“汝回告谢老道(谢宝胜绰号),叫他速将南阳腾了,若有迟误,我这开山大炮10台有余,花跟机关一营,架炮独山,区区南阳,只需3炮,恐鸡笼难存!”在奋勇军的盛威震慑下,南阳知府徐承煜、知县文策2月18日逃跑。谢宝胜到诸葛庐问卜不利、狼狈潜逃。自杀于方城骡马店内,南阳城不战而克。奋勇军进南阳后,开仓放粮,招募新兵,扩编3个营。4月10日袁世凯窃国,北洋军阀统治开始,奋勇军被改编,为西路巡防,统带两个营。调驻浙川,后移驻新野、邓县一带,继续开展除暴、剿匪、禁赌、剪辫、放足等革命活动。邓县土豪“黄八女”拥有土地千顷,命他每天给革命军送小麦一车,后以抗粮不交的罪名,将其子扣压南阳。京官孙举人之子,仗势抗命,拒不剪辩,亦被所杀。为当地封建豪绅所忌恨。孙举人与襄阳豪绅李某相勾结,收买邓县刀笔讼师袁嵩写状,向袁世凯的大理院诬告云卿,遂被革职。解职后在新野县城鼓楼门里住闲。因壮志末酬,郁积愤懑,遂携其祖父遗书两箱,赶北京谋职。

1913年秋,袁世凯的党徒张镇芳欲将其加害,便罗织罪名,以“诬良为匪,勒索6万两(白银)”为由,在北京将其逮捕下狱。遇害前怒不可遏厉声斥责:“我北伐将领何罪之有?尔等背叛革命,就开枪向我打来!”坐在大椅上英勇就义,终年36岁。后马云卿之侍卫将其遗体移葬于北京英属义地。

马文车(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秘书处处长)

马文车(1890-1961)号心竹,浙江省东阳县(今市)马宅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杭州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日本法政大学毕业。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秘书处处长。

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光复后,在省军政府做文书工作。浙江省临时议会创办《新浙江潮报》,应聘任主笔。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以倒袁世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辞职赴上海参加,失败后流亡日本,进法政大学学习。1915年6月从日本回国,先后任黑龙江省巡按使署参议,广东省立中学校长,广东省长公署视学。

大革命时期,1925年2月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任黄埔军校行营参议,继任广州卫戍总司令部秘书长。同年8月,第二次任东征指挥部秘书处长兼军法处处长。东征胜利后由蒋介石荐,12月任潮州海关监督兼汕头交涉员,革除陋规,并毅然收回潮州海关50里内被帝国主义者霸持的常关。未几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厅厅长。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奉命审讯海军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设法为其开脱,向蒋介石上呈“李案迭经会审,仍无充分罪证,原报告是否属实,有待调查,拟先准保释。”维护了国共联合。其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第一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竭力营救被浙江省主席张静江以共产党嫌疑逮捕的褚辅成、沈钧儒。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8月到日本、美国考察。1928年回国,奉命视察西北。1931年出任甘肃省代理主席兼教育厅长,操纵《甘肃民国日报》。1933年在杭州开办南华农场。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聘其任省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1939年应李济深电邀赴重庆,历任国民党中央党政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秘书处处长、机要组组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沈钧儒等筹组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受沈钧儒之托负责起草《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章程》,并与宋庆龄、冯玉祥、邵力子一起被推举为筹备委员。1947年回东阳竞选国大代表。1948年3月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为主席团成员,率先大闹国民大会,要求彻底实现民主。12月主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杭州市救济分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浙江省委常委、民革杭州市委副主委,当选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

1961年在杭州逝世,终年71岁。

马传经(福建省尤溪县县长)

马传经(1872-1933),字敬铭,福建省尤溪县城关镇水南村人。清宣统己酉科(1909年)拔贡,能文善诗,尤长书法。1923-1927年协修《尤溪县志》。长期在开山书院任教,谆谆善诱,桃李满门,享有声望。南京国民政府福建省尤溪县县长。

大革命时期,1926年11月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2师师长卢兴邦委任马传经为尤溪县县长。为政清廉,生活俭朴。任内协助筹办尤溪县公立图书馆,购置古籍、新书万余册。并亲自撰书门联:“旧著新编资博览,奇书异籍广储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1师1旅旅长卢兴明埋藏在湆头村的几瓮银元被人掘去。其家属认定是乡人阿芳、阿丕所为,就向驻军在建瓯的卢兴明报告。卢兴明电令其迅即逮捕枪决。因以案情未明,又无赃证,不能草菅人命,拒未遵办。卢兴明大怒,即回尤溪自行捕杀阿芳、阿丕;并将其捆缚吊打,罚赔银元2000元。后为卢兴明的淫威所慑,只好认赔。但家贫无力偿付,后由祖籍闽南同乡商家捐资凑足赔付。从此退职闲居,清苦自守。

1933年因病在尤溪县逝世于家,终年61岁。

马邻翼(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总长)

马邻翼(1865-1938),回族,字振五,湖南省邵阳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伊斯兰教世家(为湖南省邵阳马氏始祖马成的后裔),自幼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熏陶,民族民主意识强烈。1902年中举人,同年参加邵阳贺金声组织的“汉佑民灭洋军”斗争,立志反帝救国。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开始接受西方民主思想。1905年学成归国。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代理总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伊斯兰教学者。

民主革命时期,1905年任湖南省视学兼全省师范传习所监督,创办妙高峰简易师范及邵阳驻省中学。1906年冬奉调清学部任总务司主稿兼侧例馆帮办。在邵阳西郊清真寺创办借进小学,同时创办清真女学院、穆民工厂、马氏励学社、宝庆励学社。推崇及关心伊斯兰教,为兴办回民教育及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自捐田产2/3作为教育办学基金。还担任了宪政筹备处筹备委员,参与宪政活动。1908年任补学部普通教育司主事,搜选公牍刊为《学部奏咨辑要》一书,又编制《全国教育统计图表》,为中国教育有统计之始。在北京与王浩然阿訇等在牛街清真寺创办清真小学。时与侍郎严修、咨议危静生被教育界号称“学部三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委任为教育部首席参事,后历任甘肃提学使、教育司司长、实业司司长、甘凉道尹、教育厅厅长等职。创办师范、法政学校和中小学277所,选送出国留学生100余人,为开发西北培养了一批人才。1918年调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因未到职,即调任直隶省任教育厅厅长兼北京国民政府国务院咨议,负责厘订学校规程,设立贫民免费学校100余所,其中回民清真学校100余所,为西北回族教育奠定了基础。1921年5月调任教育部次长、教育部代理总长,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国民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职。

大革命时期,历任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北平蒙藏学校校长、北平中国大学董事长、北平民国大学常务董事、国医学院董事长,以及西北公学、成建师范、湖湘学校,南厂恤无告堂华新纺织公司正、副董事长。一度兼任华洋义赈会理事、公民大学校长、华北学院院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数年奔走呼号,于1930年由国民政府指拨华新纺织公司官股30万元作为回民教育基金。1932年将邵阳偕进小学改为中学,扩建校舍,添置图书仪器,回、汉学生兼收。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天津等地沦陷。晚年旅居北京,日军登门敦请就任维持会重要职位,并加以威胁利诱,始终宁死不屈,忧国忧民,闭门谢客,待病不出就医。还撰书了一副励志联用以自勉:“苟全性命于乱世,坚持志节以终身。”一生经历复杂,任职更迭频繁,始终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创办和参与创办的师范和中小学数百所,在北京创办南厂恤无告堂,救济贫困孤寡,在西北捐助私立回民学校。在湖南创办清真女学堂、穆民工厂、偕进学校、邵阳中学、妙高峰师范、宝庆励学社等等。为近代教育改良和回族教育的革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名回族人士,对回民教育尤为关心,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教育家。终因积劳忧愤成疾。

1938年9月27日因病在北平逝世,终年73岁。著有《新教育学》、《伊斯兰教概论》、《明窗杂记》、《学部奏咨辑要》、《谈史观感录》等。

马君武(中国国民党元老)

马君武(1881-1940),原名马道凝,又名马和,字贵公、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省蒲圻县人,出生于广西省(今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早年就学于广西体用学堂。后分别赴日本、德国留学。1905年8月在日本第1批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留德学生获德国工学博士的第一人。南社成员。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学者、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也是达尔文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参议,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民主革命时期,1901年冬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化学。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秘书长)兼广西主盟人。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906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1907年赴德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回国,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出任国会参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1916年回国。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兼广州石井兵工厂部工程师。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任总统府秘书长。6月随粤军入桂讨伐陆荣廷。7月任广西省省长,为孙中山委任的第一任国民党广西省省长。因军阀横行,有志不能抒。1922年被迫弃职返粤,途中被广西军阀部下将其警卫连缴械,交火中其爱妾于船上不幸被流弹击毙。

大革命时期,1924年任上海大厦大学校长,和冯自由、章太炎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后看透军阀面貌,愤而脱离政界,改走教育救国之路。旋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出任北平工业大学校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其学识渊博,熟谙德、日、英、法4国语言,办学有成,翻译了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等书,并第一个翻译出版了C·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教育界与蔡元培同享声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出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再度复任广西大学校长。积极主张抗战,在致力教育工作的同时,与欧阳予倩等人积极从事桂剧改革,提倡科学研究,为抗战文化和桂剧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因病在梧州逝世于广西大学校长任上,终年59岁。著有《马君武诗稿》等行世。译著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马英九(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马英九(1950.7.13-——),祖籍湖南省湘潭县天马乡寺门前村人,出生于香港。其父马鹤凌曾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高级官员,从小就向马英九灌输中国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观念,因而马英九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和一个中国的观念。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分别获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8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后,历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华尔街柯尔迪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返回台湾后,被中国国民党延揽为“总统府第一副局长”兼蒋经国的英文秘书。不仅形象清新、学历高、口才好,而且为人谦恭、温和理性,不结党营私,深得蒋经国的喜欢。1984年6月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34岁)任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以改变国民党予人老化的形象。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后,被调离“总统府”,由党务系统转往行政部门,先是出任“研考会主委”,后又降级专任“陆委会副主委”,且不得不经常在媒体上照本宣科地念一些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陆委会”声明。1993年转任“法务部长”,由于司法只是政治的一项工具,“法务部长”并没有多大实权,故不少人揣测是因为不属于以李登辉为首的国民党的主流派而遭“发配”命运,但却因在任内大力肃贪、查贿、扫黑赢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并攀上了政治生涯的另一个高峰,且炒热了“法务部”这个冷衙门。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国民党内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并引起李登辉极度不满。1996年被迫离开“法务部”,在“内阁”中出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1997年5月8日著名的“白晓燕被绑撕票命案”发生后,深感改革阻力重重,发表了酝酿已久的辞官声明。1998年底台北市长选举前,各种民调都显示,在宋楚瑜“拒选”的情况下,是国民党内唯一有希望战胜连任气势旺盛的陈水扁的人选。为了打败陈水扁、收复台北市,国民党内不少大老,尤其是国民党的基层支持群众纷纷力劝其出马,1998年5月30日终于在基层支持者的苦劝下同意参选,并最终将陈水扁“斩于马下”。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市长。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后,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处处对台北市进行打击、掣肘。尽管如此,马英九却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台北市民服务,而获得台北市选民的高度认同。2002年12月连任为台北市市长。2005年7月以72.36%(375056票)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8月19日正式接任,连战卸任)。

是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99年8月、2001年7月分别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2003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夫人:周美青,育有两女。长女马唯中,次女马元中。


相关文章

  • 感恩革命先辈 担当使命责任
  • 感恩革命先辈 担当使命责任 --参加"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有感 文/刘维嘉 一 2016年10月7日,应好友韩英伟之邀,我和夫人驱车,来到悦秀城丁是丁卯是卯餐厅,参加了"走近毛泽东--毛主 ...查看


  •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方案5篇
  •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方案5篇 篇一: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方案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今年清明节期间,我校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争当四好少年"清明节主题活动.为使这项活动 ...查看


  • 2011年中考新闻类试题
  • 2011年中考新闻类试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12字以内)(3分)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潼南"三色"旅游走红,特别是杨闇公烈士陵园.杨尚昆同志旧居等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重庆 ...查看


  •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周美芬 [教学目标] 1.掌握从文中寻找关键段落和语句的方法,正确理解.阐释课文内容要点. 2.掌握列提纲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学会辨证看待问题. 4.培养学生执著.认真的品质,树 ...查看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 ...查看


  • [烈士公祭办法]颁布两周年,落实怎么样?2
  • <烈士公祭办法>颁布两周年,落实怎么样?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严珊 陈利责任编辑:孙力为2016-03-20 02:03 依法维护英烈的尊严 曾在网络上看过一篇帖子,一位网民在谈论民众对待英烈的态度时扼腕长叹:"非常时 ...查看


  • 迎首个烈士纪念日 办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 今年的9月30日,是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在烈士纪念日到来前夕,XX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筹划,认真开展烈士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以营造学习英雄.宣传英雄事迹的浓厚氛围. XX市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发挥党史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的阵地作用 ...查看


  • 本溪烈士纪念馆基本情况介绍
  • 本溪烈士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青松岭,隶属于本溪市民政局,共有职工15人.负责全市烈士事迹的收集整理和褒扬以及对全市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工作.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于1985年6月动工修建,1988年10月竣工正式对外开放 ...查看


  • 老山精神研讨活动
  • 老山精神研讨活动(岳琴校对111------132) 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这是维护党的领导权威的集中体现.对军队来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