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第2课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2例2、做一做及练习一

学习目标: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

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 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2课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2例2、做一做及练习一

学习目标: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

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 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教案
  •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观念转化为平面图形 ...查看


  •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
  • <观察物体>教案 哈尔滨市安阳小学李霞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低41页例3.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查看


  •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 ...查看


  •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 ...查看


  • 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案
  •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P68-69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 ...查看


  •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1[多姿多彩的图形]word导学案.doc
  •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1) 第47课时 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 ...查看


  • 几何图形初步
  • 课题:4.1.1认识几何图形(1) 第 课时 总 课时 备课人:黎朝霞 审核: 时间: 班 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 ...查看


  • 1第1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85到8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中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 2.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发展初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