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2012-2013(二)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课程性质 专业限选课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小宝就是我888
学 号
二 ○ 一 三 年 六 月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适度的股利政策不仅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同时也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文章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了优化上市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 股利分配 现状 对策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财务决策的核心内容和敏感问题之一,一度成为西方财务实践中的“股利之谜" 。股利政策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内部融资的程度,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反应了股东投资的直接回报,影响着股东的投资热情,因而成为金融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稳定的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增强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而且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投资者形成对未来可分得的股利的一个基本预期,方便投资者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公司进行投资。经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利政策基本比较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的股利政策波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可以这么说,稳定的股利政策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之一。我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 十余年来尽管取得飞速发展,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历史的资本市场,自然呈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稳定性更是印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相对规范,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分配由高比例送配转向派现、由不愿意分红向不得不分红转变。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1、股利分配率低,不分配现象普遍
股利的获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的必然回报,但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可发现“暂不分配”的情况经常出现。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自1992年以来,沪市中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竟有67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两个数字分别占目前A 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和6%左右,并且没有任何不分配股利的充分理由。本来,过多的持有现金将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违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从理论上讲,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对投资者并无损失,因为如果企业税后利润高,股价相应也高;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并且市盈率
较高,投资风险相当大,采取不分配政策限制了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动,也剥夺了投资者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以“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政策为例,该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但仍采取不分配的政策。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分配预案,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奏效。该案例说明了一些公司对投资人利益的漠视,也反映了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2、在股利形式上轻现金股利,现金回报率低
我国上市企业集团现金分红非常少。一方面,派现公司占上市企业集团的比例很低,大比例派现的公司就更少了,近年来尽管我国好多企业改变了过去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做法,开始对投资者派现,但绝大多数公司的分红都是象征性的,派现额如蜻蜓点水,少得可怜,每股现金分红不大于0.1元的比例呈现增多的趋势,派现主要是为了保住其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另一方面,上市企业集团的现金回报率极低,2000年平均含税现金回报率为1.462,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的公司甚至周密算计,使派现额正好够投资者缴纳现金股利和红股的个人所得税,投资者被愚弄,实际投资收益为零。
3、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缺乏透明度
我国上市集团企业的股利政策波动大,缺乏连续性,表现为:没有股价目标,盲目攀比,欲使股价人为地维持高位;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股利形式时而现金时而股票股利时而暂不分配,毫无规律可言,致使股价大幅波动,助长了股市投机性;盲目迎合市场需要,从众行为突出。市场喜好送股则送股,市场喜好公积金转增则转增股。从西方经验可以看出企业应尽力维持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增强股票的预见性,使股东队伍保持稳定,然而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集团的股利分配短期性严重,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没有长远的打算,股东很难从现行的股利政策预知未来股利如何变化。
4、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圈钱”活动,规定上市公司要获得配股资格,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然而,这一规定竟成了某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标准。为了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这些公司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能连续三年达到10%的对策。此时,发放现金股利并非是给投资者回报,实际上是公司为实现增发、配股而制定的股利政策标准。
5、股利政策偏向管理层
正常情况下,公司高管薪酬增长速度不应超过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应当略低于或等于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否则就可能出现管理层利益取代了股东利益的不正常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稳定已经成为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最大差别之一。这一问题能否得较好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是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的基础。有利润不分、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利润的真实、可靠性。朱镕基曾经大声疾呼会计界“不做假帐”,说明一些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喜的是,财政部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了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
目前实施的会计委派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建立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例子是浙江省金华市机关会计核算中心的做法。第二种是“建立会计楼”的模式,即对委派到各单位的会计实行集中办公,分别开展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对委派的会计人员定期轮换。第三种是直接向受派单位派员工作和进行监督。虽然在实施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但褒多抑少,这说明其制其行合乎绝大多数人企盼财务清明、会计真实的良好愿望,符合国家提倡反腐倡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的要求。
会计是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从制度上规范会计的行为,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是较好的解决方案。使会计人员不从属于某一公司,而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服务于全社会,将有效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有利于杜绝公司虚假行为和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是让上市公司正确利用股利政策的前提;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就完全是其市场运作的结果,此时投资人研究股利分配政策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2、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彻底分离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严格而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之上的。审计对会计的行为、上市公司行为具有监督作用,它不仅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而且能使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更加理性,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近年来,由于管理层的重视,上市公司的年报被要求必须通过审计,而审计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也越来越具有可靠性,这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审计公司的切身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使审计的公正性受到限制。目前的审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具有欺骗性。因此,只有审计人员的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彻底分离,才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加真
实可靠。真实的会计报表将使上市公司合理运用股利分配政策,使投资人和公司取得双赢结果。
3、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为提高投资者素质,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投资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不断转变投资理念,重视股利政策,成为真正的投资者。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专业管理的优势,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开放型投资基金,减少中小散户投资者比例,是提高投资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投资者关注企业经营业绩和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必然会重视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制订切实可行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只有这样,我国证券市场才能减少投机气氛,逐步走向成熟。
4、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新的退市机制的配套实施仍存在一些缺陷,如股东告上市公司民事赔偿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如果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连续亏损而退市,应当是投资人承担风险;但如果是因为公司被大股东掏空、涉及欺诈上市和利润造假,这些公司的退市损失就不该由无辜的中小股东承担。倘若证券民事赔偿机制迟迟不露面,由中小投资者对问题公司的退市承担风险,未必符合“三公”原则。目前,在法律尚不能够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不能对违规公司进行有效处罚的情况下,实施连续3年半亏损即退市的制度,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无疑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的退市制度,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将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发生根本变化。目前,中国的退市制度有名无实,上市公司若利用不规范的股利政策甚至因造假而退市,对其而言只是失去了“圈钱”的机会,而其损失则由无辜的中小股东承担。另外,“借壳上市”成了一些ST 公司的救命草,退了市的公司经过一番“重组”又粉墨登场。
5、加强证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方面可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切断其与机构联手做假的机会,从而使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失去谋取暴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投资损失,让公司管理者明白,善待投资者就是善待自己;让所有投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去竞争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钟灵.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稳定性 2010(29)
2、苑德军.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全景网络,2001.
3、曹平冈. 财务报表分析[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延波. 高级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吉林财经大学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2012-2013(二)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课程性质 专业限选课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小宝就是我888
学 号
二 ○ 一 三 年 六 月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适度的股利政策不仅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同时也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文章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了优化上市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 股利分配 现状 对策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财务决策的核心内容和敏感问题之一,一度成为西方财务实践中的“股利之谜" 。股利政策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内部融资的程度,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反应了股东投资的直接回报,影响着股东的投资热情,因而成为金融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稳定的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增强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而且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投资者形成对未来可分得的股利的一个基本预期,方便投资者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公司进行投资。经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利政策基本比较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的股利政策波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可以这么说,稳定的股利政策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之一。我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 十余年来尽管取得飞速发展,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历史的资本市场,自然呈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稳定性更是印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相对规范,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分配由高比例送配转向派现、由不愿意分红向不得不分红转变。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1、股利分配率低,不分配现象普遍
股利的获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的必然回报,但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可发现“暂不分配”的情况经常出现。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自1992年以来,沪市中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竟有67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两个数字分别占目前A 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和6%左右,并且没有任何不分配股利的充分理由。本来,过多的持有现金将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违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从理论上讲,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对投资者并无损失,因为如果企业税后利润高,股价相应也高;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并且市盈率
较高,投资风险相当大,采取不分配政策限制了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动,也剥夺了投资者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以“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政策为例,该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但仍采取不分配的政策。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分配预案,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奏效。该案例说明了一些公司对投资人利益的漠视,也反映了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2、在股利形式上轻现金股利,现金回报率低
我国上市企业集团现金分红非常少。一方面,派现公司占上市企业集团的比例很低,大比例派现的公司就更少了,近年来尽管我国好多企业改变了过去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做法,开始对投资者派现,但绝大多数公司的分红都是象征性的,派现额如蜻蜓点水,少得可怜,每股现金分红不大于0.1元的比例呈现增多的趋势,派现主要是为了保住其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另一方面,上市企业集团的现金回报率极低,2000年平均含税现金回报率为1.462,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的公司甚至周密算计,使派现额正好够投资者缴纳现金股利和红股的个人所得税,投资者被愚弄,实际投资收益为零。
3、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缺乏透明度
我国上市集团企业的股利政策波动大,缺乏连续性,表现为:没有股价目标,盲目攀比,欲使股价人为地维持高位;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股利形式时而现金时而股票股利时而暂不分配,毫无规律可言,致使股价大幅波动,助长了股市投机性;盲目迎合市场需要,从众行为突出。市场喜好送股则送股,市场喜好公积金转增则转增股。从西方经验可以看出企业应尽力维持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增强股票的预见性,使股东队伍保持稳定,然而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集团的股利分配短期性严重,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没有长远的打算,股东很难从现行的股利政策预知未来股利如何变化。
4、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圈钱”活动,规定上市公司要获得配股资格,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然而,这一规定竟成了某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标准。为了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这些公司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能连续三年达到10%的对策。此时,发放现金股利并非是给投资者回报,实际上是公司为实现增发、配股而制定的股利政策标准。
5、股利政策偏向管理层
正常情况下,公司高管薪酬增长速度不应超过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应当略低于或等于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否则就可能出现管理层利益取代了股东利益的不正常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稳定已经成为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最大差别之一。这一问题能否得较好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是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的基础。有利润不分、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利润的真实、可靠性。朱镕基曾经大声疾呼会计界“不做假帐”,说明一些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喜的是,财政部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了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
目前实施的会计委派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建立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例子是浙江省金华市机关会计核算中心的做法。第二种是“建立会计楼”的模式,即对委派到各单位的会计实行集中办公,分别开展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对委派的会计人员定期轮换。第三种是直接向受派单位派员工作和进行监督。虽然在实施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但褒多抑少,这说明其制其行合乎绝大多数人企盼财务清明、会计真实的良好愿望,符合国家提倡反腐倡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的要求。
会计是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从制度上规范会计的行为,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是较好的解决方案。使会计人员不从属于某一公司,而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服务于全社会,将有效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有利于杜绝公司虚假行为和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是让上市公司正确利用股利政策的前提;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就完全是其市场运作的结果,此时投资人研究股利分配政策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2、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彻底分离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严格而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之上的。审计对会计的行为、上市公司行为具有监督作用,它不仅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而且能使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更加理性,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近年来,由于管理层的重视,上市公司的年报被要求必须通过审计,而审计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也越来越具有可靠性,这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审计公司的切身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使审计的公正性受到限制。目前的审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具有欺骗性。因此,只有审计人员的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彻底分离,才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加真
实可靠。真实的会计报表将使上市公司合理运用股利分配政策,使投资人和公司取得双赢结果。
3、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为提高投资者素质,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投资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不断转变投资理念,重视股利政策,成为真正的投资者。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专业管理的优势,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开放型投资基金,减少中小散户投资者比例,是提高投资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投资者关注企业经营业绩和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必然会重视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制订切实可行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只有这样,我国证券市场才能减少投机气氛,逐步走向成熟。
4、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新的退市机制的配套实施仍存在一些缺陷,如股东告上市公司民事赔偿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如果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连续亏损而退市,应当是投资人承担风险;但如果是因为公司被大股东掏空、涉及欺诈上市和利润造假,这些公司的退市损失就不该由无辜的中小股东承担。倘若证券民事赔偿机制迟迟不露面,由中小投资者对问题公司的退市承担风险,未必符合“三公”原则。目前,在法律尚不能够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不能对违规公司进行有效处罚的情况下,实施连续3年半亏损即退市的制度,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无疑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的退市制度,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将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发生根本变化。目前,中国的退市制度有名无实,上市公司若利用不规范的股利政策甚至因造假而退市,对其而言只是失去了“圈钱”的机会,而其损失则由无辜的中小股东承担。另外,“借壳上市”成了一些ST 公司的救命草,退了市的公司经过一番“重组”又粉墨登场。
5、加强证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方面可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切断其与机构联手做假的机会,从而使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失去谋取暴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投资损失,让公司管理者明白,善待投资者就是善待自己;让所有投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去竞争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钟灵.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稳定性 2010(29)
2、苑德军.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全景网络,2001.
3、曹平冈. 财务报表分析[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延波. 高级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