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3)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

(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

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 .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 .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 .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 .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 .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 .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 .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 .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4.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乖:违背 .

B .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恨:遗憾 .

C .中高季辅就加增损 就:最终 .

D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上任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 )(3分)

A .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 .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 .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 .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 .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二)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肄业/肆扰 懈怠/亵渎 押解/浑身解数 ......

B .聒躁/恬静 咯血/炮烙 中肯/一语中的 ......

C .戳穿/杀戮 希冀/契约 咀嚼/咬文嚼字 ......

D .国粹/荟萃 悭吝/信笺 拓本/落拓不羁 ......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梁启超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学问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他还是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没有成见,不执拗,只要对中国有好处,能促进中国发展的事物,他都能接受。他系统地研究了中西优秀文化,提出的许多关于社会发展的见解,至今还被认为是不经之谈。我们应该全面研究梁先生的思想,进而吸取其中的精髓,发扬光大。

A .包罗万象 B .执拗 C .不经之谈 D .进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除了重视宣传教育外,还需依靠加强行人过马路的设

施、科学设置红绿灯间隔时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B .西方某些国家宣布,为防止官方通讯、私人通讯以及其他各类型通讯不再受其他国

家的监听,他们将联合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通讯体系。

C .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专家评委,对部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选手赞不绝口,

认为本届金钟奖竞赛水平高,选手的发展值得期待。

D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广州城区周边不少古村落引入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面

貌焕然一新,但原本的乡土味也或多或少被冲淡了。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睛的近视可以用眼镜或手术来缓解,但是视野的近视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

题。 。 。 , 。 ,那么总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就会被外界的变化打破。我们这只“井底之蛙”,也就不得不因患了视野近视症而被社会淘汰。

①只是这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与感受也是极其微弱的

②周而复始、机械、单一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对世事发展变化缺少思考,患上了“视野近视”病

③这种视野的近视让我们自己成为了城市的“井底之蛙”都全然不知

④不管你愿不愿,外面的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你

⑤如果你不具备广阔的视野,提前解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

⑥过“井底之蛙”的日子,是舒服且没有太多烦恼的

A .③②①⑤⑥④ B .②③⑥①④⑤ C .③⑥②④①⑤ D .②⑥③④①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

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

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

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

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摘山花以诗赠余, 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

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

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

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

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

B .值饥,食之厌 . 缘:边缘 厌:满足 ③C .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殚:尽 .

D .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乃登万佛阁寺僧设斋, 乃行 ..

B .自一览亭迤西而北 健者匍匐而上 ..

C .有遗世之想 . 余亦倚声和之 . 克:能够

D .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 ..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B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C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D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

B. 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 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

(一)

1. C(C 项中“标准官帽”表述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

2.B (A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是否后世在宫中流行原文没有信息支持;C 项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 颠倒因果,原文中末段“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拢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

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穿明朝朝服,戴明朝乌纱帽为果)

3.C (A. 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管职的象征”“ 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不对;B 项 “玉饰越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根本没资格戴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原文没有依据。 D.“巩固清初政权”错。) 文言文阅读:

4.D (“致仕”的意思是辞官回家。) (3分)

5.B( A项后句说的是皇帝对孔颖达的赞许和赏赐,陈述的对象是皇帝而不是孔颖达;这是侧面烘托,不是直接表达。C项的前句说的是孔颖达学习勤奋刻苦,表达的是学习过程,不能表现“博学”的结果,属于答非所问的错误。D项的前句有错误。在语境中,陈述的对象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所以此句是断章取义,明显是错误的。) (3分)

6.C( 奉皇太子命令撰著,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 (3分)

(二)

语文试题

(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

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 .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 .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 .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 .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 .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 .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 .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 .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4.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乖:违背 .

B .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恨:遗憾 .

C .中高季辅就加增损 就:最终 .

D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上任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 )(3分)

A .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 .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 .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 .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 .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二)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肄业/肆扰 懈怠/亵渎 押解/浑身解数 ......

B .聒躁/恬静 咯血/炮烙 中肯/一语中的 ......

C .戳穿/杀戮 希冀/契约 咀嚼/咬文嚼字 ......

D .国粹/荟萃 悭吝/信笺 拓本/落拓不羁 ......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梁启超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学问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他还是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没有成见,不执拗,只要对中国有好处,能促进中国发展的事物,他都能接受。他系统地研究了中西优秀文化,提出的许多关于社会发展的见解,至今还被认为是不经之谈。我们应该全面研究梁先生的思想,进而吸取其中的精髓,发扬光大。

A .包罗万象 B .执拗 C .不经之谈 D .进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除了重视宣传教育外,还需依靠加强行人过马路的设

施、科学设置红绿灯间隔时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B .西方某些国家宣布,为防止官方通讯、私人通讯以及其他各类型通讯不再受其他国

家的监听,他们将联合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通讯体系。

C .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专家评委,对部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选手赞不绝口,

认为本届金钟奖竞赛水平高,选手的发展值得期待。

D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广州城区周边不少古村落引入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面

貌焕然一新,但原本的乡土味也或多或少被冲淡了。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睛的近视可以用眼镜或手术来缓解,但是视野的近视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

题。 。 。 , 。 ,那么总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就会被外界的变化打破。我们这只“井底之蛙”,也就不得不因患了视野近视症而被社会淘汰。

①只是这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与感受也是极其微弱的

②周而复始、机械、单一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对世事发展变化缺少思考,患上了“视野近视”病

③这种视野的近视让我们自己成为了城市的“井底之蛙”都全然不知

④不管你愿不愿,外面的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你

⑤如果你不具备广阔的视野,提前解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

⑥过“井底之蛙”的日子,是舒服且没有太多烦恼的

A .③②①⑤⑥④ B .②③⑥①④⑤ C .③⑥②④①⑤ D .②⑥③④①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

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

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

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

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摘山花以诗赠余, 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

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

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

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

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阁在山半,缘崖旋转 .

B .值饥,食之厌 . 缘:边缘 厌:满足 ③C .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殚:尽 .

D .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乃登万佛阁寺僧设斋, 乃行 ..

B .自一览亭迤西而北 健者匍匐而上 ..

C .有遗世之想 . 余亦倚声和之 . 克:能够

D .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 ..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B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C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D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

B. 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 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

(一)

1. C(C 项中“标准官帽”表述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

2.B (A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是否后世在宫中流行原文没有信息支持;C 项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 颠倒因果,原文中末段“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拢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

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穿明朝朝服,戴明朝乌纱帽为果)

3.C (A. 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管职的象征”“ 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不对;B 项 “玉饰越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根本没资格戴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原文没有依据。 D.“巩固清初政权”错。) 文言文阅读:

4.D (“致仕”的意思是辞官回家。) (3分)

5.B( A项后句说的是皇帝对孔颖达的赞许和赏赐,陈述的对象是皇帝而不是孔颖达;这是侧面烘托,不是直接表达。C项的前句说的是孔颖达学习勤奋刻苦,表达的是学习过程,不能表现“博学”的结果,属于答非所问的错误。D项的前句有错误。在语境中,陈述的对象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所以此句是断章取义,明显是错误的。) (3分)

6.C( 奉皇太子命令撰著,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 (3分)

(二)


相关文章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原创]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化学(4)Word版含答案
  • 化学试题(一) 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 2 B .氧化铁的化学式:FeO C .次氯酸的电子式 131 D .质子数 ...查看


  •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二)语文(word版)
  •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 ...查看


  • 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含答案)
  •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2分) (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____ ...查看


  • 高三语文训练·病句
  • 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 ...查看


  • 高三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付应全 六月的天气凉爽舒适,高考成绩已经公布,远离了朝夕相伴的学生,终于可以坐下来放松一下了.然而冷静理智地回顾高三这一年历程,除了成绩.收获.欣喜,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本人所教高三两个班是美术班,大部分学生成绩 ...查看


  • 2016届高三年级5月备考建议(供参考)
  • 孝感市教科院2016届高三年级各学科5月备考建议 [按语] 4月6日-7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2016年高考命题工作会议,与会记者对会议从两个方面做了报道:一是2016年高考命题的总体变化:二是根据变化各学科在复习备考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查看


  • 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作文03 Word版含答案.doc
  • 作文03 6. (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 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 ...查看


  • [江苏省]2016届届高三预测金卷(语文)及答案解析(Word版)
  • 江苏省2016届高三预测金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满分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