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文献述评

  摘 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该理论在研究上的不足,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其他理论的结合应用能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206-02

  

  引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旅游地迅速崛起,成为了地区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著名的旅游地慢慢地开始走向衰退,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水平下降、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衰退?如何避免衰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的热点之一,该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被广泛用于分析、解释、预测旅游地的演化,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境,引发了对该理论模型的一些质疑和争议。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是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20世纪以来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该理论的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研究地中海旅游乡村提出的,他认为旅游乡村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掘阶段、增长阶段、衰落阶段。而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他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

  通过研究,一些学者支持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如Chris Cooper和Stephen Jackson在对英国the Isle of Man研究中认为,虽然Butler的模型被批评在实践中难以运作,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释工具,可用来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英国the Isle of Man的个案就是一个证明该模型实用性的例子。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向国内全面介绍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之后的几年中在旅游学术界引发了关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争论。还有一些学者认可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但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上争议较大。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与Bulter不完全相同,而且还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创新和补充。比如广受关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5阶段和4阶段的观点,Gary R Hovinen(1982)以美国Lancaster县为例,认为Lancaster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以成熟阶段代替了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巩固和停滞阶段。佘书炜(1997)认为现有的理论模型不能够很好地揭示出旅游地的演进规律,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双周期模型。喻震、唐善茂(2004)认为传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基于传统的经济理念来思考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略显偏颇,他们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三维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新模型―旅游地生命球体理论,从而能更全面的考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该理论的真伪和科学性提出了质疑,杨森林(1996)从关于旅游产品的“硬核”、形成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特性、实践的检验等三方面得出了他的研究结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又缺乏有力的事实根据。如果用它指导实践,无疑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阎友兵 (2001)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它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在旅游科学中的简单移植和机械套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虽然学者们不同程度上对Butler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存在由起步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类似生物体的生命变化过程。如果是这样,任何一个旅游地都摆脱不了衰落的“宿命”,对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的命题是否成立的验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是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有利于了解旅游地不同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人为控制和调整,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实现旅游地的永续发展。但是从一些旅游地个案的研究表明,完全吻合Butler理论模型的很少,而且不同阶段的转折点很难判断,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因此不能把生命周期模型简单、机械地套用在所有旅游目的地演变上,这是不现实的。从一定程度上说Butler的理论模型也只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模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述评

  表1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概况(1986―2005)

  

  

  资料来源:邵晓兰,高峻(2006)

  

  邵晓兰,高峻(2006)根据EBSCO和Elsevier两大数据库的搜索结果统计出来的表1研究发现国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回顾和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都是研究的热门话题。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发展,为控制和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Butler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地容量密切相关,如果旅游地容量达到饱和或超载,旅游地就会进入停滞或衰落阶段。因此Butler建议说,旅游地发展应保持在既定的容量限制之内。

  C.Stansfield通过对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指出旅游地衰退与客源市场的改变、美国城市的整体衰退有关。

  针对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出现了广泛的衰退。众多学者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研究(Urry,1990;Shaw&Williams,1997;Morgan &Pritchard,1999;Walton,2000;Agarwal,1994,2002),认为英国海滨度假地衰退原因与度假产品的独特性削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有关。

  Cooper和Jackson对the Isle of Man的研究(1989)认为旅游地衰退原因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旅游地的环境因素、英国海滨胜地总体受欢迎度的下降、发展速度、可进入性、竞争旅游地相关。

  谢彦君(1995)认为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施加影响,并提出了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

  从上述文献可见,影响旅游地演进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包括旅游地旅游供给系统、旅游者市场需求和宏观环境等因素。这也可能就是导致生命周期曲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理论不足以解释或解决旅游地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出现了新动向,刘俊、保继刚(2007)在文章中提出在解决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衰退的问题时,国外学者们引入社学经济领域的转型理论,着重探讨度假地外部环境变化对度假地衰退的影响,认为度假地衰退是内外部复杂因素互动的结果。这种理论视角有助于拓宽生命周期理论过于强调度假地内部因素的狭隘,理论研究成果为政府促进度假地复兴的战略选择提供了依据。受到转型理论的启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海滨度假地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变迁是度假地衰退的根本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其他理论的结合应用为研究旅游地的演进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在旅游学科领域应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可能就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旅游科学作为边缘学科,旅游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应该囿于本学科领域,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其他学科拓宽旅游学科的理论,使旅游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引起了中外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不同学科相关理论的加入对该问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R W Butler.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1):5―12.

  [2]Chris Cooper, Stephen Jackson. Destination Life Cycle:the Isle of Man Case Stud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16):377―398.

  [3]Gary R Hovinen. Visitor Cycles Outlook for Tourism in Lancaster County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 9: 565―583.

  [4]Donald Getz.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tination Life Cy-c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752―770.

  [5]张文.对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的看法.载孙仲明等,旅游开发研究论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99―108.

  [6]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13.

  [7]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人文地理,2004,(5):5―9.

  [8]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蒹与杨森林商榷[J].旅游学刊,1997,(1):32―37.

  [9]许春晓.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1997,12(5):44―47.

  [10]喻震,唐善茂.从生命周期理论到生命球体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发展思考.前沿理论,2004(5):25―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该理论在研究上的不足,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其他理论的结合应用能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206-02

  

  引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旅游地迅速崛起,成为了地区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著名的旅游地慢慢地开始走向衰退,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水平下降、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衰退?如何避免衰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的热点之一,该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被广泛用于分析、解释、预测旅游地的演化,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境,引发了对该理论模型的一些质疑和争议。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是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20世纪以来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该理论的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研究地中海旅游乡村提出的,他认为旅游乡村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掘阶段、增长阶段、衰落阶段。而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他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

  通过研究,一些学者支持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如Chris Cooper和Stephen Jackson在对英国the Isle of Man研究中认为,虽然Butler的模型被批评在实践中难以运作,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释工具,可用来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英国the Isle of Man的个案就是一个证明该模型实用性的例子。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向国内全面介绍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之后的几年中在旅游学术界引发了关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争论。还有一些学者认可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但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上争议较大。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与Bulter不完全相同,而且还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创新和补充。比如广受关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5阶段和4阶段的观点,Gary R Hovinen(1982)以美国Lancaster县为例,认为Lancaster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以成熟阶段代替了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巩固和停滞阶段。佘书炜(1997)认为现有的理论模型不能够很好地揭示出旅游地的演进规律,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双周期模型。喻震、唐善茂(2004)认为传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基于传统的经济理念来思考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略显偏颇,他们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三维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新模型―旅游地生命球体理论,从而能更全面的考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该理论的真伪和科学性提出了质疑,杨森林(1996)从关于旅游产品的“硬核”、形成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特性、实践的检验等三方面得出了他的研究结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又缺乏有力的事实根据。如果用它指导实践,无疑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阎友兵 (2001)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它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在旅游科学中的简单移植和机械套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虽然学者们不同程度上对Butler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存在由起步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类似生物体的生命变化过程。如果是这样,任何一个旅游地都摆脱不了衰落的“宿命”,对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的命题是否成立的验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是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有利于了解旅游地不同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人为控制和调整,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实现旅游地的永续发展。但是从一些旅游地个案的研究表明,完全吻合Butler理论模型的很少,而且不同阶段的转折点很难判断,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因此不能把生命周期模型简单、机械地套用在所有旅游目的地演变上,这是不现实的。从一定程度上说Butler的理论模型也只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模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述评

  表1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概况(1986―2005)

  

  

  资料来源:邵晓兰,高峻(2006)

  

  邵晓兰,高峻(2006)根据EBSCO和Elsevier两大数据库的搜索结果统计出来的表1研究发现国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回顾和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都是研究的热门话题。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发展,为控制和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Butler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地容量密切相关,如果旅游地容量达到饱和或超载,旅游地就会进入停滞或衰落阶段。因此Butler建议说,旅游地发展应保持在既定的容量限制之内。

  C.Stansfield通过对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指出旅游地衰退与客源市场的改变、美国城市的整体衰退有关。

  针对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出现了广泛的衰退。众多学者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研究(Urry,1990;Shaw&Williams,1997;Morgan &Pritchard,1999;Walton,2000;Agarwal,1994,2002),认为英国海滨度假地衰退原因与度假产品的独特性削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有关。

  Cooper和Jackson对the Isle of Man的研究(1989)认为旅游地衰退原因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旅游地的环境因素、英国海滨胜地总体受欢迎度的下降、发展速度、可进入性、竞争旅游地相关。

  谢彦君(1995)认为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施加影响,并提出了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

  从上述文献可见,影响旅游地演进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包括旅游地旅游供给系统、旅游者市场需求和宏观环境等因素。这也可能就是导致生命周期曲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理论不足以解释或解决旅游地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出现了新动向,刘俊、保继刚(2007)在文章中提出在解决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衰退的问题时,国外学者们引入社学经济领域的转型理论,着重探讨度假地外部环境变化对度假地衰退的影响,认为度假地衰退是内外部复杂因素互动的结果。这种理论视角有助于拓宽生命周期理论过于强调度假地内部因素的狭隘,理论研究成果为政府促进度假地复兴的战略选择提供了依据。受到转型理论的启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海滨度假地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变迁是度假地衰退的根本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其他理论的结合应用为研究旅游地的演进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在旅游学科领域应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可能就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旅游科学作为边缘学科,旅游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应该囿于本学科领域,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其他学科拓宽旅游学科的理论,使旅游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引起了中外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不同学科相关理论的加入对该问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R W Butler.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1):5―12.

  [2]Chris Cooper, Stephen Jackson. Destination Life Cycle:the Isle of Man Case Stud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16):377―398.

  [3]Gary R Hovinen. Visitor Cycles Outlook for Tourism in Lancaster County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 9: 565―583.

  [4]Donald Getz.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tination Life Cy-c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752―770.

  [5]张文.对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的看法.载孙仲明等,旅游开发研究论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99―108.

  [6]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13.

  [7]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人文地理,2004,(5):5―9.

  [8]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蒹与杨森林商榷[J].旅游学刊,1997,(1):32―37.

  [9]许春晓.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1997,12(5):44―47.

  [10]喻震,唐善茂.从生命周期理论到生命球体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发展思考.前沿理论,2004(5):25―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关文章

  • 我国游客满意度研究述评
  •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07 23(3) 我国游客满意度研究述评 陈丽荣,苏 勤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通过对国内 ...查看


  • 述评与综述的区别
  • ・科技写作・ 述评与综述的区别 李强 关键词 述评 文献类型 医学写作 综述 文献研究摘要 系统地研究述评类论文的写法及其与综述文献的区别.从述评与综述报道内容的侧重点.作者群.情报学价值.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写作格式.审稿要求及刊出周期等方 ...查看


  • 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
  • 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 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 宗晓莲 旅游人类学研究在西方历经4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理论.观点,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学者们从目的地社会.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等不同视角出发,分别形成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的 形式.旅游是 ...查看


  • 熊彼特创新经济发展思想述评与启示
  • 摘要: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首次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是经济自身发生的 ...查看


  •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 区际产业转移(Interseetional industrial shift).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区域(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它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 ...查看


  • [投稿]外国语类CSSCI来源期刊投稿指南
  • 以下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收录的11种外国语类期刊的简要介绍与投稿指南,供学界同行参考使用,希望能够帮助一线教师尤其研究新手在投稿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论文投递与学术传播的效率.11种期刊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 ...查看


  • 旅行社规范化经营与经营风险规避
  • 2006年8月第9卷第8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Aug.,2006V01.9,No.8 旅行社规范化经营与经营风险规避 王 宁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重庆400067) 旅行 ...查看


  •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
  • 2008年第1期 I 总第 177 期) 177 社会主义研究 800^1181^ 8111018:8 1,2008 861*131 〜0丨 生态文明理设研究逋评 是丽娜王国聘 [摘要]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 ...查看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卷第1期 !堡:丝!!呈:! DOI:10.3969/j.issn.1(I)3-9511.2011.01.015 』竺型型墅型!!垡壁坐!墅鬯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水利风景区 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余韵1,詹卫华2,谢祥财1 (1.福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