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论文

畜牧与饲料科学AnimalHusbandryandFeedScience2010,31(10):88-90

我国绿色食品检测与监测分析

兰州

(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甘肃

730000)

摘要: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我国绿色食品的检测标准需要尽快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介绍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要强化检测与监测,提升检测与监测水平和能力,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好生产过程中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几项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食品检测;监测;绿色食品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10-0088-03

AnalysisonMonitoringandDetectionofGreenFoodinChina

LIQi

(AnalysisandResearchCenterofGansuProvince,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adapttotheinternationalmarketcompetition,thedetectionstandardsofgreenfoodofChinashouldaccordwiththe

internationalstandards.Todevelopgreenfoodindustry,detectionandmonitoringshouldbestrengthened,andthedetectionandmonitoringabilityshouldbeenhanced.Andmanymeasuresshouldbeentakentosolveseveralkeytechnologiesinproductionprocesssuchasfertilizationandpreventionofpest.Onlytakingthesemeasurescanpromotesustainableandrapiddevelopmentofgreenfoodindustry.

Keywords:fooddetection;monitoring;greenfood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和饮料等九大类的初级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在国外也称其为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绿色食品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殊产业,有极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近年来,绿色食品风靡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其主导食品,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工业已相当于种植业产值的3~5倍。我国在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我国绿色食品事业从此全面启动。多年来,我国绿色食品年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20%,尤其是

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④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

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在上述标准的制定上,我国根据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管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和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质量要求的不同,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时,从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协调统一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分为AA级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或物理除草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害,保证最终产品质量达到标准;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有关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标准显然较A级标准要高。

在检测与监测绿色食品的诸多标准中,绿色食品质量控制是关键环节,也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其生产过程的标准分为两个部分,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包括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等)使用标准和绿色食品操作规程(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对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停药期和禁止使用的物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绿色食品检测与监测的重点。

1990—2009年,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

到27%和29%。目前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已超过6000家,产品总数超过15000个,1995年绿色食品销售额为

100亿元,2006年销售额为1500亿元,2009年销售额达到3162亿元,年均递增28%,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家的认

可。1997年出口额为7000多万美元,2009年扩大到21.6亿美元,年均递增33%。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超过

666.67万hm2,产品总量接近1亿t。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

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消费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战略选择。

1绿色食品检测监测发展的现状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依据标准是:

①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

量标准;

2008年《中国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公布的数据显

示,全国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1.4%,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而同期绿色食品上述主要监测指标的检测与监测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远高于同类

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

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收稿日期:2010-09-21

作者简介:李琪(1963—),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食品检

测与分析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第10期李琪:我国绿色食品检测与监测分析89

蔬菜的监测指标。

我国绿色食品自创立以来,通过组织实施“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论证为形式,标志管理为手段”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的标准,发布了绿色食品标准152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认证制度。目前,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地级市的农业环保机构和区域性食品检测机构开展了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工作,工作队伍发展到4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检测机构为龙头,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部门检测机构为主体,市(县)检测机构为补充”的绿色食品检测安全体系,已基本能够按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安全参数进行检测。全国现有绿色食品定点委托环境监测机构72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46家,绿色食品专家队伍430家。这些独立于绿色食品管理系统之外的质量监督保障网络不仅保证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公正性,而且增加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科学性。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开展

绿色食品检测的基础条件,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农副产品污染日趋严重,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向河流、湖泊的大量排放,使一部分携带汞、铅、砷、铬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加之化肥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超量使用氮肥)、农药及人畜粪便流失等,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直接威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对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检测依据的标准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绿

色食品检测与监测标准及规范有许多,但由于我国绿色食品开发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各类标准制定时依据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偏重于国内市场,引用国外先进标准较少。检测与监测时尽管严格按照我国绿色食品相关标准执行,但由于部分产品关键指标数和检出限低于国际标准(如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农残限量达56项、德国56项、日本64项,而我国至今只规定了2项),导致我国水果和部分蔬菜等农产品在农药残留和有毒物质检出限高于国际标准,出口时存在超标现象,因而同类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使我国一些特色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能与产品的内在品质相当。

2.2对企业认证后的监测体系尚不健全长期以来,食品

分别由农业、工商、环保、质监、食品和药品管理等部门各自分管,在管理上较为混乱。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资格只有3年,到期后必须重新检测并申请标志使用权。有的企业在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后,由于放松了管理或追逐利润,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使产品不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但仍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出售;有的标志使用过期后不重新申请而依然在使用;有的甚至倒卖资格,将取得的“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出卖给没有获得资格的企业使用,以非绿色食品来冒充绿色食品,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些行为影响了绿色食品在广大消费者中的声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绿色食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3检测依据的标准实用性不强

我国现有的绿色食品

标准与国际同类先进标准相比,侧重于科研方法和技术,检测时的不确定度较大,实用性较差,与国际接轨难度较大,导致我国大宗绿色食品占领国际市场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农药残留标准作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贯穿在安全监管的全过程,既是指导和规范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行为的自控准绳,又是政府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但这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在检出限、技术方法、相关标准缺失、操作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从而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力度和水平。

2.4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禁止使

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由于行政执法力度有限,有些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或农户仍在大量使用农药,致使农残时有超标,但由于抽样检测没有及时跟进,绿色食品农残超标现象也时有出现。

3对策

要持续快速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强

化检测与监测力度,还要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在根本上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

3.1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3.1.1

选择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的生产必

须是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周围不应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产生污染源,基地要远离对水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

3.1.2

慎重选择施用的肥料:绿色食品施肥通常以有机肥

为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以保持农田土壤中的养分平衡。人畜粪便等使用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化肥与有机肥应按相应比例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尤其是对叶菜类最后一次施用氮肥必须在收获前30d进行。应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城市垃圾、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

3.1.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草害是绿

色食品生产中常常难以避免的现象,为此,应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用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化。如选用抗病品种,非化学药剂处理种子,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采用机械捕捉害虫、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格遵守生产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规范。在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生产之际,应加快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及其他无污染杀虫剂的研制步伐,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实施,从而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

3.2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的修订步伐,进一步完

善绿色食品通用准则、大类产品标准,加快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尽快解决中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导致中国的绿色食品出口受到限制,影响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问题,使我国绿色食品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3.3加大对检测与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力度绿色

食品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先进的科技成果与农艺有机结合

90畜牧与饲料科学第31卷

的产物。尤其是随着农业新成果和产品的广泛推广应用,对绿色食品检测监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检测监管的难度也在提高,因此必须组织力量,发挥专家作用,加强绿色食品理论研究和科技研发,不断地加大对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要重点开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生物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其次,应按国际检测标准建立可靠和信誉良好的认证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及其认证在国外的知名度,为中国厂商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行之有效的通行证。尽快摆脱我国绿色食品认证不被欧共体、美国和日本认可的局面,使我国绿色食品检测及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世界各绿色(有机)食品主要市场消费者、进口商、批发商和我国出口商共同认可的质量凭证。

参考文献:[1]

席晓东,杨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5):20-23.

[2]雷扬.世界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J].绿色食品,2002

(5):62-63.

[3]郑煜曦,郑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食

品工业科技,2002,23(4):80-81.

[4]刘北林,白世贞.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

讨[J].商业研究,2002(6):1-4.

[5]THONNEYPF,BISOGNICA.Governmentregulationoffood

safety:interactionofscientificandsocietalforces[J].FoodTechnol,1992,46(1):73-80.

[6]王晓玲.我国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46-11247.

[7]苗雨君,王锦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07(8):134-135,137.

[8]邱重植,杨燚.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行为分析[J].安徽农

业科学,2008,36(8):3432-3433.

[9]肖青亮,郑诗樟,吴建富,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

有机食品辨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18-3419,3436.

[10]赵艳秋.无公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科技,2010(8):329,331.□

3.4强化对绿色食品检测与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关行政

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长效的绿色食品监管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企业年检、产品质量抽检、标志市场监察、产品公告通报制度。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志的市场监察工作力度,重点纠正企业超范围用标、超期用标问题,积极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查处假冒绿色食品;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严格规范运作,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树立机构的良好形象。加大产品证后质量监管力度,确保绿色食品质量稳定可靠。

完善检测与监测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监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着力提高监测机构的检验与检测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建立现场抽查考核制度和监测工作月报制度,加强对监测机构动态监管,特别是要尽快健全我国农药残留的相关标准。

3.5积极推动绿色食品的检测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绿

色食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中国的绿色食品出口受到限制,急需与国际接轨。要使我国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首先要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AA绿色食品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其出口潜力巨大。因此应加快标准建设,加快检测标

□□□□□□□□□□□□□□□□□□□□□□□□□□□□□□□□□□□□□□□□□□□□□□□

病死肉、变质肉和注水肉的鉴别方法

徐炳成1,马艳菲2,林鹏超3,吴树军2

(1.辽宁省阜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阜新市肉羊研发中心,辽宁阜新123000)

阜新

123000;2.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阜新123000;3.辽宁省

摘要:介绍了病死肉、变质肉和注水肉的鉴别方法,以期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及消费者如何购买安全肉食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鉴别;病死肉;变质肉;注水肉

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肉”,让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现将正确鉴别病死肉、变质肉和注水肉的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呈淡黄色或白色。此外,消费者在市场上要选择购买盖有检疫验讫章的猪肉,猪肉上的印章颜色是由食用葡萄籽调制而成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是无毒无害的,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健康畜禽肉宰口外翻,切面粗糙不平,周围血染较深;病死畜禽肉宰口不外翻,切面平滑,无血染现象。病死畜禽肉放血不良,肉呈暗红色或黑红色,切面可见一处或多处呈暗红色,并渗出血珠,脂肪呈暗红色。猪胴体可见皮肤及皮下组织呈不同病变。如猪囊虫肉:俗称“豆肉”,幼虫呈囊泡状,肉眼观察由小米粒大小至豌豆大小不等;猪瘟病肉:在周身皮肤上,包括头和四肢皮肤上,可见有大小不一的针尖

1病死肉的鉴别

新鲜畜禽肉感官特征是脂肪洁白,肌肉红色均匀,有光

泽,外表微干或湿润,不粘手。用手指压在瘦肉上凹陷能立即恢复,弹性好,且具有鲜肉的正常气味。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香味。猪肉皮肤平滑呈白色,禽肉皮肤

收稿日期:2010-10-12

作者简介:徐炳成(1970—),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

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畜牧与饲料科学AnimalHusbandryandFeedScience2010,31(10):88-90

我国绿色食品检测与监测分析

兰州

(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甘肃

730000)

摘要:为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我国绿色食品的检测标准需要尽快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介绍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要强化检测与监测,提升检测与监测水平和能力,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好生产过程中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几项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食品检测;监测;绿色食品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10-0088-03

AnalysisonMonitoringandDetectionofGreenFoodinChina

LIQi

(AnalysisandResearchCenterofGansuProvince,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adapttotheinternationalmarketcompetition,thedetectionstandardsofgreenfoodofChinashouldaccordwiththe

internationalstandards.Todevelopgreenfoodindustry,detectionandmonitoringshouldbestrengthened,andthedetectionandmonitoringabilityshouldbeenhanced.Andmanymeasuresshouldbeentakentosolveseveralkeytechnologiesinproductionprocesssuchasfertilizationandpreventionofpest.Onlytakingthesemeasurescanpromotesustainableandrapiddevelopmentofgreenfoodindustry.

Keywords:fooddetection;monitoring;greenfood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和饮料等九大类的初级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在国外也称其为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绿色食品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殊产业,有极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近年来,绿色食品风靡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其主导食品,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工业已相当于种植业产值的3~5倍。我国在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我国绿色食品事业从此全面启动。多年来,我国绿色食品年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20%,尤其是

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④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

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在上述标准的制定上,我国根据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管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和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质量要求的不同,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时,从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协调统一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分为AA级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或物理除草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害,保证最终产品质量达到标准;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有关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标准显然较A级标准要高。

在检测与监测绿色食品的诸多标准中,绿色食品质量控制是关键环节,也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其生产过程的标准分为两个部分,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包括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等)使用标准和绿色食品操作规程(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对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停药期和禁止使用的物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绿色食品检测与监测的重点。

1990—2009年,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

到27%和29%。目前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已超过6000家,产品总数超过15000个,1995年绿色食品销售额为

100亿元,2006年销售额为1500亿元,2009年销售额达到3162亿元,年均递增28%,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家的认

可。1997年出口额为7000多万美元,2009年扩大到21.6亿美元,年均递增33%。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超过

666.67万hm2,产品总量接近1亿t。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

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消费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战略选择。

1绿色食品检测监测发展的现状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依据标准是:

①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

量标准;

2008年《中国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公布的数据显

示,全国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1.4%,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而同期绿色食品上述主要监测指标的检测与监测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远高于同类

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

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收稿日期:2010-09-21

作者简介:李琪(1963—),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食品检

测与分析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第10期李琪:我国绿色食品检测与监测分析89

蔬菜的监测指标。

我国绿色食品自创立以来,通过组织实施“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论证为形式,标志管理为手段”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的标准,发布了绿色食品标准152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认证制度。目前,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地级市的农业环保机构和区域性食品检测机构开展了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工作,工作队伍发展到4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检测机构为龙头,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部门检测机构为主体,市(县)检测机构为补充”的绿色食品检测安全体系,已基本能够按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安全参数进行检测。全国现有绿色食品定点委托环境监测机构72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46家,绿色食品专家队伍430家。这些独立于绿色食品管理系统之外的质量监督保障网络不仅保证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公正性,而且增加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科学性。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开展

绿色食品检测的基础条件,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农副产品污染日趋严重,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向河流、湖泊的大量排放,使一部分携带汞、铅、砷、铬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加之化肥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超量使用氮肥)、农药及人畜粪便流失等,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直接威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对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检测依据的标准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绿

色食品检测与监测标准及规范有许多,但由于我国绿色食品开发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各类标准制定时依据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偏重于国内市场,引用国外先进标准较少。检测与监测时尽管严格按照我国绿色食品相关标准执行,但由于部分产品关键指标数和检出限低于国际标准(如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农残限量达56项、德国56项、日本64项,而我国至今只规定了2项),导致我国水果和部分蔬菜等农产品在农药残留和有毒物质检出限高于国际标准,出口时存在超标现象,因而同类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使我国一些特色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能与产品的内在品质相当。

2.2对企业认证后的监测体系尚不健全长期以来,食品

分别由农业、工商、环保、质监、食品和药品管理等部门各自分管,在管理上较为混乱。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资格只有3年,到期后必须重新检测并申请标志使用权。有的企业在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后,由于放松了管理或追逐利润,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使产品不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但仍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出售;有的标志使用过期后不重新申请而依然在使用;有的甚至倒卖资格,将取得的“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出卖给没有获得资格的企业使用,以非绿色食品来冒充绿色食品,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些行为影响了绿色食品在广大消费者中的声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绿色食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3检测依据的标准实用性不强

我国现有的绿色食品

标准与国际同类先进标准相比,侧重于科研方法和技术,检测时的不确定度较大,实用性较差,与国际接轨难度较大,导致我国大宗绿色食品占领国际市场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农药残留标准作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贯穿在安全监管的全过程,既是指导和规范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行为的自控准绳,又是政府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但这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在检出限、技术方法、相关标准缺失、操作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从而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力度和水平。

2.4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禁止使

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由于行政执法力度有限,有些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或农户仍在大量使用农药,致使农残时有超标,但由于抽样检测没有及时跟进,绿色食品农残超标现象也时有出现。

3对策

要持续快速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强

化检测与监测力度,还要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的检测与监测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在根本上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

3.1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3.1.1

选择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的生产必

须是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周围不应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产生污染源,基地要远离对水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

3.1.2

慎重选择施用的肥料:绿色食品施肥通常以有机肥

为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以保持农田土壤中的养分平衡。人畜粪便等使用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化肥与有机肥应按相应比例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尤其是对叶菜类最后一次施用氮肥必须在收获前30d进行。应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城市垃圾、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

3.1.3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草害是绿

色食品生产中常常难以避免的现象,为此,应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用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化。如选用抗病品种,非化学药剂处理种子,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采用机械捕捉害虫、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格遵守生产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规范。在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生产之际,应加快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及其他无污染杀虫剂的研制步伐,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实施,从而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

3.2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的修订步伐,进一步完

善绿色食品通用准则、大类产品标准,加快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尽快解决中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导致中国的绿色食品出口受到限制,影响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问题,使我国绿色食品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3.3加大对检测与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力度绿色

食品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先进的科技成果与农艺有机结合

90畜牧与饲料科学第31卷

的产物。尤其是随着农业新成果和产品的广泛推广应用,对绿色食品检测监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检测监管的难度也在提高,因此必须组织力量,发挥专家作用,加强绿色食品理论研究和科技研发,不断地加大对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要重点开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生物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其次,应按国际检测标准建立可靠和信誉良好的认证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及其认证在国外的知名度,为中国厂商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行之有效的通行证。尽快摆脱我国绿色食品认证不被欧共体、美国和日本认可的局面,使我国绿色食品检测及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世界各绿色(有机)食品主要市场消费者、进口商、批发商和我国出口商共同认可的质量凭证。

参考文献:[1]

席晓东,杨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5):20-23.

[2]雷扬.世界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J].绿色食品,2002

(5):62-63.

[3]郑煜曦,郑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食

品工业科技,2002,23(4):80-81.

[4]刘北林,白世贞.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

讨[J].商业研究,2002(6):1-4.

[5]THONNEYPF,BISOGNICA.Governmentregulationoffood

safety:interactionofscientificandsocietalforces[J].FoodTechnol,1992,46(1):73-80.

[6]王晓玲.我国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46-11247.

[7]苗雨君,王锦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07(8):134-135,137.

[8]邱重植,杨燚.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行为分析[J].安徽农

业科学,2008,36(8):3432-3433.

[9]肖青亮,郑诗樟,吴建富,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

有机食品辨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18-3419,3436.

[10]赵艳秋.无公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科技,2010(8):329,331.□

3.4强化对绿色食品检测与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关行政

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长效的绿色食品监管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企业年检、产品质量抽检、标志市场监察、产品公告通报制度。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志的市场监察工作力度,重点纠正企业超范围用标、超期用标问题,积极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查处假冒绿色食品;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严格规范运作,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树立机构的良好形象。加大产品证后质量监管力度,确保绿色食品质量稳定可靠。

完善检测与监测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监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着力提高监测机构的检验与检测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建立现场抽查考核制度和监测工作月报制度,加强对监测机构动态监管,特别是要尽快健全我国农药残留的相关标准。

3.5积极推动绿色食品的检测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绿

色食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中国的绿色食品出口受到限制,急需与国际接轨。要使我国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首先要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AA绿色食品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其出口潜力巨大。因此应加快标准建设,加快检测标

□□□□□□□□□□□□□□□□□□□□□□□□□□□□□□□□□□□□□□□□□□□□□□□

病死肉、变质肉和注水肉的鉴别方法

徐炳成1,马艳菲2,林鹏超3,吴树军2

(1.辽宁省阜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阜新市肉羊研发中心,辽宁阜新123000)

阜新

123000;2.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阜新123000;3.辽宁省

摘要:介绍了病死肉、变质肉和注水肉的鉴别方法,以期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及消费者如何购买安全肉食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鉴别;病死肉;变质肉;注水肉

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肉”,让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现将正确鉴别病死肉、变质肉和注水肉的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呈淡黄色或白色。此外,消费者在市场上要选择购买盖有检疫验讫章的猪肉,猪肉上的印章颜色是由食用葡萄籽调制而成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是无毒无害的,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健康畜禽肉宰口外翻,切面粗糙不平,周围血染较深;病死畜禽肉宰口不外翻,切面平滑,无血染现象。病死畜禽肉放血不良,肉呈暗红色或黑红色,切面可见一处或多处呈暗红色,并渗出血珠,脂肪呈暗红色。猪胴体可见皮肤及皮下组织呈不同病变。如猪囊虫肉:俗称“豆肉”,幼虫呈囊泡状,肉眼观察由小米粒大小至豌豆大小不等;猪瘟病肉:在周身皮肤上,包括头和四肢皮肤上,可见有大小不一的针尖

1病死肉的鉴别

新鲜畜禽肉感官特征是脂肪洁白,肌肉红色均匀,有光

泽,外表微干或湿润,不粘手。用手指压在瘦肉上凹陷能立即恢复,弹性好,且具有鲜肉的正常气味。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香味。猪肉皮肤平滑呈白色,禽肉皮肤

收稿日期:2010-10-12

作者简介:徐炳成(1970—),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

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关文章

  • 泡菜中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进展
  • 泡菜中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何淑玲, 李博, 籍保平, 杨晓晖, 纪凤娣, He Shuling, Li Bo, Ji Baoping,Yang Xiaohui, Ji ...查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0832 方案适用学科.专业: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二级学科:食品科学(083201)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查看


  • 最新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模板
  •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论文 致谢词优秀范文 个人原创有效避免雷同 值得下载 历时三个月的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也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作为×××大 ...查看


  • 最新食品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演讲自述范文
  • 最新食品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答辩稿自述优秀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鞠躬致意) 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倾听我的毕业论文答辩.我叫××,是食品分析与检验专业××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这里改成食品分析与检验专 ...查看


  •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寇秀颖, 于国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食品研究与开发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5,2 ...查看


  • 食品的冻结及解冻技术研究进展
  • 食品的冻结及解冻技术研究进展 文静,梁显菊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 摘 071 6) 要:畜禽肉的冷冻在现代肉制品加工工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肉品冷冻的 工艺.冻结方法以及冻结食品的解冻技术及其各自特点进行了综述,同时简单 ...查看


  • 食品包装新技术
  • !综述 +,-.-/01,#2$/03.($4,看来单独采用该法效果并不理想,与其它方法合用,效果才较佳..()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 程凌江 567 #$$#,%&'(#),*&(!!!"! S9'9/U(X/YN ...查看


  • 绿色贸易壁垒对宁波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开题报告
  •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绿色贸易壁垒对宁波水产品出口的影响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125班 姓 名周佳颖 指导教师 董自光(讲师) 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 开题时间2015年12月 文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查看


  • 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战略重点
  • 热点聚焦 Redian Jujiao 固 我国食晶安鲥技发展蝴重点 口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徐俊 由于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监督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工作重点.在检测技术方面,食品安全卫生控制指标限量值逐步降低,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 ...查看


  • 连续逆流萃取法从桔皮中提取果胶
  • 序中乙醇用量也会降低,同时整个工艺流程产生的废水量也大大减少,从而节约生产成本.但值得注意 /弋 的是,液/固比低于20:1时,萃取液的粘度会增加,固液分离难度增大. 零.√ 瓣 簦掣整喋 3结论 在液/固比为20:l时pHl.0-3.2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