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公开课课堂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徐勇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0期

摘 要: 学生七年级时开始练习写作,要求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内容跨越太大,学生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等,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教师应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关键词: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公开课 教学反思

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课大赛,我听了几位七年级老师的课,感慨很多,现就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可能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又有困难,无法轻视;阅读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内容跨越太大,学生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上教材、喜欢上学习,是值得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句式的训练等。在对教材有了正确、清晰的了解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学更加完善。

面对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是另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真正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通过思考、合作获得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备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来,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学习后面几篇课文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才真的觉得是和学生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完全应对学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传统的几种教学模式,学生马上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意义?作文教学有时会令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只是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突破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就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培养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四、对语文课堂中的现象的反思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在事前做好足够的铺垫,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又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并不等于在课堂阅读理解中教师、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的做法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是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服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徐勇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0期

摘 要: 学生七年级时开始练习写作,要求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内容跨越太大,学生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等,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教师应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关键词: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公开课 教学反思

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课大赛,我听了几位七年级老师的课,感慨很多,现就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可能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又有困难,无法轻视;阅读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内容跨越太大,学生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上教材、喜欢上学习,是值得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句式的训练等。在对教材有了正确、清晰的了解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学更加完善。

面对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是另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真正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通过思考、合作获得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备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来,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学习后面几篇课文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才真的觉得是和学生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完全应对学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传统的几种教学模式,学生马上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意义?作文教学有时会令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只是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突破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就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培养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四、对语文课堂中的现象的反思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在事前做好足够的铺垫,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又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并不等于在课堂阅读理解中教师、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的做法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是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服务。


相关文章

  • 语文教研记录(内容)
  • 刘集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 记 录 表 (样表) 1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教研组名称 活动时间 主持人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 2012 年 9 月 27 日 韩春英 教研组长 活动地点 记录人 教研组全体成员 韩春英 教师办公室 孙继红 活 活动 ...查看


  •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一: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查看


  • 2013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3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在校长室.教科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组将有条不紊地推进本学期的"先学后教.合作互动"的课改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优化教学方法,使 ...查看


  • 二年级[流动的画]公开课反思
  • 镇江小学202班公开课反思 --<流动的画>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祖国中的 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 小诗. 在此特别感谢给予我帮助与指导的盛老师,感谢来听课的 ...查看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穷人>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 ...查看


  • 教师节发言稿3
  • 在学习.反思中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不知不觉中,第29个教师节又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教师向关心支持我们,不辞辛苦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并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工作心得,觉 ...查看


  • 语文教科研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语文教科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以"导学案"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新课程改革"和"有效性教学" ...查看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忠义中学语文教研组 曾光燕 2015年8月31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小学语文课 ...查看


  • 高中语文教研组计划
  • 高中语文教研组计划第一篇:2013-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 本学期根据学校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全方位推行创新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制订本学期: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