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

  【摘要】深化课程改革也要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是“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如何操作,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感到“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不易操作,好像只有知识的目标才是容易操作的,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实际上是缘于传统的教育观的惯性,多少年来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而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根据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及探索,谈谈物理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分析过程自主学习过程运用实践过程交流合作过程   一、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活动。在一些重要的物理规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定性结论:加速度随力的增大而增大、随质量的增大而减小;(2)让学生猜测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3)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测加速度的知识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应用计算机绘制V-t图像处理数据;(5)验证、修改猜测结论,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6)这个结论能否成为“定律”,还要根据这些结论推导出的很多新结果都与事实是否一致来判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历观察分析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必定要进行观察。例如,在曲线运动这节课中,演示砂轮磨刀具实验。实验之前,在砂轮边缘处贴一个小红点,并让学生知道:观察的目的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样,观察的对象是小红点和擦落的炽热的颗粒,观察的内容是小红点的运动轨迹和炽热颗粒飞出的方向;再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的结果:小红点的运动轨迹和炽热颗粒飞出的方向;最后让学生分析观察结果:小红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说明砂轮边缘上的颗粒(质点)做圆周运动;炽热颗粒沿砂轮边缘的切线方向飞出,说明做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沿圆的切线方向,进一步演示其他曲线运动,再观察、分析得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的方向就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这样经历多次的实验观察过程,学会观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内容、制订观察计划、观察并记录结果),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在物理课前预习中经历自主学习过程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探索和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通过物理课前预习经历自主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还可提高课堂效率,一举两得!具体做法是详细地编写一份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提纲中提出的学习目标和一些问题,有目的的预习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找材料,动手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自主质疑,带着问题进课堂,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做一些相应的目标检测题,进行知识消化,增加听课的方向性和选择性。经历自主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培养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物理综合活动中经历运用实践过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近几年物理教学大纲新增内容,是深化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知识在课堂外的延伸,即物理的第二课堂。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物理学习、研究活动。它可以是航模、天文等科技活动小组,亦可以是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创作活动,也可以是针对现实中的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活动,以及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课后的“做一做”等等。例如,日光灯的启动器损坏,作为应急措施,可以用一段导线将损坏的启动器的两只脚短接,作为一个手动的启动器,再让学生运用自感现象知识、日光灯原理动手启动日光灯。再如,气压式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活动。经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改变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的局面。   五、在物理问题讨论中经历交流合作过程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地把互动的中心聚焦在生生之间。在物理教学中,可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生生之间的讨论,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节课中,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可进行分组讨论、合作,设计各自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确定可行性强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数据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后,再次进行讨论、交流合作,修正、完善实验结论。又如,在习题课、复习课中,可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讨论。在讨论中,要求学生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经历交流合作过程,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实现物理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不象“知识与技能”目标那样几节课就能立竿见影、卓有成效,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地、有计划、有意识地纳入教学设计中,并加以落实。这一目标的达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主编《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2] 邵晓明主编《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6

  【摘要】深化课程改革也要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是“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如何操作,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感到“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不易操作,好像只有知识的目标才是容易操作的,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实际上是缘于传统的教育观的惯性,多少年来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而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根据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及探索,谈谈物理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分析过程自主学习过程运用实践过程交流合作过程   一、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活动。在一些重要的物理规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定性结论:加速度随力的增大而增大、随质量的增大而减小;(2)让学生猜测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3)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测加速度的知识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应用计算机绘制V-t图像处理数据;(5)验证、修改猜测结论,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6)这个结论能否成为“定律”,还要根据这些结论推导出的很多新结果都与事实是否一致来判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历观察分析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必定要进行观察。例如,在曲线运动这节课中,演示砂轮磨刀具实验。实验之前,在砂轮边缘处贴一个小红点,并让学生知道:观察的目的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样,观察的对象是小红点和擦落的炽热的颗粒,观察的内容是小红点的运动轨迹和炽热颗粒飞出的方向;再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的结果:小红点的运动轨迹和炽热颗粒飞出的方向;最后让学生分析观察结果:小红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说明砂轮边缘上的颗粒(质点)做圆周运动;炽热颗粒沿砂轮边缘的切线方向飞出,说明做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沿圆的切线方向,进一步演示其他曲线运动,再观察、分析得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的方向就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这样经历多次的实验观察过程,学会观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内容、制订观察计划、观察并记录结果),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在物理课前预习中经历自主学习过程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探索和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通过物理课前预习经历自主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还可提高课堂效率,一举两得!具体做法是详细地编写一份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提纲中提出的学习目标和一些问题,有目的的预习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找材料,动手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自主质疑,带着问题进课堂,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做一些相应的目标检测题,进行知识消化,增加听课的方向性和选择性。经历自主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培养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物理综合活动中经历运用实践过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近几年物理教学大纲新增内容,是深化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知识在课堂外的延伸,即物理的第二课堂。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物理学习、研究活动。它可以是航模、天文等科技活动小组,亦可以是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创作活动,也可以是针对现实中的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活动,以及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课后的“做一做”等等。例如,日光灯的启动器损坏,作为应急措施,可以用一段导线将损坏的启动器的两只脚短接,作为一个手动的启动器,再让学生运用自感现象知识、日光灯原理动手启动日光灯。再如,气压式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活动。经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改变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的局面。   五、在物理问题讨论中经历交流合作过程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地把互动的中心聚焦在生生之间。在物理教学中,可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生生之间的讨论,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节课中,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可进行分组讨论、合作,设计各自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确定可行性强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数据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后,再次进行讨论、交流合作,修正、完善实验结论。又如,在习题课、复习课中,可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讨论。在讨论中,要求学生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经历交流合作过程,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实现物理教学中“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不象“知识与技能”目标那样几节课就能立竿见影、卓有成效,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地、有计划、有意识地纳入教学设计中,并加以落实。这一目标的达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主编《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2] 邵晓明主编《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6


相关文章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参考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全手打 目录 模块一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基础 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实践基础 模块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实践 第三章 中学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第四章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设计 第 ...查看


  • 浅议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 [摘要]高效课堂的生成需要新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变通,还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民主科学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促成高效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契机,本文试图从教学实际发生的问题着 ...查看


  • 热闹之后的冷静反思
  • 作者:唐少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5    更新时间:2007-4-6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许多新变化.然而,热闹之后,也许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 ...查看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现状也亟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关系到教育效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鉴于学校"行动研究法"的课题研究,物理教研组拟启动& ...查看


  • 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 试探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韩守杰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当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赏识每位学生并进行激励性评价来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真正地 ...查看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以东营市实验中学"生活化作文实践与研究"为例 文|于保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倡导生活化作文,现任教于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昵称:教书先生) [摘要]作文教学的课程 ...查看


  • "研学后教"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效果量化评估研究
  • 摘要:"研学后教"教育理念作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凸现师生的双向提升,致力于构建高效活力的课堂教学,这必然对课堂效果评估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因其尚无相适应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故本文 ...查看


  •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 ...查看


  • 语文组课堂观察
  • 语文课堂观察成员名单 萍 琴 语文组长:邱慧琴 授课教师:李盈 年级科目:五年级语文上册 <新型玻璃> 观察组成员: 第一组: 宋耀华 刘长旭第二组: 蔡伟娟 周改平 朱丽邱慧 语文组课堂观察程序 一. 课前会议 1.作课教师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