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牢记“四有” 为政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心中四有”,无疑是希望党员同志们先从思想上履好职,做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把责任和警戒线记心底。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不仅是领导干部,每一个受财政供养、拿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都应该做到总书记所说的“心中四有”。 心中有党,才不会迷失方向。
古人云:“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对党忠诚,是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换言之,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没有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不会有江姐在渣滓洞牢房绣出的五星红旗。与战争年代不同,现在对党员忠诚度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
高德荣曾说,“没有党的培养,你什么都不是,不能当一点官就自以为是。”一旦党员干部丢了忠诚之“魂”,工作就会失了“向”,为了“小我”,损公肥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完全背叛了党的宗旨。为此,必须用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方能立场坚定,无所畏惧,经受考验。要发扬“燕子垒窝”的恒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多汲取政治养分强筋壮骨,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把握好政治航向。 为此,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要向焦裕禄、杨善洲、高德荣、李文勇等党的优秀干部一样,始终把对党的忠诚摆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于党,才能耐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寞
之苦,经受得住改革浪潮的冲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忠心耿耿、天日昭昭,永不背叛自己的入党誓词和神圣使命,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偏离,才能锤炼党性,增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努力做党性最强的干部。
心中有民,才能找准“官为民仆”的正确定位。
纵观历史,从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晏子春秋》记载,晋国上大夫叔向请教齐国相国晏婴: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答:“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思是,没有比爱护老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老百姓快乐更宽厚的做法。新中国50周年庆祝活动时,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看着连绵不绝的国庆游行队伍,感慨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就是“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亲民、爱民、为民是我们薪火相承的传家宝。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带领群众,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众志成城走向辉煌。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好干部,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查风口、探流沙,穿骤雨、趟急流,用腿脚丈量兰考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在兰考工作只有470多天,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留下了让兰考人民长久记忆的不朽业绩,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近年来,受到多元价值观和不良思潮的冲击,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了官僚习气,出现了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过去两年,全党集中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给党员干部精神上“补钙”,打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为民解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不少,在“平均收入”的背后,还存在不平均的现象,这些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感受最为深刻,其解决程度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和评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剩五、六年,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之努力奋斗,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心中有责,才能主动作为。
古语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的形象当成一种责任。这就是说,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有损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为。特别是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是党的方针政策具体的执行者,是党的宗旨的一线传播者,更该做到心中有责、务实担当。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当然,担当务实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责任心强的干部做事犹如狮子,“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但实干不是蛮干,要真正做到心中有责,党员干部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避免本领恐慌。如此,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把“心中有责”转化成“能干事、能成事”。这样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为党分忧,才是真正的务实担当。
心中有戒,才能严守权利边界。
不论是古代先贤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贯穿其中的精髓就是一个“戒”字,即心中有戒惧、有底线、有红线,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始终按纪律来、按原则办,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做人不越界、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
翻看落马贪官的忏悔书,几乎都有“缺少戒惧”的后悔之言。然而,时下一些党员干部依然不以为鉴,我行我素:有的目无法纪,连基本规矩都不讲;有的信奉金钱至上,贪污受贿,铤而走险;有的大搞团伙交易,结圈子、拉山头……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贪欲日增、戒惧日减,在“温水煮青蛙”中一步步滑向深渊。
太多事例表明,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界。心中有戒惧,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法纪,才能坚守正道、襟怀坦白,堂堂正正、清清爽爽。如若心中没有“戒惧”,心中的闸门洞开,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法都敢违,必然乱心智、弃操守、纵欲念,最终底线失守,人格沦陷,毁了事业、害了自己。
心中有戒,就要戒除权力任性。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有始终保持尊法畏纪之心,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典,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规矩意识,才能在行动上据守边界。还要搞好权力监督。通过实施一些公开、透明的措施举措,把一些权力行为晒在阳光下,使某些专权、贪权、滥权行为无所遁形,从而让不乱用权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政治守则。
相信,随着反腐不断推进,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官员干部“公仆”意识的不断增强,“四有官员”会越来越多。官员“服务者本质”的回归、政府职能的转变指日可待。
心中牢记“四有” 为政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心中四有”,无疑是希望党员同志们先从思想上履好职,做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把责任和警戒线记心底。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不仅是领导干部,每一个受财政供养、拿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都应该做到总书记所说的“心中四有”。 心中有党,才不会迷失方向。
古人云:“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对党忠诚,是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换言之,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没有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不会有江姐在渣滓洞牢房绣出的五星红旗。与战争年代不同,现在对党员忠诚度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
高德荣曾说,“没有党的培养,你什么都不是,不能当一点官就自以为是。”一旦党员干部丢了忠诚之“魂”,工作就会失了“向”,为了“小我”,损公肥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完全背叛了党的宗旨。为此,必须用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方能立场坚定,无所畏惧,经受考验。要发扬“燕子垒窝”的恒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多汲取政治养分强筋壮骨,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把握好政治航向。 为此,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要向焦裕禄、杨善洲、高德荣、李文勇等党的优秀干部一样,始终把对党的忠诚摆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于党,才能耐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寞
之苦,经受得住改革浪潮的冲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忠心耿耿、天日昭昭,永不背叛自己的入党誓词和神圣使命,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偏离,才能锤炼党性,增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努力做党性最强的干部。
心中有民,才能找准“官为民仆”的正确定位。
纵观历史,从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晏子春秋》记载,晋国上大夫叔向请教齐国相国晏婴: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答:“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思是,没有比爱护老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老百姓快乐更宽厚的做法。新中国50周年庆祝活动时,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看着连绵不绝的国庆游行队伍,感慨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就是“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亲民、爱民、为民是我们薪火相承的传家宝。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带领群众,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众志成城走向辉煌。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好干部,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查风口、探流沙,穿骤雨、趟急流,用腿脚丈量兰考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在兰考工作只有470多天,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留下了让兰考人民长久记忆的不朽业绩,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近年来,受到多元价值观和不良思潮的冲击,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了官僚习气,出现了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过去两年,全党集中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给党员干部精神上“补钙”,打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为民解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不少,在“平均收入”的背后,还存在不平均的现象,这些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感受最为深刻,其解决程度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和评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剩五、六年,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之努力奋斗,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心中有责,才能主动作为。
古语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的形象当成一种责任。这就是说,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有损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为。特别是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是党的方针政策具体的执行者,是党的宗旨的一线传播者,更该做到心中有责、务实担当。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当然,担当务实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责任心强的干部做事犹如狮子,“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但实干不是蛮干,要真正做到心中有责,党员干部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避免本领恐慌。如此,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把“心中有责”转化成“能干事、能成事”。这样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为党分忧,才是真正的务实担当。
心中有戒,才能严守权利边界。
不论是古代先贤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贯穿其中的精髓就是一个“戒”字,即心中有戒惧、有底线、有红线,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始终按纪律来、按原则办,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做人不越界、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
翻看落马贪官的忏悔书,几乎都有“缺少戒惧”的后悔之言。然而,时下一些党员干部依然不以为鉴,我行我素:有的目无法纪,连基本规矩都不讲;有的信奉金钱至上,贪污受贿,铤而走险;有的大搞团伙交易,结圈子、拉山头……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贪欲日增、戒惧日减,在“温水煮青蛙”中一步步滑向深渊。
太多事例表明,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界。心中有戒惧,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法纪,才能坚守正道、襟怀坦白,堂堂正正、清清爽爽。如若心中没有“戒惧”,心中的闸门洞开,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法都敢违,必然乱心智、弃操守、纵欲念,最终底线失守,人格沦陷,毁了事业、害了自己。
心中有戒,就要戒除权力任性。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有始终保持尊法畏纪之心,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典,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规矩意识,才能在行动上据守边界。还要搞好权力监督。通过实施一些公开、透明的措施举措,把一些权力行为晒在阳光下,使某些专权、贪权、滥权行为无所遁形,从而让不乱用权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政治守则。
相信,随着反腐不断推进,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官员干部“公仆”意识的不断增强,“四有官员”会越来越多。官员“服务者本质”的回归、政府职能的转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