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2

期末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句子写在格子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民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3.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 B、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的反击艺术 D、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5.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6. 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

(1)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观沧海》) (3)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7.课外名著:

(1) 写出鲁滨逊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

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8.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了若干次语文活动,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名称,并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4分)

活动名称(限15字以内) 活动目的(限15字以内)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9—12题。

城里所有的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9. 本段文字选自作者是的著名。他还写过 、 等著名的童话作品。

10. 对“骇人听闻”的意义或运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骇人听闻”写皇帝怕全国上下知道这件事而害怕。 B.“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害怕”。

C.“骇人听闻”的“人”,这里包括的就是宫廷内外所有的人,凡是人听了都害怕。 D.“骇人听闻”是皇帝对骗子行为的担心。

11. 从“这是怎么一回事?”到“我十分满意!”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描写方法是( ) A. 心理和语言 B. 心理和神态 C. 动作和语言 D. 语言和神态

12. 皇帝受骗的原因是 大臣们受骗的原因是 ; 骗子行骗的目的是 。 (二)阅读《一诺千金》,回答13-17题

一 诺 千 金 秦 文 君

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开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穷。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日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 ”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子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车。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下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唯一的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和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站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没能等到属于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里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他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3. 本文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⑴ ⑶ 14. “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那”是

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15. 文中关于“那个男生”和“那个少年”的描写极其生动感人,请任举一处为例,说

说它令人感动的原因。 16. 再仔细读读文中“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与“两个少年暴雨中相会”

的情景,它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简单谈谈。 17. 任选一题作答。

(1)文中关于大雨的描写简洁而生动,试找出来写在下面并体会其作用。

(2)删去“后来才知道”这一段(选文第6段),上下文依然贯通。作者不惜笔墨交待这么清楚,显然有其用意。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本段作用的理解。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乘,与儿女讲论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 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

10.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三、作文 题目一:微笑

在生活中,在学校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会互相投以微笑。此时,你是否理解自己生活在友爱的海洋里,希望世间多一份友爱与理解,多一份微笑?把你记忆里的动人情景描述出来,让大家共享,600字左右。 题目二: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提示:“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

参 考 答 案

1.要求书写工整,美观。2. D 3.C4.B(根据词语的对应)5.略 6.(1)江春入旧年(2)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1)智救星期五 (2) 赤壁之战 (3)孙权8.略9.《皇帝的新装》;丹麦;童话;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10. A 11. A 12. 爱新装成癖、虚伪;怕丢官职;教训皇帝、捞钱13.答例:⑴童年时一个男生信守诺言,克服一切艰难如期归还我两元钱的故事。⑵暴雨中两个少年风雨无阻相会的故事。⑶朋友因天降大雨而爽约的故事。14.答例:“那”是指少年诚信的表现,因为那个男生在年少

时就具有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那种最初的一诺千金的严谨是日后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有所建树当从守信开始。15.答例:“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成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此句中关于“那个男生”还钱时的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人物实现承诺时发自心底的喜悦,从“淌着汗”、“哑着喉咙”可以看出他已过度的劳累,但他却因自己实现了承诺而心里“像开了花似的”高兴。“变戏法”的举动更表现出孩子的率真可爱,此时他早已不顾所付出的巨大辛劳,所有的艰难已完全被守信的喜悦所替代。16. 答例:两个情景的描写都使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种种看轻承诺、令人遗憾的现象(或古代名人志士一诺千金的故事),它与文中少年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或类比)。感到一诺千金的可贵,那种诚实守信的品质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信守诺言是我们自古以来的美好品德,在现实社会中更见其伟大,看重诺言,实现诺言是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表现,是一种信任与责任,而成人更须努力做到信守诺言。17. (1)答例:“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此句形象地描绘出暴雨的急骤猛烈,“雨帘”“白茫茫”突出了确是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这样就更能表现出雨中相会的少年把一句诺言看得重过千金,一言既出,区区风雨何足惧,从雨中少年的坚持中更显其重承诺的可贵品质。(2) 答例:这一段具体交代了男生借钱的原因,以及他为了如期还钱所付出的艰辛。通过“第五天”、“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一个黄昏”、“狂奔”等感人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一个诚实守信、视诺言为生命的纯真少年的心灵境界,从中感受他的诺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突出了人物一诺千金的可贵品质。18. (1)俄:片刻;欣然:高兴地。 (2)未若:比不上。(3)拟:比、比拟。19. “柳絮”一喻好,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20.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特别强调:很多主观答题的答案以“答案”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凡主观答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不必拘泥于答案,重在考查其理解与表述能力。很多答案应是多元的或完全开放的。

期末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句子写在格子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民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3.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 B、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的反击艺术 D、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5.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6. 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

(1)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观沧海》) (3)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7.课外名著:

(1) 写出鲁滨逊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

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8.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了若干次语文活动,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名称,并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4分)

活动名称(限15字以内) 活动目的(限15字以内)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9—12题。

城里所有的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9. 本段文字选自作者是的著名。他还写过 、 等著名的童话作品。

10. 对“骇人听闻”的意义或运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骇人听闻”写皇帝怕全国上下知道这件事而害怕。 B.“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害怕”。

C.“骇人听闻”的“人”,这里包括的就是宫廷内外所有的人,凡是人听了都害怕。 D.“骇人听闻”是皇帝对骗子行为的担心。

11. 从“这是怎么一回事?”到“我十分满意!”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描写方法是( ) A. 心理和语言 B. 心理和神态 C. 动作和语言 D. 语言和神态

12. 皇帝受骗的原因是 大臣们受骗的原因是 ; 骗子行骗的目的是 。 (二)阅读《一诺千金》,回答13-17题

一 诺 千 金 秦 文 君

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开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穷。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日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 ”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子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车。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下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唯一的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和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站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没能等到属于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里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他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3. 本文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⑴ ⑶ 14. “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那”是

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15. 文中关于“那个男生”和“那个少年”的描写极其生动感人,请任举一处为例,说

说它令人感动的原因。 16. 再仔细读读文中“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与“两个少年暴雨中相会”

的情景,它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简单谈谈。 17. 任选一题作答。

(1)文中关于大雨的描写简洁而生动,试找出来写在下面并体会其作用。

(2)删去“后来才知道”这一段(选文第6段),上下文依然贯通。作者不惜笔墨交待这么清楚,显然有其用意。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本段作用的理解。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乘,与儿女讲论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 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

10.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三、作文 题目一:微笑

在生活中,在学校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会互相投以微笑。此时,你是否理解自己生活在友爱的海洋里,希望世间多一份友爱与理解,多一份微笑?把你记忆里的动人情景描述出来,让大家共享,600字左右。 题目二: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提示:“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

参 考 答 案

1.要求书写工整,美观。2. D 3.C4.B(根据词语的对应)5.略 6.(1)江春入旧年(2)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1)智救星期五 (2) 赤壁之战 (3)孙权8.略9.《皇帝的新装》;丹麦;童话;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10. A 11. A 12. 爱新装成癖、虚伪;怕丢官职;教训皇帝、捞钱13.答例:⑴童年时一个男生信守诺言,克服一切艰难如期归还我两元钱的故事。⑵暴雨中两个少年风雨无阻相会的故事。⑶朋友因天降大雨而爽约的故事。14.答例:“那”是指少年诚信的表现,因为那个男生在年少

时就具有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那种最初的一诺千金的严谨是日后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有所建树当从守信开始。15.答例:“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成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此句中关于“那个男生”还钱时的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人物实现承诺时发自心底的喜悦,从“淌着汗”、“哑着喉咙”可以看出他已过度的劳累,但他却因自己实现了承诺而心里“像开了花似的”高兴。“变戏法”的举动更表现出孩子的率真可爱,此时他早已不顾所付出的巨大辛劳,所有的艰难已完全被守信的喜悦所替代。16. 答例:两个情景的描写都使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种种看轻承诺、令人遗憾的现象(或古代名人志士一诺千金的故事),它与文中少年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或类比)。感到一诺千金的可贵,那种诚实守信的品质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信守诺言是我们自古以来的美好品德,在现实社会中更见其伟大,看重诺言,实现诺言是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表现,是一种信任与责任,而成人更须努力做到信守诺言。17. (1)答例:“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此句形象地描绘出暴雨的急骤猛烈,“雨帘”“白茫茫”突出了确是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这样就更能表现出雨中相会的少年把一句诺言看得重过千金,一言既出,区区风雨何足惧,从雨中少年的坚持中更显其重承诺的可贵品质。(2) 答例:这一段具体交代了男生借钱的原因,以及他为了如期还钱所付出的艰辛。通过“第五天”、“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一个黄昏”、“狂奔”等感人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一个诚实守信、视诺言为生命的纯真少年的心灵境界,从中感受他的诺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突出了人物一诺千金的可贵品质。18. (1)俄:片刻;欣然:高兴地。 (2)未若:比不上。(3)拟:比、比拟。19. “柳絮”一喻好,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20.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特别强调:很多主观答题的答案以“答案”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凡主观答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不必拘泥于答案,重在考查其理解与表述能力。很多答案应是多元的或完全开放的。


相关文章

  • 五年级语文试题库[6]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WORD版 http://www.docin.com/p-534894762.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期末试题(试卷) http://www.docin.com/p-534894689.html 苏教版 ...查看


  • 广州各区期末试卷(初中)
  • 初一试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 http://bbs.eduu.com/thread-1780967-1-1.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语文)http://bbs.eduu.com/thread-17 ...查看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测试成绩分析 本次语文测试参加考试人数为3人,两位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一位学生不及格.从卷面上看,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二.试卷命题分析 1.试卷内容结构 本次试卷命题依据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业知 ...查看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关于命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习目标检测卷共有三个大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100分."基础知识"部分:一至六个小题,有看拼音写字,形近字组词,词语补充,关联词语,句子的应用及语言的逻辑 ...查看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含卷面分2分; 答卷时间为60分钟) 一.读拼音,写汉字.(16分) zhu àn ɡ l ì q í zh ì m ín z ú n ào zh ōn ɡ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 )里.(4 ...查看


  • 2017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夺冠试卷
  • 2017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夺冠试卷 班别 姓名 一. 请帮单韵母"六兄弟"从大到小排排队.(9分) 二.比一比,看谁写得好.(8分) p - q w - m h - n j - f 三.想知道这是什么吗?快按顺序连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试卷分析
  •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试卷分析 伏龙完小:王韬 一. 试题分析 该次语文期末测试题,出题范围比较广,测试内容全面,难易适中.试题内容包括"听力.写字艺术.知识基础.积累运用.阅读感悟.习作表达"六大部分,做到了既考查学生 ...查看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1
  • 一年语文上册试卷分析 一. 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体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有一道题目没有单一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查看


  • 16-17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分析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语文考试卷的命题内容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是阅读:第三部分是写话.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 ...查看


  •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夺冠试卷
  •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夺冠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赋分:120分) 一. 积累和运用.(共18分) (1)<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2)<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