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 录

1规划概述..................................................................................................................... 1

1.1规划背景 .............................................................................................. 1

1.2规划主要内容概况 ................................................................................ 2

1.2.1规划范围 ..................................................................................... 2

1.2.2规划时限 ..................................................................................... 2

1.2.3产业定位 ..................................................................................... 2

1.2.4总体布局 ..................................................................................... 6

1.2.5产业规模目标 .............................................................................. 7

1.2.6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目标 ............................................................. 8

1.2.7交通及物流系统规划 .................................................................... 8

1.2.8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 ............................................................. 8

1.3规划协调性分析 ................................................................................. 11

1.3.1与上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 11

1.3.2与同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 13

2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15

2.1资源能源现状 ..................................................................................... 15

2.2生态环境现状 ..................................................................................... 15

2.3海洋环境质量现状 .............................................................................. 15

2.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 16

2.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16

2.6其它环境质量现状 .............................................................................. 16

2.7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 17

3环境影响预测与减缓措施....................................................................................... 18

3.1环境保护目标 ..................................................................................... 18

3.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24

3.2.1水资源 ...................................................................................... 24

3.2.2能源 .......................................................................................... 24

3.2.3土地资源 ................................................................................... 24

3.2.4海洋水环境 ............................................................................... 24

3.2.5大气环境 ................................................................................... 24

3.2.6生态环境 ................................................................................... 25

3.2.7地下水 ...................................................................................... 25

3.2.8声环境 ...................................................................................... 25

3.2.9固体废物 ................................................................................... 25

3.2.10环境风险 ................................................................................. 26

3.2.11其它 ........................................................................................ 26

3.3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 26

3.3.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6

3.3.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7

3.3.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8

3.3.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8

3.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8

3.3.6进区项目类型要求 ..................................................................... 29

4规划调整建议........................................................................................................... 30

5综合评价结论........................................................................................................... 31

6联系方式................................................................................................................... 32

1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位于连云港市城区东南部。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徐圩新区重点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承接与转移基地以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全力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石化产业是徐圩新区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之一,在徐圩新区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是江苏省石化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和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13]2924号),该文件明确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主要承接江苏沿江石化产业转移,统筹兼顾长三角地区需求增长。要求抓紧开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和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连云港石化基地将重点承接江苏沿江石化产业转移,统筹兼顾长三角地区需求增长,以高水平的石化园区,适应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真正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联动发展,按照“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清洁化”的思路,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分区明确、产业结合、项目布局有序、公用设施完善、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和谐、管理服务高效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本次评价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促进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前提和基础,明确生态适宜、环境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促进岸线资源、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控制和防范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建议,为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化临港石化产业规模聚集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区提供支撑。

1.2规划主要内容概况

1.2.1规划范围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范围东部紧临海滨大道,北至苏海路及疏港大道,南至善后河及南复堆河北岸,西至徐圩新区西侧边界,本次规划总面积71.28平方公里。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地理位置详见图1.2-1;规划范围、规划控制区范围详见图1.2-2;土地利用规划详见图1.2-3。

1.2.2规划时限

本规划时限为2014-2030年,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其中:

一期:2014-2025年;

二期:2026-2030年。

1.2.3产业定位

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承接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满足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石化产品及原料需求,成为带动长三角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图1.2-1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地理位置图

3

图1.2-2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范围及用地总体布局

4

图1.2-3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5

1.2.4总体布局

石化产业基地分为管理服务区、产业区、公用工程区、物流仓储区四大功能分区。

2.1.4.1管理服务区

在基地北部设置基地管理服务区,紧邻徐圩新区的主干道S226,全面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配套等,将为整个基地服务的经营管理、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环境监测、应急响应等功能集于一体。同时在管理服务区内设置应急响应中心,结合基地内消防站的建设,规划期内建立起“指挥调度一体化、水源保障一体化、报警系统一体化、方案建设一体化”的消防应急联动一体化机制。

基地内不建设集中的生活服务区,基地职工生活区依托徐圩新区。

2.1.4.2产业区

产业区按照生产类型共分6部分,分别为炼化一区、炼化二区、多元化原料加工区、聚酯产业区、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区以及石化后加工区。在结合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在满足环境保护和化工生产防火、防爆、安全和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基地各项目的生产运作特点,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兼顾不同项目的特殊要求,合理组织基地内的公用设施、工业管线。

石化产业基地按照自东向西的趋势发展,一期项目主要集中建设在基地复堆河路以东区域,以基地主干道S226为中轴,一期项目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发展:东部片区按照物料关系自南向北依次为炼化一区、预留炼化区、炼化二区、聚酯产业区和多元化原料加工区;西部片区为部分多元化原料加工区和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工区,东、西片区又通过管廊联系在一起。

除炼化一区二期位于复堆河路以东外,二期项目布局主要布局在复堆河路以西区域,主要为部分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区及石化后加工区,其中复堆河路以西的德邦化工项目仍属一期项目。

2.1.4.3公用工程

各类公用工程的布置位置除考虑现有设施其本身建设要求外,也应尽量靠近其负荷中心,以缩短其输送距离,节约能耗。各类上下游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储运设施等都围绕布置在主产业链的周围。

主要公用工程设施在基地内的布局如下:

供水:在基地不集中建设水厂,利用基地外水厂。

污水处理:基地集中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基地港前大道以西、深港河以南,炼化一区内,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环评指定排污区域。另一座位于石化后加工区,德邦化工北部。

变电站:分别规划建设3座220kV变电站及一系列110kV变电站。

热电联供:初步规划采用IGCC供热,为炼化区集中供应蒸汽及工业气体。 综合维修:在基地北部、S226东部,设置集中的综合维修设施,根据各项目入驻情况,配备集装置运行维护、装置检维修和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维修队伍,汇集机械、仪表、电气、工程和设备制造等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各类大中型生产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特种设备的专业保养提供优质的服务。

消防站:在基地一、二期项目用地内共规划10处消防站,其中8处一级消防站,保证每个产业片区至少设置1座,管理服务区附近和炼化区分别设1座特勤消防站。消防站的位置可根据项目布局情况进行调整。

2.1.4.4物流仓储区

基地共规划三处集中物流仓储区:在石化产业基地东部,紧邻徐圩新区港区布置一处物流仓储区,西部紧邻基地规划的外接铁路;在西安路与苏海路交汇处布置一处物流仓储区,满足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区物流仓储需求;在疏港大道南侧、烧香支河西侧布置一处物流仓储区,满足石化后加工区及西侧规划控制区域物流仓储需要。

2.1.4.5 规划控制区

一二期用地结合,保持相应的弹性。基地内拟设置规划控制用地,为今后发展储备用地。

1.2.5产业规模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分为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2014-2025年):

炼化一体化产业达到3500万吨级炼油、220万吨/年乙烯、400万吨/年对二甲苯的规模。炼化一体化产业分为两套一体化项目进行实施,包括1500万吨级炼油、

100 万吨/年乙烯、100万吨/年对二甲苯和2000万吨级炼油、120万吨/年乙烯、300万吨/年对二甲苯。根据项目建设的条件,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建设一个。在2020年之前至少建成一套炼化一体化项目。

利用国际大宗原料资源,发展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异丁烷脱氢等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作为炼化一体化产业的补充。

利用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的资源,发展聚酯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择时完成江苏德邦化工公司、连云港碱厂等市区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 二期(2026-2030年):

建设1500万吨级炼油及100万吨/年对二甲苯。使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原料加工的产业规模达到5000万吨级炼油、300万级乙烯(约500万吨级乙丙烯)、500万吨级对二甲苯。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中下游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发展资源。

1.2.6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目标

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炼化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炼油装置在能耗指标、清洁燃料质量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乙烯装置通过提高气体原料比例,能耗、烯烃收率超过石脑油裂解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各基础石化产业项目向下游的一体化发展,在终端产品大力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和高端化产品特色。

1.2.7交通及物流系统规划

由于石化产业基地紧邻港口,港口规划有原油及成品油码头、干散货及煤炭码头,且码头的吞吐量较高,故运入的液体原料和煤炭以海运为主。根据原料和产品的来源与市场去向,合理安排运输方式和各运输方式的比重,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投资。

1.2.8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

1.2.8.1供水工程规划

根据基地及周边区域供水规划及水源分布情况,可供园区使用的水源主要为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及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目前水源为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善后河左岸,善后河善后新闸闸上约1000米处,下距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引河口约230米;待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完全建成后将实现联网供水,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调整为第二水源。

基地全部工业用水由规划一水厂(徐圩水厂)统一供应,并将其供水总规模调整为160万m3/d,以充分发挥净水厂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

1.2.8.2污水工程规划

基地污水排放总量为17.35万m3/d,其中一期排放量为12.51万m3/d,二期排放量为4.84万m3/d。

基地规划建设两处污水处理厂,分别为东港污水处理厂和化工污水处理厂。东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港前大道西侧,陬山路南侧,收水范围为基地复堆河路东侧区域,即一二期项目用地,规划总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分期建设;化工污水处理厂位于规划位于东港变电站西侧区域,收水范围为基地复堆河路西侧区域,即石化后加工区及基地西侧控制区,规划总规模10万m3/d(考虑规划控制区西侧区域污水处理需求),根据项目招商进驻进度确定其建设期限。

企业废水可以在厂区内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直接输送至基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经处理后达标的外排污水集中进行深海排放,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基地集中设置一处排污口,严禁企业自行建设各种形式的排污口排放污水。

石化基地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规划见图1.2-4。

图1.2-4 石化基地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规划图

1.2.8.3再生水工程规划

基地将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作为原水进入再生水厂净化,最后通过基地再生水管网回用,基地污水处理厂整体回用率不低于70%。

1.2.8.4供热规划

本规划项目所需蒸汽需新建燃气锅炉及IGCC装置。

位于基地南侧的石化深加工产业区所需工业蒸汽约600 t/h,由于距离IGCC热电中心较远,因此考虑在南侧规划一座集中动力站,采用燃气锅炉供应。

1.2.8.5环保规划

根据基地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结合产业特点及国家相关要求,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控制目标见表1.2-1。

表1.2-1 徐圩石化产业基地环境保护规划控制目标

基地实施系统化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入驻各企业环保的协调和管理,并建立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形成在地方环境保护局领导下的环境管理网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负责整个石化基地的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3规划协调性分析

1.3.1与上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本规划是贯彻和落实《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等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规划确定的石化产业基地,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但与《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在用地性质上存在一些差异。

通过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以看出:

(1)从产业定位上看,《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提出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中指出依托沿海口岸优势,打造镇海、惠州世界级炼化一体化

基地,建设曹妃甸、古雷、连云港等石化基地。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导向中江苏沿海临港产业带以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为依托,培育新型重化工业园区和海洋工业示范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优先承接发展产业中石化产业包含了炼化一体化及深加工产品。

规划体现了《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国家东中西西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009~2020)》、《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规划主导产业选择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功能定位与性质,与国家相关战略、规划赋予连云港和徐圩的定位基本一致。规划确立了加强国家级石化产业区建设,体现了国家战略对连云港地区的定位。

(2)从发展规模上看,受评规划提出的5000万吨级的炼油规模,与《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提出的“建设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原则上要达到800万吨级以上,新建项目乙烯规模要达到100 万吨/年以上”等要求一致。

(3)基地规划统一配置公用工程包括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实现公用工程一体化,与《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连云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规划提出的“化工园区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5000吨/年且需采取焚烧处置的化工区,应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焚烧设施”等要求相符。

(4)在用地性质上,《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驳盐河至烧香支河规划为生态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烧香支河西侧规划为农业用地。南复堆河北侧、中心河东侧2.3km规划了水域用地。其它用地规划

为工业用地、工业预控用地以及发展备用地。善后河岸线两侧以外不小于600米的范围内为水域生态敏感区。水域生态敏感区内禁止进行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湿地等的活动;鼓励在水源地保护区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涵养水源”。

驳盐河西侧及善后河岸线600米内用地规划为工业用地,与《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用地性质不符。

1.3.2与同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是与《连云港徐圩新区规划(2008-2030)》、《连云港市核电发展规划》协调,但与《徐圩港区总体规划》、《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存在一些差异。

(1)受评规划提出的水源主要为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及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水源规划不一致,水资源论证报告中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取水水源为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和通榆河北延工程调引的江淮水,近期正常情况下采用徐圩新区送水工程水源,枯水期采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水源;远期当洪泽湖水源较丰富时,石化产业基地使用徐圩新区送水工程自流水源,当洪泽湖水源较少时且徐圩新区送水工程水源不足情况下,使用通榆河水源进行补充或全部使用通榆河水源。

(2)受评规划提出的污水处理厂规模和数量均与《连云港徐圩新区规划》中的“扩建板桥污水厂至25万吨/日,新建 3 座污水厂,1#污水厂规模为 30 万吨/日,东港污水厂规模为20万吨/日,化工污水厂规划为10万吨/日;张圩港河以北地区污水送入板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张圩港河以南地区污水送入1#、东港和化工规划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深度为二级(生化处理),尾水排放执行一级 A 排放标准,尾水除供再生水厂外,其余分别排入烧香河闸下和埒子口。”等内容一致。

(3)受评规划在规划图上标注了固废处理中心和危废处置中心的位置,对处置中心的建设年限、占地面积、处理工艺和处理方法等均未进行规划。根据《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固危废处理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危废一期处理规模为1.74×104t/a,固体废物应可以得到妥善处理。

因此,本规划在修编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总规及相关规划的衔接,为连云

港石化产业基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2.1资源能源现状

本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不足及地区分布不均,规划需水量主要通过外调江淮水来平衡。

石化基地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电力和石油产品为辅。电力满足园区发展需要,但进一步提升规划区的供热能力。

石化基地土地资源丰富,分布着广阔的盐田和鱼塘,农业利用价值不高;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2生态环境现状

(1)陆地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石化基地规划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以盐田为主,也分布有部分农田。规划范围内分布有芦苇、大米草、盐蒿、海茵菜等高等植物;芦苇主要分布在烧香河两侧各15米范围内,盐田、养殖塘周边也有少量分布;大米草主要分布在评价区内较大的河流两侧;盐田、养殖塘周边也少量分布盐蒿、海茵菜等。

(2)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调查海域生物质量状况良好。贝类(双壳类)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一类标准;甲壳和鱼虾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符合《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的标准要求,石油烃符合《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的生物质量标准。

2.3海洋环境质量现状

对规划区海域海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海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结合连云港近年的海洋水质公报及2012年的区域海洋监测数据,连云港海域无机氮存在超标现象,水质超标一方面与陆源径流污染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吹填、港口等海洋工程施工对沉积物搅动所致。 根据本次(2014年)监测数据和2012年海域的监测数据,结合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从上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1)近海、远海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近年无机氮有上升趋势;活性磷酸盐成逐年上升趋势。

(4)石油类下降趋势明显,基本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5)砷、镉变化较小,近岸海域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铅有明显下降趋势,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烧香支河、善后河监测断面COD、总磷、总氮等因子有超标现象,与沿线村庄的生活污水排放和养殖的影响有关。

扁担河监测断面总磷、总氮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为受流域农业面源的影响及流经沿途村庄时有生活污水进入而造成的。

基地内的南复堆河、驳盐河、西港河、中心河等河流均存在监测因子超标情况,主要是因为区域内目前主要分布有盐田,工人生活废水排放以及海水养殖引起的。

2.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对石化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其中PM2.5有超标现象。其它各监测点SO2、NO2、CO、O3、TSP、PM10、PM2.5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其它监测因子均满足相应的标准或未检出,其中未检出的因子主要有:H2S、HCN、Cl2、硫酸雾、酚类、Hg、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甲醇、醋酸、醋酸乙烯脂、氯苯、苯并[a]芘。

2009年~2014年,石化基地规划范围及周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变化,整体空气质量较好。各污染物中颗粒物的浓度在标准值范围内偏高,主要是因为随着徐圩新区的开发建设,区域建筑工地、道路及裸露地面扬尘所致。

2.6其它环境质量现状

规划区域地下水受海洋影响,能达到V类水质,不适合用于生活饮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能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

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能够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要求;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各站位监测因子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相应标准要求。

2.7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1)海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海域水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氮的污染,长期监测数据中无机氮的超标站位和和频次较高。由监测结果及近年的海洋公报来看,无机氮各年指标均较差,一方面是由于吹填和港区施工对沉积物搅动所致,另一方面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径流。

(2)本地水资源供应能力不足,主要通过外调水来满足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本地水资源不足,区域内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调引江淮水。目前进入连云港市的调水线主要有三条,即淮沭新河调水线,新沂河南偏泓调水线,通榆河调水线。

3环境影响预测与减缓措施

3.1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状调查并结合评价区域内环境特征,重点调查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周边5km范围内村庄、5~20km内的乡镇以及20km以上范围内的区县等敏感目标,详见表3.1-1~表3.1-3和图3.1-1~图3.1-5。

表3.1-1 本项目5k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

表1.7-3 本项目5~20km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敏感目标

表1.7-4 项目20km以上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敏感目标

图3.1-1 5km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图3.1-2 5~20km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图3.1-3 20km以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图3.1-4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图3.1-5 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3.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2.1水资源

(1)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通过外调水可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2)本次规划的石化基地用水完全能够保证。

(3)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5年14.92立方米/万元、2030年为13.32立方米/万元,均低于《江苏省水资源公报(2013)》中2013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低于《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值。

3.2.2能源

预计2025、2030年石化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GDP能耗将分别为0.763、0.735吨标准煤。能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因此要保证未来基地能源效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区域石化产业节能减排树立标杆,石化产业基地应设定严格的能源效率准入标准。

3.2.3土地资源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2025年约为16.13亿元/平方公里,2030年约为20.65亿元/平方公里。可见本次规划一期、二期的土地利用效率优于我国东部地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值,但与现状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仍低于上海、广州等重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平。

3.2.4海洋水环境

深海排放口所排放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好,本底浓度较小,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在叠加本底后仍能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3.2.5大气环境

规划一期和二期排放的所有大气污染物最大小时平均、日均和年均落地浓度达标,污染物对保护目标的最大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贡献值均能达标,各常规和特征污染物在监测点处的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最大贡献值叠加监测期的最大监

测浓度值,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3.2.6生态环境

陆域:规划区内主要为盐田,无生态敏感目标,规划实施中应按照“分类引导,分区控制”的原则,不占用生态绿地,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随着石化基地的持续建设,原有的生态系统将逐步塑造成工业生态系统,土地使用功能将以工业用地为主,公用工程、仓储物流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辅,土地利用格局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海域:石化基地废水近岸(离岸)排口周围无海洋生态保护区,根据项目废水排放预测结果,本项目废水排放后周边海域水质满足二类水标准,对周边海洋其他功能区影响较小。

3.2.7地下水

正常工况有防渗与无防渗情景预测结果表明:正常工况无防渗原油泄露情景下,50年后石油类污染的影响范围为1.917km2,超标范围为1.455km2,最大运移距离为529m。而正常工况有防渗泄露情景下,50年后原油泄露均不会对潜水含水层产生影响。

3.2.8声环境

工业企业主要设备噪声源若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在距声源8~32米处可以衰减达到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3类标准要求;公路上行驶机动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在距路边约30米处才可以衰减达到4类标准的要求,在距约35米处可以衰减达到3类标准的要求。

只要加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噪声源和敏感点的规划布局,并对各类声源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就可以将声环境质量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会对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对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隔声防护措施,则工业企业噪声和交通噪声对它们的影响也不大。

3.2.9固体废物

基地产生的IGCC灰渣可送徐圩新区规划的静脉产业园处理,能够全部实现

综合利用,不外排外环境,对外环境影响较小。生活垃圾委托徐圩新区市政环卫项目进行统一处理。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范围内拟建设危废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包括石化基地在内的徐圩新区范围内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基地产生的危险废物经回收综合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送基地内建设的危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置,不排放外环境,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3.2.10环境风险

基地的开发建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石化区生产风险、化工生产风险、港口码头风险、仓储物流环境风险等。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事故后浓度极值通常出现在厂区附近小范围内,受Calpuff模型时空平均后并未出现LC50超标和IDLH超标的情况。

3.2.11其它

规划期内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况,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但随着时间的累积,石化、火电等厂区内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提高。

加强新建、已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必要时实行强制审计;采用行政手段,促进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原则上所有入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3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3.3.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有组织排放废气

1)石化项目工艺装置中的污染物排放等都与生产过程中的净化处理密不可分,应首先结合生产装置减少气态污染物排放。

2)炼油项目尽量采用加氢裂化的方式,催化裂化烟气需进行脱硫处理,确保外排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不高于400mg/L,氮氧化物浓度不高于200mg/L;硫回收装置脱硫效率不低于99.8%,硫回收尾气二氧化硫浓度不得高于400mg/L。

3)炼化及石化项目中常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加热炉燃烧废气,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优化加热炉燃料结构,尽量采用清洁燃料。

4)为减少燃煤锅炉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规划中集中布局供热中心,采用IGCC装置供应蒸汽、氢气及电力,二氧化硫基本实现近零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0%。对于供热压力、温度等参数无法满足企业特殊工艺要求并需自建锅炉的,应采用电、天然气、低硫轻质燃料油等清洁能源。

(2)无组织排放废气

石化产业基地内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为VOC,根据无组织排放气的排放特点及主要来源,规划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工艺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采用火炬或焚烧炉,对生产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及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可燃气体等进行焚烧处理。

2)对储运过程无组织烃类气体排放进行控制,轻油储罐采用浮顶罐,采用密闭液下浸没式装车,原油、芳香烃类储罐的呼吸管和火车、汽车装卸车过程中均设置油气回收设施。

3)原料输送管线及设备采用高效密封措施,制订必要的严格操作规程,自控系统设置联锁保护,避免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跑、冒、滴、漏,以减少有害挥发气体进入大气,减少废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

4)污水处理场进行封闭,各处产生的废气经加盖收集后,高浓度废气排入火炬系统收集,低浓度废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或催化焚烧法进行处理。

3.3.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石化基地采用完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集中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东港污水处理厂和化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需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

(2)企业排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杜绝企业为减少成本混入淡水或海水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特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监测的监测能力;企业假定清净下水排口必须设监控系统,不得随意排放;

(3)规划实施后区内管线众多,尤其关注单独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管线,严防管线跑冒滴漏,泄漏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4)建议基地产生的所有废水(包含石化区产生的废水)尽最大可能回用。

石化基地应制订利用中水(回用水)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厂多用中水,使基地中水回用率逐步提高;

(5)炼化一体化项目含油污水全部回用,高盐高油污水专管输送至基地污水处理厂进行专门化处理。对于其他石化项目,鼓励企业内部回用或梯级利用,回用价值不大的污水经预处理并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基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6)基地将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作为原水进入再生水厂净化,最后通过基地再生水管网回用,基地污水处理厂整体回用率不低于70%;

(7)基地含盐废水回用以企业自建设施为主,本规划不对回用率进行具体要求。建议炼化一体化项目含盐废水回用率不低于65%。

3.3.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徐圩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正在筹建中,一期建设规模为1.74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理规模1.52万吨/年,稳定化/固化处置规模0.22万吨/年,安全填埋场有效库容22.8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37年。

(2)建设固体废弃物信息、交易平台,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尽量在区域内部实现循环。

3.3.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利用交通执法、生态隔离区建设等手段,减缓交通噪声的影响;

(2)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尤其是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

(3)根据噪声源类型,选择合理的降噪措施,减缓工业噪声的环境影响。

3.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区内主要为盐田,无生态敏感目标,规划实施中应按照“分类引导,分区控制”的原则,不占用生态绿地,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

海域生态保护主要是规划区污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的保护措施,应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加以管控,严禁海域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

对规划提出调整建议:将后加工区位于善后河岸线北侧的600m范围的工业用地调整为生态绿地。

3.3.6进区项目类型要求

积极引进附加值高、占地小、能耗水耗较低、污染物排放较少的企业,确保基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将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纳入行业准入标准,参考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成果及要求,对入园企业的布局、规模、技术、环保和安全等多方面加强论证,执行最严格的风险防范工程建设标准。严格论证生产和储运装置中危险物质的在线量,尽量做到“随用随生产”。

严格限制规划丙烯腈、液氨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单罐容量。

入驻项目潜在风险不得超出划定的的环境风险影响范围。在项目环评中,按规范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其半致死浓度、IDLH影响范围不得超出区域风险分级禁止区防控范围。

公路两侧不宜建设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制造恶臭物质的项目。

4规划调整建议

在本环评编制过程中,根据对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初步环境影响分析,提出了规划调整的相关建议,部分建议被规划编制单位采纳。 具体见表4-1。

表4-1 规划调整建议及采纳情况

5综合评价结论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符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战略定位高,发展目标明确;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对于连云港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评价认为,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保证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在引进项目时严格把关,确保满足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进入项目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力度,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可以缓解和接受的,从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6联系方式

规划组织单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 联系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

联系人:吕先生 联系电话: 0518-82256315 评价单位: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孙工 联系电话:025-85287216 传真:025-85287259 E-Mail:[email protected]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 录

1规划概述..................................................................................................................... 1

1.1规划背景 .............................................................................................. 1

1.2规划主要内容概况 ................................................................................ 2

1.2.1规划范围 ..................................................................................... 2

1.2.2规划时限 ..................................................................................... 2

1.2.3产业定位 ..................................................................................... 2

1.2.4总体布局 ..................................................................................... 6

1.2.5产业规模目标 .............................................................................. 7

1.2.6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目标 ............................................................. 8

1.2.7交通及物流系统规划 .................................................................... 8

1.2.8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 ............................................................. 8

1.3规划协调性分析 ................................................................................. 11

1.3.1与上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 11

1.3.2与同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 13

2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15

2.1资源能源现状 ..................................................................................... 15

2.2生态环境现状 ..................................................................................... 15

2.3海洋环境质量现状 .............................................................................. 15

2.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 16

2.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16

2.6其它环境质量现状 .............................................................................. 16

2.7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 17

3环境影响预测与减缓措施....................................................................................... 18

3.1环境保护目标 ..................................................................................... 18

3.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24

3.2.1水资源 ...................................................................................... 24

3.2.2能源 .......................................................................................... 24

3.2.3土地资源 ................................................................................... 24

3.2.4海洋水环境 ............................................................................... 24

3.2.5大气环境 ................................................................................... 24

3.2.6生态环境 ................................................................................... 25

3.2.7地下水 ...................................................................................... 25

3.2.8声环境 ...................................................................................... 25

3.2.9固体废物 ................................................................................... 25

3.2.10环境风险 ................................................................................. 26

3.2.11其它 ........................................................................................ 26

3.3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 26

3.3.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6

3.3.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7

3.3.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8

3.3.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28

3.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8

3.3.6进区项目类型要求 ..................................................................... 29

4规划调整建议........................................................................................................... 30

5综合评价结论........................................................................................................... 31

6联系方式................................................................................................................... 32

1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位于连云港市城区东南部。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徐圩新区重点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承接与转移基地以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全力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石化产业是徐圩新区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之一,在徐圩新区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是江苏省石化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和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13]2924号),该文件明确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主要承接江苏沿江石化产业转移,统筹兼顾长三角地区需求增长。要求抓紧开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和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连云港石化基地将重点承接江苏沿江石化产业转移,统筹兼顾长三角地区需求增长,以高水平的石化园区,适应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真正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联动发展,按照“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清洁化”的思路,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分区明确、产业结合、项目布局有序、公用设施完善、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和谐、管理服务高效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本次评价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促进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前提和基础,明确生态适宜、环境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促进岸线资源、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控制和防范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建议,为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化临港石化产业规模聚集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区提供支撑。

1.2规划主要内容概况

1.2.1规划范围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范围东部紧临海滨大道,北至苏海路及疏港大道,南至善后河及南复堆河北岸,西至徐圩新区西侧边界,本次规划总面积71.28平方公里。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地理位置详见图1.2-1;规划范围、规划控制区范围详见图1.2-2;土地利用规划详见图1.2-3。

1.2.2规划时限

本规划时限为2014-2030年,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其中:

一期:2014-2025年;

二期:2026-2030年。

1.2.3产业定位

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承接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满足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石化产品及原料需求,成为带动长三角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图1.2-1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地理位置图

3

图1.2-2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范围及用地总体布局

4

图1.2-3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5

1.2.4总体布局

石化产业基地分为管理服务区、产业区、公用工程区、物流仓储区四大功能分区。

2.1.4.1管理服务区

在基地北部设置基地管理服务区,紧邻徐圩新区的主干道S226,全面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配套等,将为整个基地服务的经营管理、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环境监测、应急响应等功能集于一体。同时在管理服务区内设置应急响应中心,结合基地内消防站的建设,规划期内建立起“指挥调度一体化、水源保障一体化、报警系统一体化、方案建设一体化”的消防应急联动一体化机制。

基地内不建设集中的生活服务区,基地职工生活区依托徐圩新区。

2.1.4.2产业区

产业区按照生产类型共分6部分,分别为炼化一区、炼化二区、多元化原料加工区、聚酯产业区、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区以及石化后加工区。在结合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在满足环境保护和化工生产防火、防爆、安全和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基地各项目的生产运作特点,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兼顾不同项目的特殊要求,合理组织基地内的公用设施、工业管线。

石化产业基地按照自东向西的趋势发展,一期项目主要集中建设在基地复堆河路以东区域,以基地主干道S226为中轴,一期项目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发展:东部片区按照物料关系自南向北依次为炼化一区、预留炼化区、炼化二区、聚酯产业区和多元化原料加工区;西部片区为部分多元化原料加工区和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工区,东、西片区又通过管廊联系在一起。

除炼化一区二期位于复堆河路以东外,二期项目布局主要布局在复堆河路以西区域,主要为部分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区及石化后加工区,其中复堆河路以西的德邦化工项目仍属一期项目。

2.1.4.3公用工程

各类公用工程的布置位置除考虑现有设施其本身建设要求外,也应尽量靠近其负荷中心,以缩短其输送距离,节约能耗。各类上下游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储运设施等都围绕布置在主产业链的周围。

主要公用工程设施在基地内的布局如下:

供水:在基地不集中建设水厂,利用基地外水厂。

污水处理:基地集中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基地港前大道以西、深港河以南,炼化一区内,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环评指定排污区域。另一座位于石化后加工区,德邦化工北部。

变电站:分别规划建设3座220kV变电站及一系列110kV变电站。

热电联供:初步规划采用IGCC供热,为炼化区集中供应蒸汽及工业气体。 综合维修:在基地北部、S226东部,设置集中的综合维修设施,根据各项目入驻情况,配备集装置运行维护、装置检维修和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维修队伍,汇集机械、仪表、电气、工程和设备制造等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各类大中型生产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特种设备的专业保养提供优质的服务。

消防站:在基地一、二期项目用地内共规划10处消防站,其中8处一级消防站,保证每个产业片区至少设置1座,管理服务区附近和炼化区分别设1座特勤消防站。消防站的位置可根据项目布局情况进行调整。

2.1.4.4物流仓储区

基地共规划三处集中物流仓储区:在石化产业基地东部,紧邻徐圩新区港区布置一处物流仓储区,西部紧邻基地规划的外接铁路;在西安路与苏海路交汇处布置一处物流仓储区,满足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区物流仓储需求;在疏港大道南侧、烧香支河西侧布置一处物流仓储区,满足石化后加工区及西侧规划控制区域物流仓储需要。

2.1.4.5 规划控制区

一二期用地结合,保持相应的弹性。基地内拟设置规划控制用地,为今后发展储备用地。

1.2.5产业规模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分为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2014-2025年):

炼化一体化产业达到3500万吨级炼油、220万吨/年乙烯、400万吨/年对二甲苯的规模。炼化一体化产业分为两套一体化项目进行实施,包括1500万吨级炼油、

100 万吨/年乙烯、100万吨/年对二甲苯和2000万吨级炼油、120万吨/年乙烯、300万吨/年对二甲苯。根据项目建设的条件,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建设一个。在2020年之前至少建成一套炼化一体化项目。

利用国际大宗原料资源,发展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异丁烷脱氢等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作为炼化一体化产业的补充。

利用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的资源,发展聚酯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

择时完成江苏德邦化工公司、连云港碱厂等市区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 二期(2026-2030年):

建设1500万吨级炼油及100万吨/年对二甲苯。使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原料加工的产业规模达到5000万吨级炼油、300万级乙烯(约500万吨级乙丙烯)、500万吨级对二甲苯。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中下游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发展资源。

1.2.6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目标

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炼化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炼油装置在能耗指标、清洁燃料质量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乙烯装置通过提高气体原料比例,能耗、烯烃收率超过石脑油裂解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各基础石化产业项目向下游的一体化发展,在终端产品大力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和高端化产品特色。

1.2.7交通及物流系统规划

由于石化产业基地紧邻港口,港口规划有原油及成品油码头、干散货及煤炭码头,且码头的吞吐量较高,故运入的液体原料和煤炭以海运为主。根据原料和产品的来源与市场去向,合理安排运输方式和各运输方式的比重,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投资。

1.2.8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规划

1.2.8.1供水工程规划

根据基地及周边区域供水规划及水源分布情况,可供园区使用的水源主要为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及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目前水源为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善后河左岸,善后河善后新闸闸上约1000米处,下距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引河口约230米;待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完全建成后将实现联网供水,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调整为第二水源。

基地全部工业用水由规划一水厂(徐圩水厂)统一供应,并将其供水总规模调整为160万m3/d,以充分发挥净水厂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

1.2.8.2污水工程规划

基地污水排放总量为17.35万m3/d,其中一期排放量为12.51万m3/d,二期排放量为4.84万m3/d。

基地规划建设两处污水处理厂,分别为东港污水处理厂和化工污水处理厂。东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港前大道西侧,陬山路南侧,收水范围为基地复堆河路东侧区域,即一二期项目用地,规划总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分期建设;化工污水处理厂位于规划位于东港变电站西侧区域,收水范围为基地复堆河路西侧区域,即石化后加工区及基地西侧控制区,规划总规模10万m3/d(考虑规划控制区西侧区域污水处理需求),根据项目招商进驻进度确定其建设期限。

企业废水可以在厂区内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直接输送至基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经处理后达标的外排污水集中进行深海排放,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基地集中设置一处排污口,严禁企业自行建设各种形式的排污口排放污水。

石化基地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规划见图1.2-4。

图1.2-4 石化基地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规划图

1.2.8.3再生水工程规划

基地将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作为原水进入再生水厂净化,最后通过基地再生水管网回用,基地污水处理厂整体回用率不低于70%。

1.2.8.4供热规划

本规划项目所需蒸汽需新建燃气锅炉及IGCC装置。

位于基地南侧的石化深加工产业区所需工业蒸汽约600 t/h,由于距离IGCC热电中心较远,因此考虑在南侧规划一座集中动力站,采用燃气锅炉供应。

1.2.8.5环保规划

根据基地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结合产业特点及国家相关要求,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控制目标见表1.2-1。

表1.2-1 徐圩石化产业基地环境保护规划控制目标

基地实施系统化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入驻各企业环保的协调和管理,并建立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形成在地方环境保护局领导下的环境管理网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负责整个石化基地的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3规划协调性分析

1.3.1与上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本规划是贯彻和落实《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等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规划确定的石化产业基地,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但与《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在用地性质上存在一些差异。

通过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以看出:

(1)从产业定位上看,《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提出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中指出依托沿海口岸优势,打造镇海、惠州世界级炼化一体化

基地,建设曹妃甸、古雷、连云港等石化基地。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导向中江苏沿海临港产业带以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为依托,培育新型重化工业园区和海洋工业示范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优先承接发展产业中石化产业包含了炼化一体化及深加工产品。

规划体现了《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国家东中西西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009~2020)》、《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规划主导产业选择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功能定位与性质,与国家相关战略、规划赋予连云港和徐圩的定位基本一致。规划确立了加强国家级石化产业区建设,体现了国家战略对连云港地区的定位。

(2)从发展规模上看,受评规划提出的5000万吨级的炼油规模,与《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提出的“建设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原则上要达到800万吨级以上,新建项目乙烯规模要达到100 万吨/年以上”等要求一致。

(3)基地规划统一配置公用工程包括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实现公用工程一体化,与《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连云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规划提出的“化工园区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5000吨/年且需采取焚烧处置的化工区,应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焚烧设施”等要求相符。

(4)在用地性质上,《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驳盐河至烧香支河规划为生态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烧香支河西侧规划为农业用地。南复堆河北侧、中心河东侧2.3km规划了水域用地。其它用地规划

为工业用地、工业预控用地以及发展备用地。善后河岸线两侧以外不小于600米的范围内为水域生态敏感区。水域生态敏感区内禁止进行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湿地等的活动;鼓励在水源地保护区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涵养水源”。

驳盐河西侧及善后河岸线600米内用地规划为工业用地,与《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用地性质不符。

1.3.2与同层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是与《连云港徐圩新区规划(2008-2030)》、《连云港市核电发展规划》协调,但与《徐圩港区总体规划》、《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存在一些差异。

(1)受评规划提出的水源主要为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及淮沭新河经古泊善后河供水工程,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水源规划不一致,水资源论证报告中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取水水源为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和通榆河北延工程调引的江淮水,近期正常情况下采用徐圩新区送水工程水源,枯水期采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水源;远期当洪泽湖水源较丰富时,石化产业基地使用徐圩新区送水工程自流水源,当洪泽湖水源较少时且徐圩新区送水工程水源不足情况下,使用通榆河水源进行补充或全部使用通榆河水源。

(2)受评规划提出的污水处理厂规模和数量均与《连云港徐圩新区规划》中的“扩建板桥污水厂至25万吨/日,新建 3 座污水厂,1#污水厂规模为 30 万吨/日,东港污水厂规模为20万吨/日,化工污水厂规划为10万吨/日;张圩港河以北地区污水送入板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张圩港河以南地区污水送入1#、东港和化工规划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深度为二级(生化处理),尾水排放执行一级 A 排放标准,尾水除供再生水厂外,其余分别排入烧香河闸下和埒子口。”等内容一致。

(3)受评规划在规划图上标注了固废处理中心和危废处置中心的位置,对处置中心的建设年限、占地面积、处理工艺和处理方法等均未进行规划。根据《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固危废处理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危废一期处理规模为1.74×104t/a,固体废物应可以得到妥善处理。

因此,本规划在修编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总规及相关规划的衔接,为连云

港石化产业基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2.1资源能源现状

本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不足及地区分布不均,规划需水量主要通过外调江淮水来平衡。

石化基地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电力和石油产品为辅。电力满足园区发展需要,但进一步提升规划区的供热能力。

石化基地土地资源丰富,分布着广阔的盐田和鱼塘,农业利用价值不高;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2生态环境现状

(1)陆地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石化基地规划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以盐田为主,也分布有部分农田。规划范围内分布有芦苇、大米草、盐蒿、海茵菜等高等植物;芦苇主要分布在烧香河两侧各15米范围内,盐田、养殖塘周边也有少量分布;大米草主要分布在评价区内较大的河流两侧;盐田、养殖塘周边也少量分布盐蒿、海茵菜等。

(2)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调查海域生物质量状况良好。贝类(双壳类)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一类标准;甲壳和鱼虾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符合《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的标准要求,石油烃符合《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的生物质量标准。

2.3海洋环境质量现状

对规划区海域海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海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结合连云港近年的海洋水质公报及2012年的区域海洋监测数据,连云港海域无机氮存在超标现象,水质超标一方面与陆源径流污染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吹填、港口等海洋工程施工对沉积物搅动所致。 根据本次(2014年)监测数据和2012年海域的监测数据,结合连云港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从上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1)近海、远海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近年无机氮有上升趋势;活性磷酸盐成逐年上升趋势。

(4)石油类下降趋势明显,基本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5)砷、镉变化较小,近岸海域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铅有明显下降趋势,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烧香支河、善后河监测断面COD、总磷、总氮等因子有超标现象,与沿线村庄的生活污水排放和养殖的影响有关。

扁担河监测断面总磷、总氮超标,超标原因主要为受流域农业面源的影响及流经沿途村庄时有生活污水进入而造成的。

基地内的南复堆河、驳盐河、西港河、中心河等河流均存在监测因子超标情况,主要是因为区域内目前主要分布有盐田,工人生活废水排放以及海水养殖引起的。

2.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对石化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其中PM2.5有超标现象。其它各监测点SO2、NO2、CO、O3、TSP、PM10、PM2.5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各监测点其它监测因子均满足相应的标准或未检出,其中未检出的因子主要有:H2S、HCN、Cl2、硫酸雾、酚类、Hg、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甲醇、醋酸、醋酸乙烯脂、氯苯、苯并[a]芘。

2009年~2014年,石化基地规划范围及周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变化,整体空气质量较好。各污染物中颗粒物的浓度在标准值范围内偏高,主要是因为随着徐圩新区的开发建设,区域建筑工地、道路及裸露地面扬尘所致。

2.6其它环境质量现状

规划区域地下水受海洋影响,能达到V类水质,不适合用于生活饮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能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

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能够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要求;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各站位监测因子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相应标准要求。

2.7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1)海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海域水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氮的污染,长期监测数据中无机氮的超标站位和和频次较高。由监测结果及近年的海洋公报来看,无机氮各年指标均较差,一方面是由于吹填和港区施工对沉积物搅动所致,另一方面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径流。

(2)本地水资源供应能力不足,主要通过外调水来满足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本地水资源不足,区域内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调引江淮水。目前进入连云港市的调水线主要有三条,即淮沭新河调水线,新沂河南偏泓调水线,通榆河调水线。

3环境影响预测与减缓措施

3.1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状调查并结合评价区域内环境特征,重点调查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周边5km范围内村庄、5~20km内的乡镇以及20km以上范围内的区县等敏感目标,详见表3.1-1~表3.1-3和图3.1-1~图3.1-5。

表3.1-1 本项目5k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

表1.7-3 本项目5~20km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敏感目标

表1.7-4 项目20km以上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敏感目标

图3.1-1 5km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图3.1-2 5~20km范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图3.1-3 20km以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图3.1-4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图3.1-5 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3.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2.1水资源

(1)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通过外调水可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2)本次规划的石化基地用水完全能够保证。

(3)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5年14.92立方米/万元、2030年为13.32立方米/万元,均低于《江苏省水资源公报(2013)》中2013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低于《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值。

3.2.2能源

预计2025、2030年石化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GDP能耗将分别为0.763、0.735吨标准煤。能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因此要保证未来基地能源效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区域石化产业节能减排树立标杆,石化产业基地应设定严格的能源效率准入标准。

3.2.3土地资源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2025年约为16.13亿元/平方公里,2030年约为20.65亿元/平方公里。可见本次规划一期、二期的土地利用效率优于我国东部地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值,但与现状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仍低于上海、广州等重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平。

3.2.4海洋水环境

深海排放口所排放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好,本底浓度较小,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在叠加本底后仍能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3.2.5大气环境

规划一期和二期排放的所有大气污染物最大小时平均、日均和年均落地浓度达标,污染物对保护目标的最大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贡献值均能达标,各常规和特征污染物在监测点处的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最大贡献值叠加监测期的最大监

测浓度值,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3.2.6生态环境

陆域:规划区内主要为盐田,无生态敏感目标,规划实施中应按照“分类引导,分区控制”的原则,不占用生态绿地,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随着石化基地的持续建设,原有的生态系统将逐步塑造成工业生态系统,土地使用功能将以工业用地为主,公用工程、仓储物流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辅,土地利用格局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海域:石化基地废水近岸(离岸)排口周围无海洋生态保护区,根据项目废水排放预测结果,本项目废水排放后周边海域水质满足二类水标准,对周边海洋其他功能区影响较小。

3.2.7地下水

正常工况有防渗与无防渗情景预测结果表明:正常工况无防渗原油泄露情景下,50年后石油类污染的影响范围为1.917km2,超标范围为1.455km2,最大运移距离为529m。而正常工况有防渗泄露情景下,50年后原油泄露均不会对潜水含水层产生影响。

3.2.8声环境

工业企业主要设备噪声源若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在距声源8~32米处可以衰减达到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3类标准要求;公路上行驶机动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在距路边约30米处才可以衰减达到4类标准的要求,在距约35米处可以衰减达到3类标准的要求。

只要加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噪声源和敏感点的规划布局,并对各类声源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就可以将声环境质量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会对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对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隔声防护措施,则工业企业噪声和交通噪声对它们的影响也不大。

3.2.9固体废物

基地产生的IGCC灰渣可送徐圩新区规划的静脉产业园处理,能够全部实现

综合利用,不外排外环境,对外环境影响较小。生活垃圾委托徐圩新区市政环卫项目进行统一处理。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范围内拟建设危废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包括石化基地在内的徐圩新区范围内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基地产生的危险废物经回收综合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送基地内建设的危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置,不排放外环境,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3.2.10环境风险

基地的开发建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石化区生产风险、化工生产风险、港口码头风险、仓储物流环境风险等。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事故后浓度极值通常出现在厂区附近小范围内,受Calpuff模型时空平均后并未出现LC50超标和IDLH超标的情况。

3.2.11其它

规划期内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况,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但随着时间的累积,石化、火电等厂区内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提高。

加强新建、已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必要时实行强制审计;采用行政手段,促进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原则上所有入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3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3.3.1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有组织排放废气

1)石化项目工艺装置中的污染物排放等都与生产过程中的净化处理密不可分,应首先结合生产装置减少气态污染物排放。

2)炼油项目尽量采用加氢裂化的方式,催化裂化烟气需进行脱硫处理,确保外排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不高于400mg/L,氮氧化物浓度不高于200mg/L;硫回收装置脱硫效率不低于99.8%,硫回收尾气二氧化硫浓度不得高于400mg/L。

3)炼化及石化项目中常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加热炉燃烧废气,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优化加热炉燃料结构,尽量采用清洁燃料。

4)为减少燃煤锅炉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规划中集中布局供热中心,采用IGCC装置供应蒸汽、氢气及电力,二氧化硫基本实现近零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0%。对于供热压力、温度等参数无法满足企业特殊工艺要求并需自建锅炉的,应采用电、天然气、低硫轻质燃料油等清洁能源。

(2)无组织排放废气

石化产业基地内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为VOC,根据无组织排放气的排放特点及主要来源,规划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工艺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采用火炬或焚烧炉,对生产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及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可燃气体等进行焚烧处理。

2)对储运过程无组织烃类气体排放进行控制,轻油储罐采用浮顶罐,采用密闭液下浸没式装车,原油、芳香烃类储罐的呼吸管和火车、汽车装卸车过程中均设置油气回收设施。

3)原料输送管线及设备采用高效密封措施,制订必要的严格操作规程,自控系统设置联锁保护,避免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跑、冒、滴、漏,以减少有害挥发气体进入大气,减少废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

4)污水处理场进行封闭,各处产生的废气经加盖收集后,高浓度废气排入火炬系统收集,低浓度废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或催化焚烧法进行处理。

3.3.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石化基地采用完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集中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东港污水处理厂和化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需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

(2)企业排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杜绝企业为减少成本混入淡水或海水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特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监测的监测能力;企业假定清净下水排口必须设监控系统,不得随意排放;

(3)规划实施后区内管线众多,尤其关注单独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管线,严防管线跑冒滴漏,泄漏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4)建议基地产生的所有废水(包含石化区产生的废水)尽最大可能回用。

石化基地应制订利用中水(回用水)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厂多用中水,使基地中水回用率逐步提高;

(5)炼化一体化项目含油污水全部回用,高盐高油污水专管输送至基地污水处理厂进行专门化处理。对于其他石化项目,鼓励企业内部回用或梯级利用,回用价值不大的污水经预处理并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基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6)基地将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作为原水进入再生水厂净化,最后通过基地再生水管网回用,基地污水处理厂整体回用率不低于70%;

(7)基地含盐废水回用以企业自建设施为主,本规划不对回用率进行具体要求。建议炼化一体化项目含盐废水回用率不低于65%。

3.3.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徐圩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正在筹建中,一期建设规模为1.74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理规模1.52万吨/年,稳定化/固化处置规模0.22万吨/年,安全填埋场有效库容22.8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37年。

(2)建设固体废弃物信息、交易平台,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尽量在区域内部实现循环。

3.3.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利用交通执法、生态隔离区建设等手段,减缓交通噪声的影响;

(2)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尤其是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

(3)根据噪声源类型,选择合理的降噪措施,减缓工业噪声的环境影响。

3.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区内主要为盐田,无生态敏感目标,规划实施中应按照“分类引导,分区控制”的原则,不占用生态绿地,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

海域生态保护主要是规划区污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的保护措施,应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加以管控,严禁海域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

对规划提出调整建议:将后加工区位于善后河岸线北侧的600m范围的工业用地调整为生态绿地。

3.3.6进区项目类型要求

积极引进附加值高、占地小、能耗水耗较低、污染物排放较少的企业,确保基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将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纳入行业准入标准,参考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成果及要求,对入园企业的布局、规模、技术、环保和安全等多方面加强论证,执行最严格的风险防范工程建设标准。严格论证生产和储运装置中危险物质的在线量,尽量做到“随用随生产”。

严格限制规划丙烯腈、液氨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单罐容量。

入驻项目潜在风险不得超出划定的的环境风险影响范围。在项目环评中,按规范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其半致死浓度、IDLH影响范围不得超出区域风险分级禁止区防控范围。

公路两侧不宜建设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制造恶臭物质的项目。

4规划调整建议

在本环评编制过程中,根据对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初步环境影响分析,提出了规划调整的相关建议,部分建议被规划编制单位采纳。 具体见表4-1。

表4-1 规划调整建议及采纳情况

5综合评价结论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符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战略定位高,发展目标明确;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对于连云港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评价认为,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保证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在引进项目时严格把关,确保满足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进入项目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力度,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可以缓解和接受的,从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6联系方式

规划组织单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 联系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

联系人:吕先生 联系电话: 0518-82256315 评价单位: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孙工 联系电话:025-85287216 传真:025-85287259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文细则 序言: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964万人,地区生 ...查看


  • 城镇体系论文
  • 1. 浅议小城镇体系与集贸市场建设 2. 小城镇体系中的劳动力资源分配问题研究 3. 小城镇体系规划中居民点环境营造与发展研究 4. 小城镇体系规划如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合理化 5. 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6. 节约型城镇化研究 7 ...查看


  • 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液化天然气的相关概述 28 第一节 天然气的概述 28 一.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比较 28 二.天然气 ...查看


  • 警犬训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概况 1.1.1项目名称 ×××××警犬训练基地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承办单位 ⑴承办单位及概况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 ×××××下设: 综合 ...查看


  • 政府工作报告2008(任丘)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任丘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任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学明 (2008年2月,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任丘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 ...查看


  • 任丘市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
  • 2012年任丘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任丘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任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学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任丘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2007年 ...查看


  • 2012年任丘市政府工作报告
  • --在任丘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任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学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任丘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 ...查看


  • 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单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文)详细编制方案
  • 目录 第一部分博思远略编制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单人)项目可研报告思路 ................. 3 一.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单人)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 3 二.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单人)项目 ...查看


  • 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文)详细编制方案
  • 目录 第一部分博思远略编制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项目可研报告思路 .................... 3 一.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 ................. 3 二.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