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论文

清洁生产论文

学院:***

班级 :09级水泥二班

姓名:***

学号:*****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

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

指出,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

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大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活动,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

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

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

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

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矛盾凸现,人们开始探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

基础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

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思想基础,通过工业或

产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目

的。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内涵、原则

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增长与资源短

缺之间矛盾凸现,人们开始探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资源利

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

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减量化原则是基础和提前,是循环

经济的首要原则。减量化不是单纯地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使用,而是要求生产和消费尽可能

地从使用污染环境的原料和能源转移到可再生利用的材料上来,从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

少废弃物的排放,预防和抑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以消费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达到发展经

济的目的。再利用原则,就是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

资源,而不是有害的垃圾,即“生产—消费—生产”的循环系统。资源化原则,要求产品能够

以初始的形式多次或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消费就丢弃。现在有的循环经济专家学者提出第

“4R”即再思考原则,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

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这些原则构成了一个

有机联系的整体,综合运用这些原则,使循环经济发展达到最优化。

三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现代化建设绝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⑴是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⑵是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蠃”发展。

⑶是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摸式,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从而促使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2、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从我国的资源状况来看,一方面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和森林资源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7。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3、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是水环境每况愈下。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七大水系符合饮用水源标准的仅占38%。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全国年排放生活垃圾1.4亿吨,处理率仅一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此外,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目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大量事实表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展循环经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质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促进企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企业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5、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费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预计到2015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达1.5亿立方米,如果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就可弥补供需缺口的30%。到2020年我国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节电1365亿千瓦时,节水9100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据有关部门测算,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不仅产生大量寄生生物,而且废弃物产生的渗漏液还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加快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四 、 结论

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必择,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一、邓可蕴.21世纪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J].中国电力,2007,33(9):82-84.

二、梁彤祥.清洁能源材料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3.

三、叶永恒.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辽宁:辽宁城乡环境科技,第 23卷 第 1期 2003.3

四、朱慎林,周中平 . 清洁生产导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五、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战略 到发展循 环经济. 北 京: 中日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 10

清洁生产论文

学院:***

班级 :09级水泥二班

姓名:***

学号:*****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

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

指出,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

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大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活动,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

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

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

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

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矛盾凸现,人们开始探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

基础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

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思想基础,通过工业或

产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目

的。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内涵、原则

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增长与资源短

缺之间矛盾凸现,人们开始探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资源利

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

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减量化原则是基础和提前,是循环

经济的首要原则。减量化不是单纯地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使用,而是要求生产和消费尽可能

地从使用污染环境的原料和能源转移到可再生利用的材料上来,从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

少废弃物的排放,预防和抑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以消费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达到发展经

济的目的。再利用原则,就是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

资源,而不是有害的垃圾,即“生产—消费—生产”的循环系统。资源化原则,要求产品能够

以初始的形式多次或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消费就丢弃。现在有的循环经济专家学者提出第

“4R”即再思考原则,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

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这些原则构成了一个

有机联系的整体,综合运用这些原则,使循环经济发展达到最优化。

三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现代化建设绝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⑴是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⑵是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蠃”发展。

⑶是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摸式,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从而促使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2、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从我国的资源状况来看,一方面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和森林资源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7。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3、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是水环境每况愈下。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七大水系符合饮用水源标准的仅占38%。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全国年排放生活垃圾1.4亿吨,处理率仅一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此外,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目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大量事实表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展循环经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质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促进企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企业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5、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费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预计到2015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达1.5亿立方米,如果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就可弥补供需缺口的30%。到2020年我国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节电1365亿千瓦时,节水9100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据有关部门测算,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不仅产生大量寄生生物,而且废弃物产生的渗漏液还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加快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四 、 结论

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必择,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一、邓可蕴.21世纪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J].中国电力,2007,33(9):82-84.

二、梁彤祥.清洁能源材料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3.

三、叶永恒.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辽宁:辽宁城乡环境科技,第 23卷 第 1期 2003.3

四、朱慎林,周中平 . 清洁生产导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五、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战略 到发展循 环经济. 北 京: 中日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 10


相关文章

  • 循环经济论文 2
  •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源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资源的供需矛盾较突出,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为此,在十八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四位一体"改为"五位一体 ...查看


  • 我公司节能降耗策略论文
  • 浅谈我公司节能降耗策略 [摘 要]我公司作为河北省"双三十"重点耗能企业,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能效对标活动等措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清洁生产:合同能源 ...查看


  • 冰箱产品的生态设计
  • 第26卷第4期轻工机越V01.26No.42008年8月叫曲t血dl哦叮胁曲血e叮Aug.2008[环保・安全] 冰箱产品的生态设计 童蕾1.江文洪2,陈超敏3 (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广东广州510515:2.中山奥马电器有限公 ...查看


  • 洗衣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要点
  • 第4l卷第6期2011年12月 日用化学工业 ChinaSurfactantDetergent&Cosmetics V01.41NO.6Dee.2011 洗衣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要点 武倩倩1,王 晓1,张延川2,郝启勇3 ...查看


  • 石油化工安全论文油田安全论文
  • 本文由workcw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石油化工安全论文油田安全论文: 石油化工中小设计企业设计工作的转变 摘 要:对国内石油化工中小设计企业面临绿色低碳经济的挑战,就 ...查看


  • 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10卷第1期2008年2月 资源与产业 RESOURCES&INDUSTRIES VoL10No.1 Feb.2008 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孙志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10049)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 ...查看


  • 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
  • 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 杜予民 武汉大学,武汉市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练合科技研究概貌和发展趋势,着重围绕绿色科技是生态环保的科技创新体系.生态环保推动绿色化学.再生资源化学.工业生态学等新学科发展,以及高效节能清洁绿色 ...查看


  • 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 第19卷,第1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V01.19No.1 2002年2月 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 Feb.,2002 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张新民1,段雄2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江 ...查看


  • 玉米芯水解生产糠醛清洁工艺 1
  • 第23卷第7期2010年7月 环境科学研究 B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 V01.23.No.7 July.2010 玉米芯水解生产糠醛清洁工艺 高礼芳1'2",徐红彬1'n,张 1.中国科学院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