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赵明媚
[内容提要] 积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和明确发展文化产
业在壮大综合国力中的战略地位, 清醒地、实事求是地判断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抓住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战略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4) 0420086202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
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在十六大报告中,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从理论上讲, 今天的文化事业已经与文化产业相对地分离开来。换句话说, 即公益性文化与非公益性文化(经营性文化) 单位两者所提供的都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区别在于, 两者投入的资金来源不同, 管理机制不同, 经营运作方式不同, 考核的标准也不同文化公益事业, , 府扶持、社会赞助, 、博物(纪念) 馆、美术馆、文化馆(站) 、艺术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产业单位则是指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依靠政府政策宏观调控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艺术品以及艺术培训等门类。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 表明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业并举, 这是我们党文化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 也是极其重要的文化战略。
必须明确, 文化建设不仅是需要花钱的事业, 而且也是能挣钱的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生产部门, 而且是一个新兴生产力部门, 是一个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 高投入、高收益、低消耗、低污染, 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需要, 而且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步骤,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86
—
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我国文化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 并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大起来。, , , , 90年代,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第三产业, 文化领域面向市场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积累了宝贵经验, 取得了明显成绩。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 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 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 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 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 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20余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用于文化教育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 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 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 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 人民
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文化消费选择更具有自主性; 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 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但是,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 在整体上看,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 总量规模偏小, 市场机制不完善,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 脱离市场, 缺乏活力。三是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 立法层次低, 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专门人才缺乏。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 产业结构调整乏力, 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放、量较低,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起, 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确立和实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化精品战略。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或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 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必须增强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化艺术业、教育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艺术品制造业和演出业, 形成一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能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文化艺术优秀品牌。文化精品生产要重点搞好每一个环节, 既要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开发、生产制作环节, 更要重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立足于世界大市场的营销环节。
2. 中国特色与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战略。在世
界四大文明古国中, 只有中国的文化不曾断裂。文化特别是文化遗产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也为世界所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注; 普遍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也给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提出了繁重的任务。要以宣传、贯彻国家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重点。一是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 即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城乡财政预算, 纳入体制改革, 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将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突出特色、丰富内容、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推出精品上下工夫。努力做到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和当今时代旅游行业的大发展。
3. 。创新代表了一个, , 发展壮。实施文化产业, 一是加强文化产业理论的创新; 二是加强艺术创新; 三是加强文化体制的创新, 围绕面向群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市场进行改革, 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推动艺术创新,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 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制度保证。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 对原有经营性文化单位重点抓好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两项改革。要把改革同结构调整相结合, 把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同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 研究构建文化的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市场体系、人才体系和评估体系, 在此基础上, 逐步完成政府由办文化产业向管文化产业的转变, 建立起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管理体制。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 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禾子]
—87—
() 努力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赵明媚
[内容提要] 积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和明确发展文化产
业在壮大综合国力中的战略地位, 清醒地、实事求是地判断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抓住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战略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4) 0420086202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
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在十六大报告中,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从理论上讲, 今天的文化事业已经与文化产业相对地分离开来。换句话说, 即公益性文化与非公益性文化(经营性文化) 单位两者所提供的都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区别在于, 两者投入的资金来源不同, 管理机制不同, 经营运作方式不同, 考核的标准也不同文化公益事业, , 府扶持、社会赞助, 、博物(纪念) 馆、美术馆、文化馆(站) 、艺术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产业单位则是指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依靠政府政策宏观调控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艺术品以及艺术培训等门类。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 表明了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业并举, 这是我们党文化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 也是极其重要的文化战略。
必须明确, 文化建设不仅是需要花钱的事业, 而且也是能挣钱的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生产部门, 而且是一个新兴生产力部门, 是一个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 高投入、高收益、低消耗、低污染, 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需要, 而且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步骤,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86
—
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我国文化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 并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大起来。, , , , 90年代,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第三产业, 文化领域面向市场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积累了宝贵经验, 取得了明显成绩。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 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 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 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 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 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20余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用于文化教育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 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 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 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 人民
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文化消费选择更具有自主性; 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 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但是,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 在整体上看,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 总量规模偏小, 市场机制不完善,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 脱离市场, 缺乏活力。三是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 立法层次低, 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专门人才缺乏。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 产业结构调整乏力, 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放、量较低,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起, 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确立和实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化精品战略。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或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弘扬民族精神, 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 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必须增强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化艺术业、教育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艺术品制造业和演出业, 形成一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能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文化艺术优秀品牌。文化精品生产要重点搞好每一个环节, 既要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开发、生产制作环节, 更要重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立足于世界大市场的营销环节。
2. 中国特色与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战略。在世
界四大文明古国中, 只有中国的文化不曾断裂。文化特别是文化遗产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也为世界所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注; 普遍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也给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提出了繁重的任务。要以宣传、贯彻国家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重点。一是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 即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城乡财政预算, 纳入体制改革, 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将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突出特色、丰富内容、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推出精品上下工夫。努力做到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和当今时代旅游行业的大发展。
3. 。创新代表了一个, , 发展壮。实施文化产业, 一是加强文化产业理论的创新; 二是加强艺术创新; 三是加强文化体制的创新, 围绕面向群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市场进行改革, 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推动艺术创新,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 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制度保证。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指导, 对原有经营性文化单位重点抓好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两项改革。要把改革同结构调整相结合, 把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同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 研究构建文化的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市场体系、人才体系和评估体系, 在此基础上, 逐步完成政府由办文化产业向管文化产业的转变, 建立起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管理体制。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 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禾子]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