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造价一般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然而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是工程价格。因为建设项目周期较长,建筑材料价格的杂多变,所以给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难度。工程造价辅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将降低之后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施工。那么,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要促进建设施工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整个项目全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高可达70%,最低也有40%,而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却只有5%~35%,可见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投资决策又会受到设计阶段的直接影响,因而,对设计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是影响工程造价的核心。
建筑项目的初步设计决定了建筑项目的机构形式规模,使用功能和建筑标准,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相关预算部门编织出施工图的大体预算情况,从而能够计算出建筑工程造价的基本情况。所以说,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若设计不合格,往往会给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浪费,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实行工程招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走向规范、完善的重要举措之一,招投标阶段所产生的中标价是合同价的基础,因此招投标阶段的工作对造价的影响很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直接影响,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其预定功能。由于建筑市场规范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国内的承包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承包商不同,缺乏成熟的市场行为,为了中标而无视市场风险,恶意降低投标报价。中标之后,承包商不是亏损,就是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追加费用。有的承包商偷工减料,有的承包商以更低的价格分包转包,致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留下极大的隐患。返工或重建的费用又远远大于成本,从而导致造价失去控制。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从招标方法、评标办法、评审手段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3 开工之前的造价管理
单独一个项目的预决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它包含了构成工程造价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也与建设项目的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及管理。
目前我们国家建设项目基本采用招投标制度,并且采用的是清单计价模式,那么投标报价一般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结合定额、市场价格及企业实力进行编制。由于编制时间相对较短,招标单位编制标底容易出现错项漏项,投标报价就不一定反应工程的实际造价,所以,预决算是相当重要的。工程造价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等重新计算工程量,将工程量划分成清单内和清单外两个部分。清单内的项目直接套用投标单价计算出总价,清单外的项目套用相关定额算至增加工程当中。当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将其与投标文件进行对比,并判断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纰漏,由此来判别工程项目是否具有造价风险及确定风险的大小。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包括项目合同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管理、项目财务、项目经济、项目融资以及投资管理体制在内的多视角、全方位的管理。既包括工程造价的计价行为、计价依据管理,也包括对工程造价确定与编制、从业工作人员资格监督与管理以及咨询单位资质的管理和监督。
由于设计及招投标阶段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基本正确,所以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少一些。但真正形成工程实体的却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就会使投资失控造成浪费。所以,对于施工阶段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费用,应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进行控制。
费用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控制: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实现包干控制将劳动定额工量分配到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多劳多得政策;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以让班组承包,自行分配人员和工作,降低费用。
材料价格控制主要考虑资金的周转时间及速度,减少资金占用时效,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的储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控制买价。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以降低运输成本。
材料用量控制主要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降低堆放、仓储损耗,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及时追究责任和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验收。坚持将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5 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账,而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造价控制,这样做往往是事倍功半。要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前期阶段来,首先要重视和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其次,要明确概预算工作不仅要反映设计,更要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并发挥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作用。同时要对工程造价中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四算两价)实行一体化管理,而这需要通过深化行业体制改革,通过市场价格的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李建峰.工程计价与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廖新平.谈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2(05).
[3] 李兆荣.实施《建筑工程造价咨询规范》提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水平[J].安徽建筑,2007(06).
摘 要:工程造价一般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然而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是工程价格。因为建设项目周期较长,建筑材料价格的杂多变,所以给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难度。工程造价辅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将降低之后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施工。那么,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要促进建设施工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整个项目全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高可达70%,最低也有40%,而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却只有5%~35%,可见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投资决策又会受到设计阶段的直接影响,因而,对设计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是影响工程造价的核心。
建筑项目的初步设计决定了建筑项目的机构形式规模,使用功能和建筑标准,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相关预算部门编织出施工图的大体预算情况,从而能够计算出建筑工程造价的基本情况。所以说,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若设计不合格,往往会给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浪费,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实行工程招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走向规范、完善的重要举措之一,招投标阶段所产生的中标价是合同价的基础,因此招投标阶段的工作对造价的影响很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直接影响,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其预定功能。由于建筑市场规范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国内的承包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承包商不同,缺乏成熟的市场行为,为了中标而无视市场风险,恶意降低投标报价。中标之后,承包商不是亏损,就是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追加费用。有的承包商偷工减料,有的承包商以更低的价格分包转包,致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留下极大的隐患。返工或重建的费用又远远大于成本,从而导致造价失去控制。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从招标方法、评标办法、评审手段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3 开工之前的造价管理
单独一个项目的预决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它包含了构成工程造价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也与建设项目的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及管理。
目前我们国家建设项目基本采用招投标制度,并且采用的是清单计价模式,那么投标报价一般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结合定额、市场价格及企业实力进行编制。由于编制时间相对较短,招标单位编制标底容易出现错项漏项,投标报价就不一定反应工程的实际造价,所以,预决算是相当重要的。工程造价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等重新计算工程量,将工程量划分成清单内和清单外两个部分。清单内的项目直接套用投标单价计算出总价,清单外的项目套用相关定额算至增加工程当中。当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将其与投标文件进行对比,并判断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纰漏,由此来判别工程项目是否具有造价风险及确定风险的大小。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包括项目合同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管理、项目财务、项目经济、项目融资以及投资管理体制在内的多视角、全方位的管理。既包括工程造价的计价行为、计价依据管理,也包括对工程造价确定与编制、从业工作人员资格监督与管理以及咨询单位资质的管理和监督。
由于设计及招投标阶段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基本正确,所以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少一些。但真正形成工程实体的却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就会使投资失控造成浪费。所以,对于施工阶段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其他费用,应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进行控制。
费用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控制: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实现包干控制将劳动定额工量分配到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多劳多得政策;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以让班组承包,自行分配人员和工作,降低费用。
材料价格控制主要考虑资金的周转时间及速度,减少资金占用时效,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的储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控制买价。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以降低运输成本。
材料用量控制主要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降低堆放、仓储损耗,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及时追究责任和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验收。坚持将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5 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账,而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造价控制,这样做往往是事倍功半。要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前期阶段来,首先要重视和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其次,要明确概预算工作不仅要反映设计,更要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并发挥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作用。同时要对工程造价中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四算两价)实行一体化管理,而这需要通过深化行业体制改革,通过市场价格的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李建峰.工程计价与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廖新平.谈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2(05).
[3] 李兆荣.实施《建筑工程造价咨询规范》提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水平[J].安徽建筑,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