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大蚕蛾
昆虫名,为鳞翅目,大蚕蛾科。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寄主于杏等药用植物。其它寄主有苹果、梨、李、柿、核桃、栗、榛、枫香等。幼虫取食银杏等寄主植物的叶片成缺刻或食光叶片,严重影响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60mm,翅展90—150mm,体灰褐色或紫褐色。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羽状。前翅内横线紫褐色,外横线暗褐色,两线近后缘外汇合,中间呈三角形浅色区,中室端部具月牙形透明斑。后翅从基部到外横线间具较宽红色区,亚缘线区橙黄色,缘线灰黄色,中室端处生1大眼状斑,斑内侧具白纹。后翅臀角处有l白色月牙形斑。 卵:
长2.2mm左右,椭圆形,灰褐色,一端具黑色黑斑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80一110mm。体黄绿色或青蓝色。背线黄绿色,亚背线浅黄色,气门上线青白色,气门线乳白色,气门下线、腹线处深 绿色,各体节上具青白色长毛及突起的毛瘤,其上生黑褐色硬长毛。
蛹
长30—60mm,污黄至深褐色。
茧
长60—80mm,黄褐色,网状。
生活习性:
1年生1—2代,辽宁、吉林年生l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6月进入幼虫为害盛期,常把树上叶片食光,6月中旬—7月上旬于树冠下部枝叶间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交配和产卵。卵多产在树干下部1—3m处及树权处,数十粒至百余粒块产。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螳螂、蚂蚁等。[1]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冬季人工摘除卵块;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
灯光诱杀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强,于8~9月份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生物防治
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对防治银杏大蚕蛾有一定效果,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
化学防治
1.银杏大蚕蛾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点,在5月上旬喷
2.5%溴氰菊酯2500倍液。
2.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
或25%杀虫双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
银杏大蚕蛾
昆虫名,为鳞翅目,大蚕蛾科。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寄主于杏等药用植物。其它寄主有苹果、梨、李、柿、核桃、栗、榛、枫香等。幼虫取食银杏等寄主植物的叶片成缺刻或食光叶片,严重影响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60mm,翅展90—150mm,体灰褐色或紫褐色。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羽状。前翅内横线紫褐色,外横线暗褐色,两线近后缘外汇合,中间呈三角形浅色区,中室端部具月牙形透明斑。后翅从基部到外横线间具较宽红色区,亚缘线区橙黄色,缘线灰黄色,中室端处生1大眼状斑,斑内侧具白纹。后翅臀角处有l白色月牙形斑。 卵:
长2.2mm左右,椭圆形,灰褐色,一端具黑色黑斑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80一110mm。体黄绿色或青蓝色。背线黄绿色,亚背线浅黄色,气门上线青白色,气门线乳白色,气门下线、腹线处深 绿色,各体节上具青白色长毛及突起的毛瘤,其上生黑褐色硬长毛。
蛹
长30—60mm,污黄至深褐色。
茧
长60—80mm,黄褐色,网状。
生活习性:
1年生1—2代,辽宁、吉林年生l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6月进入幼虫为害盛期,常把树上叶片食光,6月中旬—7月上旬于树冠下部枝叶间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交配和产卵。卵多产在树干下部1—3m处及树权处,数十粒至百余粒块产。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螳螂、蚂蚁等。[1]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冬季人工摘除卵块;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
灯光诱杀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强,于8~9月份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生物防治
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对防治银杏大蚕蛾有一定效果,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
化学防治
1.银杏大蚕蛾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点,在5月上旬喷
2.5%溴氰菊酯2500倍液。
2.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
或25%杀虫双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