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中有关杜如晦的原文与翻译

《新唐书》中有关杜如晦的原文与翻译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骚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往。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往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选自《新唐书》

2010-7-19 12:44 回复

封刀藏剑

北宸梦醒

33位粉丝

3楼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风骚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以

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看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固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假如终极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假如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 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奇地说:“不是您

这样说

,我几乎失往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定处理毫无保存,同事、下属都以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与玄龄一起治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天子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很久后,因病辞职,(天子)下诏发给原来的奉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碰到病重,天子下诏书让皇太子往问候,天子还亲身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天子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沉痛悼念的心意。

有一天,(天子)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天子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己所用的饭菜往祭奠。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往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当年(杜如晦)做宰相时,天下刚刚平定,官府的所以规章制度,都是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天子住所议事,房玄龄一定会说:“没有杜如晦不能商量这些事情。”等到杜如晦到了,最后卒用的是房玄龄的计谋。一般杜如晦擅长于决断,而房玄龄善于出点子,两人深深地相互了解,所以能够同心商量,来辅佐天子。当时说到好的丞相,一定会说到房、杜。

《新唐书》中有关杜如晦的原文与翻译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骚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往。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往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选自《新唐书》

2010-7-19 12:44 回复

封刀藏剑

北宸梦醒

33位粉丝

3楼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风骚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以

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看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固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假如终极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假如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 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奇地说:“不是您

这样说

,我几乎失往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定处理毫无保存,同事、下属都以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与玄龄一起治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天子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很久后,因病辞职,(天子)下诏发给原来的奉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碰到病重,天子下诏书让皇太子往问候,天子还亲身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天子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沉痛悼念的心意。

有一天,(天子)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天子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己所用的饭菜往祭奠。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往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当年(杜如晦)做宰相时,天下刚刚平定,官府的所以规章制度,都是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天子住所议事,房玄龄一定会说:“没有杜如晦不能商量这些事情。”等到杜如晦到了,最后卒用的是房玄龄的计谋。一般杜如晦擅长于决断,而房玄龄善于出点子,两人深深地相互了解,所以能够同心商量,来辅佐天子。当时说到好的丞相,一定会说到房、杜。


相关文章

  • 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 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摘要:在文本的互文性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翻译的互文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结合翻译的互文性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以供译者参考. 关键字:文本互文性:翻译互文性:翻译策略 "互文性"(Intertext ...查看


  • 古文翻译的几种具体方法
  • EFG;!#&!!9F;!# 丹东师专学报 总第4&期 8:?8@09@:9A8BC0D.C=58D:>>CAC 56789:;+4& 古文翻译的几种具体方法 邱 牧 (江苏太仓师范学校,江苏太仓# !! ...查看


  • 论等值翻译的原则
  • 总25卷 第11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 125No. 11 Nov 12004 2004年11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Humanities &am ...查看


  • 浅析翻译目的论
  • 浅析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取向受到挑战.反动者摈弃独霸译坛的结构主义刻板模式,以开先河者的姿态为译界注入了一股对经院派迂腐之气具有祛除力的清流. 一.目的 ...查看


  •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 2008 年6 月 第10 卷/ 第6 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J un. 2008 Vol. ...查看


  • 翻译学 第三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第三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纷呈,翻译学研究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翻译研究呈现出学科相互渗透.不同翻译思想既对立有互为补充的多元特征. 重点人物:奈达 将当代翻译理论的流变表述为从语文学,语言学, ...查看


  • 英语翻译技巧英译汉步骤
  • 英语翻译技巧英译汉步骤 英语翻译技巧:英译汉步骤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 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 意 ...查看


  • 西方翻译简史
  • 第一章 绪论 (一)翻译史发展 1.西方最早译作 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 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 ...查看


  •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重点
  • 英汉翻译教程 一.课程介绍 <英汉翻译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考课程. 英汉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除简单介绍中外翻译理论知识外,主要是通过对照阅读,引导应考者研究英汉两 ...查看


  • 人事部翻译资格考试
  • 二级笔译备考:如何备考人事部翻译资格考试 2015年11月19日 16:15 阅读 78 一.先要熟悉题型. 综合能力考试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词汇和语法,要求考生掌握词的含义,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语法部分,检查考生分析句子的能力.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