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处人生的智者心怀_苏轼和他的_水调歌头_中秋词_

善处人生的智者心怀

———苏轼和他的《水调歌头》“中秋词”

边防武备,几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提高了词品,推尊了词体,使向来被视为“末技小道”的曲子词,获得了与诗同样的抒情言志的表现功能,于莺娇燕呢、香艳轻软的婉约词林里,开拓出一片豪放派的新天地,在词史上与辛弃疾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诗文词兼工或诗书画兼长的才人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个人能像苏轼那样,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才华横溢的苏轼才命相妨,生平遭遇极为坎坷。他二十岁时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一代文宗欧阳修看罢他的文章,表示要让他“出一头地”。年轻有为的兄弟俩“奋励有当世志”,曾被皇帝和皇后许为宰相之才。但在后来新旧党争的激烈倾轧中,苏轼由于坚持独立政见,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

苏轼是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型文化巨人。从中国散文史上看,在唐宋八大家中,他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作

!../0123425657

“旧制”所囿,因而为新旧两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中枢,先后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颖州、定州任地方官。他在地方官任上廉洁爱民,多有善政。任湖州太守时,因为写诗讽刺新法扰民,被主管言论的御史舒亶等人罗织罪名,逮捕入狱,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险遭杀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来又被贬往遥远的岭南惠州和蛮荒的海南儋州。正道直行的苏轼,不见容于新旧两党,“为小人忌恶排挤,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宋史・苏轼传》>,并以所谓“谤讪朝廷”

家;从中国诗歌史上看,他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最能体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特色;在中国书法史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苏黄米蔡”,为北宋四大家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他作为宋代文人画家,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词作,咏史怀古,田园山水,离别相思,宦情世味,谈禅说理,!

!

%&’(&&)

*+&,-)

之罪陷于冤狱,一再贬谪,大半生颠沛流离,最后病死在常州旅舍之中。

面对人生道路上接连不断的坎坷磨难,苏轼既用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去坚持,又用道家旷大自适的出世思想去超脱,还用佛家梦幻泡影的空无思想去化解。他以卓异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洞明世事,悟透物理,觑破人情。但在看穿一切之后,他并没有撒手放弃,他的生活热情并未因连遭不幸而减退,而是更加坚执通脱,透彻成熟。贬黄州时,他不仅写出了光耀史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使中国文学史倏然闪烁出一片璀璨夺目的光芒,而且吃出了一道传世名菜“东坡肉”;再贬惠州,他乐滋滋地表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远贬儋州,他竟然吟唱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4”而且认定“海南万里真吾乡”,在苗黎蛮邦的天涯海角,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贬谪待罪于荒远偏僻的地方,在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苦境,他却能够苦中作乐,甘之若饴。身处逆境的苏轼融合三教、勘破三昧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使他的为人和作品焕发出知性与感性的双重魅力,成为命途多舛的文人们最后寻觅的精神归宿。

写于密州任上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就是一首充分体现苏轼热爱人生而又善处人生的智者心怀的名作。词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作词背景。“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5公元’(6-7,“子由”是苏辙的字。当时朝中新党执政,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受排挤,被分别外放到京东的密州5今山东诸城7和齐州5今山东济南7任职。他们兄弟之间情亲骨肉,谊胜知己,政见一致,极为相得。缘此,苏轼曾对苏辙发出过“与君世世为兄弟,共结来生未了因”的衷心祈愿。然而公务在身,不得闲暇,他和弟弟虽同在京东,相去不远,却也是多年无法相见。僻处偏远州郡,使“奋励有当世志”的苏轼深感政治上无所作为的苦闷。父母俱逝,家山万里,爱妻早卒,儿女幼小,他在人世间的知心者惟有弟弟一人,所谓“四海一

子由”,正是宦海沉浮的苏轼的生存孤独感的真实写照。两年前,苏轼舍弃湖山秀美的杭州,自请调任密州,就是为了与在齐州的弟弟离得近些,他赴任时曾绕道与弟弟晤面未果,满怀抑郁之情写下了《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这首名作。到密州后,“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困于职守的兄弟俩,仍是虽近犹远。值此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苏轼痛感困缚,倍思爱弟,把酒问天,望月怀人,填词寄意,把政治上“入世”、“出世”的矛盾与情感上“离合”、“圆缺”的矛盾,化解于既热爱人生又善处人生的执着、旷达与睿智之中,挥写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的千古名篇。

词的上片,对比“天上”、“人间”,展示“出世”、“入世”的矛盾困扰,这是儒道两家思想共同影响的结果。起句“明月几时有8把酒问青天”,出自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8我今停杯一问之”,点明饮酒赏月之义。郑文绰评曰:“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5《大鹤山人词话》7,所言甚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句,化用唐人小说《周秦行记》所载牛僧孺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这两句对比天上宫阙和人间生活。传说天上一夕,世上百年,所以虽知人间年月,却不晓得天上是什么日子。这是以时间的差异表现天上与人间的矛盾。“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句,用段成式《酉阳杂俎》的传说,意为自己本想像神仙一样乘风回

0123’(*!(($

!

!!

(’./

到天上,可是又怕经受不了月宫的寒冷。这三句以对温度的感觉,写人的心理倾向,既醉态淋漓,逸兴遄飞,又有所顾虑,不无担忧。前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虚幻的天上与真实的人间进行对比之后,词人否定天上,选择人间:还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起舞,和自己的影子嬉戏吧,天上又哪里有人间自在呢=中秋之夜在超然台上“登高望远,举首高歌”的苏轼,虽有道家蹈虚出世、蝉蜕浊秽的遐举愿望,流露出“夐绝的宇宙意识”,但最终还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了上风,对悲喜苦乐的人间岁月、俗世生活倾注了更大的热情。

对这首词的上片,尤其是对“我欲乘风归去”以下五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一引《复雅歌词》说:“元丰七年,都下传唱此词。神宗问内侍外面新行小词,内侍录此进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曰:‘苏轼终是爱君。’乃命量移汝州。”自从这段话首倡“爱君”说,后世论词者如张惠言《词选》、周济《词辨》、黄苏《蓼园词评》、陆以谦《词林纪事序》、金应珪《词选后序》等都接受了这种看法。今人夏承焘、施蛰存解说此词时,皆指“天上”为朝廷,“人间”为地方官任,也是对“爱君”说的引申发挥。更有当代学者联系熙宁八、九年间朝廷政治形势的变化,指出苏轼以为有机会还朝辅佐皇上,所以表达了“我欲乘风归去”的愿望,但对政局演化还是有所顾虑,因此又担心“高处不胜寒”,因而做出“何似在人间”的随遇而安的选择。诸家皆是遵循传统以比兴说词的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以史证词,来索解这首《水调歌头》的比兴象征意蕴。

词的下片转入怀人,既感喟自然和人事的

舛错乖违,又在天人合一的宇宙高度上,以相对思维的道家智慧,弥合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圆缺”、“离合”矛盾,使本呈分裂状态的人间生活、情感,在超越的层次上达成新的平衡、统一。过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写中秋皓月仿佛有意,转过红色阁楼,映入罗绮窗帘,照临因离别相思而失眠之人。

!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则以失眠人的反诘语气、埋怨口吻向月亮发问:为何偏要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是对离合圆缺矛盾的思考和感叹。苏轼是一位热爱人生而又善处人生的智者,他深知人生是绝对不圆满的,人间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它们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月既不可能长圆,人也不可能长聚,正如月亮“一夕成环,夕夕都成玦”一样,人生也常是“聚少别离多”,这是一个自古及今,世代皆然,谁也无法解决、无法避免的永恒困惑和遗憾。既然如此,善处人生者就应该在人生的绝对不圆满中,追求相对的圆满。即如今夕,本是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然而他和弟弟却因公务在身,无法相见。兄弟团聚既不可能,那么就祝愿彼此健康平安,远隔千里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也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啊>结句点化谢庄《月赋》名句“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用“但愿”领起,情意更为深厚。

这首中秋词格调高旷,风韵清越,“翩翩羽化而仙”?《草堂诗余》卷四杨慎评语@,被王国维评为“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人间词话》卷下@。刘熙载读此词“尤觉空灵蕴藉”?《艺概・词曲概》@,先著说此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词洁辑评》@,李佳“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左庵词话》@,各家都以审美鉴赏的微妙感受体验,道出了这首《水调歌头》中秋词超迈清旷的风格特点。这首词的上片是对月亮神话传说和历代游仙诗的活用,下片人月双及,演绎物理人情。全词“绝去笔墨畦径间”,象、情、理高度融合统一,化景物为情思,又化情思为理趣,旷达超脱,乐天知命,宽人胸怀,暖人情意,启人心智,读之可以使人更加深刻圆通地理解宇宙自然,世事人生。无怪乎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了。

解读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此词在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

!../0123425657

*+&,-)

上,所契合的带有母题、原型性质的“望月怀篇迭现,一轮皎洁的月亮总能撩起中国诗人的人”模式。这种模式肇始于《诗经・陈风・月无限心事。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皎》、谢庄的《月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黨兮,舒忧受兮,劳夜》、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静夜心忄

蚤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思》、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自河南经心惨兮。”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有感》、范仲淹的《御街行》、彭邦桢的《月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之故乡》、余光中的《中秋夜》、舒兰的《乡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常建色酒》、席慕蓉的《乡愁》等,都是这一月夜《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怀思模式的古今名作。苏轼的《水调歌头》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中秋词”,更是此类名篇之翘楚,它的情感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内涵和表现手法,与由《月出》奠定的“望月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月出》虽怀人”的抒情模式正相契合,词中潜隐的深层非望月思亲,但月夜的清幽意境,抒情主人公意蕴结构,对应了漫长岁月里积淀而成的月夜惆怅不甘、骚动不宁的向慕思恋情怀,实开启怀思的民族心理范型。所以它总是被历代处于了后世诗人词客月夜抒怀之先河。“无限新诗相似情景中的人们记起,借以寄托自己望月怀月下吟”,自此之后,望月怀远、望月思乡、人、佳节思亲的情感,这首词也因此而更加脍望月思亲之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层出不穷,名

炙人口,世代传诵不衰。

4上接)5页6

龙虾,鼻孔张大,他呆在角落里“干———什么———啊8”另一个过了一会不怀好意地笑着;只有尼古拉・伊万内奇像个儿回答道。

地道的酒店老板,保持一贯的冷静。房间里挤“因为爸爸要揍你7”第一个声音急忙回答。满了新来的人;可是我却没有看到“野老第二个声音不再出声了,男孩又开始叫起爷”。

安特罗普卡。他的喊叫声越来越微弱,越来越我转身急步走去,离开科洛托夫卡村所在稀疏,天完全黑下来时,喊声还一个劲儿地传的小山岗。这座小山下面展现一片开阔的平到我耳朵里来,这时我已经绕过我村子四周原;它在薄雾笼罩的朦胧夜色中,仿佛更加广的、离科洛托夫卡村三俄里的一片树林……袤,与黑暗的夜空融为一体。我沿着峡谷的路“安特罗普卡———阿———阿7”这声音依稀可大步走着,忽然从平原深处传来一个男孩清晰辨,在夜空中回荡。

的声音:“安特罗普卡7安特罗普卡———阿———阿7……”他竭尽全力带着哭腔拼命呼喊,最后一个字拖着长长的尾音。

!格瓦斯,一种俄罗斯清凉饮料。

他略停一下,又开始呼喊起来。他的声音

伊索4公元前六世纪6,古希腊寓言作家;但是在在静寂的、令人昏昏欲睡的空气中响亮地传旧时俄罗斯,伊索这个名字是用来表示语言费

来,他喊安特罗普卡这个名字至少三十次,突解、行为古怪的人。然间从平原的尽头,好像从另一个世界上,飘#赫拉克勒斯,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过来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回答:

无比,以完成十二项业绩闻名。

“什么———事———啊8”

$当时俄罗斯人认为德国人喜欢古典音乐,不喜欢这种华丽的唱法。

男孩既高兴又生气的声音立刻传过来:%

原文分别为意大利语和法语。

“到这儿来,该死的7你这鬼——

—东西7”0123’(*!(($

!

!!

%&’$

(’./

善处人生的智者心怀

———苏轼和他的《水调歌头》“中秋词”

边防武备,几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提高了词品,推尊了词体,使向来被视为“末技小道”的曲子词,获得了与诗同样的抒情言志的表现功能,于莺娇燕呢、香艳轻软的婉约词林里,开拓出一片豪放派的新天地,在词史上与辛弃疾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诗文词兼工或诗书画兼长的才人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个人能像苏轼那样,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才华横溢的苏轼才命相妨,生平遭遇极为坎坷。他二十岁时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一代文宗欧阳修看罢他的文章,表示要让他“出一头地”。年轻有为的兄弟俩“奋励有当世志”,曾被皇帝和皇后许为宰相之才。但在后来新旧党争的激烈倾轧中,苏轼由于坚持独立政见,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

苏轼是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型文化巨人。从中国散文史上看,在唐宋八大家中,他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作

!../0123425657

“旧制”所囿,因而为新旧两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中枢,先后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颖州、定州任地方官。他在地方官任上廉洁爱民,多有善政。任湖州太守时,因为写诗讽刺新法扰民,被主管言论的御史舒亶等人罗织罪名,逮捕入狱,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险遭杀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来又被贬往遥远的岭南惠州和蛮荒的海南儋州。正道直行的苏轼,不见容于新旧两党,“为小人忌恶排挤,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宋史・苏轼传》>,并以所谓“谤讪朝廷”

家;从中国诗歌史上看,他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最能体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特色;在中国书法史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并称“苏黄米蔡”,为北宋四大家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他作为宋代文人画家,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词作,咏史怀古,田园山水,离别相思,宦情世味,谈禅说理,!

!

%&’(&&)

*+&,-)

之罪陷于冤狱,一再贬谪,大半生颠沛流离,最后病死在常州旅舍之中。

面对人生道路上接连不断的坎坷磨难,苏轼既用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去坚持,又用道家旷大自适的出世思想去超脱,还用佛家梦幻泡影的空无思想去化解。他以卓异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洞明世事,悟透物理,觑破人情。但在看穿一切之后,他并没有撒手放弃,他的生活热情并未因连遭不幸而减退,而是更加坚执通脱,透彻成熟。贬黄州时,他不仅写出了光耀史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使中国文学史倏然闪烁出一片璀璨夺目的光芒,而且吃出了一道传世名菜“东坡肉”;再贬惠州,他乐滋滋地表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远贬儋州,他竟然吟唱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4”而且认定“海南万里真吾乡”,在苗黎蛮邦的天涯海角,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贬谪待罪于荒远偏僻的地方,在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苦境,他却能够苦中作乐,甘之若饴。身处逆境的苏轼融合三教、勘破三昧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使他的为人和作品焕发出知性与感性的双重魅力,成为命途多舛的文人们最后寻觅的精神归宿。

写于密州任上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就是一首充分体现苏轼热爱人生而又善处人生的智者心怀的名作。词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作词背景。“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5公元’(6-7,“子由”是苏辙的字。当时朝中新党执政,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受排挤,被分别外放到京东的密州5今山东诸城7和齐州5今山东济南7任职。他们兄弟之间情亲骨肉,谊胜知己,政见一致,极为相得。缘此,苏轼曾对苏辙发出过“与君世世为兄弟,共结来生未了因”的衷心祈愿。然而公务在身,不得闲暇,他和弟弟虽同在京东,相去不远,却也是多年无法相见。僻处偏远州郡,使“奋励有当世志”的苏轼深感政治上无所作为的苦闷。父母俱逝,家山万里,爱妻早卒,儿女幼小,他在人世间的知心者惟有弟弟一人,所谓“四海一

子由”,正是宦海沉浮的苏轼的生存孤独感的真实写照。两年前,苏轼舍弃湖山秀美的杭州,自请调任密州,就是为了与在齐州的弟弟离得近些,他赴任时曾绕道与弟弟晤面未果,满怀抑郁之情写下了《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这首名作。到密州后,“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困于职守的兄弟俩,仍是虽近犹远。值此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苏轼痛感困缚,倍思爱弟,把酒问天,望月怀人,填词寄意,把政治上“入世”、“出世”的矛盾与情感上“离合”、“圆缺”的矛盾,化解于既热爱人生又善处人生的执着、旷达与睿智之中,挥写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的千古名篇。

词的上片,对比“天上”、“人间”,展示“出世”、“入世”的矛盾困扰,这是儒道两家思想共同影响的结果。起句“明月几时有8把酒问青天”,出自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8我今停杯一问之”,点明饮酒赏月之义。郑文绰评曰:“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5《大鹤山人词话》7,所言甚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句,化用唐人小说《周秦行记》所载牛僧孺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这两句对比天上宫阙和人间生活。传说天上一夕,世上百年,所以虽知人间年月,却不晓得天上是什么日子。这是以时间的差异表现天上与人间的矛盾。“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句,用段成式《酉阳杂俎》的传说,意为自己本想像神仙一样乘风回

0123’(*!(($

!

!!

(’./

到天上,可是又怕经受不了月宫的寒冷。这三句以对温度的感觉,写人的心理倾向,既醉态淋漓,逸兴遄飞,又有所顾虑,不无担忧。前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虚幻的天上与真实的人间进行对比之后,词人否定天上,选择人间:还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起舞,和自己的影子嬉戏吧,天上又哪里有人间自在呢=中秋之夜在超然台上“登高望远,举首高歌”的苏轼,虽有道家蹈虚出世、蝉蜕浊秽的遐举愿望,流露出“夐绝的宇宙意识”,但最终还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了上风,对悲喜苦乐的人间岁月、俗世生活倾注了更大的热情。

对这首词的上片,尤其是对“我欲乘风归去”以下五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一引《复雅歌词》说:“元丰七年,都下传唱此词。神宗问内侍外面新行小词,内侍录此进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曰:‘苏轼终是爱君。’乃命量移汝州。”自从这段话首倡“爱君”说,后世论词者如张惠言《词选》、周济《词辨》、黄苏《蓼园词评》、陆以谦《词林纪事序》、金应珪《词选后序》等都接受了这种看法。今人夏承焘、施蛰存解说此词时,皆指“天上”为朝廷,“人间”为地方官任,也是对“爱君”说的引申发挥。更有当代学者联系熙宁八、九年间朝廷政治形势的变化,指出苏轼以为有机会还朝辅佐皇上,所以表达了“我欲乘风归去”的愿望,但对政局演化还是有所顾虑,因此又担心“高处不胜寒”,因而做出“何似在人间”的随遇而安的选择。诸家皆是遵循传统以比兴说词的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以史证词,来索解这首《水调歌头》的比兴象征意蕴。

词的下片转入怀人,既感喟自然和人事的

舛错乖违,又在天人合一的宇宙高度上,以相对思维的道家智慧,弥合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圆缺”、“离合”矛盾,使本呈分裂状态的人间生活、情感,在超越的层次上达成新的平衡、统一。过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写中秋皓月仿佛有意,转过红色阁楼,映入罗绮窗帘,照临因离别相思而失眠之人。

!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则以失眠人的反诘语气、埋怨口吻向月亮发问:为何偏要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是对离合圆缺矛盾的思考和感叹。苏轼是一位热爱人生而又善处人生的智者,他深知人生是绝对不圆满的,人间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它们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月既不可能长圆,人也不可能长聚,正如月亮“一夕成环,夕夕都成玦”一样,人生也常是“聚少别离多”,这是一个自古及今,世代皆然,谁也无法解决、无法避免的永恒困惑和遗憾。既然如此,善处人生者就应该在人生的绝对不圆满中,追求相对的圆满。即如今夕,本是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然而他和弟弟却因公务在身,无法相见。兄弟团聚既不可能,那么就祝愿彼此健康平安,远隔千里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也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啊>结句点化谢庄《月赋》名句“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用“但愿”领起,情意更为深厚。

这首中秋词格调高旷,风韵清越,“翩翩羽化而仙”?《草堂诗余》卷四杨慎评语@,被王国维评为“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人间词话》卷下@。刘熙载读此词“尤觉空灵蕴藉”?《艺概・词曲概》@,先著说此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词洁辑评》@,李佳“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左庵词话》@,各家都以审美鉴赏的微妙感受体验,道出了这首《水调歌头》中秋词超迈清旷的风格特点。这首词的上片是对月亮神话传说和历代游仙诗的活用,下片人月双及,演绎物理人情。全词“绝去笔墨畦径间”,象、情、理高度融合统一,化景物为情思,又化情思为理趣,旷达超脱,乐天知命,宽人胸怀,暖人情意,启人心智,读之可以使人更加深刻圆通地理解宇宙自然,世事人生。无怪乎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了。

解读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此词在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

!../0123425657

*+&,-)

上,所契合的带有母题、原型性质的“望月怀篇迭现,一轮皎洁的月亮总能撩起中国诗人的人”模式。这种模式肇始于《诗经・陈风・月无限心事。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皎》、谢庄的《月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黨兮,舒忧受兮,劳夜》、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静夜心忄

蚤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思》、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自河南经心惨兮。”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有感》、范仲淹的《御街行》、彭邦桢的《月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之故乡》、余光中的《中秋夜》、舒兰的《乡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常建色酒》、席慕蓉的《乡愁》等,都是这一月夜《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怀思模式的古今名作。苏轼的《水调歌头》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中秋词”,更是此类名篇之翘楚,它的情感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内涵和表现手法,与由《月出》奠定的“望月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月出》虽怀人”的抒情模式正相契合,词中潜隐的深层非望月思亲,但月夜的清幽意境,抒情主人公意蕴结构,对应了漫长岁月里积淀而成的月夜惆怅不甘、骚动不宁的向慕思恋情怀,实开启怀思的民族心理范型。所以它总是被历代处于了后世诗人词客月夜抒怀之先河。“无限新诗相似情景中的人们记起,借以寄托自己望月怀月下吟”,自此之后,望月怀远、望月思乡、人、佳节思亲的情感,这首词也因此而更加脍望月思亲之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层出不穷,名

炙人口,世代传诵不衰。

4上接)5页6

龙虾,鼻孔张大,他呆在角落里“干———什么———啊8”另一个过了一会不怀好意地笑着;只有尼古拉・伊万内奇像个儿回答道。

地道的酒店老板,保持一贯的冷静。房间里挤“因为爸爸要揍你7”第一个声音急忙回答。满了新来的人;可是我却没有看到“野老第二个声音不再出声了,男孩又开始叫起爷”。

安特罗普卡。他的喊叫声越来越微弱,越来越我转身急步走去,离开科洛托夫卡村所在稀疏,天完全黑下来时,喊声还一个劲儿地传的小山岗。这座小山下面展现一片开阔的平到我耳朵里来,这时我已经绕过我村子四周原;它在薄雾笼罩的朦胧夜色中,仿佛更加广的、离科洛托夫卡村三俄里的一片树林……袤,与黑暗的夜空融为一体。我沿着峡谷的路“安特罗普卡———阿———阿7”这声音依稀可大步走着,忽然从平原深处传来一个男孩清晰辨,在夜空中回荡。

的声音:“安特罗普卡7安特罗普卡———阿———阿7……”他竭尽全力带着哭腔拼命呼喊,最后一个字拖着长长的尾音。

!格瓦斯,一种俄罗斯清凉饮料。

他略停一下,又开始呼喊起来。他的声音

伊索4公元前六世纪6,古希腊寓言作家;但是在在静寂的、令人昏昏欲睡的空气中响亮地传旧时俄罗斯,伊索这个名字是用来表示语言费

来,他喊安特罗普卡这个名字至少三十次,突解、行为古怪的人。然间从平原的尽头,好像从另一个世界上,飘#赫拉克勒斯,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过来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回答:

无比,以完成十二项业绩闻名。

“什么———事———啊8”

$当时俄罗斯人认为德国人喜欢古典音乐,不喜欢这种华丽的唱法。

男孩既高兴又生气的声音立刻传过来:%

原文分别为意大利语和法语。

“到这儿来,该死的7你这鬼——

—东西7”0123’(*!(($

!

!!

%&’$

(’./


相关文章

  •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
  • 古典文学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 文俊沣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苏轼是哲学家,是蜀学的代表,其哲学的原点在于情本论.他的诗词中不仅大部分含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更有一部分以表达哲理为主.大量的诗词中既表明自然物与人生 ...查看


  • 水调歌头中秋
  • <水调歌头 中秋>教案 南县立达中学 盛润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此词,理解词的内容,背诵此词. 2. 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诗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查看


  • 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 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川     雪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时;又恐 一作:惟 ...查看


  • [转载][诗词欣赏][水调歌头.中秋]赏析
  • <水调歌头·中秋>赏析 题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  ⊙○⊙●○●  ⊙●●○△  ⊙●○○⊙● ...查看


  • 关于月亮的诗句
  • 关于月亮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6.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7.深林人不知,明 ...查看


  • 水调歌头全诗
  •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苏轼[水调歌头]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苏轼<水调歌头>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苏轼<水调歌头> [文本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要求学生在大致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