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作文

如果我经过很多年在旷野中长途跋涉,终于看到远方有一座巨大的雪山,我能做什么呢?我不会狂妄地试图把它揽入怀抱,把它融入我自己的身体。我能做的是远远地仰视,欣喜而知足地打量,它的每一个侧面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让我敬仰和流连,我也还可以俯在地上,慢慢地感受它。

对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巨著,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妄想去肆意评价,虽然它给我的震撼犹如我在旷野中膜拜的雪山,我只能谨慎地、谦逊地描述点滴感想。

研究回顾

在这里我并不试图去做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因为我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具备这个精力。因此没有这个奢望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里提到的一些片段是简要收集以供继续学习和思考的资料。

选取这些资料秉承的原则是:俄-国本土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献需要在1910年以前;中国本土研究文献需要在1949年以前,或者1980年以后;欧美研究文献不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被列夫·托尔斯泰这座山峰挡住了的一座更高、更大的山峰,他同尼采和易卜生并列,也许还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位(1908)。《卡拉马佐夫兄弟》贯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特色:作品诞生于思想与实践的相遇之中。作者自己这么说:“在这本书的各部分贯穿到底的主要问题,也是我一生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苦苦自扰的难题:上帝的存在!”

在俄罗斯本土,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认为是“现实主义者、精细的研究者、心理学家、理想主义者和哲学家”(叶卡捷琳娜·云格,1880),“不仅是一位诗人或作家,而是俄罗斯的精神领袖”(索洛维约夫,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声称“在完整的现实主义中发现人身上的人”,“我只是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者,即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气质与雨果相似,陀氏非常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并反复阅读,他对雨果也高度评价:“他的思想是十九世纪一切艺术的基本思想,而维克多·雨果作为艺术家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第一位预言家。这是基-督教的思想和道德高尚的思想。”

尼采在其哲学观点基本成形之后接触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身怀敬意” (1887)。但是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是相互对立甚至是敌视的。按照尼采的见解,两人的思想没有调和的可能。对席勒的态度也体现了两人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尼采对席勒非常厌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席勒毕生充满敬意并狂热崇拜。

存在主义哲学家、法国作家阿·加缪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他的小说《鼠疫》中,依据《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章节来承认:对人类的灾难和痛苦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是不道德和不可能的。加缪的其他作品如《堕落》、《群魔》、《西西弗斯的神话》等都大量借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形象。在这一谱系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弗·卡夫卡的文学艺术创作有极大的直接影响。

英国评论家默理(1916)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代文明所推出的最敏感的灵魂”并独特地研究了他小说中的时空概念。

德国作家海尔曼·黑塞以音乐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进行阐释(1915-1925):“在贝多芬的交响曲和四重奏中,有许多乐章从弥漫着痛苦和绝望的浓郁气氛里闪耀出十分动人的、纯真的柔和的魅力,这就是对意义的预感,对拯救的意识,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重新找到。”

斯蒂芬·茨威格用了十年时间写出了《三大师》(1920),分别评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文学界伟大的跨越界限者,描绘人类灵魂中的无意识、下意识与未探明的一切。在艺术中开辟了一门崭新的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非常看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与艺术,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每一个人物、每一篇文章,亲自阐明了什么是精神分析。《卡拉马佐夫兄弟》是迄今为止最壮丽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关于宗教大-法官的描写是世界文学中的高峰之一,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位并不低于莎士比亚。”

在日本,夏目漱石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超过屠格涅夫的艺术家”(1915)。

在其他领域,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受到高度评价,爱因斯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我的影响非常巨大,远远超过高斯对我的影响。”

我国作家的研究:周作人、郑振铎、鲁迅、沈雁冰等

1990年代后,彭克巽、何云波、季星星、赵桂莲、王志耕、王圣思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弗兰克描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www.www.chddh.com,一个号称是陀粉建立的网站,称其为“伟大的先知。”

白先勇(2010)谈《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四个人物可以用情、理、圣、魔来概括。

几篇最近的论文,比如余杰、季子(可能是笔名)的文章。

如果我经过很多年在旷野中长途跋涉,终于看到远方有一座巨大的雪山,我能做什么呢?我不会狂妄地试图把它揽入怀抱,把它融入我自己的身体。我能做的是远远地仰视,欣喜而知足地打量,它的每一个侧面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让我敬仰和流连,我也还可以俯在地上,慢慢地感受它。

对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巨著,我没有能力也没有妄想去肆意评价,虽然它给我的震撼犹如我在旷野中膜拜的雪山,我只能谨慎地、谦逊地描述点滴感想。

研究回顾

在这里我并不试图去做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因为我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具备这个精力。因此没有这个奢望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里提到的一些片段是简要收集以供继续学习和思考的资料。

选取这些资料秉承的原则是:俄-国本土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献需要在1910年以前;中国本土研究文献需要在1949年以前,或者1980年以后;欧美研究文献不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被列夫·托尔斯泰这座山峰挡住了的一座更高、更大的山峰,他同尼采和易卜生并列,也许还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位(1908)。《卡拉马佐夫兄弟》贯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特色:作品诞生于思想与实践的相遇之中。作者自己这么说:“在这本书的各部分贯穿到底的主要问题,也是我一生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苦苦自扰的难题:上帝的存在!”

在俄罗斯本土,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认为是“现实主义者、精细的研究者、心理学家、理想主义者和哲学家”(叶卡捷琳娜·云格,1880),“不仅是一位诗人或作家,而是俄罗斯的精神领袖”(索洛维约夫,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声称“在完整的现实主义中发现人身上的人”,“我只是最高意义的现实主义者,即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气质与雨果相似,陀氏非常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并反复阅读,他对雨果也高度评价:“他的思想是十九世纪一切艺术的基本思想,而维克多·雨果作为艺术家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第一位预言家。这是基-督教的思想和道德高尚的思想。”

尼采在其哲学观点基本成形之后接触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身怀敬意” (1887)。但是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是相互对立甚至是敌视的。按照尼采的见解,两人的思想没有调和的可能。对席勒的态度也体现了两人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尼采对席勒非常厌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席勒毕生充满敬意并狂热崇拜。

存在主义哲学家、法国作家阿·加缪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他的小说《鼠疫》中,依据《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章节来承认:对人类的灾难和痛苦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是不道德和不可能的。加缪的其他作品如《堕落》、《群魔》、《西西弗斯的神话》等都大量借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形象。在这一谱系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弗·卡夫卡的文学艺术创作有极大的直接影响。

英国评论家默理(1916)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代文明所推出的最敏感的灵魂”并独特地研究了他小说中的时空概念。

德国作家海尔曼·黑塞以音乐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进行阐释(1915-1925):“在贝多芬的交响曲和四重奏中,有许多乐章从弥漫着痛苦和绝望的浓郁气氛里闪耀出十分动人的、纯真的柔和的魅力,这就是对意义的预感,对拯救的意识,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重新找到。”

斯蒂芬·茨威格用了十年时间写出了《三大师》(1920),分别评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文学界伟大的跨越界限者,描绘人类灵魂中的无意识、下意识与未探明的一切。在艺术中开辟了一门崭新的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非常看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与艺术,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每一个人物、每一篇文章,亲自阐明了什么是精神分析。《卡拉马佐夫兄弟》是迄今为止最壮丽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关于宗教大-法官的描写是世界文学中的高峰之一,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位并不低于莎士比亚。”

在日本,夏目漱石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超过屠格涅夫的艺术家”(1915)。

在其他领域,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受到高度评价,爱因斯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我的影响非常巨大,远远超过高斯对我的影响。”

我国作家的研究:周作人、郑振铎、鲁迅、沈雁冰等

1990年代后,彭克巽、何云波、季星星、赵桂莲、王志耕、王圣思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弗兰克描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www.www.chddh.com,一个号称是陀粉建立的网站,称其为“伟大的先知。”

白先勇(2010)谈《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四个人物可以用情、理、圣、魔来概括。

几篇最近的论文,比如余杰、季子(可能是笔名)的文章。


相关文章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1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0907067 李颖 09法学(2)班 一.关于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所读的第一本与法律有关的外国小说,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小说的阅读.今天当我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的时候, ...查看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刚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位穿着修长衣服.面容和善.微笑着的年轻人的背影,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用响亮的嗓音喊着"乌拉,卡拉马佐夫".我 ...查看


  • 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审父―弑父"历程
  • 摘  要:从<圣经>中上帝依照自我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开始,父子关系就成为了一个被探究至今的母题.<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对父子关系的探究与四子不同的寻父历程,是不同的人生理念的展现."审父"一题 ...查看


  • 关于奋斗的名言警句大全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所有的不幸,尽管是很大的不幸,都只是片刻间的事.需要的只是坚定,只有坚定才能熬过不幸这一关. 出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我们要保证终身为人正直.坦率,不论别人怎么议论我们,怎样评价 ...查看


  • 沉沦与消解
  •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肯定生命存在意义的作家,面对俄国19世纪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所呈现出的混乱.黑暗.病态的状况,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触及死亡并沉思这一永恒的话题.陀氏在作品中大量描绘死亡,一方面展现了传统文学中所表现的个体生命的终结, ...查看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者 通过弗洛伊德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解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杂人格,即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病患者,道德家和罪人. 他的洞察力太局限于反常的精神生活,面对爱情时他是多么令人惊讶的无奈,他真正了解的只有残酷的.本能的渴 ...查看


  • 弗洛伊德简介
  • 弗 洛 伊 德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摩拉维亚省是小城弗莱堡,也就是今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犹太人.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以经营羊毛和棉布为生的商人,母亲阿玛利亚生有八个孩子,弗洛伊德是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五个 ...查看


  •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推荐
  •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推荐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希腊神话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意大利)但 ...查看


  • 基督教古典教育书单
  • 话说,如果有一天你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允许选择25本书的话,你希望携带些什么书(圣经除外)?以下是美国基督教古典教育运动主要推动者威尔森两种版本的选择,仅供参考: A版本(从西方文明的总体角度来选择) 1. 荷马:<伊利亚特>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