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一)
北京有一条城市中轴线穿过皇宫,贯穿南北,好比北京的脊梁,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
明北京城沿用了元大都城的中轴线,是规划设计中最先确定的核心要素。也就是先定中轴线,后建北京城。
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人们在后门桥(万宁桥)的河泥里发现了石老鼠(地支子鼠),在前门附近的河里发现了石马(地支午马),据说这是北京中轴线(子午线)的标志物。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7.8公里。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今年两会上说,数百年来,北京传统中轴线始终处于驾驭全城的至尊地位,众多重要建筑、广场和道路,或有序安排于中轴线之上,或对称布置于中轴线之侧,形成空间的韵律与高潮,“就像北京的一条文化血管,里面流淌的是一种北京的特有血液”。
元上都和元大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当时元朝是两都制,也就是一个国家有两个首都,那么北京的这条中轴线是否和元上都有关系呢?
夔中羽把连接元大都与元上都的这条线称为两都线。北京城的中轴线就位于两都线的南端。
中轴线既子午线,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这个偏斜的中轴线(两都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在元上都,当夔中羽手中的GPS仪显示出东经116度12分的时候,他知道距离真正通过中轴线的那个点只差1分的经度,也就是几百米的距离。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
外城:
1、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
2、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
(对称建筑:左安门、右安门)
3、天桥(1934年拆除)、
(对称建筑:天坛、先农坛)
4、正阳桥坊(五牌楼)、
内城:
5、正阳门(前门)箭楼,
6、正阳门城楼、
(对称建筑:崇文门、宣武门)
皇城:
7、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
8、千步廊(1913年拆除)
9、前金水桥
(对称建筑:长安左门、长安右门1952年拆除)
10、天安门(承天门)、
(对称建筑: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中山公园])
11、端门、
紫禁城:
12、午门、
(对称建筑:阙左门、阙右门)
13、后金水桥、
14、太和门(奉天门、皇极门)、
(对称建筑:东华门、西华门)
(对称建筑:文华殿、英武殿)
15、太和殿(奉天殿、皇极殿)、
16、中和殿(华盖殿、中极殿)、
17、保和殿(谨身殿、建极殿)、
18、乾清门、
19、乾清宫、
(对称建筑:养心殿、斋宫)
20、交泰殿、
21、坤宁宫、
(对称建筑:东六宫、西六宫)
22、坤宁门、
23、天一门、
24、钦安殿、
25、承光门
26、顺贞门、
27、神武门、(玄武门)
皇城:
28、北上门(1956年拆除)、
(对称建筑: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已拆
29、万岁门、(清代景山官学堂)
30、绮望楼、
31、万春亭、
32、九楼牌楼、
(对称建筑:山左里门、山右里门)
33、寿皇门、
34、戢门、
35、寿皇殿、
36、北中门、
(对称建筑:山左北门、山右北门)已拆
37、地安门(北安门,1954年拆除)、
皇城外:
38、万宁桥、(桥西,火德真君庙)
39、鼓楼、
40、钟楼。
1949年以后
改造天安门广场
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
1952年,北京拆除了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1954年,北京拆除了中华门,使得天安门广场扩大到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则是基本对称的人民大会堂(西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东侧)(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馆)。
1976年毛泽东逝世之后,在原中华门的位置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北京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北京城的布局,鲜明地体现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一条贯穿南北中轴线为骨干,宫殿、坛庙、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皆依附于此。在这条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上,错落有序的建筑,就有40座之多。
梁思成先生曾多次呼吁“保护中轴线”。他认为,北京城的整个形制既是历史上可贵的孤例,又是艺术上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至宝。它们综合起来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艺术陈列馆”。
著名作家舒乙曾经撰文指出随着商业大厦和行政大厦的拔地而起,北京城区内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成片地消失。此次中轴线申遗,无疑是对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一次有益实践。
老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一)
北京有一条城市中轴线穿过皇宫,贯穿南北,好比北京的脊梁,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
明北京城沿用了元大都城的中轴线,是规划设计中最先确定的核心要素。也就是先定中轴线,后建北京城。
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人们在后门桥(万宁桥)的河泥里发现了石老鼠(地支子鼠),在前门附近的河里发现了石马(地支午马),据说这是北京中轴线(子午线)的标志物。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7.8公里。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今年两会上说,数百年来,北京传统中轴线始终处于驾驭全城的至尊地位,众多重要建筑、广场和道路,或有序安排于中轴线之上,或对称布置于中轴线之侧,形成空间的韵律与高潮,“就像北京的一条文化血管,里面流淌的是一种北京的特有血液”。
元上都和元大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当时元朝是两都制,也就是一个国家有两个首都,那么北京的这条中轴线是否和元上都有关系呢?
夔中羽把连接元大都与元上都的这条线称为两都线。北京城的中轴线就位于两都线的南端。
中轴线既子午线,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这个偏斜的中轴线(两都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在元上都,当夔中羽手中的GPS仪显示出东经116度12分的时候,他知道距离真正通过中轴线的那个点只差1分的经度,也就是几百米的距离。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
外城:
1、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
2、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
(对称建筑:左安门、右安门)
3、天桥(1934年拆除)、
(对称建筑:天坛、先农坛)
4、正阳桥坊(五牌楼)、
内城:
5、正阳门(前门)箭楼,
6、正阳门城楼、
(对称建筑:崇文门、宣武门)
皇城:
7、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
8、千步廊(1913年拆除)
9、前金水桥
(对称建筑:长安左门、长安右门1952年拆除)
10、天安门(承天门)、
(对称建筑: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中山公园])
11、端门、
紫禁城:
12、午门、
(对称建筑:阙左门、阙右门)
13、后金水桥、
14、太和门(奉天门、皇极门)、
(对称建筑:东华门、西华门)
(对称建筑:文华殿、英武殿)
15、太和殿(奉天殿、皇极殿)、
16、中和殿(华盖殿、中极殿)、
17、保和殿(谨身殿、建极殿)、
18、乾清门、
19、乾清宫、
(对称建筑:养心殿、斋宫)
20、交泰殿、
21、坤宁宫、
(对称建筑:东六宫、西六宫)
22、坤宁门、
23、天一门、
24、钦安殿、
25、承光门
26、顺贞门、
27、神武门、(玄武门)
皇城:
28、北上门(1956年拆除)、
(对称建筑: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已拆
29、万岁门、(清代景山官学堂)
30、绮望楼、
31、万春亭、
32、九楼牌楼、
(对称建筑:山左里门、山右里门)
33、寿皇门、
34、戢门、
35、寿皇殿、
36、北中门、
(对称建筑:山左北门、山右北门)已拆
37、地安门(北安门,1954年拆除)、
皇城外:
38、万宁桥、(桥西,火德真君庙)
39、鼓楼、
40、钟楼。
1949年以后
改造天安门广场
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
1952年,北京拆除了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1954年,北京拆除了中华门,使得天安门广场扩大到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则是基本对称的人民大会堂(西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东侧)(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馆)。
1976年毛泽东逝世之后,在原中华门的位置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北京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北京城的布局,鲜明地体现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一条贯穿南北中轴线为骨干,宫殿、坛庙、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皆依附于此。在这条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上,错落有序的建筑,就有40座之多。
梁思成先生曾多次呼吁“保护中轴线”。他认为,北京城的整个形制既是历史上可贵的孤例,又是艺术上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至宝。它们综合起来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艺术陈列馆”。
著名作家舒乙曾经撰文指出随着商业大厦和行政大厦的拔地而起,北京城区内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成片地消失。此次中轴线申遗,无疑是对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一次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