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

读下列两国家农事安排及分布图,回答下面1--3题。

1、当乙国A区域人们农闲时,甲国的主要农事活动是( )

A. 剪羊毛、配种 B. 播种、剪羊毛

C. 收割、犁地 D. 打草,贮藏牧草和饲料

2、属于乙国B带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 )

A. 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C. 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较稳定

D. 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

3、甲乙两国均有C带的农业地域类型,乙国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不同于甲国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低,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B.市场需求量大,人们生活水平高

C.交通方便,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4~5题。

4.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5.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增加了(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肥力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

成6~7题。

6.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业 D.混合农业

7.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下图是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读表回答8---9题。

1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8.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9.现代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熟制的主要途径是( )

A.发展灌溉 B.依托生物技术 C.改善温度 D.保持土壤水分

右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10~11题。

10.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11.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2~13题:

1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3.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第14~16题。

14. 该产业构想的实行能减轻的环境问题是( )

A.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光化学烟雾

15. 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

处有( )

①可促进解决农业就村和农民增收问题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

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环境评估,可以看出( )

A.只有原料的选择符合清洁生产 B.只有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清洁生产

C.只有产品的使用符合清洁生产 D.生产的全过程都符合清洁生产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17—18题:

17.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18.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读下图,完成19—21题。

19.下列有关P1、P2、P3、P4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1地年平均气温最高 B.P2地年平均气温在14.5-15.O℃间

C.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P4地年降水量在l000-1lOOmm间

20.从气候条件分析,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最具优势的是 ( )

A.P1地 B.P2地 c.P3地 D.P4地

2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21.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必须做到( )

A.考虑交通条件 B.因地制宜 C.有全球意识 D.发展机械化

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22—23题。

22.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 B.水稻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

C.北方居民习惯吃面食 D.为了节约水资源

23.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运输 D.政府政策

读下图,回答24~26题.

24.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5.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26.与M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读下面“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A.园艺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8.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密西西比平原北部

C.潘帕斯草原 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

下表为“2006年江苏省某县农产品产值构成表”,据此完成29-30题。

29.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30.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农业”,与此规划不相适宜的农业类型是( )

3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园艺业 D.观光农业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31~32题。

31.甲、乙农业的区位优势是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32.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二、综合题: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

积不断扩大。图中甲地区为获取稳定的水源,

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材料二: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图1)及图中乙地放大图(图2)。

(1)分析热量条件对甲地水稻生产的主要

影响。

(2)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水源是什么?分析该水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2中a、b两个村镇哪一个发展潜力更大,并简析原因。

34.“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右图中的A地区,看图后回答。

(1)A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85°E

(2)A地区生产的番茄质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3)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4)B河流主要补给是 ,此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 季。

(5)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45°

N

4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沙漠 等高线 铁路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C 2.B 3.A 4.A 5.B 6.C 7.B 8.B 9.C 10.B 11.A 12.A

13.C 14.A 15.A 16.D 17.D 18.B 19.D 20.D 21.B 22.D

23.D 24.C 25.A 26.D 27.D 28.C 29.C 30.A 31.B 32.D

33(1)有利:夏季热量充足(或夏季白昼时间长;农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冬

季低温,水稻病虫害少;冬季低温有利于积雪保墒,缓解春旱。

不利:热量不足,水稻一年只能一熟;经常有低温冻害影响其生长和收成。

(2)地下水。

原因:地势低平,河流、沼泽多,排水不畅;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而集中;温度低、蒸发弱;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下渗到地下深处。

(3)b发展潜力大。原因:b地形平坦开阔;位于铁路与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34(1)水源

(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3)原料

(4)冰川融水 夏

(5)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5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

读下列两国家农事安排及分布图,回答下面1--3题。

1、当乙国A区域人们农闲时,甲国的主要农事活动是( )

A. 剪羊毛、配种 B. 播种、剪羊毛

C. 收割、犁地 D. 打草,贮藏牧草和饲料

2、属于乙国B带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 )

A. 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C. 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较稳定

D. 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

3、甲乙两国均有C带的农业地域类型,乙国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不同于甲国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低,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B.市场需求量大,人们生活水平高

C.交通方便,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4~5题。

4.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5.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增加了(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肥力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

成6~7题。

6.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业 D.混合农业

7.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下图是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读表回答8---9题。

1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8.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9.现代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熟制的主要途径是( )

A.发展灌溉 B.依托生物技术 C.改善温度 D.保持土壤水分

右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10~11题。

10.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11.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2~13题:

1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3.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第14~16题。

14. 该产业构想的实行能减轻的环境问题是( )

A.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光化学烟雾

15. 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

处有( )

①可促进解决农业就村和农民增收问题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

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环境评估,可以看出( )

A.只有原料的选择符合清洁生产 B.只有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清洁生产

C.只有产品的使用符合清洁生产 D.生产的全过程都符合清洁生产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17—18题:

17.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18.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读下图,完成19—21题。

19.下列有关P1、P2、P3、P4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1地年平均气温最高 B.P2地年平均气温在14.5-15.O℃间

C.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P4地年降水量在l000-1lOOmm间

20.从气候条件分析,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最具优势的是 ( )

A.P1地 B.P2地 c.P3地 D.P4地

2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21.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必须做到( )

A.考虑交通条件 B.因地制宜 C.有全球意识 D.发展机械化

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22—23题。

22.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 B.水稻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

C.北方居民习惯吃面食 D.为了节约水资源

23.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运输 D.政府政策

读下图,回答24~26题.

24.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5.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26.与M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读下面“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A.园艺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8.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密西西比平原北部

C.潘帕斯草原 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

下表为“2006年江苏省某县农产品产值构成表”,据此完成29-30题。

29.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30.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农业”,与此规划不相适宜的农业类型是( )

3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园艺业 D.观光农业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31~32题。

31.甲、乙农业的区位优势是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32.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二、综合题: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

积不断扩大。图中甲地区为获取稳定的水源,

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材料二: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图1)及图中乙地放大图(图2)。

(1)分析热量条件对甲地水稻生产的主要

影响。

(2)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水源是什么?分析该水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2中a、b两个村镇哪一个发展潜力更大,并简析原因。

34.“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右图中的A地区,看图后回答。

(1)A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85°E

(2)A地区生产的番茄质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3)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4)B河流主要补给是 ,此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 季。

(5)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45°

N

4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沙漠 等高线 铁路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C 2.B 3.A 4.A 5.B 6.C 7.B 8.B 9.C 10.B 11.A 12.A

13.C 14.A 15.A 16.D 17.D 18.B 19.D 20.D 21.B 22.D

23.D 24.C 25.A 26.D 27.D 28.C 29.C 30.A 31.B 32.D

33(1)有利:夏季热量充足(或夏季白昼时间长;农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冬

季低温,水稻病虫害少;冬季低温有利于积雪保墒,缓解春旱。

不利:热量不足,水稻一年只能一熟;经常有低温冻害影响其生长和收成。

(2)地下水。

原因:地势低平,河流、沼泽多,排水不畅;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而集中;温度低、蒸发弱;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下渗到地下深处。

(3)b发展潜力大。原因:b地形平坦开阔;位于铁路与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34(1)水源

(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3)原料

(4)冰川融水 夏

(5)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5 高一地理试题(第 页,共4页)


相关文章

  •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
  •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 (2)重点与难点: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的生长和繁殖来 ...查看


  • [地理概念]现代农业
  • 1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 ...查看


  •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概论读书报告
  •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取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的重要性 (1) 农业是不可替代的大产业.农业是世界上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大产业 ...查看


  • 绿色农业生态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 绿色农业生态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唐铭一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绿色农业革命更是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查看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 摘 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 ...查看


  • 生态环境调查
  •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形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中国农村还面临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幻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查看


  • (谢国忠)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设计 黔-谢国忠 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 ...查看


  • 农业论文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农业论文: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作者:李继祥 描述: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 ...查看


  •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foiegrass   发表于 10-03-20 17:16     阅读(841)   评论(0)     分类:资源库 有机食品系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 ...查看


  • 龙川霍山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龙 川 县 霍 山 生 态 农 业 旅 游 主 题 公 园 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一. 总论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