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序号 教具
NO。16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
教 学 目 标
内 容 要 求
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 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综合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能力。 学生结合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展示、反馈,完成学习目标。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 难 点 教学流程 导入 (2 分钟)
教
现了什么局面? 预习问题与展示内容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设问, 激发探 究兴趣,引入情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一框 题(包括小字文)完 成预习问题 1 和 2
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分别出
1、两汉时期比较重视黄河治理的皇帝有哪两位?治理的效果 分别怎样?
预习 2、阅读了解汉代农具的改进和种植的农作物有什么? 展示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2 分钟) 汉武帝治理黄河
水利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杠) 耧车:播种工具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农业的进步 农具 农作物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一
预习 术方面谁发明了氺排?有何用途? 展示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2 分钟)
手工业的发展
3、汉代丝织业能织出精美花纹的机器是什么?汉代在冶铁技
阅读课文第二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3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二 阅读课文第三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4
丝织:提花机 冶铁:氺排(杜诗)
4、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主要措施是什么?两汉时期,人称
预习 么? 展示 (14 分钟)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的是哪两座城市?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什
汉武帝大一统经济上的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三 繁荣的“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 达标测试:
选一选:
1、对于 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
反馈 (5 分钟)
A 汉高祖、光武帝 C 汉武帝、光武帝
B 汉文帝、汉质帝 D 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 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
专家是 ( A 张衡 B 王景 C 杜诗 D 郦道元 ) 用达标卡测试, 每组 1——2 名同学 笔答,老师当堂评 定。 没有达标的同学, 采取组内 “兵教兵” 、 ( B 东汉的杜诗 D 西汉的杜诗 ( ) ) “兵练兵”的办法, 直到会为止。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代 )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4、发明水排的是 A 西汉的王景 C 东汉的王景
5、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 冶铁 B 灌溉 C 播种 D 犁地
6、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规模治理黄河 C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A.咸阳、临淄 C.洛阳、长安 D 颁布“推恩令” (
)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7.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B.临淄、洛阳 D.咸阳、长安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序号 教具
NO。16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
教 学 目 标
内 容 要 求
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 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综合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能力。 学生结合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展示、反馈,完成学习目标。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 难 点 教学流程 导入 (2 分钟)
教
现了什么局面? 预习问题与展示内容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设问, 激发探 究兴趣,引入情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一框 题(包括小字文)完 成预习问题 1 和 2
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分别出
1、两汉时期比较重视黄河治理的皇帝有哪两位?治理的效果 分别怎样?
预习 2、阅读了解汉代农具的改进和种植的农作物有什么? 展示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2 分钟) 汉武帝治理黄河
水利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杠) 耧车:播种工具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农业的进步 农具 农作物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一
预习 术方面谁发明了氺排?有何用途? 展示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2 分钟)
手工业的发展
3、汉代丝织业能织出精美花纹的机器是什么?汉代在冶铁技
阅读课文第二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3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二 阅读课文第三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4
丝织:提花机 冶铁:氺排(杜诗)
4、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主要措施是什么?两汉时期,人称
预习 么? 展示 (14 分钟)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的是哪两座城市?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什
汉武帝大一统经济上的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三 繁荣的“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 达标测试:
选一选:
1、对于 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
反馈 (5 分钟)
A 汉高祖、光武帝 C 汉武帝、光武帝
B 汉文帝、汉质帝 D 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 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
专家是 ( A 张衡 B 王景 C 杜诗 D 郦道元 ) 用达标卡测试, 每组 1——2 名同学 笔答,老师当堂评 定。 没有达标的同学, 采取组内 “兵教兵” 、 ( B 东汉的杜诗 D 西汉的杜诗 ( ) ) “兵练兵”的办法, 直到会为止。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代 )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4、发明水排的是 A 西汉的王景 C 东汉的王景
5、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 冶铁 B 灌溉 C 播种 D 犁地
6、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规模治理黄河 C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A.咸阳、临淄 C.洛阳、长安 D 颁布“推恩令” (
)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7.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B.临淄、洛阳 D.咸阳、长安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