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序号 教具

NO。16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

教 学 目 标

内 容 要 求

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 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综合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能力。 学生结合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展示、反馈,完成学习目标。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 难 点 教学流程 导入 (2 分钟)

现了什么局面? 预习问题与展示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设问, 激发探 究兴趣,引入情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一框 题(包括小字文)完 成预习问题 1 和 2

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分别出

1、两汉时期比较重视黄河治理的皇帝有哪两位?治理的效果 分别怎样?

预习 2、阅读了解汉代农具的改进和种植的农作物有什么? 展示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2 分钟) 汉武帝治理黄河

水利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杠) 耧车:播种工具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农业的进步 农具 农作物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一

预习 术方面谁发明了氺排?有何用途? 展示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2 分钟)

手工业的发展

3、汉代丝织业能织出精美花纹的机器是什么?汉代在冶铁技

阅读课文第二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3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二 阅读课文第三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4

丝织:提花机 冶铁:氺排(杜诗)

4、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主要措施是什么?两汉时期,人称

预习 么? 展示 (14 分钟)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的是哪两座城市?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什

汉武帝大一统经济上的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三 繁荣的“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 达标测试:

选一选:

1、对于 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

反馈 (5 分钟)

A 汉高祖、光武帝 C 汉武帝、光武帝

B 汉文帝、汉质帝 D 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 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

专家是 ( A 张衡 B 王景 C 杜诗 D 郦道元 ) 用达标卡测试, 每组 1——2 名同学 笔答,老师当堂评 定。 没有达标的同学, 采取组内 “兵教兵” 、 ( B 东汉的杜诗 D 西汉的杜诗 ( ) ) “兵练兵”的办法, 直到会为止。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代 )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4、发明水排的是 A 西汉的王景 C 东汉的王景

5、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 冶铁 B 灌溉 C 播种 D 犁地

6、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规模治理黄河 C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A.咸阳、临淄 C.洛阳、长安 D 颁布“推恩令” (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7.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B.临淄、洛阳 D.咸阳、长安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序号 教具

NO。16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

教 学 目 标

内 容 要 求

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 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综合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的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能力。 学生结合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展示、反馈,完成学习目标。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 难 点 教学流程 导入 (2 分钟)

现了什么局面? 预习问题与展示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设问, 激发探 究兴趣,引入情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一框 题(包括小字文)完 成预习问题 1 和 2

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分别出

1、两汉时期比较重视黄河治理的皇帝有哪两位?治理的效果 分别怎样?

预习 2、阅读了解汉代农具的改进和种植的农作物有什么? 展示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2 分钟) 汉武帝治理黄河

水利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杠) 耧车:播种工具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农业的进步 农具 农作物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一

预习 术方面谁发明了氺排?有何用途? 展示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2 分钟)

手工业的发展

3、汉代丝织业能织出精美花纹的机器是什么?汉代在冶铁技

阅读课文第二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3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二 阅读课文第三框 题及相关图片完成 预习问题 4

丝织:提花机 冶铁:氺排(杜诗)

4、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主要措施是什么?两汉时期,人称

预习 么? 展示 (14 分钟)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的是哪两座城市?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什

汉武帝大一统经济上的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三 繁荣的“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 达标测试:

选一选:

1、对于 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

反馈 (5 分钟)

A 汉高祖、光武帝 C 汉武帝、光武帝

B 汉文帝、汉质帝 D 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 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

专家是 ( A 张衡 B 王景 C 杜诗 D 郦道元 ) 用达标卡测试, 每组 1——2 名同学 笔答,老师当堂评 定。 没有达标的同学, 采取组内 “兵教兵” 、 ( B 东汉的杜诗 D 西汉的杜诗 ( ) ) “兵练兵”的办法, 直到会为止。 ( A 商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代 )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4、发明水排的是 A 西汉的王景 C 东汉的王景

5、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 冶铁 B 灌溉 C 播种 D 犁地

6、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规模治理黄河 C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A.咸阳、临淄 C.洛阳、长安 D 颁布“推恩令” (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7.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B.临淄、洛阳 D.咸阳、长安

教学 反思


相关文章

  • 12.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审核人:初一历史组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5.10.2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点掌握 ...查看


  •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
  • 初一历史教案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三.自学指导 1 讲述:为了帮助大家顺 ...查看


  • 东门行教案
  •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汉乐府:理解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汉乐府成就.语言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多媒体辅助. 模拟情景剧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乐府民歌介绍 "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官署.&qu ...查看


  • 中国美术赏析第三章(雕塑)教案
  • 学 校 教 案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教案,试卷
  •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繁荣一时的隋朝 * 2."贞观之治" * 3."开元盛世" * 4.科举制的创立 * 5."和同为一家" * 6.对外友好往来 * 7.辉煌 ...查看


  •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 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 科技是第一 ...查看


  •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一.内容及分析 本课要学的内容是第十二课指的是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其核心内容是两汉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理解他们的关键在于,第一,了解两汉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农田水利事业的建设:第二,了 ...查看


  • 秦汉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 作者:王明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期 [中图分类号]D69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09)03-0081-05 doi:10.3969/j.issn.1672-0598.2009 ...查看


  •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九
  •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九 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黄河涛涛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两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从丰邑中阳里走出的一介布衣――汉祖刘邦结束了秦王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