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的足迹 一封迟到的抗战家书 中央电视台 2015年08月14日
一封迟到的家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 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 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烈士,在生命最后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她曾在抗战期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军。1935年11月,她在与敌作战中被俘,并经受住了酷刑折磨。1936年8月,赵一曼被日军处死,年仅31岁。
在这封留给儿子的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百字家书中。不过遗憾的 是,这封家书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时隔21年后,才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那里,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被解开。
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 员。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李坤泰就接到党中央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 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1935年冬,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委的赵一曼在与敌人的连续作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对她施行了惨绝人 寰的酷刑。凶残的敌人把竹签扎进她的指甲缝里,把辣椒水灌进她的肚子里,用蘸盐的鞭把戳开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胸口„„但她却始终坚贞不屈,敌人 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护治疗。在医院当中赵一曼仍然不忘进行抗日宣传,争取了护士韩永义帮助自己逃离了医院,但是又被日本关东军追了回来。
敌人无法从赵一曼口中得到任何东西,就决定将她押回珠河县处死示众。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望着窗外不禁思绪万千。她听说妈妈逢人便打听她 的下落,可她竟一个口信也没有给妈妈捎过。作为女儿,最遗憾的是未能在年迈的老母亲膝下尽孝;作为妻子,不能与异国他乡的丈夫相伴;而作为一个母亲,没能 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母亲的爱。赵一曼预感到这是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了,于是向看守要来了纸和笔,给他的儿子宁儿写下了这封我们在文章开头看到的感人至深的遗 书。
中国的好女儿,儿子的好妈妈!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牺牲的时候,只有31岁。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这份存在日军的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中也有宁儿。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
赵一曼曾经留下这样一首诗: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抗联精神 永垂青史”,赵一曼这个看似柔弱如水的女子,竟然坚强得如同一块不可随意扭曲的钢铁,她是中国的好女儿,儿子的好妈妈!
寻找英雄的足迹 一封迟到的抗战家书 中央电视台 2015年08月14日
一封迟到的家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 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 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烈士,在生命最后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她曾在抗战期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军。1935年11月,她在与敌作战中被俘,并经受住了酷刑折磨。1936年8月,赵一曼被日军处死,年仅31岁。
在这封留给儿子的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百字家书中。不过遗憾的 是,这封家书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时隔21年后,才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那里,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被解开。
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 员。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李坤泰就接到党中央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 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1935年冬,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委的赵一曼在与敌人的连续作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对她施行了惨绝人 寰的酷刑。凶残的敌人把竹签扎进她的指甲缝里,把辣椒水灌进她的肚子里,用蘸盐的鞭把戳开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胸口„„但她却始终坚贞不屈,敌人 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护治疗。在医院当中赵一曼仍然不忘进行抗日宣传,争取了护士韩永义帮助自己逃离了医院,但是又被日本关东军追了回来。
敌人无法从赵一曼口中得到任何东西,就决定将她押回珠河县处死示众。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望着窗外不禁思绪万千。她听说妈妈逢人便打听她 的下落,可她竟一个口信也没有给妈妈捎过。作为女儿,最遗憾的是未能在年迈的老母亲膝下尽孝;作为妻子,不能与异国他乡的丈夫相伴;而作为一个母亲,没能 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母亲的爱。赵一曼预感到这是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了,于是向看守要来了纸和笔,给他的儿子宁儿写下了这封我们在文章开头看到的感人至深的遗 书。
中国的好女儿,儿子的好妈妈!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牺牲的时候,只有31岁。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这份存在日军的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中也有宁儿。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
赵一曼曾经留下这样一首诗: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抗联精神 永垂青史”,赵一曼这个看似柔弱如水的女子,竟然坚强得如同一块不可随意扭曲的钢铁,她是中国的好女儿,儿子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