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并不陌生,但并不一定知道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里,我想先谈下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常提到的节水, 节电,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口号亦是其一个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理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呢?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对生存与环境的认识带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

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 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与体会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传统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目标和原动力,因而它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经济指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而忽视生态保护,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忽视污染防治,因而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发展方式。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共同发展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巨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每个子系统都和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只要一个系统发生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会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最为突

出。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2.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3. 公平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性,这是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若因不公平、不平等而引发或加剧,就会因 为局部而上升到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4. 高效发展

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率,也包含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1. 协调发展理论

协调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要依据具体的环境状况来制订。持续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参与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协调发展追求的是既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个人得到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保护后代在环境方面的权力;强调经济活动的环境和理性。

2. 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生产和环境生产的相互适应。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环境生产都是由人所主宰,是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中介。没有人的再生产就没有其他两种生产。

3. 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区域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表现出“双重性”: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环境系统不发生明显变化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变动性——在短时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存在优先幅度的波动;在长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则是显著变化。环境承载力理论以整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也是一种新的方法论,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反映了对发展理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以往发展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进行了弘扬和创新。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系统性思想,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解释了儒家哲学中的“中庸”思想,强调当代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包容。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并不陌生,但并不一定知道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里,我想先谈下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常提到的节水, 节电,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口号亦是其一个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理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呢?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对生存与环境的认识带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

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 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与体会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传统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目标和原动力,因而它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经济指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而忽视生态保护,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忽视污染防治,因而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发展方式。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共同发展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巨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每个子系统都和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只要一个系统发生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会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最为突

出。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2.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3. 公平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性,这是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若因不公平、不平等而引发或加剧,就会因 为局部而上升到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4. 高效发展

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率,也包含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1. 协调发展理论

协调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要依据具体的环境状况来制订。持续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参与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协调发展追求的是既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个人得到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保护后代在环境方面的权力;强调经济活动的环境和理性。

2. 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生产和环境生产的相互适应。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环境生产都是由人所主宰,是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中介。没有人的再生产就没有其他两种生产。

3. 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区域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表现出“双重性”: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环境系统不发生明显变化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变动性——在短时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存在优先幅度的波动;在长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则是显著变化。环境承载力理论以整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也是一种新的方法论,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反映了对发展理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以往发展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进行了弘扬和创新。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系统性思想,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解释了儒家哲学中的“中庸”思想,强调当代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包容。


相关文章

  •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执笔人:李孟军 审阅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100105209 英文名称: 预修课程:无 学时安排:56学时 学 分: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 ...查看


  •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21050140/32050700 总学时: 48学时,其中讲授/理论44学时,上机/课外实践4学时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 ...查看


  •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河北工业大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英文名称: Industri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总 学 时:48 学分:3 适应对象:经济学专业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产业经济学的教学目 ...查看


  • 管理学教学大纲 1
  • 课程名称:管理学 总学时数:54学时 适用专业:管理专业 <管理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管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管理理念.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理.管理方式与方法是在人类发展史长河中长期实践与总结的成果,汲取了 ...查看


  • 2016年湖北教师资格笔试准考证入口
  • 湖北教师考试网:http://hu.zgjsks.com2016 年湖北教师资格笔试准考证入口湖北教师资格网为广大参加 2016 年湖北教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提供湖北教师资格考试,湖北 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湖北教师考试笔试公告,湖北教师资格面试公 ...查看


  • 传播学教学大纲
  • 传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Theory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45 学分:3 面向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 ...查看


  •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编号:01103700 前修课程:国际贸易学 学分:2 总学时:3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 ...查看


  • 安徽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 附件:全国MSW 考试指导范围(定稿) 全国MSW 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两门.考试指导范围如下: 壹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 ...查看


  •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 [02111] 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00七年六月 指定用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 参考用书:<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查看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编号:08075107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执笔者: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学分数:3 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