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满屋 家庭更和谐
—— 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活动评选
深圳市妇联开展的“书香家庭”评选是深圳读书月的一项重点主题活动,2009年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称号,10年来,评选出了一批又一批“书香家庭”。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为了体现对多元家庭的包容性,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市文明办和市妇联等相关单位,在历年“书香家庭”活动的基础上,特面向在我市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开展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评选活动。该活动自10月20日启动以来,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发邮件咨询报名情况,更有不少市民向评选活动办公室发来了自荐信,踊跃参与“书香人家”评选活动。与此同时,市各级文明办、妇联,多个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也在积极推荐身边典型。在这些申报家庭中,既有来自广东客家的本土家庭,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家庭,从90多岁的耄耋老人到2岁的活泼儿童,有教师、作家、医生、警察、企业员工等,几乎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
经过专家初评、入户考察、网络投票、终评审查,最终评选了30户家庭获得“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称号;14户家庭获得“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提名奖称号。在终评审查会上,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表示:“看完资料我很激动。我们的候选家庭里,既有四代同堂的书香世家,也有依靠读书学习从流水线工人变成企业骨干的打工妹家庭;有家中藏有“举人”牌匾的文化传承之家,也有代表国家出访朝鲜的优秀教师之家;有深圳原居民,也有为深圳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程兵——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书,爱学习。看到他们,我觉得,深圳未来大有希望!”候选家庭不仅好读书,读好书,许多家庭的成员还写
得一手好字,会吹箫、朗诵„„当得知其中一户候选家庭编纂的《哈军工传》曾获得国家六个一工程奖后,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何春华十分钦佩,并强调:“六个一工程奖在业内地位十分重要,每三年全国只有二十套书能够入选,相当难得!”从北京赶来的评审专家感叹,“如果不是此次书香人家评选活动,如果不是深入到深圳各区各街道各家庭,我们很难看到深圳人家如此齐全、真实的一面。一个卧虎藏龙的城市,果然是由一户户卧虎藏龙的人家组成的。”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冤作为终评审查的专家参于了30户“书香人家”的评选,他说:“深圳本就不缺少花香和果香,如今加上了书香,这使深圳更美好、更迷人、也更让人喜欢和热爱,人们为深圳在文化上的不断创新而对她充满了敬意!”
笔者参与了本届“书香人家”评选活动的有关工作。翻阅一户户家庭事迹材料,我的内心常常充满温情,其中有一户家庭是独生子女,岳父母,爸爸妈妈,女儿,7口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很幸福地生活,温馨的画面让人动容。几乎每户家庭都有着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所以知书达理,家庭和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感染,对他们充满着羡慕,充满着敬意,充满着祝福。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书香人家”,特选了几户家庭读书故事,以飨读者。
读书胜过美味佳肴--陈祥俊、彭素珍家庭读书故事
陈祥俊、彭素珍一家人读书、爱书、买书、护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痴家庭。过去的岁月再艰难,也不会吝于对书籍的投入,陈祥俊排行老大,家中老母瘫痪,父亲身患重病,兄弟姐妹多,负担比较重,和妻子彭素珍两人都是教师,收入不高,但是碰到心仪的书籍,还是会选择买下,宁可食无肉,不可无书读。1990年从内地调往深圳时,托运的24箱行李中,有15箱是书,家中藏书近6000册,没有一本被虫侵蚀,没有一本有褶皱和毛边,每一类书都做好目录,方便随时阅读与查找,护书犹如护宝,堪称“家庭图书馆”。夫妇俩因阅读而通达,对女
儿教导有方,给她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女儿的个性和爱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长年累月书香的熏陶,陈老师一家人温文尔雅,夫妻俩相互尊重,对父母十分孝顺,被左邻右舍传为佳话。
陈老师钻研教学,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不仅给学生上课,还给老师们做讲座,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经年的积累传授给年轻老师们,倡导读书,倡导文明,是一个不遗余力的书香传播者。参与编辑《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等多部书籍,发表文章50多篇,评为区十大书香之家。在教学管理中,大力推行“博览优秀书籍,走进经典世界”的读书活动。陈老师针对学生“畸形阅读”的现实,大力推动师生阅读活动,亲临学校专题讲座,推荐阅读书目,要求老师们把“兴趣、方法、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因为读书,所以幸福---杨玉英、谢然(母女)家庭读书故事
这户人家只有母女俩,男主人在十年前去世,虽然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是,长期坚持的读书和写作,让母女俩一直生活得很阳光很快乐。母亲在参评感言中说:“不论生活曾经给过我们家什么样的打击,我们依然觉得很幸福,因为我们家爱读书——有书陪伴的生活永远是最幸福的生活。深圳是一座读书之城,文化之城,女儿在深圳求学,我从
事文化工作,还有机会参加这个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我们更加爱读书,爱深圳。”
杨玉英是盐田区田东中学语文教师,家中藏书近万册,授课之余坚持读书写作,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发表散文、报刊专栏文字、教育教学论文等二十余万字。她多年来任课班级成绩优异,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深受学生的爱戴。
女儿谢然,自幼饱读诗书,七岁时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发表十五六万字以上,出有个人专集。2006年被评为盐田区“阅读之星”,2009年被评为第七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2010年是深圳市第三届十佳文学少年。2010年个人散文集《我好想再遇见你》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作序力荐,称赞谢然的文字表现了她阳光少年难得的人文悲悯情杯。全国各地的报章曾给谢然获得的荣誉和她的《我好想再遇见你》一书作过深度报道。 知识改变命运——李健、陈红玉家庭读书故事
李健和妻子陈红玉都极大地受惠于读书,可以说,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李健靠读书从农村考入城市,并于1991年调入深圳实验学校,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陈红玉本来只有中等师范学历,来深18年来累计自学获得过大专文凭、经济师文凭以及最近的会计师文凭,从一个
生产线上三班倒的打工妹到小学代课教师,从宾馆服务员到办公室主任,再到现在的国企财会骨干,经历深具深圳特色。
近两年,年近四十的陈红玉又开始考会计证,一周三次去家附近上课。上课的人多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都很佩服她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习风雨无阻的坚持。女儿现读高一,曾获三好学生和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绘画比赛两次获全国二等奖。
读书治家修身 古稀倾情“四海”——黄绍群、袁丽娟家庭读书故事
袁丽娟、黄绍群是一对八旬老人。解放前,他们在重庆从事地下斗争,解放后遭受过不少磨难,是相互的理解、支持让他们共同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军的飞机轰炸,袁丽娟一家搬到了乡下,每晚,在煤油灯下阅读。一晚,她读得入迷,越凑越近,呼的一声,前额的头发竟被烧着。后来,在重庆上大学后加入了地下党组织,又冒着生命危险兴奋地从秘密地点去取进步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毁灭》等。两老退休来到深圳后,致力于创办四海情老年大学,十几年如一日,带动一大批老年朋友读书学习。他们痴迷于读书,每年订阅报刊二十余份。闲暇时袁丽娟、黄绍群总是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或图书馆,他们送给女儿和外孙的礼物总是新书。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也都爱上了读书。大女儿袁晓峰不仅自己爱读书,还成了全国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06中国推动阅读十大人物。
他们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身教重于言教,在他们家,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因为家里到处是书,人人都爱读书,聊天交流新书,互相攀比藏书„„
他们的传家之宝便是书香,子孙在阅读中成长,文化在阅读中传承。大女儿是优秀校长、二女儿是著名企业的高管。他们以读书治家,以读书
修身,以读书交友。每天孜孜不倦地学习,乐此不疲地工作,心满意足地生活。
书香溢满屋 家庭更和谐
—— 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活动评选
深圳市妇联开展的“书香家庭”评选是深圳读书月的一项重点主题活动,2009年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称号,10年来,评选出了一批又一批“书香家庭”。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为了体现对多元家庭的包容性,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市文明办和市妇联等相关单位,在历年“书香家庭”活动的基础上,特面向在我市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开展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评选活动。该活动自10月20日启动以来,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发邮件咨询报名情况,更有不少市民向评选活动办公室发来了自荐信,踊跃参与“书香人家”评选活动。与此同时,市各级文明办、妇联,多个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也在积极推荐身边典型。在这些申报家庭中,既有来自广东客家的本土家庭,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家庭,从90多岁的耄耋老人到2岁的活泼儿童,有教师、作家、医生、警察、企业员工等,几乎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
经过专家初评、入户考察、网络投票、终评审查,最终评选了30户家庭获得“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称号;14户家庭获得“深圳30年30户‘书香人家’”提名奖称号。在终评审查会上,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表示:“看完资料我很激动。我们的候选家庭里,既有四代同堂的书香世家,也有依靠读书学习从流水线工人变成企业骨干的打工妹家庭;有家中藏有“举人”牌匾的文化传承之家,也有代表国家出访朝鲜的优秀教师之家;有深圳原居民,也有为深圳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程兵——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书,爱学习。看到他们,我觉得,深圳未来大有希望!”候选家庭不仅好读书,读好书,许多家庭的成员还写
得一手好字,会吹箫、朗诵„„当得知其中一户候选家庭编纂的《哈军工传》曾获得国家六个一工程奖后,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何春华十分钦佩,并强调:“六个一工程奖在业内地位十分重要,每三年全国只有二十套书能够入选,相当难得!”从北京赶来的评审专家感叹,“如果不是此次书香人家评选活动,如果不是深入到深圳各区各街道各家庭,我们很难看到深圳人家如此齐全、真实的一面。一个卧虎藏龙的城市,果然是由一户户卧虎藏龙的人家组成的。”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冤作为终评审查的专家参于了30户“书香人家”的评选,他说:“深圳本就不缺少花香和果香,如今加上了书香,这使深圳更美好、更迷人、也更让人喜欢和热爱,人们为深圳在文化上的不断创新而对她充满了敬意!”
笔者参与了本届“书香人家”评选活动的有关工作。翻阅一户户家庭事迹材料,我的内心常常充满温情,其中有一户家庭是独生子女,岳父母,爸爸妈妈,女儿,7口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很幸福地生活,温馨的画面让人动容。几乎每户家庭都有着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所以知书达理,家庭和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感染,对他们充满着羡慕,充满着敬意,充满着祝福。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书香人家”,特选了几户家庭读书故事,以飨读者。
读书胜过美味佳肴--陈祥俊、彭素珍家庭读书故事
陈祥俊、彭素珍一家人读书、爱书、买书、护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痴家庭。过去的岁月再艰难,也不会吝于对书籍的投入,陈祥俊排行老大,家中老母瘫痪,父亲身患重病,兄弟姐妹多,负担比较重,和妻子彭素珍两人都是教师,收入不高,但是碰到心仪的书籍,还是会选择买下,宁可食无肉,不可无书读。1990年从内地调往深圳时,托运的24箱行李中,有15箱是书,家中藏书近6000册,没有一本被虫侵蚀,没有一本有褶皱和毛边,每一类书都做好目录,方便随时阅读与查找,护书犹如护宝,堪称“家庭图书馆”。夫妇俩因阅读而通达,对女
儿教导有方,给她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女儿的个性和爱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长年累月书香的熏陶,陈老师一家人温文尔雅,夫妻俩相互尊重,对父母十分孝顺,被左邻右舍传为佳话。
陈老师钻研教学,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不仅给学生上课,还给老师们做讲座,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经年的积累传授给年轻老师们,倡导读书,倡导文明,是一个不遗余力的书香传播者。参与编辑《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等多部书籍,发表文章50多篇,评为区十大书香之家。在教学管理中,大力推行“博览优秀书籍,走进经典世界”的读书活动。陈老师针对学生“畸形阅读”的现实,大力推动师生阅读活动,亲临学校专题讲座,推荐阅读书目,要求老师们把“兴趣、方法、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因为读书,所以幸福---杨玉英、谢然(母女)家庭读书故事
这户人家只有母女俩,男主人在十年前去世,虽然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是,长期坚持的读书和写作,让母女俩一直生活得很阳光很快乐。母亲在参评感言中说:“不论生活曾经给过我们家什么样的打击,我们依然觉得很幸福,因为我们家爱读书——有书陪伴的生活永远是最幸福的生活。深圳是一座读书之城,文化之城,女儿在深圳求学,我从
事文化工作,还有机会参加这个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我们更加爱读书,爱深圳。”
杨玉英是盐田区田东中学语文教师,家中藏书近万册,授课之余坚持读书写作,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发表散文、报刊专栏文字、教育教学论文等二十余万字。她多年来任课班级成绩优异,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深受学生的爱戴。
女儿谢然,自幼饱读诗书,七岁时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发表十五六万字以上,出有个人专集。2006年被评为盐田区“阅读之星”,2009年被评为第七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2010年是深圳市第三届十佳文学少年。2010年个人散文集《我好想再遇见你》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作序力荐,称赞谢然的文字表现了她阳光少年难得的人文悲悯情杯。全国各地的报章曾给谢然获得的荣誉和她的《我好想再遇见你》一书作过深度报道。 知识改变命运——李健、陈红玉家庭读书故事
李健和妻子陈红玉都极大地受惠于读书,可以说,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李健靠读书从农村考入城市,并于1991年调入深圳实验学校,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陈红玉本来只有中等师范学历,来深18年来累计自学获得过大专文凭、经济师文凭以及最近的会计师文凭,从一个
生产线上三班倒的打工妹到小学代课教师,从宾馆服务员到办公室主任,再到现在的国企财会骨干,经历深具深圳特色。
近两年,年近四十的陈红玉又开始考会计证,一周三次去家附近上课。上课的人多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都很佩服她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习风雨无阻的坚持。女儿现读高一,曾获三好学生和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绘画比赛两次获全国二等奖。
读书治家修身 古稀倾情“四海”——黄绍群、袁丽娟家庭读书故事
袁丽娟、黄绍群是一对八旬老人。解放前,他们在重庆从事地下斗争,解放后遭受过不少磨难,是相互的理解、支持让他们共同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军的飞机轰炸,袁丽娟一家搬到了乡下,每晚,在煤油灯下阅读。一晚,她读得入迷,越凑越近,呼的一声,前额的头发竟被烧着。后来,在重庆上大学后加入了地下党组织,又冒着生命危险兴奋地从秘密地点去取进步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毁灭》等。两老退休来到深圳后,致力于创办四海情老年大学,十几年如一日,带动一大批老年朋友读书学习。他们痴迷于读书,每年订阅报刊二十余份。闲暇时袁丽娟、黄绍群总是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或图书馆,他们送给女儿和外孙的礼物总是新书。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也都爱上了读书。大女儿袁晓峰不仅自己爱读书,还成了全国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06中国推动阅读十大人物。
他们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身教重于言教,在他们家,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因为家里到处是书,人人都爱读书,聊天交流新书,互相攀比藏书„„
他们的传家之宝便是书香,子孙在阅读中成长,文化在阅读中传承。大女儿是优秀校长、二女儿是著名企业的高管。他们以读书治家,以读书
修身,以读书交友。每天孜孜不倦地学习,乐此不疲地工作,心满意足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