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一课说课稿
梅江小学 朱存政
一、说教材
我今天上的内容是二年级第七单元古诗两首《赠汪伦》和《回乡偶书》。《赠汪伦》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而《回乡偶书》是我国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语言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就是突破生字,理解古诗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
3、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
重难点: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三、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但是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从字面理解诗意显然有些难度。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学习古诗第一句:诗中写谁送别谁?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知道汪伦会来送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理解诗句大意及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学习后一句时,重点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结合以前学过的李白夸张的诗句,并创设情境导读,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
(四) 读背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师生的探究理解,让他们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内容是诗题加上“水深情更深”简洁明了,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使学生便于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古诗两首》一课说课稿
梅江小学 朱存政
一、说教材
我今天上的内容是二年级第七单元古诗两首《赠汪伦》和《回乡偶书》。《赠汪伦》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而《回乡偶书》是我国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语言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就是突破生字,理解古诗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
3、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
重难点: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三、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但是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从字面理解诗意显然有些难度。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学习古诗第一句:诗中写谁送别谁?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知道汪伦会来送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理解诗句大意及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学习后一句时,重点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结合以前学过的李白夸张的诗句,并创设情境导读,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
(四) 读背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师生的探究理解,让他们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内容是诗题加上“水深情更深”简洁明了,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使学生便于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