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信息技术
题目
从任务设计到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精神内涵
作者姓名 王灏
职称学科 中教二级 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骊山初级中学 (公章)
邮政编码 710600
联系电话 [1**********]
从任务设计到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精神内涵
骊山中学 王灏
摘要: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发现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与发布信息的能力。而这个过程中,方向性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精神内涵,精神内涵把握好了,后面所做的一切才可能有意义。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以道御术”。
关键词:高效课堂 精神内涵 信息技术
计算机课发展为信息技术课,已经渡过了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课的从业老师对于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没有体验到职业自豪感,原因是各方面的重视不到位,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些?
我要说,有,我们可以向内发掘潜力,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如沐春风。
从2000年全省开设信息技术课(那里叫计算机)开始,大家就常说起一个词汇——整合。意思是说,计算机课,应该做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性课程来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师生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就是发展迅速的多媒体教学,后来称之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这种整合,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结合,没有实现真正的由表及里
的结构上的融合。
同时,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课,又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对于自主性很强的学生,也要给出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笔者以为,在充分把握教材方向的基础上,从任务设计入手,充分挖掘精神内涵。
一、 任务设计,可以把握重大事件。
对于这一点的体悟,来源于我们教学活动的一贯方针——面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两年前参加在西安交大附中举行的一次信息技术观摩课时,体会是最深的。当时的主讲老师,在讲一节电子表格的“自定义公式显神奇”一节时,就用了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为灾区捐款的活动为题材,在锻炼学生的公式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很好地进行了大爱的教育。
那么,在学习演示文稿制作部分时,我们可以结合时事政治或者文化大事来进行任务设计。比如,今年是2011年,举国上下都在进行着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可以以此为任务进行设计。
首先,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收集整理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浏览,于无声中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又练习了网络资源的下载、文件的分类存储。这个过程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丰富的
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取舍,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部分,这个过程,他们又会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分类。
二、 任务设计可以包含基本道德的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在全国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班讲座中提到,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
那么,我们从任务设计开始,就要考虑这项功能的渗透,这也是新课标课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
笔者的一次课例,就用了“国家象征”作为学习主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1、国家象征包含哪些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分别是什么?3、那些分别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4、在WORD中完成一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象征”的文档,要求图文并茂。
于是,同学们就有了学习的顺序,首先,百度一下“国家象征”,就是得到“国家象征包括国旗、国微、国歌、首都等”;接着分别搜索我国的国家象征的象征意义。最后,在WORD中练习了如何将网页中的文字、图片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到成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如复制、粘贴、图片的插入、图片的调整、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调整。
三、 任务设计可以包含亲情教育。
初中的课程设置中,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课,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信息技术课中特别强调亲情教育呢?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
技术课的资源优势。网络的存在,使信息技术课具备了无限延伸性,和无限丰富性,同时,使得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把握呈现高度的复杂性。资源优势使得信息技术课在学习组织上有了更充分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素材。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包含的亲情教育,与思想品德课上的亲情教育就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于学生可以充分自主,思维可以足够活跃,因为他们拥有足够丰富的资源。
比如,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这个简单的问题。当然,孩子可能知道,也可能只是模糊地知道,但在信息技术课上,孩子只要知道一丁点,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工具,找到准确答案,这个工具就是“万年历”。
进而,为了强化同学对于父母的敬与爱,我们可以用工具搜索,搜索相同生日的历史名人,当然,百度会提供很多伟大的在人类历史上都响当当的名字,然后,提醒同学,回顾一下自己对父母的认识,找出这些伟人与父母的共同之处,我们知道,当我们亲人的名字与历史伟人联系起来之后,我们的自豪感会自然地升起,对喜欢追星的他们来说,更是如此。
第三,如果还不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下电子表格,强化一下同学们对父母的爱。
电子表格中的自定义公式功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快捷的数据运算。那么,我们可以让同学们用表格列出父母为自己付出,不但要列举,还要量化,最后,如果给那些付出来一下商品化,那么,最终计
算出来的数据,一定会对同学们有足够的震憾。
所以,要想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我们就必须重朔信息技术课的精神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课从业老师,从每一节课的任务设计开始,充分融入国家精神、民族情感和人间亲情。让精神的挖掘与重塑悄无声息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2、《国家基础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3、《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作者田伟伟 刘凤娟
教学论文·信息技术
题目
从任务设计到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精神内涵
作者姓名 王灏
职称学科 中教二级 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骊山初级中学 (公章)
邮政编码 710600
联系电话 [1**********]
从任务设计到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精神内涵
骊山中学 王灏
摘要: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发现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与发布信息的能力。而这个过程中,方向性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精神内涵,精神内涵把握好了,后面所做的一切才可能有意义。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以道御术”。
关键词:高效课堂 精神内涵 信息技术
计算机课发展为信息技术课,已经渡过了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课的从业老师对于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没有体验到职业自豪感,原因是各方面的重视不到位,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些?
我要说,有,我们可以向内发掘潜力,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如沐春风。
从2000年全省开设信息技术课(那里叫计算机)开始,大家就常说起一个词汇——整合。意思是说,计算机课,应该做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性课程来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师生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就是发展迅速的多媒体教学,后来称之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这种整合,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结合,没有实现真正的由表及里
的结构上的融合。
同时,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课,又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对于自主性很强的学生,也要给出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笔者以为,在充分把握教材方向的基础上,从任务设计入手,充分挖掘精神内涵。
一、 任务设计,可以把握重大事件。
对于这一点的体悟,来源于我们教学活动的一贯方针——面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两年前参加在西安交大附中举行的一次信息技术观摩课时,体会是最深的。当时的主讲老师,在讲一节电子表格的“自定义公式显神奇”一节时,就用了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为灾区捐款的活动为题材,在锻炼学生的公式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很好地进行了大爱的教育。
那么,在学习演示文稿制作部分时,我们可以结合时事政治或者文化大事来进行任务设计。比如,今年是2011年,举国上下都在进行着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可以以此为任务进行设计。
首先,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收集整理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浏览,于无声中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又练习了网络资源的下载、文件的分类存储。这个过程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丰富的
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取舍,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部分,这个过程,他们又会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分类。
二、 任务设计可以包含基本道德的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在全国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班讲座中提到,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
那么,我们从任务设计开始,就要考虑这项功能的渗透,这也是新课标课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
笔者的一次课例,就用了“国家象征”作为学习主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1、国家象征包含哪些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分别是什么?3、那些分别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4、在WORD中完成一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象征”的文档,要求图文并茂。
于是,同学们就有了学习的顺序,首先,百度一下“国家象征”,就是得到“国家象征包括国旗、国微、国歌、首都等”;接着分别搜索我国的国家象征的象征意义。最后,在WORD中练习了如何将网页中的文字、图片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到成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如复制、粘贴、图片的插入、图片的调整、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调整。
三、 任务设计可以包含亲情教育。
初中的课程设置中,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课,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信息技术课中特别强调亲情教育呢?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
技术课的资源优势。网络的存在,使信息技术课具备了无限延伸性,和无限丰富性,同时,使得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把握呈现高度的复杂性。资源优势使得信息技术课在学习组织上有了更充分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素材。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包含的亲情教育,与思想品德课上的亲情教育就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于学生可以充分自主,思维可以足够活跃,因为他们拥有足够丰富的资源。
比如,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这个简单的问题。当然,孩子可能知道,也可能只是模糊地知道,但在信息技术课上,孩子只要知道一丁点,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工具,找到准确答案,这个工具就是“万年历”。
进而,为了强化同学对于父母的敬与爱,我们可以用工具搜索,搜索相同生日的历史名人,当然,百度会提供很多伟大的在人类历史上都响当当的名字,然后,提醒同学,回顾一下自己对父母的认识,找出这些伟人与父母的共同之处,我们知道,当我们亲人的名字与历史伟人联系起来之后,我们的自豪感会自然地升起,对喜欢追星的他们来说,更是如此。
第三,如果还不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下电子表格,强化一下同学们对父母的爱。
电子表格中的自定义公式功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快捷的数据运算。那么,我们可以让同学们用表格列出父母为自己付出,不但要列举,还要量化,最后,如果给那些付出来一下商品化,那么,最终计
算出来的数据,一定会对同学们有足够的震憾。
所以,要想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我们就必须重朔信息技术课的精神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课从业老师,从每一节课的任务设计开始,充分融入国家精神、民族情感和人间亲情。让精神的挖掘与重塑悄无声息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2、《国家基础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3、《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作者田伟伟 刘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