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学者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劈头就来这么一句:“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做爱做出来的。”
不确定这个说法是否经得起考究与验证,但如此生动的表述却蕴涵了大学问: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才叫民以食为天。
一个人吃,叫用餐,那是涉及个人生理需要的温饱或味蕾享受的问题。一堆人请客吃饭,叫饭局,那可能是涉及润滑及理顺人际关系的政治问题。
自己掏腰包吃,餐桌上的浪费或节俭,都是你家的事,舍得花就奢华,付不起就简约。用来自纳税人的公家钱吃,点什么菜,剩多少菜 ,打不打包,那就是大家的事,应当成为受舆论监督和讨论的公共议题。
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本周推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聚焦中国社会“舌尖上的浪费”问题,情况之严重确实惊人。节目除了访问餐馆经理及拍摄餐桌上满满的剩菜,也引用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的数据指,保守推算,中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两亿人的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难怪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要呼吁政府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犯罪的行为来限制。袁隆平在接受央视访问时也说:“我参加过好多宴会,好多种菜,十几种、二十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他全部倒掉。”
确实如此,七八年前到上海度假,到餐馆吃晚饭后离去,眼睛扫了一下前后左右,几乎每桌都有剩菜。
当时脑子满是疑惑:到底是客人走了,剩下那一桌桌的菜?还是服务员有毛病,客人还未到,就先把菜给上齐了?
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用公款挥霍浪费食物实为变相贪污,但恐怕具体要当犯罪行为来惩处也难以执行。如果真要出台什么《反浪费法》,那该如何细致的划分剩菜多少就触法?剩菜超出多少金额就触法?又由什么人去取证告发?
而且官场中人头脑灵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中国媒体近日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有些宴请已悄然转到内部餐厅,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还有一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
出席过一些官场饭局的人或许也留意到,有时半途会突然冒出个企业人士与宾客打个招呼或交换名片,估计就是所谓“官员请客、企业埋单”的“腐败型节约”,那这笔账又怎么算?
说到底,又是权力过于集中的老问题。“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经领导人抛出后,“笼子、老虎、苍蝇”顿时成了热门用语,但这个笼子的大小和属性该由谁去铸造?哪一号人物又是老虎,是不是要打一只来看看?
与权力相对应的是面子,公款吃喝浪费的更深层次问题,还是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问题”。请客的一方总觉得点菜不能点得太便宜,餐桌上的盘子最好不要吃得太干净,否则会让客人觉得小气,如果把剩菜打包带走会有损面子,浪费反而能彰显体面。
当然,除非隐居山林,否则工作上的应酬和饭局必不能免,因为有些事确实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谈不开,餐桌不仅是重要的沟通和交际平台,更是重要的信息平台。这个时候,点菜就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多少人点多少菜,一两道好菜压阵,再配几道普通菜肴,不太奢华不太寒酸,吃不完打包带走,应该算是体面了。
新领导人倡导“四菜一汤”,具体执行时当然不可能就摆四个盘子在桌上,外加一个汤碗,其目的估计是要传达厉行节约之意,在民众心中竖立廉洁的公仆榜样。
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已相当严重,试想想那些负责将满桌的烤鸭、海参、鲍鱼都倒掉的服务员,他们心里会怎么样想?他们即使省下一个月的工资恐怕都吃不上这一桌的高档菜。
我们不可能超越“吃”,因为不吃会死,但可以设法超越“吃的文化”和“面子文化”。如果权力关不进笼子里,那只能通过舆论倡导去改变“面子”的定义。吃不完的剩菜都打包走,这才叫有面子。更何况,真正的面子其实不关乎你做了什么,而是别人给你的。
中国知名学者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劈头就来这么一句:“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做爱做出来的。”
不确定这个说法是否经得起考究与验证,但如此生动的表述却蕴涵了大学问: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才叫民以食为天。
一个人吃,叫用餐,那是涉及个人生理需要的温饱或味蕾享受的问题。一堆人请客吃饭,叫饭局,那可能是涉及润滑及理顺人际关系的政治问题。
自己掏腰包吃,餐桌上的浪费或节俭,都是你家的事,舍得花就奢华,付不起就简约。用来自纳税人的公家钱吃,点什么菜,剩多少菜 ,打不打包,那就是大家的事,应当成为受舆论监督和讨论的公共议题。
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本周推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聚焦中国社会“舌尖上的浪费”问题,情况之严重确实惊人。节目除了访问餐馆经理及拍摄餐桌上满满的剩菜,也引用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的数据指,保守推算,中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两亿人的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难怪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要呼吁政府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犯罪的行为来限制。袁隆平在接受央视访问时也说:“我参加过好多宴会,好多种菜,十几种、二十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他全部倒掉。”
确实如此,七八年前到上海度假,到餐馆吃晚饭后离去,眼睛扫了一下前后左右,几乎每桌都有剩菜。
当时脑子满是疑惑:到底是客人走了,剩下那一桌桌的菜?还是服务员有毛病,客人还未到,就先把菜给上齐了?
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用公款挥霍浪费食物实为变相贪污,但恐怕具体要当犯罪行为来惩处也难以执行。如果真要出台什么《反浪费法》,那该如何细致的划分剩菜多少就触法?剩菜超出多少金额就触法?又由什么人去取证告发?
而且官场中人头脑灵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中国媒体近日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有些宴请已悄然转到内部餐厅,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还有一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
出席过一些官场饭局的人或许也留意到,有时半途会突然冒出个企业人士与宾客打个招呼或交换名片,估计就是所谓“官员请客、企业埋单”的“腐败型节约”,那这笔账又怎么算?
说到底,又是权力过于集中的老问题。“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经领导人抛出后,“笼子、老虎、苍蝇”顿时成了热门用语,但这个笼子的大小和属性该由谁去铸造?哪一号人物又是老虎,是不是要打一只来看看?
与权力相对应的是面子,公款吃喝浪费的更深层次问题,还是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问题”。请客的一方总觉得点菜不能点得太便宜,餐桌上的盘子最好不要吃得太干净,否则会让客人觉得小气,如果把剩菜打包带走会有损面子,浪费反而能彰显体面。
当然,除非隐居山林,否则工作上的应酬和饭局必不能免,因为有些事确实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谈不开,餐桌不仅是重要的沟通和交际平台,更是重要的信息平台。这个时候,点菜就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多少人点多少菜,一两道好菜压阵,再配几道普通菜肴,不太奢华不太寒酸,吃不完打包带走,应该算是体面了。
新领导人倡导“四菜一汤”,具体执行时当然不可能就摆四个盘子在桌上,外加一个汤碗,其目的估计是要传达厉行节约之意,在民众心中竖立廉洁的公仆榜样。
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已相当严重,试想想那些负责将满桌的烤鸭、海参、鲍鱼都倒掉的服务员,他们心里会怎么样想?他们即使省下一个月的工资恐怕都吃不上这一桌的高档菜。
我们不可能超越“吃”,因为不吃会死,但可以设法超越“吃的文化”和“面子文化”。如果权力关不进笼子里,那只能通过舆论倡导去改变“面子”的定义。吃不完的剩菜都打包走,这才叫有面子。更何况,真正的面子其实不关乎你做了什么,而是别人给你的。